背景資料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原為中英街歷史紀念館,建於1995年),位於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鎮內環城路9號,是由深圳市鹽田區政府投資興建的一座專題性地誌博物館,1999年5月1日建成開館。
1898年,由於清政府腐朽無能和英國的武力逼迫,中英兩國簽訂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據此,英國強租新安縣所屬977.4平方公里土地及廣闊的水域,租期99年。1899年3月18日,中英兩國勘界代表完成勘定“新界”界限,中英街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形成的。
中英街地處沙頭角,沙頭角為原新安縣的領土,它背靠梧桐山,南臨大鵬灣,是一塊歷史悠久、美麗富饒、生機勃勃的熱土,它融古代文明與現代文化於一體,有發展旅遊經濟、文化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中英街原為一條被稱為鸕鶿徑的泥沙河,由於經濟的發展,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享有"購物天堂"美譽的繁華邊貿小街,它雖長不過250米,寬不過3-4米,其歷史變遷卻是中國近現代史的縮影。中英街矗立的界碑,既是中國貧窮落後、清王朝腐朽沒落和英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的歷史見證,又是改革開放以及香港回歸祖國和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歷史見證。中英街“一街兩制”的特殊歷史背景和人文景觀,不僅在中國獨一無二,在世界上也屬罕見。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較全面的記錄和反映了中英街的百年滄桑。
主要展廳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較全面的記錄和反映了中英街的百年滄桑。其展樓總建築面積1688平方米,共分為5層:
1層為迎賓大廳,外設觀海平台,可供遊客小憩及欣賞附近海灣山水相連的大鵬灣美景。
2、3層為《中英街歷史》陳列廳,常設陳列共分六部分,它們依次是:熱土、割占、抗爭、變遷、發展、回歸。3層還備有影視廳,可播放各種歷史資料影片。是該地成墟時的集市風貌和規模,據史料記載,時名為東和墟市,市上設有公秤。其後是英國入侵,先後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林則徐禁菸,清府愛國民眾的抗英運動等等,鴉片戰爭終因清政府的孱弱無能而慘遭失敗。
4層為臨時展廳;現在展出的是反映一百多年前民主革命時期孫中山先生親自策劃和領導的第二次反清武裝起義為內容的《孫中山與三洲田首義》。前半程反映的是抗日救亡圖存的史料。後半程反映的是當年中英街拓界後,當地的一些居民不得不過境耕作,以及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所發生的界河相會的悲慘境遇。
5層是博物館辦公場所,有設備良好的館長辦公室、職員辦公室、小型會議室、接待室、美工室。
頂層是觀景台,可鳥瞰大鵬灣和香港新界自然風光。館內現收藏有400餘件近現代歷史文物、民俗文物以及千餘幅珍貴的歷史照片資料,其中近現代文物的收藏最具特色。
主要景點
1、界碑:中英街界碑是中國近代社會歷史變遷的縮影。貫穿中英街的8塊界碑,既是中國貧窮落後、清王朝腐朽沒落和外國列強侵略、瓜分中國的重要歷史物證,又是中國改革開放、香港回歸祖國並實行“一國兩制”和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歷史見證。目前,8塊界碑基本保存完好。但由於自然風化,有的界碑已經失去稜角,有的字跡已經模糊。1989年6月29日,界碑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歷史記載,1898年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掀起的瓜分狂潮中,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香港英新租界契約》,將新界租借給英國99年,並在沙頭角邊界豎起了20塊界碑,其中有8塊在沙頭角鎮內,均勻地豎在一條小河溝中央(註:除了中英街內這8塊界碑外,其他界碑歷經滄桑,已不知所終)。這8塊界碑中1、2號界碑是1905年英國單方面換石碑後留下的,3至7號界碑被日軍丟掉,今天我們看到的3至7號碑是國民黨政府同港英當局於1948年共同重豎的。
8塊界碑如今的狀況:8號界碑如今躺在進入中英街關口的聯檢橋下的小河中,以前還能從舊橋邊看到它,修了新橋後就完全被遮住了。7號界碑上鏡率最高,遊客一般會在此處拍照留念,它位於中英街口中心、一塊水泥砌成的“中英街”碑旁,是上鏡率最高的界碑。4號界碑是最風光的一塊界碑,它就在中英街知名景觀——一棵百年古榕樹下,也是遊客拍照留念的地方。3號界碑因其正對香港新界進入中英街的入口處,被頻繁往來的車輛、行人撞碰、擦磨,兩側出現了較深的坑槽,“傷勢”最為嚴重。2號界碑在中英街尾,因修建路面與地面形成約30度的傾斜。1號界碑位於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廣場警示鐘旁,是當年勘界的起點,它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半部分是英國侵華的見證,上半部分是英國為了阻止日軍南下(日軍於1941年占領香港)而在碑上豎旗桿、拉鐵絲網留下的。如今拍照留念的遊客通常會選擇警示鐘而忽略了這塊界碑。
在進入中英街后街邊的這口古井,它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該井為清代康熙年間遷來沙頭角拓荒的客家人所建,是當地人們飲用的水源,直到現在中英街兩邊的人們中還流傳著“同走一條街,共飲一井水”的民謠。它不僅是沙頭角歷史發展的見證,也是中英街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見證。“飲水思源”:古井對當地居民有著養育之恩,也牽連著居住在中英街兩邊居民的鄉情和親情。
位於中英街第四號界碑旁的一棵古榕樹,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棵古榕樹樹幹蒼勁,枝繁葉茂,由於樹根長在深圳一方,葉枝復蓋香港一方,因而構成一幅奇妙的景觀,喻為“根在祖國,葉復香港”,成為許多文人墨客進行採風和創作的文藝題材。這棵古榕樹與第四號界碑形影不離,因此形成了中英街上一道自然與人文相互映襯的特殊風景,同時它也見證了中英街的百年滄桑和屈辱歷史。
在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廣場設立的“警示鐘”,與中英街界碑相互映襯,成為中英街新的一景。警示鐘記敘了中英街割占、抗爭、變遷、發展和回歸一百年來的歷史。鐘身上刻著“勿忘歷史,警鐘長鳴”,提醒人們牢記中英街屈辱的歷史,告誡後人必須銘記歷史的教訓:國家落後就會受外強欺凌。凡中華民族的子孫都應“以史為鑑”,發奮圖強,為不斷提高綜合國力而努力!
旅遊指南
成人票:120元
兒童票:60元
開放時間:9:00至17:00
公交:15.8 公里 東部假日專線1空調 16.3 公里 103路空調 16.3 公里 103路B線空調
自駕:中英街站 1. 沿深沙路向西北 7 米 2. 稍向右轉,繼續沿深沙路前行 1.2 公里 3. 向左轉,繼續沿深沙路前行 1 米 4. 在園林路向右轉 15 米 5. 在深鹽路向左轉 3.5 公里 6. 繼續前行,上羅沙路 3.0 公里 7. 繼續沿羅沙路直行 2.1 公里 8. 下出口走沿河路輔路 0.6 公里 9. 走左側匝道,走沿河路 2.7 公里 10. 繼續前行,上船步路 1.5 公里 11. 下出口,前往船步路輔路 217 米 12. 在船步路輔路向左轉 135 米 13. 上匝道,前往紅嶺南路 245 米 14. 在紅嶺南路向右轉 0.6 公里 15. 在深南東路向左轉 15 米 16. 繼續前行,上深南中路 目的地在右側 298 米 古代藝術博物館停車場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同心路6號。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附近捷運站
通新嶺捷運站
距中英街歷史博物館直線距離約13米
華強路站D出入口(捷運1號線)捷運站
距中英街歷史博物館直線距離約15米
華強路站C出入口(捷運1號線)捷運站
距中英街歷史博物館直線距離約15米
華強路捷運站
距中英街歷史博物館直線距離約14米
華強路站A出入口(捷運1號線)捷運站
距中英街歷史博物館直線距離約14米
華新捷運站
距中英街歷史博物館直線距離約14米
相關人物
館長姓名:孫霄
館長介紹或致辭:1955年10月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197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招入半坡博物館做講解員,從此便與博物館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1991年,孫霄調入深圳市文化局,一直從事他的文化工作。
1995年至1998年,孫霄在文管辦擔任文物科長一職。二十餘年的文博工作經歷,使孫霄養成了高度的敬業精神和歷史責任感。
1998年7月,帶著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孫霄來到了鹽田中英街歷史博物館籌備組,並成為博物館開館第一任館長,且一乾就是六、七年。
對於孫霄來說,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不單是一個國人憑弔歷史的所在,更重要的是通過中英街這段特殊的歷史印痕警示國人的“國恥”意識,使之成為愛國教育的鮮活教材,提升民族的凝聚力;這一切無疑是孫霄為之努力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