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館簡介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中國館(簡稱中國館)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
![](/img/e/e73/nBnauM3X2gjN0UDMzUDM4EzNxMTMwgTMzgTMwADMwAjM2EzL1A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中國國家館與中國地區館
方案徵集
中國館是上海世博會園區中最重要的場館之一,於2007年4月25日開始面
![](/img/a/c9e/nBnauM3XwMDO3UDMzUDM4EzNxMTMwgTMzgTMwADMwAjM2EzL1A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最終方案
概況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何鏡堂院士領銜主持的聯合設計團隊推出了中國館的最終方案。中國館的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為主題,代表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其中,“中國紅”作為建築的主色調,大氣而沉穩,也易於為世界所理解。
上海世博會結束後,中國國家館也將永久保留。
建築數據中國館位於世博園區南北與東西軸線交匯處,是園區的核心地段。其中,國家館居於館區中央,上部最大邊長為138米、下部立柱外邊距為70.2米,建築面積27000
![](/img/4/619/nBnauM3XxcTOwYDMzUDM4EzNxMTMwgTMzgTMwADMwAjM2EzL1A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設計概念高聳的國家館與在地面上水平展開的地區館相呼應,以體現東方哲學中“天”與“地”的對應關係。同時,國家館的整體造型以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中的斗栱為來源、並從夏商周的青銅器中吸取了靈感,不過並沒有相互穿插的梁、栱、契等部件。
而在地區館的外牆上,還採用的中國古老的疊篆文字傳遞二十四節氣的信息。其屋頂平台上名為“新九洲清晏”的城市花園,則引入了圓明園中“九洲清晏”的概念。其中,“九洲”之首即為國家館,取名的“雍”,其他八洲則分別取名為“田”、“澤”、“漁”、“脊”、“林”、“甸”、“壑”、“漠”。
建築的邊界則融入了江南園林的概念,以弱化建築與城市的關係。
技術套用中國館中採用了一些先進的技術以符合環保的理念。所有的門窗使用的是低輻射鍍膜玻璃(Low-E玻璃),反射熱量的同時還能降低能耗。頂層的雨水收集系統可以淨化雨水,以沖洗衛生間或車輛。而地區館平台上的覆土層能夠節約10% 上的能耗。
展示設計
中國國家館展示設計於2007年12月10日對外徵集方案,至2008年4月,共有31個團隊的17個方案參選,其中有10個方案入圍。之後,由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為首的聯合設計團設計出了國家館展示深化方案。
展示內容共有3個層次,分別為核心展區《東方足跡》(49米層)、體驗展區《智慧之旅》(41米層)與功能展區《綻放的城市》(33米層)。在核心展區將會展示《清明上河圖》,並能通過巨大的環幕影院欣賞到一段展示中國城市發展的8分鐘長的影片。
香港館
香港館位於國家館西南側,占地約600平方米,以“無限城市、智慧型
![](/img/b/71c/nBnauM3XwUTNyYDMzUDM4EzNxMTMwgTMzgTMwADMwAjM2EzL1A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澳門館
澳門館占地約637平方米,共7層,以“文化交融,和諧體現”為主題,“玉兔宮燈”是其方案的核心概念。其高度為19.99米,意為澳門於1999年回歸。
澳門館中有一高5層、名為“時光機”的環幕影院,觀眾可以從中看到澳門的發展歷程。
台灣館
以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名義參展的台灣館在上海世博會的官方宣傳上被列為中國館區的一部分,不過台北世界貿易中心與上海世博會簽約時台灣館位於“A片區亞洲國家館區”,與中國國家館、香港館、澳門館隔開一街。
台灣館為台灣著名建築師李祖原設計,以“山水心燈”為主題,展示面積1400平方米、高23.8米,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和台北世界貿易中心興建營運。共有七大展示內容, 分別為山水劇場、點燈水台、台灣之心、台灣之窗、心靈劇場、城市主題廣場、城市藝廊。山形的長方形外牆上還刻有玉山、阿里山等名山的稜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