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導刊》

《中國醫藥導刊》

《中國醫藥導刊》是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主辦的醫學類學術性期刊。

基本信息

期刊簡介

中國醫藥導刊中國醫藥導刊

辦刊宗旨

《中國醫藥導刊》《中國醫藥導刊》

適應當今世界醫藥科技高速發展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調整以後的新形勢,協助我國臨床一線的醫藥工作者,及時了解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的法規和政策;掌握國內外醫藥科技的最新發展和治療學進展的最新動向,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制觀念、理論素養和診療水平。本刊緊密結合臨床實際,突出先導性、實用性和時效性,是臨床醫藥工作者的重要參考文獻,也是向醫藥工作者傳遞世界最新醫藥學技術、產品信息和了解醫療設備生產等信息的重要視窗。

主要欄目及內容

《中國醫藥導刊》《中國醫藥導刊》

政策法規
及時傳播國務院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有關部門最新頒布的醫藥政策與法規、規章等改革措施和領導的重要講話。
醫學臨床研究
對國內外醫學領域的新發現、研究新進展、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醫療器械及新設備等加以論述與報導。
藥物臨床研究與套用
介紹治療及診斷藥物的適應症、給藥途徑給藥方法用藥效果藥物不良反應抗藥性耐藥性藥理學等方面的臨床研究成果。
大規模臨床試驗
介紹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的概念及其對臨床的影響;介紹國內外藥物大規模臨床試驗的研究進展與成果。
疾病治療指南
介紹國內外藥物治療準則;介紹世界衛生組織的基本藥物處方規範(WHOmodelformulary);介紹國外有關藥物治療準則與臨床實踐的差異;介紹在我國的臨床實踐中,對相應疾病的藥物治療原則、用藥習慣及其給藥方案的選擇。

《中國醫藥導刊》《中國醫藥導刊》

治療經濟學
針對目前國內外普遍抑制醫療費用上升的形勢,從利弊和成本效益分析的角度介紹醫療資源的合理套用。
臨床藥事管理
介紹臨床藥事管理及各種與臨床實踐密切相關規範〔如藥品臨床試驗管理規範GCP)、新藥非臨床試驗管理規範GLP)等〕執行過程中獲得的經驗、教訓以及所存在的問題。
藥物安全性監察
介紹國內外藥品管理和新藥評審部門對藥物不良反應的各期臨床要求;國內外的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制度的要求和有關準則;國內外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及因果分析;各國對存在問題的藥物所採取的措施。
新產品介紹與述評
從多方面詳細評價已上市的新藥品、新材料、新器械、新設備和有市場潛力的未上市新產品,以期臨床醫生對這些新產品獲得較全面的了解。

《中國醫藥導刊》《中國醫藥導刊》

信息快遞
簡要介紹新產品,包括新的化學實體、新製劑、新適應症、新給藥方案、生物技術藥物天然來源植物海洋生物轉基因動物)產品、新藥物輸送系統(裝置)以及新的醫療器械、材料、設備等最新信息;國內外重要醫藥專業會議及其主要內容報導;國內外重要醫藥出版物及其簡介。
醫海擷英
介紹我國著名臨床醫藥學專家專業特長及其成就
其他
爭鳴及培訓園地等

主編簡介

《中國醫藥導刊》胡大一

胡大一、男、河南內黃人,1946年7月出生,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專家津貼。著名心血管病專家、醫學教育家。現任同濟醫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研所所長、心內科主任,北京同仁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分會主任委員,及國內外重要學術團體委員,並擔任《中國醫藥導刊》主編,《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中國介入雜誌》等多種國內外雜誌副主編、編委。1970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系,1985-1987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和芝加哥伊利諾大學醫學院研修。胡大一教授率先在我國開展射頻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技術,並向全國150多家醫院以及印度越南日本等國推廣普及此項技術,先後獲衛生部科技進步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注重循證醫學,倡導以預防為主,構建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線,是中國循證醫學的開拓者。積極推動我國冠心病介入治療和心臟外科發展。在國內率先提出急診綠色通道的概念,收到了廣泛的社會效益,並積極在全國推廣。在進行臨床醫療工作同時不輟筆耕,在國內外專業雜誌發表論文500餘篇,主編著作30餘部。目前承擔國家、省部級、國際合作科研課題7項。擅長心內科、心電生理,起搏器植入,臨床藥理。尤其在冠心病介入治療和我國心血管疾病預防醫學的發展方面作出了貢獻。近年來,多次組織牽頭或參與國際大規模、多中心臨床實驗,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在人才培養方面,胡教授先後培養百餘名碩士、博士、博士後,桃李滿天下。為培養青年一代醫務工作者甘為人梯。在學科建設方面,積極推進心內、外科一體,兼顧兒科建設,創立先進科學模式,更好為病人服務,更利於學科發展。在我國心血管領域獨樹一幟。

副主編簡介

《中國醫藥導刊》諶貽璞

諶貽璞

男,1940年1月生於貴州省貴陽市人。1962年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本科畢業。1981年於北京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腎內科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導師為王叔鹹教授。1985-1986年曾赴美國華盛頓大學WilliamG.Couser教授研究室從事腎臟細胞生物學研究。1992-1993年曾去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P.Kincaid-Smith教授實驗室從事腎臟免疫病理研究。曾任北京醫科大學腎臟病研究所副所長,北京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內科副主任。現任中日友好醫院內科及腎內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及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分會常務委員,《中華腎臟病雜誌》、《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誌》編委,《Nephrology》(亞太地區腎病學會主辦的國際腎臟病雜誌)編委(memberofEditorialBoard)。諶貽璞教授長期致力於腎臟內科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擅長於原、繼發腎小球疾病、腎小管-間質疾病、腎血管疾病及急、慢性腎衰竭的診斷及治療。從80年代初期

《中國醫藥導刊》胡伏蓮

起,與同事一道,在廣泛開展腎穿刺活檢病理及免疫病理檢查的基礎上,於國內率先對中國多種腎小球疾病的臨床病理特點進行了系統總結,顯著地推動了國內診療水平的提高。1987年留美回國後,又首先在國內培養成功腎小球細胞,並利用其進行腎炎炎症介質的細胞生物學研究,使中國腎臟病科研從此開始進入細胞水平。

胡伏蓮

教授,女,漢族,1940年8月24日出生於湖南;1965年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原湘雅醫學院)醫療系。現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科教授、臨床藥理基地消化專業負責人;中華醫學會消化學會全國幽門螺桿菌學組副組長;消化學會常委兼秘書;北京市消化分會副主委;中華醫學雜誌、中華消化雜誌、中華中西醫雜誌、中國內鏡雜誌、中國新藥雜誌、胃腸病學和肝膽病學雜誌、臨床內科雜誌和中國醫藥導刊編委。畢業後一直從事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近20年來,著重於消化性潰瘍和幽門螺桿菌(H.pylori)領域的研究,特別對H.pylori與上胃腸道疾病的關係;H.pylori的致病機理;H.pylori毒素與胃癌相關基因的變異;

《中國醫藥導刊》李大魁

H.pylori感染與胃黏膜病變演化的分子機制;H.pylori耐藥株的分子機制以及H.pylori感染的治療研究等方面作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共發表論文及評述70餘篇。獲衛生部科技進步將兩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項;北京醫科大學科技進步獎一項、獲北京市和全國優秀論文獎多次。部分論文被國外權威刊物引用,及國外權威索工具Medline及INDEXMEDCUS摘錄收藏。有關幽門螺桿菌的專著《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基礎與臨床》於1997年10月正式出版,並獲得1999年衛生部科技進步獎。有關研究課題曾獲得衛生部課題基金和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以及多項橫向聯繫基金。已畢業研究生3人(博士2人,碩士1人),在讀研究生10人(博士3人,碩士7人)。多次被評為北京醫科大學優秀教師。

李大魁,主任藥師,男,1944年生,哈爾濱市人。196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藥學系藥學專業,1979年考取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藥劑專業研究生(導師陳蘭英教授),1982年畢業,獲碩士學位。專業工作側重醫院藥學,藥物情報和藥劑學以及計算機在醫院藥學中的套用。十分注重藥物情報服務工作,在80年代初就按國際先進水平進行我院藥物情報中心建設,總結出規範的藥物情報諮詢服務方法,為臨床用藥諮詢,藥品評價,新藥開發及中毒解救等工作服務。

《中國醫藥導刊》李樹人

李樹人,男,漢族,身體健康。教授,主任醫師,麻醉學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麻醉學會主任委員,北京學會常委,麻醉學會全國疼痛學組組長,北京醫師協會理事,北京醫學會理事。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學習工作經歷:

1956年8月-1961年7月北京醫學院醫療系學習。

1961年至現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麻醉科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工作1963年-1964年在北醫一院麻醉科進修學習。

1979年-1980年被衛生部派往阿根廷義大利醫院進修心臟冠脈搭橋瓣膜置換手術的麻醉。回國後在院內開展了心臟外科麻醉與背闊肌術的麻醉與研究。多年來開展對腎、胰移植的麻醉和急慢性疼痛治療與研究,並作為重點課題方向,

《中國醫藥導刊》梁萬年

取得一定成果。

1980年-2001年5月任麻醉科科主任,主持麻醉科醫教研工作。
1990年以後獲衛生局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梁萬年,1961年出生於安徽1978年考入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專業學習1983年繼續在安徽醫科大學學習,攻讀流行病學碩士學位1986年畢業並留校任教1990年在安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升任副院長、院長1991年成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

1994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7年初做為跨世紀人才被引進到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預防醫學系做教授組建公共衛生與家庭醫學學院後出任主任、副院長、院長等職

《中國醫藥導刊》劉又寧

1998年派去美國UniversityofIlliniosatChicago和加拿大UniversityofToronto做訪問學者,研習預防醫學

2000年考入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2001年起任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

2003年4月在防治“非典”的特殊時期調任北京市衛生局任副局

劉又寧,畢業學校中國醫科大學主攻疾病肺纖維化呼吸衰竭支氣管哮喘呼吸窘迫綜合症肺部感染所在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所在科室呼吸科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59歲,1969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醫療系。1984年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部獲醫學博士學位。1987年至1988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院以客座教授身份留學。現任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常務理事兼呼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後勤部科技委員會委員,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亞太呼吸學會執行理事,《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等6種醫學專業雜誌副總編,《中華醫學雜誌》《中華內科雜誌》《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等20餘種專業雜誌的編委。在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的診治、抗菌藥物合理套用、呼吸生理等方面有精深的研
《中國醫藥導刊》邱貴興
究。先後在國內首次發現並確診了三種疾患:“首例飼鸚鵡肺患者”,“首例大陸居民愛滋病患者”,“首例瀰漫性泛細支氣管炎患者”,並且在2003年確診並報告了北京市第一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發表中、英、日文論文100餘篇,主編了《機械通氣與臨床》《支氣管哮喘的基礎與臨床》《呼吸系統疾病治療學》《臨床肺功能》等6部專著。以第一完成人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1項。1991年被國家教委及人事部聯合授予“有突出貢獻的留學歸國人員”的稱號,1993年獲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獲軍隊科技銀星稱號,1999年被總政治部及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9年獲解放軍幹部保健工作特殊貢獻獎,2003年被中國科協授予“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004年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004年被總後勤部評為“全軍優秀教師”。
《中國醫藥導刊》申子瑜

邱貴興骨科學教授,男,1942年出生,江蘇省無錫市人。1960年考入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1979年考取北京協和醫院骨科王桂生教授的研究生,1982年獲碩士學位;博士生導師。專業技術精湛,不僅在骨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

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擅長脊柱外科及人工關節。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對脊柱側彎、脊柱後凸、強直性脊柱炎的矯形;脊柱腫瘤的切除固定;脊柱結核的治療;椎管狹窄、脊柱滑脫的減壓、復位、內固定;頸椎病以及腰椎間盤突出症等各種脊柱疾病的治療均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多年來成功地完成了大量全膝、全髖關節置換術。

申子瑜,1964年出生,副研究員,1987年畢業於西安醫科大學醫療系;1987-1996年就職於衛生部醫政司,1995年赴美國康乃狄克州立大學(ConneticutUniversity)學習衛生管理;2001年首都經貿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生班畢業。1996年調至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任副主任。現任中華醫院管理學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檢驗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理

《中國醫藥導刊》王杉

事,《中國臨床實驗室》雜誌主編,《臨床檢驗雜誌》特約編委,臨床檢驗標準專業委員會委員。在國內外雜誌發表了多篇論文。

王杉,男,1960年生,漢族,河北人。1983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醫學系,1992年獲北京醫科大學博士學位。現任北醫大人民醫院副院長、胃腸外科(外二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副導師。自畢業以來一直在人民醫院外科從事臨床工作,同時進行臨床及腫瘤基礎研究工作,特別是胃腸腫瘤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歷任外科住院醫師、住院總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副教授,1995~1998年先後作為訪問學者和博士後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院從事腫瘤和創傷方面的研究。先後在國內外一流雜誌發表數篇學術論文,曾獲“全國中青年醫師優秀論文一等獎”。長期一

《中國醫藥導刊》王擁軍

直致力於各種腹部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特別是結腸、直腸、胃和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的診治。此外也從事其他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王擁軍醫生職稱:主任醫師
擅長治療:擅長運用中醫、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頸腰椎疾病,脊柱腫瘤,骨質疏鬆症等
魏金明(1975年-),男,湖北省漢川市人,本科,住院醫師,主研方向:普外科基礎與臨床工作.(湖北省漢川市第二人民醫院普外科,漢川,431602) 

《中國醫藥導刊》曾正陪

曾正陪,內分泌學教授,女,1945年3月4日生於四川省重慶市,1968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8年制)。1994年任碩士生導師,1998年任博士生導師。多年來一直在臨床承擔內分泌門診、病房的醫療、諮詢、三線值班、急診、院內外會診及負責內分泌性高血壓專科門診等醫療任務,熟練地診治糖尿病、甲狀腺、內分泌性高血壓等各種內分泌疾病及指導下張醫師的醫療工作,解決疑難重症的診治、搶救、會診等問題。在提高內分泌性高血壓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鉻細胞瘤等疾病的診斷、鑑別診斷及治療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中國醫藥導刊》張保寧

張保寧,主任醫師,1970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1996年任主任醫師。現為國家“十五”科技攻關乳腺課題負責人,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資助研究項目負責人,與美國協助研究的乳腺課題中方負責人,所、院乳腺癌專業組組長,腹部腫瘤外科行政副主任,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導師,《癌症》《中國醫藥導刊》《中國醫學論壇》編委,《中華醫學雜誌》特邀審稿專家,全國腫瘤學期刊特邀審稿人。從事外科工作31年;擅長乳腺消化道肝膽胰軟組織腫瘤的診治;對臨床摸不到的乳腺癌的早期診斷,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性綜合治療,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結活檢,胃癌的早診早治及直腸癌保肛手術有更深入的研究。中、英文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科普文章40餘篇,譯著7篇,參加5部醫學著作的編寫。曾多次榮獲醫科院,所、院醫療成就獎。已培養出多名協和醫大研究生。並負責每年主辦國家級醫學教育全國乳腺癌學習班。

醫學雜誌大全(十一)

醫學雜誌(medical periodicals)是以醫學和與醫學相關學科為內容的情報載體,醫學雜誌匯集著醫學工作者的醫藥經驗和工作成果,反映了醫藥學的進展及水平,是醫藥學研究的重要的情報來源。

《中國醫藥導報》
《中國醫師進修雜誌》
《中國醫學前沿雜誌(電子版)》
《中國醫藥》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中國針灸》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中國中藥雜誌》
《中華病理學雜誌》
《中華傳染病雜誌》
《中華兒科雜誌》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
《中華放射學雜誌》
《中華婦產科雜誌》
《中華肝臟病雜誌》
《中華高血壓雜誌》
《中國醫院》
《中國醫院藥學雜誌》
《中國醫院院長》
《中國醫師雜誌》
《中國執業藥師》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誌》
《中國醫學創新》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

《中國腫瘤外科雜誌》
《中國自然醫學雜誌》
《中國卒中雜誌》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誌》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誌》
《中國醫療器械雜誌》
《中國醫刊》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誌》
《中華肺部疾病雜誌(電子版)》
《中華風濕病學雜誌》
《中國醫藥導刊》
《中國醫藥工業雜誌》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
《中華骨科雜誌》
《中國醫學物理學雜誌》
《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誌》
《中國醫療設備》
《中國醫學科學雜誌(英文版)》
《中國職業醫學》
《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中國醫學倫理學》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誌》
《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誌》

《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誌》
《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誌》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誌》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中國醫學文摘(皮膚科學)》
《中國醫藥科學》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誌》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中國中醫急症》
《中國中醫眼科雜誌》
《中國醫院管理》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誌》
《中國醫院建築與裝備》
《中華創傷骨科雜誌》
《中華創傷雜誌》
《中華創傷雜誌(英文版)》
《中國醫院統計》
《中國醫學學報》
《中華耳科學雜誌》
《中華耳科學雜誌(英文版)》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誌》
《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誌》
《中國疫苗和免疫》
《中國套用生理學雜誌》
《中國優生優育》
《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誌》
《中華肝膽外科雜誌》
《中國優生與遺傳雜誌》
《中國預防醫學雜誌》
《中國運動醫學雜誌》
《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誌》
《中華關節外科雜誌(電子版)》
《中華國際醫學論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