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發布2011年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中國省域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2009-2010)》,根據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指標評價體系和數學模型,在對中國內地31個省、市、區統計分析基礎上得出的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中,上海、北京、江蘇三省市繼續位列前三甲。北京的排名與2008年相比沒有變化,在全國處於強勢地位。
同時發布的還有《中國省域環境競爭力發展報告(2005-2009)》綠皮書,這也是首份中國省級環境競爭力評價報告。山東、廣東、江蘇三省位列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環境競爭力前三甲。在生態效益競爭力和全國環境影響競爭力方面,北京均排名第一位。
內容簡介
該報告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競爭力經濟學、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的理論為一體,充分運用數理分析方法,空間分析方法,規範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建立起比較科學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指標評分體系及數學模型,對中國除港、澳、台外的31個省級區域的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全面、深入。科學的比較分析和評價,深刻揭示不同類型和發展水平的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特點及其相對差異性,明確各自內部的競爭優勢和薄弱環節,研究追蹤省、直轄市、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演化軌跡和提升路徑,並為增強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對策。
總體情況
2009年全國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處於上游區(1-10位)的依次為:上海市、北京市、江蘇省、廣東省、浙江省、天津市、山東省、遼寧省、福建省、內蒙古自治區;排在中游區(11-20位)的依次為:湖北省、四川省、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吉林省、陝西省、重慶市、黑龍江省、江西省;處於下游區(21-31位)的依次為:湖南省、山西省、海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雲南省、甘肅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
藍皮書認為,2009年,北京市產業經濟競爭力在全國處於優勢地位,且呈現上升趨勢。工業競爭力處於中勢地位,農業競爭力、工業競爭力和企業競爭力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因此應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最佳化“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調整產業結構,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2009年北京市可持續發展競爭力綜合排位位居全國第二,與2008年相比保持不變。三級指標中,資源競爭力處於劣勢地位,表明北京市可持續發展競爭力仍存在不完善之處。
2009年,儘管北京市發展環境競爭力在全國處於優勢地位,但人均鐵路長度、全社會貨物周轉量、人均耗電量和查處商標侵權假冒案件等四級指標與2008年相比有小幅下降。為改變這種情況,應該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深入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著力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地面公交為主體、多種交通方式協調運轉的綠色出行系統。同時高度關注物價變動趨勢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持市場穩定。(記者代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