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

2009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

《2009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本》,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等理論為一體,充分運用數理分析方法、空間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的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指標評分體系及數學模型,對31個省級區域的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全面、深入、科學的比較分析和評價,揭示不同類型和發展水平的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特點及其相對差異性,明確各自的競爭優勢和薄弱環節,研究追蹤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演化軌跡和提升路徑,增強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對策。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2009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的主要特點:(1)形成了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理論體系。(2)建立起國內首個指標最多、代表性強且基本不使用主觀性評價指標的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模型和指標體系。立足中國經濟發展的具體實際,既考慮總量、增量和均量指標(如GDP、GDP增長率和人均GDP)的作用,又考慮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直接因素和間接因素、顯在因素和潛在因素、當前因素和長遠因素,同時還考慮指標整體性、全面性和國家統計體系的可查閱性等多方面因素,建立了一個內容豐富、視野開闊、邏輯合理的比較科學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指標體系,是迄今為止使用指標個數最多、最具創意、也最能經得起檢驗和評價的一個指標體系。(3)形成了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立體化的研究模式。(4)建立了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穩定性變化趨勢評價模式。(5)重視從大區域經濟競爭和發展的角度研究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問題,為省域綜合經濟競爭力研究開闢一個新的視野。

圖書目錄

上冊
前言
第一部分 總報告
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評價報告
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評價報告
一全國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評價
二全國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區域分布
三全國省域巨觀經濟競爭力評價分析
四全國省域產業經濟競爭力評價分析
五全國省域可持續發展競爭力評價分析
六全國省域財政金融競爭力評價分析
七全國省域知識經濟競爭力評價分析
八全國省域發展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九全國省域政府作用競爭力評價分析
十全國省域發展水平競爭力評價分析
十一全國省域統籌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十二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變化的基本特徵
十三提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基本路徑、方法和對策
第二部分 分報告
第1章 北京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2章 天津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3章 河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4章 山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5章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6章 遼寧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7章 吉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8章 黑龍江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9章 上海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10章 江蘇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11章 浙江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12章 安徽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13章 福建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14章 江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15章 山東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下冊
第16章 河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17章 湖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18章 湖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19章 廣東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20章 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21章 海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22章 重慶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23章 四川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24章 貴州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25章 雲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26章 西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27章 陝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28章 甘肅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29章 青海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30章 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31章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三部分港澳台地區分析報告
第1章港澳台地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的研究意義和評價方法
第2章香港特別行政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3章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4章台灣地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第5章港澳台地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變化對內地競爭力提升的啟示
第四部分技術路線與方法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參考文獻
後記
……

書摘

上冊
前言
第一部分 總報告
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評價報告
中國位於亞洲大陸的東部、太平洋西岸,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海域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約1.8萬公里。2007年全國年末總人口為132129萬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57306億元,同比增長13%。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發布的2008年版《國際競爭力年度報告》顯示,中國競爭力排名第17位。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2008~200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第30位,比上年前進了4位。省域是中國最大的行政區劃,省域經濟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中國經濟及其國際競爭力的發展水平。
一全國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評價
1.1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結果①
根據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指標體系和數學模型,對2006—2007年全國除港、澳、台外的31個省、市、區的相關指標數據進行統計和合成,圖1—1、圖1—2、圖1一3和表1—1列出了本評價期內全國除港、澳、台外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和排位變化情況及其下屬9個二級指標的評價結果。
表1全國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2006~2007年評價比較表

項目
排位
地 區
2007年 2006年
1 上海 上海
2 北京 北京
3 廣東 廣東
4 江蘇 江蘇
5 浙江 浙江
6 山東 山東
7 天津 天津
8 福建(1) 遼寧
9 遼寧(-1) 福建
10 內蒙古(2) 河北
11 河南 河南
12 河北(-2) 內蒙古
13 山西(2) 黑龍江
14 湖北 湖北
15 黑龍江(-2) 山西
16 四川(2) 安徽
17 湖南 湖南
18 安徽(-2) 四川
19 吉林 吉林
20 陝西(1) 江西
21 江西(-1) 陝西
22 重慶(1) 新疆
23 廣西(1) 重慶
24 海南(1) 廣西
25 新疆(-3) 海南
26 雲南(2) 青海
27 青海(-1) 寧夏
28 寧夏(-1) 雲南
29 貴州(1) 甘肅
30 甘肅(-1) 貴州
31 西藏 西藏
項目
排位
地 區
2007年 2006年
1 上海 上海
2 北京 北京
3 廣東 廣東
4 江蘇 江蘇
5 浙江 浙江
6 山東 山東
7 天津 天津
8 福建(1) 遼寧
9 遼寧(-1) 福建
10 內蒙古(2) 河北
11 河南 河南
12 河北(-2) 內蒙古
13 山西(2) 黑龍江
14 湖北 湖北
15 黑龍江(-2) 山西
16 四川(2) 安徽
17 湖南 湖南
18 安徽(-2) 四川
19 吉林 吉林
20 陝西(1) 江西
21 江西(-1) 陝西
22 重慶(1) 新疆
23 廣西(1) 重慶
24 海南(1) 廣西
25 新疆(-3) 海南
26 雲南(2) 青海
27 青海(-1) 寧夏
28 寧夏(-1) 雲南
29 貴州(1) 甘肅
30 甘肅(-1) 貴州
31 西藏 西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