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遇期

中國機遇期

中國機遇期,機遇是在一定的歷史過程中,靠不斷的作為和努力,累積起來的有利環境和發展要素之和。今天的中國,正處於兩個五年規劃的交替點,即“十一五”規劃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即將展開,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關節點,本世紀頭20年的中國發展關鍵期,已經“賽程過半”,正處於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接續點,“三步走”戰略前兩步已經邁過,正向第三步目標闊步前進,機遇與時代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變革推開機遇的大門,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中國必須更加奮發有為。

概述

中國機遇中國機遇
中國機遇期,機遇不是那種靠天賜就能得來的運氣福氣,而是在一定的歷史過程中,靠不斷的作為和努力,累積起來的有利環境和發展要素之和。戰略機遇期不是那種靠坐等就會出現的黃金時代,而是在最有利於發展的時期,用持續的奮鬥和變革,贏來的有利於發展的時間空間因素的疊加。今天的中國,正處於兩個五年規劃的交替點,即“十一五”規劃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即將展開,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關節點,本世紀頭20年的中國發展關鍵期,已經“賽程過半”,正處於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接續點,“三步走”戰略前兩步已經邁過,正向第三步目標闊步前進,在這樣的歷史方位下,“機遇”以全新的內涵進入我們的視野。

國際環境

1、回溯既往,興衰更替的起承轉合清晰可辨;但當歷史正在進行時,我們或許會因身居其中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抓住機遇做出改革開放的“關鍵抉擇”,到黨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紀頭20年中國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重要判斷,“機遇”一詞,億萬中國人已是耳熟能詳。長期相對有利的國際國內環境,容易讓人視“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為老生常談;國際國內形勢新的深刻複雜變化,又讓一些人對形勢的判斷心生困惑。
2、從國際看,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造成了深度衝擊,世界經濟成長速度減緩,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氣候變化和能源資源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
3、從國內看,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壓力較大,社會矛盾特別是“兩難”問題不斷凸顯。股市之跌宕,樓市之起伏,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通貨膨脹的隱患以及貿易摩擦的激烈,既有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也有不斷出現的新課題,中國的發展面臨諸多“可以預見與難以預見的風險”。

國內環境

中國機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
1、在以近10%的年均增速發展了30多年後,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過去的5年裡,中國為世界經濟成長做出了顯著的貢獻。伴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中國對國際經濟的影響力不斷增加。就在這個冬天,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投票權,上升至第三位。
2、無論是“懷疑中國”的戒備,還是“牽制中國”的意圖,無論是氣候談判的初衷,還是貨幣戰爭的目的,都從不同角度映射中國國際地位的明顯變化。從更大的範圍看,和平、發展、合作仍是這個時代的潮流,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使得國際力量對比繼續朝著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方向演進,中國加快發展的外部環境依然具備。
3、伴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不斷深入,中國的發展具備了強大的內在動力。國內市場潛力巨大,勞動力資源豐富,國民儲蓄率較高,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步伐加快,各方面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社會政治大局穩定,這些都為保持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創造了有利條件、提供了廣闊空間。
4、綜合國際國內形勢,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胡錦濤總書記強調,“這是一個涉及科學判斷和正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的重大認識問題,也是一個事關勝利實現我國改革發展目標的重大戰略問題。這個戰略判斷關係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有充分客觀依據和重大戰略意義”。

機遇判斷

1、機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機遇本身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不確定性,機遇能否出現,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出現,以什麼方式出現,都是不完全確定的;非常駐性,機遇並不總是存在和不變的。俗話常言,“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2、機遇之所以重要,還因為機遇一般指有利的、好的甚至最佳的條件,這種條件能對事物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引起重大變化。哲學家培根總結,“善於在做一件事的開端識別時機,這是一種極難得的智慧。”
3、機遇之所以重要,更因為對形勢的判斷正確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能否抓住形勢變化給我們帶來的機會,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民眾願望的行動綱領。無論從我國發展歷程看,還是從世界其他國家發展歷程看,能不能認清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是一個國家能不能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關鍵所在。
4、一切都取決於它所處的歷史環境。在一個國家的發展歷程中,每一個階段都要面對不同的情勢,承擔不同的使命。所謂機遇,不過是“歷史環境”造就的歷史機會;所謂挑戰,也往往是“歷史環境”催生的現實問題。今日中國,該如何從曲折跌宕的歷史進程中認清時代的給予?又該怎樣拿出百倍的勇氣和智慧,應對現實的挑戰?

抓住機遇

1、歷史上我們曾多次有幸獲得發展的機遇,但卻由於沒有及時抓住機遇,而被時代甩在身後,15世紀末,法國學者布羅代爾所說的“世界經濟”形成期,當哥倫布、麥哲倫在廣闊海洋上烙下印記、地圖的印製趕不上地理的發現時,終明一朝卻恪守“片帆不得入海”的舊例;19世紀,科技發展催生全球化浪潮,當英國議會改革、美國廢除黑奴制改革、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等一次次推動“大國崛起”時,中國大地上無論是洋務運動還是戊戌變法,都以失敗告終;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少國家和地區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機遇後來居上、加速發展時,我們卻由於工作指導方針的錯誤,在“文革”十年動亂中錯失了發展的寶貴機遇。
中國機遇中國機遇

2、縱觀歷史興衰,我們會發現,機遇不僅是“時機”,更要能“遇合”,把握和運用機遇的能力決定著機遇的價值。能否抓住機遇,關鍵在於能否以“變革”乘勢而上,將各種有利條件和因素兌現為國家發展的動力。
3、機遇從不會給因循守舊的人帶來奇蹟,扭轉乾坤的新局面、豁然生動的新氣象,正孕育在銳意變革的勇氣之中。30年前我們黨審時度勢,深刻洞察機遇,果斷作出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決策,使中國在落後世界現代化進程一個多世紀後,趕上了現代化的最新浪潮。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提出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推動經濟社會的重大變革,黨和國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4、沒有改革開放這一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沒有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的進取精神,就不可能抓住機遇、用好機遇,也就不會有30多年持續不斷的快速發展,更談不上中國人民、社會主義中國、中國共產黨面貌的歷史性變化。在迎頭“趕上世界”的30多年中,社會主義中國對機遇的理解有了自己的心得。
5、機遇與挑戰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對於中國而言,能否以變革抓住歷史機遇,不僅關係到國家發展的強弱快慢,而且關係到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抓住機遇可以加快中國的發展,社會主義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喪失機遇,不僅會進一步拉大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差距,社會主義也有被斷送的危險。只有以奮發有為的“變革”,抓住機遇,用好機遇,落後的國家民族才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全新內涵

1、這一時期中國將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經濟社會加快發展轉型的各項基礎條件已經具備。選擇科學的發展方式,建立完善的體制機制,就能更上層樓;否則,有可能停滯不前,甚至掉進“中等收入陷阱”。
2、世界主要經濟體正在重塑國家實力,一場新的全方位綜合國力競爭正在全球展開。在這場競爭中,每個國家的發展都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不能抓住機遇、把握主動,我國就可能拉大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也難以在這場競爭中掌握主動。
3、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十二五”時期的中國將用實際行動,再次印證“機遇”與“變革”的關係。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以變革抓住機遇、用變革迎接挑戰,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

迎接挑戰

中國機遇中國機遇
1、挑戰來自全球經濟的深度變革和調整。後金融危機時代,經濟復甦將是緩慢、曲折和複雜的過程。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準的競爭更加激烈。推動變革,我們必須走出一條“和平發展之路”。
2、挑戰來自發展方式轉變的艱巨。在外部需求較長時期內難以完全恢復的情況下,需要有效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面對產能過剩壓力,需要提升製造業的技術、知識和人力資本含量;在資源環境矛盾加劇的條件下,需要降低能源資源消耗;低成本比較優勢開始減弱,需要加快培育新的競爭優勢。推動變革,我們必須走出一條“科學發展之路”。
3、挑戰來自體制機制的障礙。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還存在不少制約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的體制、機制問題。在利益格局更加複雜的條件下,亟須突破深層次體制障礙,加快推進關鍵領域改革,形成有利於經濟社會轉型的體制環境。推動變革,我們必須走出一條“改革創新之路”。
4、挑戰來自社會轉型的壓力。“十二五”期間是中國人均GDP從3000美元向6000美元過渡的時期,也是經濟社會的快速分化期,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人文精神容易淡漠。中國需要更加注重改革的頂層設計,統籌兼顧各方面的發展。推動變革,我們必須走出一條“和諧發展之路”。
5、戰略機遇期,改革攻堅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只有將這場變革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我們才能抓住和用好現有的機遇,並為未來的持續發展創造新的機遇。

主要措施

1、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大動力——“十二五”期間的總體思路,勾畫了承載13億人口的現代化巨輪以變革推動發展轉型的戰略抉擇。
2、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上層建築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變化,我們將在堅持不懈的變革中,抓住發展機遇、保持向上態勢,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3、能不能始終牢牢抓住機遇、積極用好機遇,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也是對我們民族自強能力的重大考驗,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成敗,關係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係黨和國家長治久安”。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論斷,展現了我們黨在機遇問題上的清醒與堅定。
4、成敗興亡,命運攸關。當我們的國家經過11個國家發展規劃的寒暑磨礪,當我們的人民經歷現代化之路的風雨洗禮,機遇與憂患的激烈交織之中,時代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變革推開機遇的大門,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中國必須更加奮發有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