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傳統深厚,諸家義理豐富多項,而思想有流變,不是無端而來,知其來處方知其去處,即有溯本歸原的必要。本書縱線專就環繞一核心觀念而開展對中國哲學問題的討論,橫向則廣攝各家學說,分別其方面、種類與層次;包括原理、原心、原名、原辯、原言與默、原辯與默、原致格物、原道、原太極、及原命等諸文,一皆可作為進入中國哲學義理世界之門戶。由再進,專就中國哲學核心觀念“性”而論,既成;蓋“命”不離於“性”,及就人之面對天地萬物,而能有其理想,生出中國哲學廣大之價值世界者,必因其“性”之義而起也。本書之寫法獨特,唐先生言之為“即哲學史以言哲學”。唐先生反對無據而妄臆,蓋古人之言,不能僅執一端,否則必造成不可解的衝突;而應就其所當之義,分疏條列,使之各得其位。順是,唐先生把歷史上中國先哲言人性之種種理論次第展示、以尋求其本原之義,還曾普遍水恆之價值,以尋求皆一一融和於一廣大的義理世界之可能。本書就是以中國哲學各主要觀念作為線索,足見唐先生對哲學問題思考之圓熟。
本書目錄
自序(寫作緣起、本篇大意與未及之義)一緣起
二本篇大意
三本篇及次篇所未及之義
第一章原理上:“理”之六義與名理
一導言
二先秦經籍中之理及文理
三魏晉玄學與名理
第二章原理下:空理、性理與事理
四佛學與空理
五宋明理學與性理
六王船山及清儒與事理
七結論
第三章原上心:孟子之性情心與墨家之知識心
一本文宗趣
二論孟子之性情心或德性心之本義
三墨家之知識心與儒墨思想之所由異
第四章原下心:莊子之靈台心荀子之統類心與大學中庸之德性工夫論
……
第五章原名:荀子正名與先秦名學三宗
第六章原辯:墨子小取篇論“辯”辨義
第七章原言與默:中國先哲對言默之運用
第八章原辯與默:墨莊孟荀之論辯
第九章原致和格物上:大學章句辨證及格物致知思想之發展
第十章原致知格物下:大學章句辨證及格物致和思想之發展
第十一章原道上:老子言道之六義
第十二章原道下:老子言道之六義貫釋
第十三章原太極上:朱陸太極之辯與北宋理學中太極理氣思想之發展
第十四章原太極中:天地之根原問題,與太極一名之諸義,及朱子太極理氣論之哲學涵義
第十五章原太極下:朱子太極理氣論之疑難與陸王之言太極及即心言太極之說
第十六章原命上:先秦天命思想之發展
第十七章原命中:秦漢魏晉天命思想之發展
第十八章原命下:宋以後天命思想之發展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