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人口

中國古代人口

正文

中國自先秦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的人口發展狀況。
中國是最早有人口記錄的國家,史料豐富。但多是歷代王朝征課賦役的戶、口或丁數。這些數字有的比較接近實際存在的人口,有的則需估算才能成可比數字。而邊疆民族人口多不列國家編戶,不易估算,但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不大。
先秦兩漢時期 最早的人口數量可溯及公元前21世紀的夏禹時代,有1300餘萬人,但系後人追述,不足據。春秋戰國之際,進入封建社會,特別是秦統一中國後,社會經濟有較大發展,國土亦擴大,人口增長較快。至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記錄在籍的人口有1223萬餘戶,5959萬餘口,可視為中國人口發展的第一個高峰。若以秦嶺、淮河一帶為界,當時北方約占人口總數的77.5%,南方占22.5%;黃河中下游的豫、冀、兗、徐、青五州土地面積只占全國的12.6%,人口則占全國的一半以上。東漢時期,南方人口略增,北方稍降。
魏晉南北朝時期 漢末至南北朝,戰亂不已,社會生產力遭到破壞,人口急劇減少。但這一時期的記錄,多的也只有二三百萬戶,可能遺漏甚多;加以當時塢壁、田莊盛行,有所謂“百室合戶,千丁共籍”者,丁口隱匿,所錄戶口數字自不足據。若參酌隋統一後的記錄,則南北朝時在籍人口約有4000萬,比漢代高峰減1/3。戰亂中人口南遷,南方人口比重有增加之勢。
隋唐時期 隋統一中國,經濟恢復頗快,又曾大力檢括戶口,糾察隱匿。大業五年(609)記錄在籍人口4602萬。唐前期政治安定,生產發展,天寶十四年(755)記錄在籍人口5292萬,戶數則不過 900萬,每戶平均五六人,以後大體如是。唐代幅員大於漢,邊疆屬國遼闊,又僧尼、軍士、遊民等均未包括在內,實際人口當超過漢代。安史之亂唐末戰爭迄五代十國,北方人口再度下降。但江南經濟有發展,並開始開發嶺南,故整個人口損失不會太大,重心繼續南移。
宋代 宋代政治上雖較弱,但經濟上有較大發展,南方生產繁盛,農業、手工業以及科學技術都居於當時世界先進水平。惟宋代記錄戶多口少,每戶平均只有二口多,顯系匿報。北宋元豐三年(1080)有在籍人口2383萬,大觀四年(1110)即增至 46735萬。北方遼國無人口記錄,至南宋紹熙四年(1193)有在籍人口2784萬,金國明昌六年(1195)記錄達4849萬口。中外學者研究宋遼金人口,大多認為達到歷史上第二個高峰,其估計自8000萬至1.2億不等,估算年增長率自0.5%至0.8%不等。總之,宋代中國人口已達一億以上,其增長速度,在世界中世紀史亦屬少見。按元豐三年之戶數,北方約占37.3%,而南方占62.7%,人口重心已移至長江中下游。南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續有北人南遷,但總數增長不大。
元、明、清時期 宋末戰爭,及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國人口又一次劇烈下降。至元二十八年(1291)記錄僅5985萬口,比宋之高峰減少40%以上。但至元記錄不實,不在編之戶口眾多,實際減少不會這樣多。
明初曾注意整理戶籍。洪武二十六年(1393)記錄為6055萬人,永樂元年(1403)增至6660萬人,恢復頗快。惟宣德以後之記錄逐漸減少,至萬曆時仍不過6000餘萬;大約是黃冊制度破壞後,隱漏較多之故。明代墾田增加,中葉以後商品經濟發達,並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學者估計萬歷時中國人口當遠超過一億,有謂達1.6億者。明末戰亂,戶口有所減少,但減少不會很多。人口分布,則與宋代大體相同。
清代初期行編審制,人口計丁(16~60歲男性),丁數亦有隱漏。順治十二年(1655)記錄僅1403萬丁。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以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申報大增,康熙五十三年為2462萬丁,按丁數占人口20%計,約有1.23億人。乾隆以後人口記錄用保甲法,乾隆二十七年(1762)已達2億;五十五年超過3億;道光二十年達4.13億。乾嘉百年間人口年增長率在0.6%左右,形成中國人口發展的第三個歷史高峰。此後步入近代,人口趨於停滯。
清代農業和工商業有普遍發展,華中丘陵地帶和嶺南都大力開發,並因農民人身自由,人口流動性增大,向西南移民尤多。四川人口記錄,乾隆初不過數百萬,道光時已逾4000萬,實際恐不只此數。東北放墾較晚,但在光緒時已有一定移民。整個人口分布仍以長江流域為重心。按道光十至十九年之記錄平均,北方各省只占總人口的30.3%,南方各省占69.7%;全國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5.3人,北方各省為45.8人,南方各省達104.6人;江蘇、浙江密度尤大。
歷代人口發展的特點 中國歷代王朝大都採取獎勵人口增殖政策,民間亦以生育人丁為家族興旺的標誌。在小農經濟和多子繼承制度下,每家都希望有較強勞動力,因而趨向早婚和多子女。古有男子30而娶之說,但漢制20歲授田,北朝、隋、唐均18歲授田,大體即成家之年;並有推早之勢,如清代16歲即成丁(古為21歲)。以此,形成封建社會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人口再生產類型。10世紀以後,中國食物問題解決得比較好,人口自然增長率提高,長期性的人口增殖早於歐洲。然而墾田面積終屬有限,到乾隆人口迅速增長時,人均耕地不過3畝余。

配圖

中國古代人口中國古代人口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