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正文
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之一。這一原則承認物質是世界上紛繁多樣的現象中存在著的統一的普遍的本原。史前時期,人類思維能力低下,只能形成對某些具體事物的直觀認識,未提出世界統一性問題。古代哲學家開始尋求世界萬物共同的本原,認為哲學的任務就在於從多種多樣的事物中發現其統一的共同基礎。中國哲學史上,春秋時代的《管子·水地》中說:“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以“水”為萬物的本原,認為萬物統一於“水”。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認為多樣性的世界是由統一的東西演化來的。古代希臘哲學,也是以提出世界統一性問題為開端的。赫拉克利特提出“一切是一”的命題。亞里士多德在談到早期哲學家的思想時說:這些哲學家斷言,“有一個東西,萬物由它構成,萬物最初從它產生,最後又復歸於它,它作為實體,永遠同一,僅在自己的規定中變化,這就是萬物的元素和本原”(《形上學》第1卷第3章)。
關於世界統一性的問題包括兩個方面:①世界上多種多樣的事物有沒有統一性。對這一方面有一元論和二元論、多元論的不同回答。主張一元論的哲學家都承認世界存在著統一的普遍的本原,它是世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全部多樣性的基礎。主張二元論或多元論的哲學家,否定世界存在著統一性。但這種觀點不可能堅持到底,最終必然倒向物質一元論或精神一元論。②如果世界萬物存在著統一性,它們統一於什麼?對這一方面有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不同回答。徹底的唯心主義以精神為世界統一的基礎。唯物主義則堅持以物質為世界統一的基礎。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統一觀是唯一科學的。
唯心主義的世界統一觀 主觀唯心主義質統一性認為外部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統一於人的主觀意識,例如,G.巴克萊、J.G.費希特、E.馬赫等人,他們宣稱整個世界都是由人的感覺產生的,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自我建立非我”等命題,認為世界統一於自我的精神。這個觀點必然導致極端荒謬的唯我論。
客觀唯心主義認為整個世界統一於“觀念”、“絕對精神”一類的精神實體。例如,柏拉圖、G.W.F.黑格爾等人,他們宣稱精神實體是自身獨立的存在,是世界的本原,物質世界則不過是“精神的異在”。宗教神學家斷言世界統一於神、上帝,神創世界,世界最終又復歸於神。神學觀點和客觀唯心主義觀點的實質是一致的。
唯物主義的世界統一觀 全部科學和人類的實踐證明,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世界統一觀都是根本錯誤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這種觀點進行了長期的鬥爭。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自然現象的無限多樣的統一看作是不言而喻的,認為世界統一於物質的某一種或幾種具體形態。中國古代的唯物主義者提出過“氣”一元論的學說,古代希臘和印度的唯物主義哲學家認為世界統一於氣、火或原子。這種樸素的世界統一性觀點,反映了人類對客觀物質世界的認識尚處在初級的階段。
近代唯物主義在反對唯心主義時,依據當時自然科學關於各種物質都由原子構成的觀點,提出世界統一於質量不變的、不可分的原子的理論。機械唯物主義者把事物的質的差別歸結為量的差別,把自然界理解為服從於力學定律的統一整體。這種觀點把特定歷史條件下關於物質及其結構、運動的自然科學學說和哲學上的世界物質統一性問題混同起來,具有形上學的局限性。
辯證唯物主義總結了哲學史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鬥爭的成果,以各門科學提供的材料為基礎,進行了哲學的概括和論證,對世界統一性問題作出了既是唯物的又是辯證的科學回答。①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明確地提出世界物質統一性的命題,並與這個問題上的錯誤觀點或含混不清的提法劃清了界限。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批判了E.杜林的世界統一於存在的提法,指出這一提法含混不清,因為“存在”這個概念缺乏明確的規定性,既可賦予物質存在的含義,也可賦予精神或神的存在的含義。只有辯證唯物主義關於“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於它的物質性”的提法,才是確切的和科學的。②辯證唯物主義對世界的物質統一性的論證,既不象古代唯物主義那樣靠對世界的直觀和猜測,也不象機械唯物主義那樣僅靠某種科學材料去作結論,而是將世界的統一性問題從科學證明深入到理論思維的領域,從局部看到整體,從特殊得出一般,從有限推出無限。運用理論思維的科學抽象論證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才使這個問題具有最高和最廣泛的意義,得出真正的哲學的結論。它不是將世界的物質統一性理解為機械的、死板的同一,而是理解為無限多樣的事物和現象的統一;多樣性的事物和現象統一的基礎也不是特殊的“原初”物質或不變的粒子,而是統一於一切具體物質形態所共同具有的客觀實在性即物質性。③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統一的物質世界是無限發展的,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的,因此對世界的物質統一性的科學證明和哲學論證也是不斷提高和發展的。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每前進一步,科學的發展每出現一次重大的突破,都將使人們對世界物質統一性的哲學論證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隨著人類認識的進步,世界物質統一性的哲學論證也必將具有新的內容和形式。
科學和實踐的發展對世界的物質統一性的證明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為科學和實踐的長期發展所證明。天體力學、天體化學、天體物理學等,不僅證明了太陽系中的太陽、行星和地球具有同樣的物質基礎,而且揭示了其他天體的物理運動和地球的物理運動具有同樣的規律。當代科學還證明,來自遙遠天體的宇宙射線中的粒子和高能加速器中產生的粒子是同樣的。能量轉化定律揭示了物質世界各種運動形式的聯繫和統一。化學家從無機物中創造出有機物,證明了無機物和有機物之間的聯繫;而生物學家發現了生命的本質,又將無機物與有機物的聯繫擴展到了與生命物質的聯繫。生物科學證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也是統一物質世界發展的不同階段,生命現象是自然界自身長期發展的結果,生物體不過是組成成分和組成結構十分複雜的一種物質形態,DNA雙螺鏇結構和遺傳密碼的發現,揭示了生物界的統一。現代物理學的相對論和統一場論說明了物質運動同時間、空間的統一,量子力學關於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見微粒說和波動說)揭示了連續性與間斷性統一的物質基礎。“原子模型”的建立及高能物理的發展,說明物質結構的無限可分性及統一性。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的崛起,揭示了世界的系統性、整體性、層次性、有序性、動態性及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從新的角度證明和豐富了世界的統一性原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還證明,人的意識是人腦這種高級物質形態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對客觀實在的反映。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物質世界發展的高級階段。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它的物質生活條件,而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各種社會關係,歸根結柢都是由物質力量即生產力和物質關係即生產關係所派生的,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
科學不僅證明了世界上千差萬別、無限多樣的事物和現象,包括一切精神、意識現象,都統一於客觀實在的物質,而且證明了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存在著和貫穿著物質所固有的共同的基本屬性和基本規律,世界上所存在的運動、時間、空間等都是物質的基本屬性或存在形式。唯物辯證法所揭示的規律則是物質運動發展的基本規律。
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石。辯證唯物主義以這一原理為基礎,並將其貫徹到底,形成完整的、科學的物質一元論。這一原理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也是從事一切實際工作的立足點。它告訴人們,宇宙間的一切歸根結柢都統一於物質,物質世界是人們思考著、改造著的唯一的現實世界,而物質的根本特性又在於客觀實在性。因此,人們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和任何條件下,也無論是從事任何工作,都必須毫無例外地、堅定不移地從客觀物質世界及其運動發展的客觀規律出發,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的思想路線。
參考書目
恩格斯:《反杜林論》第1編第4節,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