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七大自然界奇觀

世界七大自然界奇觀

美國人洛厄爾·托馬斯漫遊世界時,發現了許多令人興奮和神往的奇景,他經過反覆挑選,提出了“世界七大自然界奇觀”: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非洲維多利亞瀑布,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美國肯塔基州地下洞穴猛獁洞,阿拉斯加的冰河灣,貝加爾湖,美國黃石公園。

簡介

報導稱,瑞士“世界新七大奇蹟基金會(New7Wonders)”12日公布,在28個候選城市中,巴西亞馬遜、越南下龍灣、阿根廷伊瓜蘇大瀑布、韓國濟州島、印度尼西亞國家公園科莫多、菲律賓地下河國家公園和南非桌山被選定為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但是該基金會未公布排名。

世界新七大奇蹟基金會從2009年7月起對進入28個“世界新七大自然景觀”評選範圍的地區進行了手機和網路投票,在6日進行的初步統計中濟州島成功入圍前十,“讓全體韓國國民充滿期待”。

身在評選結果公布現場的濟州道知事禹瑾敏表示,得知獲勝後“高興得難以用語言形容”,他將向支持濟州島的各位國民、濟州島民和海外同胞們致以感謝。

報導還稱,韓國濟州島2002年有1處被指定為生物圈保護區,2007年有3處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2010年有9處被指定為世界地質公園。通過此次當選“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濟州島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將會迅速提高,不僅能吸引更多遊客,還會提升濟州島和韓國的品牌價值。

介紹

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

位列原因

科羅拉多大峽谷(Colorado,the Grand Canyon) 被稱為地球上最大的裂縫。

概述

科羅拉多大峽谷是一處舉世聞名的自然奇觀,位於美國西部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凱巴布高  原上,大峽谷全長446公里,平均寬度16公里,最大深度1740米,平均谷深1600米,總面積2724平方公里。由於科羅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羅拉多大峽谷,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受保護的天然遺產之一。 大峽谷是科羅拉多河的傑作。這條河發源於科羅拉多州的落基山,洪流奔瀉,經猶他州、亞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亞州的加利福尼亞灣入海。全長2320公里。“科羅拉多”,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紅河”,這是由於河中夾帶大量泥沙,河水常顯紅色,故名。 科羅拉多河的長期沖刷,不捨晝夜地向前奔流,有時開山劈道,有時讓路回流,在主流與支流的上游就已刻鑿出黑峽谷、峽谷地、格倫峽谷,布魯斯峽谷等19個峽谷,而最後流經亞利桑那州多岩的凱巴布高原時,更出現驚人之筆,形成了這個大峽谷奇觀,而成為這條水系所有峽谷中的“峽谷之王”。 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形狀極不規則,大致呈東西走向,蜿蜒曲折,像一條桀驁不馴的巨蟒,匍伏於凱巴布高原之上。

科羅拉多大峽谷科羅拉多大峽谷

它的寬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間,峽谷兩岸北高南低,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寬度762米。科羅拉多河在谷底洶湧向前,形成兩山壁立,一水中流的壯觀,其雄偉的地貌,浩瀚的氣魄,懾人的神態,奇突的景色,世無其匹。1903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來此遊覽時,曾感嘆地說:“大峽谷使我充滿了敬畏,它無可比擬,無法形容,在這遼闊的世界上,絕無僅有。”有人說,在太空唯一可用肉眼看到的自然景觀就是科羅拉多大峽谷。 科羅拉多大峽穀穀底寬度在200~29000米之間。早在5000年前,就有土著美洲印第安人在這裡居住。大峽谷岩石是一幅地質畫卷,反映了不同的地質時期,它在陽光的照耀下變幻著不同的顏色,魔幻般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無數旅遊者的目光。 成因 科羅拉多高原為典型的“桌狀高地”,也稱“桌子山”,即頂部平坦側面陡峭的山。這種地形是由於侵蝕作用(下切和剝離)形成的。在侵蝕期間,高原中比較堅硬的岩層構成河谷之間地區的保護帽,而河谷里侵蝕作用活躍。這種結果就造成了平台型大山或堡壘狀小山。 科羅拉多高原是北美古陸台伸入科迪勒拉區的穩定地塊,由於相對穩定,地表起伏變化極小,而且在前寒武紀結晶岩的基底上覆蓋了厚厚的各地質時期的沉積,其水平層次清晰,岩層色調各異,並含有各地質時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岩性、顏色不同的岩石層,被外力作用雕琢成千姿百態的奇峰異石和峭壁石柱。伴隨著天氣變化,水光山色變幻多端,天然奇景蔚為壯觀。 峽谷兩壁及谷底氣候、景觀有很大不同,南壁乾暖,植物稀少;北壁高於南壁,氣候寒濕,林木蒼翠;谷底則乾熱,呈一派荒漠景觀。蜿蜒於谷底的科羅拉多河曲折幽深,整個大峽谷地段的河床比降為每千米150厘米,是密西西比河的25倍。其中百分之50的比降還很集中,這就造成了峽谷中部分地段河水激流奔騰的景觀。因為如此,沿峽谷航行漂流成為引人入勝的探險活動。

成因

科羅拉多高原為典型的“桌狀高地”,也稱“桌子山”,即頂部平坦側面陡峭的山。這種地形是由於侵蝕作用(下切和剝離)形成的。在侵蝕期間,高原中比較堅硬的岩層構成河谷之間地區的保護帽,而河谷里侵蝕作用活躍。這種結果就造成了平台型大山或堡壘狀小山。科羅拉多高原是北美古陸台伸入科迪勒拉區的穩定地塊,由於相對穩定,地表起伏變化極小,而且在前寒武紀結晶岩的基底上覆蓋了厚厚的各地質時期的沉積,其水平層次清晰,岩層色調各異,並含有各地質時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岩性、顏色不同的岩石層,被外力作用雕琢成千姿百態的奇峰異石和峭壁石柱。伴隨著天氣變化,水光山色變幻多端,天然奇景蔚為壯觀。峽谷兩壁及谷底氣候、景觀有很大不同,南壁乾暖,植物稀少;北壁高於南壁,氣候寒濕,林木蒼翠;谷底則乾熱,呈一派荒漠景觀。蜿蜒於谷底的科羅拉多河曲折幽深,整個大峽谷地段的河床比降為每千米150厘米,是密西西比河的25倍。其中百分之50的比降還很集中,這就造成了峽谷中部分地段河水激流奔騰的景觀。因為如此,沿峽谷航行漂流成為引人入勝的探險活動。

非洲維多利亞瀑布

位列原因

維多利亞瀑布(Victoria Falls)被稱為“咆哮的雲霧”。

概述

位於非洲贊比西河中游,尚比亞與辛巴威接壤處。寬1,700多米(5,500多英尺),最高處108米(355英尺),為世界著名瀑布奇觀之一。寬度和高度比尼亞加拉瀑布大一倍。年平均流量約935立方米╱秒(33,000立方英尺╱秒)。廣闊的贊比西河在流抵瀑布之前,舒緩地流動在寬淺的玄武岩河床上,然後突然從約50米(150英尺)的陡崖上跌入深邃的峽谷。主瀑布被河間岩島分割成數股,浪花濺起達300米(1,000英尺),遠自65公里(40英里)之外便可見到。每逢新月升起,水霧中映出光彩奪目的月虹,景色十分迷人。瀑布聲如雷鳴,當地卡洛洛-洛齊(Kalolo-Lozi)族居民稱之為“莫西奧圖尼亞”(Mosi-oa-tunya),意即“霹靂之霧”。

維多利亞瀑布

據考證,遠在公元90年即有少數農業人口在贊比西河兩岸定居。多數原住民則在距瀑布半徑128公里(80英里)範圍內以漁獵為生。今日當地部族有東加人、洛齊人、萊雅人(Leya)、托卡人(Toka)和蘇比亞人(Subia)。東加人每年在瀑布旁舉行雨祭,將黑色公牛扔入峽底祭奠河神。1855年11月16日,英國探險家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抵達瀑布所在地,為第一個見到該瀑布的白人。1905年在瀑布附近的峽谷上建成跨度200米(657英尺)的拱形鐵路公路兩用橋。尚比亞一側建有兩座水電站,發電能力共10萬千瓦。維多利亞瀑布國家公園與李文斯頓狩獵公園形成瀑布地區。瀑布地區已成為非洲著名旅遊勝地。

成因

當贊比西河河水充盈時,每秒7500立方米的水洶湧越過維多利亞瀑布。水量如此之大,且下衝力如此之強,以至引起水花飛濺,遠達40公里外均可以看到。維多利亞瀑布的當地名字是“Mosi-oa-tunra”(莫西奧圖尼亞),可譯為“轟轟作響的煙霧”。彩虹經常在飛濺的水花中閃爍,它能上升到305米的高度。離瀑布40--65千米處,人們可看到升入300米高空如雲般的水霧。

維多利亞瀑布的形成,是由於一條深邃的岩石斷裂谷正好橫切贊比西河。斷裂谷由1.5億年以前的地殼運動所引起。維多利亞瀑布最寬處達1690米。河流跌落處的懸崖對面又是一道懸崖,兩者相隔僅75米。兩道懸崖之間是狹窄的峽谷,水在這裡形成一個名為“沸騰鍋”的巨大鏇渦,然後順著72千米長的峽谷流去。

維多利亞瀑布實際上分為5段,它們是東瀑布、虹瀑布(這裡峽谷最深)、魔鬼瀑布、新月形的馬蹄瀑布和主瀑布(高60---100米)。1855年,傳教士和探險家戴維·利文斯敦成為第一個到達維多利亞瀑布的歐洲人,他是乘坐獨木舟接近瀑布的。

非洲第四大河的贊比西河滾滾流到這裡,在寬約1800米的峭壁上驟然翻身,萬頃銀濤整個跌入約110米深的峽谷中,捲起千堆雪,萬重霧,只見雪浪騰翻,湍流怒涌,萬雷轟鳴,動地驚天,濺起的白色水霧,有如片片白雲和輕煙在空中繚繞,巨響和飛霧可遠及15公里。

大瀑布所傾注的峽谷本身就是世界上罕見的天塹。在這裡,高峽曲折,蒼岩如劍,巨瀑翻銀,疾流如奔,構成一副格外奇麗的自然景色。大瀑布傾注的第一道峽谷,在其南壁東側,有一條南北走向峽谷,把南壁切成東西兩段,峽谷寬僅60餘米,整個贊比西河的巨流就從這個峽谷中翻滾呼嘯狂奔而出。大瀑布的水汽騰空達300餘米高,使這個地區布滿水霧,若逢雨季,水沫凝成陣陣急雨,人們站在這裡,不消幾分鐘,就可渾身濕透。

珠穆朗瑪峰

位列原因

珠穆朗瑪峰(Qomolangma)被稱為“地球之巔”。

概述

珠穆朗瑪峰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威武雄壯昂首天外,地形極端險峻,環境異常複雜。雪線高度:北坡為5800—6200米,南坡為5500—6100米。東北山脊、 東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間夾著三大陡壁(北壁、東壁和西南壁),在這些山脊 和峭壁之間又分布著548條大陸型冰川,總面積達1457.0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達7260米。冰川的補給主要靠印度洋季風帶兩大降水帶積雪變質形成。

珠穆朗瑪峰

冰川上有千姿百態、瑰麗罕見的冰塔林,又有高達數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 冰裂隙,還有險象環生的冰崩雪崩區。

氣候

珠峰地區及其附近高峰的氣候覆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也往往變化莫測, 更不用說在一年四季之內的翻雲覆雨。大體來說,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 強烈的東南季風造成暴雨頻繁,雲霧瀰漫,冰雪肆虐無常的惡劣氣候。11月中旬、翌年2月中旬,因受強勁的西北寒流控制,氣溫可達-60℃,平均氣溫在-40℃至-50℃之間。最大風速可達90m/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這裡是風季過度至雨季的 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過度至風季的秋季。在此期間,有可能出現較好的天氣,是登山的最佳季節。

美國肯塔基州地下洞穴猛獁洞

位列原因

猛獁洞(Mammoth Cave)被稱為變化無窮的洞穴。

概述

猛獁洞穴擁有已經探明的350多英里的通道和其它尚未探明的通道,因而成為世界上最為龐大的洞穴體系。它坐落於肯塔基州中部,這個地下洞穴是幾百萬年以前水流經過灰岩沉積區時,溶蝕岩石形成的底下暗河通道。日久年深,由於水位下降,留下了這些狹窄的水平通道、寬廣的洞室和聯繫這個巨大迷宮的垂直通道。最底下的通道仍然在水流的作用下不斷擴大。

美國肯塔基州地下洞穴猛獁洞

水滲入洞穴形成的石鐘乳、石筍和石膏晶體裝點著洞室和通道。

結構特點

猛獁洞其中的10英里對遊客開放。它由255座溶洞分五層組成,上下左右相互連通,洞中還有洞,宛如一個巨大而又曲折幽深的地下迷宮。在這些洞中有77個地下大廳,三條暗河、七道瀑布、多處地湖,總延伸長度近250公里。猛獁洞以溶洞之多、之奇、之大稱雄世界。在77座地下大廳,其中最高的一座稱為“酋長殿”,它略呈橢圓形,長163米,寬87米,高38米,廳內可容數千人。有一座“星辰大廳”很富詩意,它的頂棚有含錳的黑色氧化物形成,上麵點綴著許多雪白的石膏結晶,從下面看上去,仿佛是星光閃爍的天穹。洞內最大的暗河——回音河低於地表110米,寬6米~36米,深1.5米~6米,遊客可乘平底船循河上溯遊覽洞內的風光。河中有奇特的無眼魚——盲魚,其他盲目生物還包括甲蟲螻蛄蟋蟀。有許多褐色小蝙蝠潛伏在人跡罕至之處。

猛獁洞穴內部非常之大,而且許多洞坑歷史悠久,因此它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猛獁洞穴到底有多大至今是個謎。幾乎一直都有新洞穴和新通道被發現,同時這個壯觀的迷宮也一直在往地下拓展。這裡有流石、鈣華、扇形石、石槽以及穹窿,這些東西的名字本身就很有吸引力。還有石膏晶體與溶蝕碳酸鹽景觀、 水窪與逐漸消失的泉水、 高聳的石柱、狹長的通道以及開闊的岩洞。

猛獁洞穴是世界上最長的洞穴體系,一些探險家認為該洞穴的大部分還有待探明。猛獁洞穴的確是美麗與神奇的綜合體。地下洞室一個接著一個,擁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奇異景象:錐形石鐘乳與石筍、厚厚的石瀑、帶狀晶體、細長的石柱以及長笛狀石盾。徒步旅行者會發現自己徜徉於一個廣闊伸展的空間中,周圍遍布地下湖泊與峽谷、瀑布與小溪、狹長的走廊與拱形穹窿。這是一幅不可思議的美景,猶如迪士尼童話中埋藏在地下的地理世界,又像是愛倫坡詩中的神秘幻境。

猛獁洞穴距肯塔基州鮑靈格林約80公里,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最多樣化的地下洞穴體系之一。神秘的水窪、地下瀑布以及精緻的石膏洞穴構造,這裡讓人難以忘懷的美景將永遠縈繞在您的腦海中

阿拉斯加冰河灣

位列原因

阿拉斯加冰河灣(AlaskaGlacier Bay)被稱為“冰雪幻境”。

概述

冰河灣位於美國阿拉斯加,距舊紐西50英里,占地330萬公頃,圍繞在陡峭的群山中,只能乘船或飛機到達。

阿拉斯加的冰河灣

那裡有無數的冰山、各類鯨魚和愛斯基摩人的皮劃舟。冰河灣遊人在那裡居住在帳篷中或在鄉村田舍中。根據碑文的記載,冰河灣國家公園最引人入勝的景觀之一就是巨大海灣中活動著的冰河。謬爾(Muir Glacier)是第一個仔細研究冰河的科學家,他從1879年起幾次來到這裡,為這裡美麗多資的冰河所征服。自謬爾探險時代之後,冰河沿海灣向北移動了很遠,這種現象在北半球其他地方也曾被發現。

謬爾冰川(Muir Glacier),位於冰河灣內,在阿拉斯加北端突出的地方,是以科學家謬爾的名字命名的。狹長的冰川灣伸入內陸約一百零五公里,邊緣地帶還有更多的小灣(其實這是由冰川所刻鑿出來的),這些小灣多是遽然而起的冰壁,而這冰壁即為自山坡延伸至海岸的冰山鼻。自一九八二年以來,謬爾冰川後退速度很快。隨著冰川的後退,植物很快的代替冰川,而覆蓋了地表。除冰川外,冰川內的野生動物也深深吸引著各地的遊客。圖為一群海豹在謬爾冰川的一角棲息,這種海豹大多長著厚而粗糙的皮,和一層厚厚的脂肪(通常有11-13厘米),這層脂肪除了可以將它們與寒冷的外界隔離,還可以為它們儲存能量以應付食物短缺的節。

冰河灣國家公園及保護區是1980命名的,她占地10784平方公里。這一國家公園無公路跟外界連線,但每年都有數十萬的遊客來參觀。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冰河據說是4000年前的小冰河時期形成的,而不是一萬至一百萬年中間的更新世紀元(Pleistocene time)的產物。我們的遊輪主要是觀看的是馬傑瑞冰河(Margerie Glacier)和約翰·霍普金斯冰河(Johns Hopkins Glacier)。這兩個冰河被稱為“到海冰河”(Tidewater Glacier),冰河經長期的堆擠,直接頃泄入海。據介紹說,那些冰川的下滑速度每天大約為7英尺左右,面臨海水的那些冰川差不都是三四百年前從山上一尺一尺的滑行下來的。這些冰河在海灣里形成一堵好幾十米高的冰雪牆。這冰雪牆不時地崩塌著,有時會有大的冰山(iceberg)墜入海里。在夏天的時候,那些大的冰山大概會經過一個星期或者更長的時間才會融化掉。

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Ozero Bajkal)(現俄羅斯境內)被稱為世界最古老和最深的湖。

概述

貝加爾湖是大自然安放在俄羅斯東南部伊爾庫茨克州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貝加爾湖是亞歐大陸最大的淡水湖。長640千米,平均寬50千米,是世界上第七大湖泊和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貝加爾湖

它容納了地球全部淡水(應該指河湖的淡水)的五分之一。相當於北美洲五大湖的總水量。(中國數字圖書館資料:最深處達1637米,另兩資料分別為1620米、1640米,容積為2.3萬立方千米)。湖上風景秀美、景觀奇特,湖內物種豐富,是一座集豐富自然資源於一身的寶庫。貝加爾湖的形狀像一彎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稱。它平均寬約48千米,南北長約636千米,周長2000千米,總面積大約為3.15萬平方千米。貝加爾湖就其面積而言只居全球第九位,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據考其歷史已有2500萬年)。據說,貝加爾湖的淡水夠人類喝100年。

氣候

貝加爾湖周圍地區的冬季氣溫,平均為-38℃,確實很冷,不過每年1月~5月,湖面封凍,放出潛熱,已減輕了冬季的酷寒;夏季湖水解凍,大量吸熱,降低了炎熱程度,因而有人說,貝加爾湖是一個天然雙向的巨型“空調機”,對湖濱地區的氣候起著調節作用。一年之中,儘管貝加爾湖面有5個月結起60厘米厚的冰,但陽光卻能夠透過冰層,將熱能輸入湖中形成“溫室效應”,使冬季湖水接近夏天水溫,有利於浮游生物繁殖,從而直接或間接為其它各類水生動物提供了食物,促進了它們的發育生長。據水下自動測溫計測定,冬季貝加爾湖的底部水溫至少有-4.4℃,比湖的表面水溫高。貝加爾湖可調節湖濱的大陸性氣候。

美國黃石公園

位列原因

美國黃石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被稱為“世外桃源”。

概述

黃石公園(Yellowstone)位於西部北落基山和中落基山之間的熔岩高原上,絕大部分在懷俄明州的西北部。海拔2,134-2,438米,面積8,956平方公里。黃石河、黃石湖縱貫其中,有峽谷、瀑布、溫泉以及間歇噴泉等,景色秀麗,引人入勝。其中尤以每小時噴水一次的“老實泉”最著名。園內森林茂密,還牧養了一些殘存的野生動物如美洲野牛等,供人觀賞。園內設有歷史古蹟博物館。

地理地質

黃石國家公園自然景觀分為五大區,即瑪默區、羅斯福區、峽谷區、間歇泉區和湖泊區。

美國黃石公園

五個景區各具特色,但有—個共同的特色——地熱奇觀。黃石國家公園內有溫泉3000處,其中間歇泉300處,許多噴水高度超過100英尺,“獅群噴泉”由4個噴泉組成,水柱噴出前發出像獅吼的聲音,接著水柱射向空中;“藍寶石噴泉”水色碧藍;最著名的“老忠實泉”因很有規律地噴水而得名.從它被發現到至今的100多年間,每隔33—93分鐘噴發一次,每次噴發持續四五分鐘,水柱高40多米,從不間斷。園內道路總長500多英里,小徑總長1000多英里,黃石湖、肖肖尼湖、斯內克河和黃石河分布其間。公園四周被卡斯特、肖肖尼、蒂頓、塔伊,比佛黑德和加拉廷國有森林環繞。黃石公園它那由水與火錘鍊而成的大地原始景觀被人們稱為“地球表面上最精彩、最壯觀的美景”,描述成“已超乎人類藝術所能達到的極限”。

正如人們所熟知,黃石以數量繁多的熱噴泉、大小間歇噴泉地貌、絢麗多彩的高山、岩石、峽谷、河流,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聞名於世。這是地熱活動的溫床,有一萬多個地熱風貌特徵;落基山脈給這片領地創造了無數秀麗的山巒、河流、瀑布、峽谷,其石灰岩的結構又讓大地添上美麗多姿的顏色;無數的野生動物賦於它生生不息的生命,這裡是懷俄明獸群的故鄉,也是北美洲乃至全世界陸地最大的、種類最繁多的哺乳動物棲息地。

20世紀初,一位美國探險家曾經這樣形容黃石公園:“在不同的國家裡,無論風光、植被有多么大的差異,但大地母親總是那樣熟悉、親切、永恆不變。可是在這裡,大地的變化太大了,仿佛這是一片屬於另一個世界的地方。……地球仿佛在這裡考驗著自己無窮無盡的創造力。”

黃石公園的地熱景觀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事實上也是如此,你無法不為眼前所見的奇觀所震撼。數以千計的沸泉和池水碧藍的大湖深潭波濤洶湧,山聲鼎沸,仿佛一爐烈焰正在熊熊燃燒。上百個間歇泉噴射著沸騰的水柱,冒著滾滾蒸汽,好似倒轉的瀑布,它們從火熱而黑暗的地下世界不時噴涌而出。一些間歇泉的水柱氣勢磅礴,像參天大樹,其直徑從1.5米到18米不等,高度有45米至90米。巨大的力量可以使它在這樣的高度上持續數分鐘,有的可持續將近一個小時。

黃石公園的熱噴泉為世界之最,人們統計出有1萬多處溫泉、泥泉和300多個定時噴發的間歇泉!尤其是間歇泉,更是黃石的驕傲。因為全世界其他地方所有的間歇泉加起來,其總數還不及一個黃石公園來得多。在冰島、紐西蘭、日本喜馬拉雅南美洲以及其他許多火山地區也都有間歇泉的發現,然而只有在冰島紐西蘭和這座公園裡,間歇泉才展現出它們最為恢宏的氣勢和最為壯麗的風采。在這三個著名的地區中,無論從間歇泉的數量上,還是從它們的規模上,黃石公園的間歇泉都當仁不讓地拔取頭籌。

科學家們發現:就在黃石地表以下較淺的地方,熱流和熔岩活動極為活躍。3300米的地下深層熔岩為熱泉提供了充足的能量,百度的熔岩暖化廠地下的泉水,泉水從地表裂縫流出、滲出或噴出,這便是我們看到的溫泉和熱泉。

黃石公園地形基本呈一種凹形,冬季降雪極多,提供了它豐富的地下水源。地上的水很容易流人和滲進地里,最後流到溫度遠超過沸點的地底深處,受到地熱持續的加溫由冷轉熱,沸騰後化為蒸汽。在巨大的壓力之下,蒸汽要找一條出路。如果蒸汽給往下流的流水堵住了,水的質量使蒸汽不能逸出空隙。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因為蒸汽的壓力不斷增大、熱度不斷加高,最終挾著泉水噴涌而出,這就形成了間歇泉。典型間歇泉快要噴發時,我們能看見水先從小洞裡流出,或者發現水流量突然增加,接著,從地底深處傳來轟轟雷鳴,這就表示蒸汽突破了水的阻礙。然後,我們會看見噴口的水柱被水蒸氣拋升起來,時間持續幾秒鐘到幾分鐘不等。在水柱噴出的同時及之後一段時間,我們還能聽到水蒸氣隆隆的轟鳴,仿佛宣洩著內心的興奮。最後,地下的壓力解除,水蒸氣噴射的力量也消失了,於是水再開始注滿噴口,阻塞水蒸氣的出路,醞釀下一次的噴發。

無論形狀怎樣,無論大小怎樣,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也無論天氣條件如何,所有間歇泉都在日夜不停忠實地一會騰起,一會沉落,仿佛跳著有節奏的舞蹈。這是造物主所栽培的最奇特的花朵,它們一年四季盛開,從不感到厭倦與疲憊。

這些“花朵”密集的地域,我們一般稱之為間歇泉盆地,它們大多是一些位於中央高原上的開闊谷地。當那些較大的火山停止燃燒之後,冰川的刨蝕作用造就了這些谷地。這些谷地可以被視為大自然的實驗室和廚房,在這數千個“燒瓶”和“鍋灶”中,我們看到大自然像一個熟練的化學家或者廚師,將火、水、氣體以及無數種礦物質混合在一起,她烹飪整個山巒,燒烤山崖,諾大的黃石公園,處處在它的高超手藝下冒著炊煙。

黃石大峽谷位於釣魚橋和高塔之間,由黃石湖流出的河水,流經大約3 8公里地帶所造成的險峻峽谷,就通稱為黃石大峽谷。這裡是黃石公園最壯麗、最華美的景色 97公里長的黃石河是“美國境內惟一沒有水壩的河流”。在這裡,河水陡然變急,沖開四濺的水花,形成兩道壯麗的瀑布,轟鳴著泄人大峽谷。這兩個瀑布一個有130米高,這是上瀑布;另一個有100米高,稱為下瀑布。

黃石河水貫穿火山岩石,長期的強力沖蝕,形成了氣勢磅礴的黃石大峽谷,峽谷格外險峻,動人心魄,深度達到60米,寬200米,長約32公里。這一段著名的河段,對於前來觀賞的人來說,最引人必勝的既不是峽谷的深度和形狀,也不是洶湧奔流的瀑布,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那光怪陸離、五光十色的風化火山岩。峽壁從頭到腳都閃爍著耀眼的光澤,在陽光下炫爛奪目。白、黃、綠、藍、朱紅以及無數種與紅色相調而出的顏色。眼前是數百萬噸的岩石,——切看上去卻像用油彩塗成,仿佛毫無顧忌地暴露在風吹日曬之中,顏色是那樣鮮艷,牢固的色彩既不會被沖刷而去,也不會因風吹日曬而褪色。這效果太奇異、太不可思議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