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辛店鎮

下辛店鎮

下辛店鎮鎮政府駐下辛店,人口65096人,面積81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41個村委會:夢南、三陽店、老江、丘湖、野咀、火炬、熊門、黃門、白水湖、煙鋪、川南、川北、祝咀、洪廟、豐樂、龍洋湖、魏門、三咀、彭李、太和、台湖、愛國、泗洲寺、三邑、新府、安定、同合、張台、羅市、滿天星、北堤、迎風、元通、下渡、大河、六合、永豐、新店、張左、代大、陳壩、同進。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下辛店鎮下辛店鎮工作會議
下辛店鎮位於江漢平原北部,北高南低,三面環河。平原湖區537平方千米,占90%,東北部為海拔50米左右的崗地;曾店鎮楓梓崗為最高點,海拔76.2米;沙河鄉的北湖垸為最低點,海拔19.0米。溳水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全境,漢北河橫貫南部。

新中國成立初期,下辛店鎮隸屬平原省館陶縣潘莊區,後歸山東。1964年脫離館陶劃入臨清縣。1971年撤區並社成立煙店公社,社址由下辛店鎮西遷至牛張寨。1984年公社改鄉。1994年鄉改鎮至今。

下辛店鎮位於山東、河北兩省交界地,西部和北部靠漳衛河與河北省的館陶縣、臨西縣相望,南部與冠縣的北陶鎮相鄰,東面與臨清的唐園鄉潘莊鎮接壤,整個版圖呈東北、西南狹長狀,南北直距15公里,東西直距3公里,總面積4900公頃,鎮駐地距臨清市區27公里,臨館公路(008省道)穿境而過。

下辛店鎮處於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微呈南北高、中間低特徵。南、北海拔36~36.5米之間,中部海拔35~35.5米之間。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為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2.5℃~14.1℃之間。春夏多南風,秋冬多北風,呈現春旱多風、夏熱多雨、秋旱涼爽、冬乾寒冷、四季分明、溫度適宜的氣候特徵。

歷史遺蹟

下辛店鎮下辛店鎮歷史遺蹟
雲夢縣東南方向的下辛店鎮新府村,有一個始築於晉代用土垣夯成的水城,城外四周防禦工事有護城壕,其正北方向為一條自然的古河,東、西、南方向為人工開鑿的護城河,城垣四角設有土台,因位置處在新府村,當地人就叫它新府城

城的四周有護城壕

新府城城址位於雲夢縣東南方向23公里處的下辛店鎮新府村。此地為湖泊地帶,古城址座落於府河支流匯合衝擊處的一塊平原上。現在,城址的四周都是農田、池塘。整個新府城城址呈不規則形狀,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城內現為農田,城的中心處為下辛店鎮江家門灣。城的北垣上為民居建築北袁灣;東垣上居住有曾家台灣、新府街等;南垣上居住著東王灣、西王灣;但西垣破壞嚴重,上世紀80年代土地平整時被夷為平地。

出土遺物多

為解剖此城垣,考古人員開挖一條探溝,利用自然剖面刮斷面,以了解城垣內部結構及成因。斷面底長4.82,深3.2米,斜坡度為25度。共分七層:第⑥—⑦層為褐黃夾砂土或褐灰土夯築,其內含有六朝時期青黃釉碗殘片等遺物,應為早期城垣遺存。第②—⑤層土質黃褐或灰褐,內夾少許碎青磚瓦片青花瓷片等,經夯實,且第②層斜坡腳下有青磚幫砌,牆寬30cm,殘高50cm,層層內收,每一層都成斜坡狀。出土遺物都均為明代,故屬晚期多次加修而成。

下辛店鎮下辛店鎮山水風景
有五座水門

考古人員發現此城設有五座水門。即南門、東門、北門、西門、西南門,水門一般寬9—13米,深3—3.8米,入口呈外八字形,內通大明塘一口,外接護城壕及河道。門底積青灰淤泥厚0.30—0.70米。在南門水門,發現有外用紅砂石條壘基,並加磚砌有馬面;在東門水門下,考古人員發現用木樁防護加固等。

李端陽說,他們在城坦上沒有發現陸門,故此認為新府城始築城時為一水城,其主要交通工具為船或木筏。由於破壞嚴重,且未經發掘,至於水門上部結構尚不知曉。

屯兵之城

《雲夢縣誌》載:新府城即新城也,為東晉大司馬桓溫築(永和五年,公元349年)。
東晉永和5年(公元349年)正月,北方的後趙國君石虎去世,由太子石世即位;不久,彭城王石遵殺了石世自立為帝。這時,東晉的桓溫被提升為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他聽說後趙發生混亂,擔心石遵上台後又如石虎在世一樣,窮兵黷武,與東晉交戰,便出兵到安陸,提前作好防禦準備。兵到安陸後,他見府河在雲夢東南方五十餘里的地方一折向南,是難得的屯兵之地,便在那裡築起了一座堅固的防禦工事,命名為“新城”,即今下辛店鎮新府城。

科研文化

下辛店鎮下辛店鎮幹部會議
文教科技1900年,下辛店鎮有私塾17處,學生180餘人。1903年開始舉辦學堂,建國小2處。1912年之後,限制私塾,發展新教育。1932年,興辦初級中學下辛店鎮民眾學校,招生40餘人。至1949年,境內有國小12處,在校生200餘人。適齡兒童入學率8%。新中國成立後,教育事業空前發展,幼兒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開。下辛店鎮創辦農民業校20餘年,在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基礎上,多數學員達到國中文化水平。90年代初,全鎮有鎮中學1處,轄2個分校。東校占地5.3公頃,教學樓1座,2538平方米,有14個教學班,49名教職工,在校生868人。教學器材2463件(套);西校占地2.3公頃,有教室43間,10個教學班,37名教職工,在校生550人,教學器材1596套(件)。全鎮有中心國小1處,聯辦國小5處,村級國小21處,民辦國小8處,其中完全國小16處。有142個教學班,303名教職工,5130名在校生。2000年全鎮學齡前兒童入班率、學齡兒童入學率、國小和國中畢業率分別達到75%、98.5%、97%。2000年輸送高中生100名,中專生(含委培生)70名。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及學校設施均達到省級標準。

2000年,全鎮村村有科技副主任,有各業農民技術員312名。有科技推廣服務機構7個,鎮村科技推廣體系已基本構成。2000年推廣科技成果12項,科技增收貢獻比例提高到48%,良種覆蓋率達97%以上,被評為“聊城市科普文明先進鄉鎮”

下辛店鎮歷史悠久。勞動人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了光輝爛燦的文化。諸如舞蹈曲藝書法繪畫等民間藝術代代相傳。新中國成立後,全鎮的文化、體育、廣播電視事業迅速發展,民眾文化更加活躍和繁榮。1960年建文化站,1961年建廣播站,1971年建電影隊。1982年,大村、機關、學校建圖書閱覽室、檔案室。2000年底,全鎮有民間體育表演隊4個,民間樂器演奏隊4個,電影放映隊2個,各種文體活動場所21處,有調頻無線廣播台1座,有線電視衛星接收站3處,豐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1949年前,境內醫療條件很差,只有3名中醫,幾個大村有中藥鋪。50年代初,成立衛生工作者協會、大聯營診所,醫生增加到10餘名。60年代初,設立衛生院,各村成立衛生室,配赤腳醫生,實行合作醫療制度。2000年,鎮醫院占地1.1公頃,新建門診樓、病房樓各1座,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病房26間,床位43張,有醫務技術人員38名,其中醫生16名,門診量年達到5萬人次,住院治療3000多人次。營業額達到168萬元。醫院能做胃大部切除,小腸切除,腹部腫瘤、子宮切除、骨折鋼板內固定,植骨植皮等手術。此外有村級醫務室78處,鄉村醫生97名,床位40餘張,基本實現了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四種疫苗接種率達97%以上。

人民生活1949年前,廣大民眾過著半飢半飽的生活,年均糧食75公斤,經濟收入不足36元。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經濟的恢復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50年代,人均糧食300公斤,經濟收入50元。70年代,農村吃粗吃飽以玉米、地瓜為主食,80年代吃細以小麥麵粉為主食,90年代吃好以麵食加雞、魚、肉、蛋。衣著方面,60~70年代穿青、藍、白單調衣服,如今穿著顏色多彩,樣式新穎,快速向高檔發展。95%的農戶建設磚石結構的新居。馮圈村為臨清市最大的標準新村,達700餘戶。牛張寨村建起居民樓,有30戶農民住進二層高檔小康樓。全鎮人均住房面積60平方米,電話裝機總量7800餘部,行動電話4000餘部,被聊城市授予“魯西電話第一鎮”。有線電視普及率達90%。70年代普及腳踏車,80年代機車,90年代各種微型汽車已逐步成為代步工具。1990年全鎮已實現“四通”(戶戶通電、通自來水,村村通程控電話、通瀝清路)。70%的農民加入社會養老保險。由於機械化、電氣化的實現,農民勞動強度大大降低,農村婦女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勞動力。男子作為剩餘勞力全部投入工業和第三產業。1987年建敬老院1處,房屋34間,1988年開始接收“五保”老人,至2000年共接收“五保”老人65名。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180元。

鎮村建設1990年聊城市規劃設計院為下辛店鎮制訂了鎮村建設總體規劃。按照規劃,全鎮34個行政村到下個世紀中葉將合併為13箇中心村,每村人口1500人以上。中心村在道路、綠化、電力、通訊、供排水方面統一配置,實行功能區域界定。如今下辛店鎮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面積為416公頃,分城市建設用地、商貿市場用地。城市建設用地又分為工業用地、倉儲用地、水資源保護區、生活區。城鎮的發展方向是:近期從發展集市貿易為主,遠期以發展小、精、尖產品工業為主。至2000年,對全鎮主要公共建築、道路、防災、減災設施已進行了合理安排。城鎮各類建築,按照節省用地的原則也進行了合理規劃。道路建設成了四縱四橫交通網路。1998年以後,長4公里的內環鎮路修建完畢已通車;兩條南北幹道、交通橋也進行了擴建;投資800萬元改造了原軸承市場;投資4200萬元開發了1.2公里商貿中心街和兩條商貿街,達到了一樓一風格,一段一街景的規劃要求。工業區建成了變電容量4000千伏安的變電站;全鎮兩縱一橫交通幹道得到了硬化,實現了村村通柏油公路。全鎮下水道已鋪設1萬多米。建起了一處自來水服務站,有70%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2000年,被山東省評為“全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和“全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

經濟發展

下辛店鎮下辛店鎮溫棚蔬菜
第一產業50年代初全鎮糧食平均畝產120公斤,總產240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1000公斤,總產達到1萬噸。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下辛店鎮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廣大農民民眾的生產積極性。同時,提倡科學種田,圍繞提高農業效益發展“兩高一優”農業,不斷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雙層經營體制,發展社會化服務,調整農業內部結構,推廣良種繁育,科學治蟲,配方施肥,精量播種等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大搞農業綜合開發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取得了連年豐收的好成績。1996年被授予“臨清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鄉鎮”。2000年糧食畝產960公斤,總產已達1960萬公斤。

1990年以來,全力發展高效田,實行種植結構調整,種植模式由單一的“糧糧”型、“糧棉”型,調整為“糧菜”型、“棉菜”型、“菜菜”型、“果菜”型。煙店鎮建冬暖式大棚36個,中小拱棚48個,主要種植雙孢菇小油菜韭菜黃瓜等10餘種蔬菜瓜果。每年向市場供應2萬噸蔬菜,畝產值1萬餘元。

下辛店鎮非常重視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2000年,新增植樹10萬株,發展完善農田林網1333公頃,占地53公頃的新疆速生楊林業育苗基地1處。實行林糧間作500公頃,營造改善果園400公頃,綠化了環境,取得了效益。

2000年底,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239萬元,其中種植業1900萬元,林業300萬元,畜牧業39萬元。

第二產業50年代初,僅有2個磚瓦窯,從業人員80人。1958年,在發展社隊工業期間,先後建起農具廠、煉鐵廠、磚廠等小型企業,從業人員達500人。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下辛店鎮採取租賃、承包、股份合作制、鼓勵私營等形式,實現了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創辦了一批鎮村企業。2000年全鎮工業總產值完成4億元。汽動元件、再生玻璃、得強軸承、軟岩鑽桿等產品已銷往十幾個省、市、自治區,部分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實現利稅350萬元,從業人員達2萬人。2000年,鎮村企業有216家。

第三產業1949年前,境內有馮圈汪莊下辛店等幾個集市,加上漳衛河煙店碼頭,均處交通要道,商業、飲食業、服務業、錢莊等店號比較多,各類店鋪達40餘家。50年代初,區政府發動民眾入股辦起煙店供銷社,集體商業日益壯大。1953年,對私營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私營商業大多數納入合作化軌道。1978年後個體私營商業日趨繁榮。90年代末,個體私營經濟步入快車道,國營集體服務網點全部實行集體承包或私人承包。近年來,鎮政府出台優惠政策,最佳化發展環境。先後改造、擴建和新建下辛店、汪莊、馮圈、煙店4個農貿市場和1個軸承專業市場,鎮駐地建商業街3條,蔬菜乾鮮果品批發市場1處,同時還建了1個占地66.7公頃的工業園區,至2000年底,全鎮個體工商戶3800餘戶,私營企業216家,個體運輸戶588家,其中客運戶200戶。被聊城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個體私營經濟十強鄉鎮”。

特色產業軸承加工購銷業成為下辛店鎮的支柱產業,構成了該鎮的經濟特色。下辛店鎮軸承專業批發市場始建於1984年。1994年進行軸承市場改造、小城鎮建設以來,軸承業得到了長足發展。1998年全鎮從事軸承業的勞力達到了1.8萬人,占總勞動力的50%,加工工具機達到450餘部,購銷隊伍達到8500餘人,形成了集體、個體一起上,組裝、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生產銷售體系,建立了當地市場銷售與全國大中小城市設點銷售相結合的銷售網路,形成了“千軍萬馬闖市場”的發展格局,給全鎮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2000年全鎮工業總產值完成4億元,其中軸承業產值3.8億元,銷售額達到4.5億元,實現稅收600萬元。軸承專業批發市場擁有66個大棚,3300個攤位。成為全國四大軸承市場之一。市場經營型號達5000餘種,上市業戶3萬人,年交易額5億元。市場軸承購銷範圍已涉及俄羅斯韓國緬甸等五大洲11個國家和地區。

組織建設

下辛店鎮下辛店鎮田園風光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1938年,水波村汪顯祥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全鎮第一個入黨的人。1942年7月,汪有為、汪顯祥等在水波村成立了全鎮第一個黨支部,汪有為任支部書記。至1948年11月,全鎮共有黨員68人。2000年,全鎮中共黨員總數達到1123人。1996年,下辛店鎮黨委被山東省評為“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基層政權建設1942年7月在水波村成立農民抗日救國會。1958年7月,成立下辛店鎮人民政府1971年1月25日,成立下辛店鎮公社並建立公社革委會。1984年8月8日,煙店公社改為下辛店鎮。1994年撤鄉設鎮。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為下辛店鎮中心鎮至今。

共產黨領導下的民眾組織在土地革命時期成立了下辛店鎮農民協會。60年代初,成立下辛店鎮貧下中農協會、下辛店鎮婦女聯合會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下辛店鎮委員會。2000年,下辛店鎮有中國共青團煙店鎮委員會,下辛店鎮婦女聯合會,下辛店鎮殘疾人聯合會,下辛店鎮工人聯合會,下辛店鎮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下辛店鎮個體勞動者協會,下辛店鎮計畫生育協會。

下辛店鎮土質肥沃,農產品資源豐富,主要糧食作物有麥、玉米、大豆等。現有速生楊育苗基地一萬畝,是魯西最大的速生楊育苗基地;優質抗蟲棉種基地一萬多畝,形成了"農戶+基地+公司"的典型經濟協會模式。2006年,下辛店鎮大力實施"科技特派員工程",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促進了農業快速發展。

下辛店鎮是中國著名的軸承加工基地、軸承交易中心。全鎮現有固定資產100萬元以上的軸承加工企業300多家,工商業戶3800餘戶,軸承專用加工設備8000餘台,有加工生產萬餘種型號軸承的生產能力,產品質量均達國內先進水平,暢銷全國30個省、市、區,並出口東南亞、歐洲、美洲18個國家和地區。據不完全統計,分布全國各大中城市的下辛店鎮軸承經銷門店達1480餘家,全鎮工作年銷售收入21億元。2006年以來,煙店鎮立足資源、人才優勢,大力發展軸承工作,實施"質量生命"工程,打造名牌產品,形成了哈魯、魯杭、同力、瓦臨、易鑫等知名企業,其中哈魯、同力、瓦臨、易鑫等十餘家企業已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同力、瓦臨、易鑫等十餘家企業的產品已獲得國家專利,同時促使各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引進新設備,引進科技人才,加強企業科學化管理,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從而使下辛店鎮軸承實現了質的飛躍。

下辛店鎮軸承工業園占地3000畝,總投資800餘萬元,完善了排供水、電力、道路、通迅、消防、綠化、服務等設施,園區規劃、布局科學合理,現入園企業137家,其中投資500萬元以上的85家,完成固定資產總投入達6.3億元,能生產、加工6000餘種型號的軸承產品,銷售遍及全國和十幾個國家。企業設備先進,技術雄厚,涉及鍛造、車加工熱處理磨加工、組裝等門類,形成了"骨幹帶群體,群體促骨幹"的良性發展局面。二00二年月被省命名為"民營經濟示範園區"。近年來,煙店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06年簽定招商引資契約5.8億元,完成招商項目73個。

下辛店鎮軸承專業批發市場建於80年代初,位於臨清市下辛店鎮,省道008線兩側,占地1000多畝,建築面積30多萬平方米,建有樓房經營門店3100套,經營型號10000餘種,市場年交易額達27億元。全國各大軸承廠家均在此設有直銷處或分公司。上市產品銷往中國及亞歐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2001年,煙店軸承市場全部為棚架式,規模小,檔次比較低,經營管理不規範,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市場的快速膨脹發展。為提升市場的檔次水平,2001年8月開始由浙江蕭山建安集團公司投資1.2億元,分一、二兩期工程對原軸承市場進行開發建設,並於2002年10月全部竣工投入使用。2004至2006年7月煙店鎮政府投資8000萬元進行軸承市場第三期工程開發建設,現已竣工。新開發建設的"中國軸承城"是全國目前規模最大、品種最多、檔次最高、上市人員最多、秩序最好、管理最規範的專業批發市場,被列為中國20家專業批發市場之一。目前,鎮政府對市場實施了改造工程,實現了市場樓房化、硬化、亮化、美化,進一步提高了市場檔次水平,增強了市場對軸承產業的帶動作用,同時在鎮區啟動"實施治安保險,建設平安市場"工程,為客商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經營、生活環境。

著名風景

下辛店鎮下辛店鎮旅遊聖地
古銀杏生態旅遊區
古銀杏生態旅遊區位於安陸市西部的下辛店鎮錢沖村,是中國四大銀杏集中產地之一,是中國目前僅存的兩大自然狀態古銀杏群落之一。

下辛店鎮錢沖村的古銀杏生態旅遊區擁有千年以上的古銀杏48株,500年以上的180株,100年以上的4370株,新開發銀杏基地3800畝,定植銀杏240萬株,連片25株以上千年古銀杏景點36處,不但數量之多、而且其年代之久遠也為世間所罕見,古銀杏生態旅遊區的古銀杏樹形各異,有夫妻樹情侶樹、子孫樹、母子樹,極具情趣。

車蓋亭
車蓋亭的全稱是車蓋名亭,亦為車蓋雲亭,俗稱涼傘石。據《安陸縣誌》記載:“(車蓋亭)址逸在治西北三十里。考青龍潭有石可亭,蓋取魏文帝詩,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似為近之。”其實,車蓋亭是人們在紅砂石的基礎上鑿成的兩層方形石亭,狀似古代車蓋,亭頂為近方形的平面,亭頂邊長約6米,上下兩層間高1.2米;腰周凹進約l米,高0.8米;亭底邊長8米,高2米,造型奇特古雅,碧波半繞,別具一色。

下辛店鎮下辛店鎮旅遊聖地
太平寨
太平寨原名太平山,因兩山對峙,又名“石門山”,位於下辛店鎮柳林村境內,和白兆山一樣,都是大洪山余脈,它是安陸的四大名勝之一,《安陸縣誌》里記載說:“太平山,距縣城九十里,由石門入澗,緣馬鬃嶺而南,險峻不可方軌”。其美麗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人文歷史極具旅遊價值:太平寨有極具旅遊和考古價值的古老寨堡,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的太平寨山頂還保留有西晉張昌舉兵時所修建的古寨、石屋、古堡,古建築不下百間,規模極其龐大。太平寨有奇險秀麗自然景觀,如“飛泉迎陽”、“水簾羅漢”、“金庭玉洞、“鷓鴣鑽天”、“鷂子翻身”、“獅子岩”、“龍頭岩”、牛角山”、“九個彎嶺”、“映花尖山”、“蠻王寨”、“英王寨”等,還有太平寨下那充滿靈氣的龍王寺水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