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血流淤滯狀態血液淤滯是造成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首要因素。由於久病臥床,外傷或骨折,較大的手術,妊娠,分娩,長途乘車或飛機久坐不動,或長時間的靜坐及下蹲等可使血流緩慢,淤滯,促發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左髂靜脈易受右髂動脈騎跨壓迫(Cockett綜合徵),造成遠側靜脈回流障礙,導致血栓形成。2.血液高凝狀態如創傷,手術後,大面積燒傷,妊娠,產後等均可使血小板增高,黏附性增強,易形成血栓。另一類由於先天性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造成的AT-III、PC、PS和t-PA等的降低或活性異常,稱為“遺傳性血栓綜合徵”,也可導致靜脈血栓形成。3.靜脈壁損傷靜脈壁受到任何因素的影響,常見有機械性損傷,感染性和化學性損傷時,會使靜脈內膜下基膜和結締組織中的膠原暴露,血小板隨後黏附其上,發生聚集,並釋放許多生物活性物質,如兒茶酚胺、5-羥色胺等,同時在血小板凝血酶的作用下,通過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PGG2、PGH2等物質,這些物質又可以加重血小板的聚集,有利於形成血栓。
治療方案
治療
1.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應臥床休息,患肢位置應高於心臟平面20~30cm,患肢需穿彈力襪或用彈力繃帶包紮。
2.血栓形成已超過5d者,可採用抗凝治療,選用肝素或者香豆素類衍生物,也可加用右鏇糖酐、丹參等。
3.通常對血栓形成未超過3d者,可用溶栓和祛聚療法,常用的藥物是尿激酶和鏈激酶,也可用冬菱克栓酶(DF-521)或組織凝血酶原激活物(t-PA);病期超過3d者,都只能用抗凝、祛聚療法。
4.血栓形成在48h以內,應採用靜脈血栓取出術。手術取栓是簡單、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術前準備
1.按術前一般準備常規。
2.配血200~800ml備用。
3.準備取栓用Fogarty氣囊導管。
麻醉要求
可用硬脊膜外或局部浸潤麻醉。
術中注意點
1.如果病期短,不足24h,估計血栓範圍局限,只需切開患側股靜脈,吸除新鮮血栓,見近、遠側都有新鮮血湧出時,便可關閉切口。
2.如果病期較長,已超過24h,估計血栓已向近、遠側擴展者,可輔用Fogarty氣囊導管取栓。具體方法是,先在健側利用大隱靜脈一根分支,向近側插入Fogarty導管,進入下腔靜脈,在取栓時注入肝素生理鹽水,使囊充盈,暫時堵塞下腔靜脈,以防血栓脫落而發生肺栓塞。
3.再切開患側股靜脈,插入另一根Fogarty導管,向近側伸入達到髂總靜脈,用肝素生理鹽水充盈導管後,緩慢地將囊拉出,血栓將隨之而被取出。證明有鮮血湧出後,抽癟腔靜脈氣囊,恢復血流通暢。
4.帶囊導管再向遠側插入膕靜脈,充盈肝素生理鹽水後,同樣緩慢地將血栓拉出,證明有鮮血湧出時,表明血栓已被取出,可關閉切口。
術後處理
1.套用肝素、右鏇糖酐、丹參等,防止再度血栓形成。
2.抬高患肢,彈力繃帶包紮。
3.注意觀察患肢血液循環。
4.鼓勵患者及早活動下肢。
5.預防性套用抗生素。
出院標準
切口癒合,肢體血液循環良好。
HOT氧療溶栓術
該技術根據靜脈血栓致病原理使用高壓氧療可有效提高血漿和組織中的氧含量,促使新的毛細血管再生,促進潰瘍的癒合,同時還可降低血液黏滯度;經股動脈輔助溶栓治療,利用了動脈血流方向,將溶栓劑作用於患肢小動脈及小靜脈,也能融通部分動靜脈交通支,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足局部血流,增加組織供血供氧,並可以進一步改善神經功能,使病情得以治癒。
預防治療
靜脈血栓形成後,若局限於小腿靜脈內,血栓可漸漸機化,血流再通,多數不遺留症狀,少數向上蔓延至股靜脈或髂股靜脈,因此過程常為漸進,不易及時診斷,最終發展成慢性下肢靜脈功能不全,肢體腫脹不易消退。因深靜脈瓣膜在血栓形成及炎症過程中受到破壞,即使血流再通,重力作用產生的靜水壓力,使組織內纖維素積聚,脂肪結締組織硬化,皮膚產生淤滯性皮炎的改變,甚至發生靜脈淤滯性潰瘍,造成肢體一定程度的病廢。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早期,易於脫落。若栓子大,栓塞於左右肺動脈主幹,可造成大片肺栓塞,這常是猝死的原因之一。因此,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十分重要。
對年老、肥胖及既往有血栓性靜脈炎的患者尤應注意加強預防。鼓勵骨折、外傷及術後患者主動活動肢體,行深呼吸運動促進靜脈回流。儘可能早期離床活動。盆腔及下肢手術時,操作應輕柔,避免損傷血管,術後穿著彈力襪以促進下肢靜脈回流。對手術的患者,為對抗術後可能發生的血液高凝狀態,可使用肝素或右鏇糖酐以降低血小板的活動。深靜脈血栓形成以非手術治療為主。急性期需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可減輕疼痛,促使局部炎症消退。為防止血栓蔓延,套用肝素及香豆素類藥物進行抗凝治療。為防止血栓引起靜脈功能不會,在發病早期就應開始溶栓治療,常用藥物為鏈激酶和尿激酶。
為預防肺栓塞,髂靜脈血栓形成後48小時內可行靜脈血栓取除術。對病程稍長,血栓不易取除而又有肺栓塞危險者,可在下腔靜脈腔內或腔外安置濾栓裝置以防止發生肺栓塞。
檢查
1.都卜勒血流和體積描記儀檢查為無創性檢查方法,有助於明確患肢血液回流和供血狀況。2.核素靜脈造影從雙足背靜脈注射核素標記
I標記的人體纖維蛋白原可被新鮮血栓所吸收,故在阻斷甲狀腺吸碘功能後,靜脈注射該劑對雙下肢進行掃描,如觀察到放射劑驟增或集聚,便有助於診斷。4.靜脈造影能使靜脈直接顯影,可判斷有無血栓,其範圍、形態及側支循環狀況,不僅有助於決定診斷,亦有助於直接觀察治療結果。此法雖最為可靠,但當病情太重時,不必強求完成此項檢查,並須考慮到造影本身有可能加重病變。5.靜脈壓的測定有助於了解病情和觀察發展情況,可單獨測定或在造影時測定。
診斷
1.多見於產後盆腔術後、骨科術後、外傷、晚期癌腫昏迷或長期臥床的患者。2.起病較急,患肢腫脹,發硬疼痛,活動後加重,常伴有發熱脈快。3.血栓部位壓痛,沿血管可捫及索狀物血栓遠側肢體,或全肢體腫脹,皮膚呈青紫色,皮溫降低,足背脛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或出現靜脈性壞疽;血栓伸延至下腔靜脈時,則兩下肢、臀部、下腹和外生殖器均明顯水腫。血栓發生在小腿肌肉靜脈叢時Homans征和Neuhof征陽性。4.後期血栓吸收機化,常遺留靜脈,機能不全,出現淺靜脈曲張色素沉著,潰瘍腫脹等,稱為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其可分為:①周圍型以血液倒灌為主;②中央型以血液回流障礙為主;③混合型既有血液倒灌又有回流障礙。5.血栓脫落可致肺栓塞。6.放射性纖維蛋白原試驗都卜勒超聲及靜脈血流圖檢查有助於診斷靜脈造影可確定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