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下上都村位於發城鎮西北部,地處東經120°58′,北緯37°00′。隸屬發城鎮。 全村轄區面積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3.3公頃,山嵐26.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等。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蘋果。 2002年,全村有109戶,310人,比1978年減少104人。有王、高、李等姓,均為漢族。大事記
1941年春本村解放。1954-1955年全村建立了若干個互助組和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6年合併為一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78年村集體投資,新建學校,改善了學校的教學條件和環境。
1981年村投資3萬多元,新建日產3.5萬公斤的石灰窯。
1982年春村投資3萬多元,用上電網供電。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6年集體為村民無償提供苗木,栽植蘋果10公頃,果園總面積達到16公頃。 同年集體投資10多萬元,建村西大口井,安裝自來水設備,解決了吃水問題和本村10公頃果園的澆水問題。
1988-1989年村集體投資10多萬元,在老營溝修建占地1公頃的水庫。
1989年集體投資4萬元,改建村“兩委”辦公室及青年、民兵、婦女、黨員活動室和倉庫等11間。 同年春村引進資金1萬元,建起年產500萬公斤的彩色石子廠。
1991年本村被縣評為文明村。
1992年秋集體投資5萬元,為村民安裝了閉路電視。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30公斤,花生畝產80-90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達 300多公斤,花生畝產150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2000年,糧食畝產達到600多公斤,總產18萬公斤;花生畝產160公斤以上,總產1.6萬公斤;果園面積由1978年的5.3公頃,發展到18.7公頃。果品總收入40萬元。 2002年,糧食畝產612公斤,總產22.8萬公斤。第一產業總收入167萬元,其中農業95萬元,畜牧養殖業72萬元。第二產業建國前,本村無工副業項目。改革開放後,相繼建起石子廠、石灰廠。 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51人,收入102萬元,其中工業62萬元,建築業40萬元。
第三產業改革開放後,第三產業得到發展。先後辦起商店及運輸、飲食服務業等項目。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48人,收入142萬元,其中運輸業71萬元,商飲業 30萬元,服務業4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