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灣村

下灣村

下灣村下灣村位於浙江省義烏市東部,地處東陽江畔。隸屬於青口鄉。南接平疇村,西靠江乾村,北依東陽江,隔江與下駱宅村相望,東至姓呂村。南有義東(南)公路擦境而過,北跨東陽江大橋有義東(北)公路相接,交通稱便。為東陽江沖積土地,200年前,現村區東北曾有一村,名余金村,後被洪水沖毀,一片荒蕪。後大元村吳姓村民部分遷居於此,人口繁育,遂成聚落。因位於東陽江大拐彎處,故名下灣。

(圖)下灣村下灣村
下灣村位於浙江省義烏市東部,地處東陽江畔。隸屬於青口鄉。南接平疇村,西靠江乾村,北依東陽江,隔江與下駱宅村相望,東至姓呂村。南有義東(南)公路擦境而過,北跨東陽江大橋有義東(北)公路相接,交通稱便。為東陽江沖積土地,200年前,現村區東北曾有一村,名余金村,後被洪水沖毀,一片荒蕪。後大元村吳姓村民部分遷居於此,人口繁育,遂成聚落。因位於東陽江大拐彎處,故名下灣。村民以吳姓為主,還有龔、陳、樓等姓。1992年有612戶,2034人,常住外來工700餘人。耕地面積1210畝。下灣村1992年被評為義烏市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義烏市文明村。

基本簡介

下灣村清代曾屬四都,民國時先後隸屬下灣鄉、延陵鄉、延友鄉。50年代初,先後歸屬延友鄉、平疇鄉。1956年發展為灣聯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仍屬平疇鄉;1958年稱下灣生產隊,改屬廿三里人民公社平疇大隊管理區;1961年改為下灣大隊,屬平疇人民公社;1983年復為下灣村,屬平疇鄉;1992年改屬青口鄉。

經濟發展

(圖)下灣村下灣村農業發展
下灣村地勢低平,猶如坐盆,大雨即澇;加之大江流經下灣段坡陡水急,1949年前洪水經常泛濫,河床南北擺動,村民視之為爛肚腸,有十年江南,十年江北之農諺。一般常年遭洪水侵擾達10餘次之多,農業歉收,生活貧困。1949年後,下灣村治水工作開始起步,修築了沿江低級攔水壩。農業學大寨期間,全村男女老少上工地,築堤壩,造灘田,計修溪塍2000米,挖渠道5000米,建機埠2座,造良田200多畝,基本上鎖住了水龍,實現了旱澇保豐收。但長期以來形成的糧食單一經營,產值徘徊不前,下灣並沒有富起來,集體積累低,農民收入少,直至198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僅140元。
80年代開始,黨支部、村委會抓住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發揮善於經商的傳統優勢,搞活商品流通,促進工貿各業的發展。1982年,村民吳華通、吳金和、吳厚江、吳廣潮4戶合資創辦下灣村第一家家庭工廠--下灣公文包廠,開辦時僅有35名職工,2間舊房作廠房,次年即獲利1萬元。企業的效益震驚了一輩子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村民,家庭工廠迅速發展。至1992年,共有76家工廠。其中服裝廠20多家、化妝品廠4家、塑膠加工廠7家、制筆廠10多家、鞋帽廠10多家,還有毛巾廠、手套廠、胸罩廠10多家等。經營種類涉及針織服裝尼龍拉鏈、製鞋、製革、制筆等18類。同時還有30多戶村民在義烏稠城鎮投資10萬元以上興辦各類企業20家。經營方式一般為自己加工、自己銷售,產供銷一條龍,工貿一體化。全村在義烏小商品市場有攤位100多個,在義烏市外經商的有300多人,主要集中在渝州、常熟、昆明、贛州、烏魯木齊等地設點擺攤。個體運輸戶逐年增多,運輸工具日漸現代化,現有中小型拖拉機35輛、機動三輪車12輛、中小型麵包車7輛,方便了客貨運輸。村服務行業隨之發展,全村有7家飲食店、9家代銷商店、4家理髮美容店、2家衛生所。至1992年,全村有800多個勞力辦廠經商,凝聚成一支個體工商大軍,活躍在全國各大市場,帶動了下灣經濟的騰飛。
下灣村人多數轉向從事工商業。從事農業的勞力減少後,村里就把大部分耕地集中轉包給來自磐安、嵊縣、蘭溪、義烏西鄉等地的10多家種田專業戶。因注重綜合開發農業,糧、菜、果木、藥材並舉,走出一條農業商品生產、講求經濟效益的路子。

村莊狀況

1992年,村工業總產值2000萬元,農業總產值65萬元,人均產值達8000多元。全村創稅利1320萬元,村集體積累達到3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000多元。自1980年以來,工農業總產值和稅利平均以22%和30%的速度遞增,人均收入增長10多倍。下灣村成為義烏首屈一指的富裕村。1986年起連續被評為義烏市工業先進村。1992年,村黨支部被中共義烏市委命名為奔小康先進黨組織,村黨支部書記吳榮正被中共義烏市委授予富民書記稱號。

公益發展

村級經濟的發展,使下灣人日漸富足。以前村民住宅大多是古老的瓦房,人均住房面積少,通風衛生條件差。80年代開始建造磚混、鋼筋水泥結構的二三層以上的樓房,目前已建成各式新樓房300多幢。據統計,90%以上村民蓋過新房,總建築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經濟的發展,使許多高檔消費品進入尋常百姓家,全村已擁有高檔機車60多輛、小麵包車3輛、錄像機50多台,98%的家庭購置了電視機收錄機
村公益福利事業逐年得到發展。4家(共7人)五保戶、困難戶,其口糧由集體統一支付,逢年過節送上一份資助金。1992年集體撥款100萬元,完成全村低壓線路改造,添置大容量變壓器,滿足全村工業、生活用電。村投資修築一條長500米從村口連線縣道公路的主幹道,並正在把村內道路鋪改成水泥路。全村有自來水塔10座,家家戶戶安裝了自來水。
村級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下灣村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下灣國小,原來校舍狹陋。1991年村集體撥款20餘萬元,新建校舍20多間,占地面積600平方米,改善下灣國小的辦學條件,目前在校國小生有6個班261人,教職員工7人。從1983年起,下灣村還普及幼兒學前教育,創辦了2個幼兒班,有幼師2名。村里還辦起廣播室、老年活動室、黨團員活動室等,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1990年,下灣村成功地舉辦了義烏市下灣杯象棋比賽和義烏市下灣杯機關籃球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