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對流模式

上下對流模式

近年來,我國社會矛盾主要反映在基層,其原因與中央相關政策價值導向出現偏差有關。而偏差原因,則是對基層的不了解。因此,基層和中央公務員的“上下對流模式”,是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的需求。中央國家機關是制定公共政策的地方,增加基層公務員進入中央國家機關,可以更好了解民情、社情和社會需求,以便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加入基層實際。而中央幹部去地方任職,派出的全是司局級幹部,具有提升空間。未來,部分官員可能處於國家決策層,而近年的基層工作經驗,無疑也會推動決策更實際。

上下對流模式(Upper and lower convection model;High and low counter-flow pattern )。

上下對流模式的概念

上下對流模式是中央首次試點的幹部任職新舉措和新模式,具體是指從地方遴選公務員至國家部委任職,與基層公務員“進部委”同時進行的是“中央幹部”下地方任實職,即任職地方副市長或副書記。

上下對流模式的初衷

旨在解決國家機關中公務員隊伍來源比較單一、經歷比較簡單的缺陷。
中央國家機關是制定公共政策的地方,增加基層公務員進入中央國家機關,可以更好了解民情、社情和社會需求,以便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加入基層實際。而中央幹部去地方任職,派出的全是司局級幹部,具有提升空間。未來,部分官員可能處於國家決策層,而近年的基層工作經驗,無疑也會推動決策更實際。

上下對流模式的試行

2010年8月16日(周一)起,包括外交部、教育部、農業部在內的11個國家機關將從地方公務員系統中公開遴選出30名幹部,到這些部門中任職主任科員。此舉,是中央首次試點從地方遴選公務員至國家部委任職。與基層公務員“進部委”同時進行的,是“中央幹部”下地方。

上下對流模式的特點

2010年中組部幹部任命新舉措,各部委及中央直屬機構將派出60名正局級幹部到地方任職鍛鍊。不同以往“掛職”,此次“任職”是任實職,即任職地方副市長或副書記。

上下對流模式的意義

中央首次遴選30名基層公務員進國家部委,解決中央公務員來源單一問題。同時派出60名正局級幹部到地方“任職”而非“掛職”,“上下對流”利於中央地方溝通。
解決中央公務員來源單一問題
從基層遴選公務員的中央國家機關試點單位包括文化部、外交部、教育部、農業部、國家人口計生委、國家安全生產總局等11個部門。他們將清一色遴選主任科員,其中國家安全生產總局需要的人數最多,共7名。其他部門則多為2-3名。
遴選範圍為: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縣(市、區)、鄉(鎮)級機關中已進行公務員登記備案且在編在崗的現任鄉科級正職領導職務或主任科員,以及鄉科級副職領導職務或副主任科員滿3年(2007年8月31日前任職)的公務員。其中,省級機關公務員還須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中央設在地方機關(包括垂直管理單位、派出單位等)符合條件的公務員也可報考。
長期以來,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隊伍一直存在來源比較單一、經歷比較簡單的問題。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昨日說,這樣帶來的弊病是,國家機關多參與政策的制定,如果這些幹部一直在國家機關工作,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在制定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偏差。
國家公務員局有關負責人12日表示,他們試點從省級以下機關遴選幹部到國家部委來,正是為了探索建立來自基層和生產一線公務員選拔培養鏈,進一步最佳化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隊伍來源結構和經歷結構。
2009年初,國家頒布《關於注重從基層和生產一線選拔黨政領導機關幹部的意見》明確:有5種途徑選拔基層和生產一線的優秀幹部和人才:公務員錄用、公開選拔、公開遴選、公務員調任、職位聘任。其中公開遴選是指,各級黨政領導機關有計畫地面向下級機關公務員進行公開遴選。
公務員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的四川,去年11月首次從富有基層經驗的公務員幹部中遴選出61人到省級黨群政法機關工作。四川省委組織部有關人士表示,今後,省級機關充實公務員,通過公開考試從基層公務員中遴選將成主渠道。此後,北京、重慶、新疆、寧夏、遼寧、河南、福建、湖北等10多個省份紛紛試點公開遴選基層公務員。
此前,國家部委選拔基層幹部的方式多是採用招錄具備基層經驗的公務員、以及與地方進行幹部交流的形式,從未採取過從下級機關中公開遴選的途徑。今年5月,中組部副部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國家公務員局局長尹蔚民首次提出,今年要組織開展中央國家機關面向下級機關和基層一線遴選優秀公務員。
“上下對流”利於中央地方溝通
與基層公務員“進部委”同時進行的,是“中央幹部”下地方。今年中組部幹部任命新舉措,各部委及中央直屬機構將派出60名正局級幹部到地方任職鍛鍊。不同以往“掛職”,此次“任職”是任實職,即任職地方副市長或副書記。
目前中央直屬機關的司局級官員在2000人左右,此次即將下地方任職的幹部將達到幹部比例的5%。據參與政策制定的專家透露,將來任職地方的人數,每年不會少於120名。也就意味著大批幹部需要下派地方。
“大家肯定更願意進中央機關,但從中央下地方,部分官員可能就心存擔憂”,中聯部一官員透露,官員不願下地方任職,可能是因為在中央升職勢頭較高,擔心在地方會影響到下一步升遷。因此比較“進中央”和“下地方”,前者的開展無疑更為順利。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王長江認為,目前中央出台多種政策杜絕“幹部從機關到機關”,重視“基層經驗”,無疑是要加強中央和地方溝通。因為當前中央機關與地方某些理念存在分歧,部分前法律法規、政策在施行中問題重重,就是因為制定之處脫離實際,其本質原因就是官員缺乏地方基層經驗。而地方政府也正是少了與中央的溝通,導致政策落實過程中負擔加大。
公共行政學專家、中國行政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認為,目前上述變動都是基層和中央公務員的“上下對流”,是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的需求。近年可以發現,社會矛盾主要反映在基層,其原因與中央相關政策價值導向出現偏差有關。而偏差原因,則是對基層的不了解。
竹立家認為,中央國家機關是制定公共政策的地方,增加基層公務員進入中央國家機關,可以更好了解民情、社情和社會需求,以便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加入基層實際。而中央幹部去地方任職,派出的全是司局級幹部,具有提升空間。未來,部分官員可能處於國家決策層,而近年的基層工作經驗,無疑也會推動決策更實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