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太平軍城壘

三河太平軍城壘,中國清朝鹹豐年間有起義軍為抵抗清軍而建的具有防禦功能的建築。

名字由來

太平軍於清鹹豐五年(1855),為抗擊清軍所建。三河鎮,古稱三集。為水陸要衝,匯廬江杭埠、豐樂、中河三水於此,故名。

特徵介紹

南通舒城,西接廬江,東達無為、巢縣(今巢湖市),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太平軍曾在此築城一座,城長方形,東西約1000米,南北約300米,城牆高約7米。城外還築炮壘9座。城牆底寬約1.5米,頂寬約0.5米,底部條石徹成,中部小灰磚壘砌,上部青磚砌表,內填石、土。因戰爭和人為毀壞,現城牆尚遺留150米左右。在文物普查時,同時發現太平天國時三河守將吳定規、藍成春的指揮部,舊地整體面貌依舊。並在城壘內出土太平軍使用的鐵炮銅炮多尊,還發現火炮用的鉛彈丸1000多公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