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學院

三明學院

三明學院位於海峽西岸福建省新興工業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三明市,是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屬普通本科高校,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2012年6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學校前身是三明高等專科學校,於2000年10月由三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三明職業大學、三明師範學校合併組建,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陳寶琛創辦的全閩師範學堂。據2014年4月官網顯示,學校校園面積1012畝,各類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面積15.05萬平方米,學生公寓面積13.17萬平方米。藏書191.62萬冊(含電子圖書99.8萬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8921.46萬元。設有15個教學機構,以及繼續教育學院。已建成校級研究所12個。共有教職工1021人,全日制在校生14883人。

基本信息

校史沿革

三明學院三明學院

前身是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陳寶琛倡辦的全閩師範學堂。原址位於福州烏石山,是福建省最早創辦的師範學校,也是當時全國最早創辦的一所師範學校,素有“閩師之源”的美譽。民國25年7月,合併福州、莆田、建甌等師範學校為福建省立師範學校。民國27年3月,省立師範學校內遷至永安,民國31年改稱為省立永安師範。 1936年福建省立福州師範學校、省立莆田師範學校、建甌鄉村師範學校、閩侯鄉村師範學校(福州鄉村師範學校)等合併組建福建省立福建師範學校

莆田師範學校 1918年福建省立第四行政督查區師範學校在莆田創建
1926年福建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更名為省立莆田師範學校
民國12年,1924年在莆田設定省立莆田高級中學,地址在興化府(今天莆田市)府學舊址東大路柴坊里
民國16年,1927年福建省高級師範學校和省立莆田師範學校在莆田合併改建為省立第二高級中學
民國18年,1929年省立第二高級中學更名為省立莆田高級中學
民國20年,1931年省立莆田高級中學和省立莆田師範學校合併改建為省立莆田師範學校
1936年福建省立福州師範學校、省立莆田師範學校、建甌鄉村師範學校、閩侯鄉村師範學校(福州鄉村師範學校)等合併組建福建省立福建師範學校
1929年建甌鄉村師範學校創建閩侯鄉村師範學校(福州鄉村師範學校),1928年福州鄉村師範學校創建
1942年福建省立福建師範學校更名為福建省立永安師範學校 該校於1941年6月1日,在抗戰烽火,後該校在永安的部分發展為三明師範學校,三明學院。
當時省政府主席陳儀和教育廳長鄭貞文,對於創設本省中等學校師資培訓機構,態度頗為積極,曾多次提出具體方案,均遭教育部否決。1940年夏省政府未經教育部同意,從權設定了省立中等學校師資養成所(二年制),以應急需。省政府和教育廳不久又派專人向教育部力陳創辦福建師專的迫切需要,才得到同意。

1941年4月著手籌辦福建師範專科學校, 6月1日獲電準成立,唐守謙被任命為校長,8月1日即正式開學。 福建師專在學校的性質與任務上,同1907年成立的福建優級師範學堂一脈相承,在福建高等師範教育史上,起著承先啟後的重要作用。福建師專是以中師養成所為基礎籌辦起來的。校址最初利用後者的霞嶺舊址。霞嶺為永安的一個偏僻小山村,處在重疊的山嶺包圍中,範圍狹小,無發展餘地。1942年5月乘春深水滿時節,順流而下遷校南平沙溪之濱的水南後谷。當時師生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條件極為艱苦。 學校經費已支絀,而物價又不斷暴漲。兩地校舍幾乎都是木質結構,連外牆也用木板釘成,夏季不足抗暑,冬季不足禦寒。學校未裝電燈,師生晚間在昏黃的煤油燈下,埋頭備課學習。教師待遇菲薄,學生公費待遇有限,都跟不上物價的飛漲。師生原已營養不良,健康水平急劇下降。但他們激於為抗戰救亡大業,為發展文化教育的愛國熱情,克服了重重困難,發憤努力教學、學習,在學校創業中作出可喜的成績。 篳路藍縷,辦學創出特色:首先,快速組建一支精幹的教師和行政骨幹隊伍。這是學校創業的第一難題。好在許多省外專家學者因東南戰局日趨緊張,紛紛撤退永安,本省幾所高等學校和一些歷史悠久的中學也疏散福建 內地,教師的流動性較大,都為師專組建教師隊伍提供了有利條件。 而首任校長唐守謙又知人善任,多方延攬。所以在短期內即能建成一支精幹的教師和行政骨幹隊伍。受聘者多學有專長,不少在省內外學術界、教育界享有盛譽,由首任科主任陣容中即可見一斑:教育科主任吳家鎮(留學日本),曾任北京師大、廈門大學等多校教授,為資深的教育專家;文史地科主任章靳以,為國內著名進步文藝作家;數理科主任黃開繩(留學日本),為本省科技界耆宿,曾任省立科學館館長多年;藝術科主任謝投入(留法)和體育及童子軍科主任莊文潮,分別為本省藝壇聲譽卓著的耆宿。1944年秋,國文科獨立設定後,先後擔任主任者有:林天蘭(留美)(1946年秋英語科增設後亦任主任),為著名外國文學專家;黃壽祺,國內《易》學名家。1948年數學科獨立設定後,主任王邦珍為著名的本省數學教育耆宿。至於行政班子,三處主任全由教授、副教授兼任。其次,切合當時需要的學科和課程設定。當時由於抗日戰爭的影響,我省沿海許多中學疏散內地,多縮小規模,一批已經或計畫增設的新校班數也較小。為適應這種情況,福建師專初期設定了文史地和數理化兩個綜合性學科,使學生一專多能,畢業後勝任相近學科的數學。文史地科以國文為主,分組選修歷史,地理或英語;數理化科以理化為主,兼習數學。教育科也分組輔修中文、歷史或地理課程。實踐證明這種措施的效果是很好的。師專課程參照師範學院本科(5年制)教學計畫,根據師專學習年限(3年)和所設學科的特殊,加以壓縮調整,科目分4類,計108學分。師範學院總學分63.5%強。除個別科目,都能按規定開設,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再次,艱苦樸素勤勞的學風。福建師專學生絕大多數出身貧寒家庭,以一般大學收費高昂,不敢問津,而師專有公費待遇,因此他們積極爭取中選入學。入學後他們生活樸素,刻苦耐勞,而且多能勤學苦練。上述特點也為他們容易接受進步思想,。他們的艱苦樸素勤勞作風,畢業後帶到工作崗位,還影響了所教的學生。貢獻突出,影響及于海內外:一、緩和中學"師荒",培養教育骨幹。福建師專自1941年6月創立到1949年7月福州解放前,共畢業學生630人,嚴格說來,3年制師專原只培養國中教師,但由於實際需要,福建師專辦學任務中籠統提出培養中等學校師資,在課程安排上也提高了要求 ,大量畢業生也都承擔了高中的教學工作。他們在舊中國培養,在1949年後許多人成為中等學校的教學骨幹力量。至於聲譽卓著的老校長、老教育局長,也不在少數。有些畢業同學被破格提升為高等學府的教師,並取得了高級職稱。
二、為台灣中國小教育的"祖國化"立功,為高等學校補充生力軍。台灣光復後,不少福建師專校友東渡參加教育工作,計達110餘人,在規模較大的幾所師
專和師範學校,多是"台柱"人物。台灣初歸祖國時,師專校友主持的學校和從事的教學常起示範作用。師專校友在台灣高等學校任教授者達10餘人,尤以體育和藝術兩專業為多。三、為後繼的我省高師院校儲備師資和行政骨幹。師專興辦9年,組建了一支比較齊全充實的師資隊伍,為後繼諸校儲備了師資和骨幹,為師專教師後在福州大學等校榮任校級領導者2人,曾任6個系的主任者8人。還培養鍛鍊了一批骨幹力量,畢業後成為許多單位的領導幹部或骨幹分子。
福建師專自1944年秋季起到1949年8月福州解放,先後繼任校長者計有李黎洲、林希謙、彭傳珍和林天蘭等人。在他們的經營下,學校規模、校舍設備及師資隊伍,均有所擴大改善,1946年1月校址由南平喬遷福建師範教育的發源地-福州烏石山,部分留在永安 和南平。1949年8月師專師生迎來了福州的解放。9月省軍管會接管了學校,仍稱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院。 1950年9月該校即改名為福州大學,1953年後改名福建師範學院,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永安師範學校一度停止招生。1971年11月,福建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在原永安師範學校的基礎上復辦三明地區師範學校。

三明職業大學
創辦於1983年7月。該校設在三明荊東原省農學院北區校舍,占地面積16154平方米。為職業專科學校,面向全市,為企事業單位,農村培養急需的、合格的高等專業人才。實行自費、走讀、不包分配、擇優推薦錄用的辦學原則,具有地方性、職業性、綜合性的特點。先後開設水泥、化學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築、電子工程、中文秘書、英語、企業管理、幹部專修科、紡織、醫療等9系1科,
合併建校
於1979年1月在原三明地區教師進修學校的基礎上,經省政府批准成立。學校主要任務是承擔對中學行政幹部和教師的培訓,以及中國小教學研究工作。院內下設教務處、培訓處、中學教研室、初級教研室、職教科研處、總務處、黨團組織、工會等。處室下設有11個學科和國小、幼兒等教研組以及1個電教室。2000年10月,該院中學教師培訓職能劃歸三明高專,部分人員隨同併入;在原址另成立三明市教科所,直屬三明市教育局管理。2004年6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院系名稱 本科專業 專科專業
三明學院管理學院 市場行銷、財務管理、 物流管理 會計
三明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鞋服學院 ) 美術學(師範類)、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鞋類方向) 鞋類設計與工藝
三明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數學與套用數學、網路工程、物聯網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套用技術
三明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電子科學與技術、車輛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物理學(光電子技術與套用方向)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
三明學院資源與化工學院 化學工程與工藝、資源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物技術、化學
三明學院建築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風景園林(景觀建築設計方向) 建築工程技術、建築裝飾工程技術
三明學院海峽理工學院 土木工程、環境設計(室內裝飾設計方向)、市場行銷、財務管理、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動畫、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視覺傳達設計
三明學院海峽動漫學院 動畫、動畫(媒體創意方向)、產品設計
三明學院文化傳播學院 漢語言文學(師範類)、漢語言文學(非師範類) 文秘
三明學院外國語學院 英語(師範類)、英語(非師範類) 套用英語
三明學院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師範類)、體育教育(非師範類)
三明學院教育與音樂學院 國小教育(師範類)、學前教育(師範類)、音樂學(師範類)、音樂學(非師範類)
三明學院旅遊學院(經濟學院) 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政治學與行政學、思想政治教育 法律事務、旅遊管理
三明學院國際學院 財務管理(國際會計方向)、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國際酒店管理方向)、體育教育(體育管理方向)、土木工程

師資隊伍

據2014年4月官網顯示,學校共有教職工1021人,其中正高職稱58人,副高職稱205人,中級職稱364人。專任教師674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教師占65.28%;高級職稱占36.21%,擁有博士生導師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

學科建設

據2014年4月官網顯示,學校擁有機械工程、結構工程、生物學、生物化工、植物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等6個省級重點學科。在福建省教育評估研究中心公布的2012年度福建省普通高等學校內涵建設主要評價指標(一般本科高校)中,學校獲得了“省級重點學科”第二位。

教學建設

三明學院三明學院
質量工程

據2014年4月官網顯示,學校開設的專業中,藝術設計專業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化學數學與套用數學漢語言文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政治學與行政學、國小教育等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生物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為校級特色專業。2013年,學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第三批學科專業名單”。
據2014年4月官網顯示,學校有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省級精品課程14門,省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8個,教育部地方性本科院校工科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子項目1個。6項成果榮獲福建省第七屆教育教學成果獎。
省級教學團隊:資源環境信息管理教學團隊
省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套用型市場行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新建本科院校機械工程技術人才創新培養實驗區、文化創意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新課程背景下的化學教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生物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大學物理示範實驗中心、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驗教學中心、藝術設計實訓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綜合實驗教學中心。
福建省第七屆教育教學成果獎:以陶藝課程教學改革為試點的套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特等獎)、地方本科院校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一等獎)、中國文化概論課程改革與實踐(一等獎)、IT類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索與實踐(二等獎)、《歌曲作法》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二等獎)、三維CAD實踐教學新模式在培養創新套用型人才方面的研究實踐(二等獎)。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三明學院三明學院
“十一五”期間獲科研課題212項,其中教育部社科基金1項,到位科研經費年均增長達到105%,教師出版著作10部,獲授權專利9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科研成果通過鑑定6項,獲獎78項,其中2項產學研項目獲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表彰。
2013年,三明學院共有8個項目獲得省科技廳立項,共獲得資助經費96.5萬元。其中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13萬元)、福建省重點項目3項(30萬元)、福建省高校產學合作科技重大項目1項(50萬元),福建省軟科學項目1項(3.5萬元)。7個項目獲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立項,總計經費9.5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資助經費共50萬元。
在福建省教育評估研究中心公布的2012年度福建省普通高等學校內涵建設主要評價指標(一般本科高校)中,學校獲得了“科研創新平台”列第一位;“年度科研成果轉化(萬元)”等列第二位;“年度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年度科研成果轉化(項)”等列第三位;“年度橫向科研經費”、“年度科研經費”等列第四位。

科研機構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固定床潔淨煤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藥用植物開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三明機械CAD工程研究中心。
省級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材料工程與結構加固重點實驗室。
省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三明學院生態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所:福建省三明汽車工程研究所、閩台林業研究所、客家文化研究所、計算機套用技術研究所、林產化學與塗料研究所、套用生物技術研究所、資源開發與規劃研究所、CAD/CAM技術研究所、生態文化與地方文化研究所、套用化學與化工研究所。
其他還有復旦大學——三明學院天然藥物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中藥材草珊瑚規範化種植科技示範基地、海峽動漫遊研發與製作中心等科研機構。

學術資源

三明學院三明學院

期刊學報

三明學院學報》創刊於1984年,2010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期刊”、“全國地方高校優秀學報”。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等多家資料庫和檢索期刊收錄。
館藏資源
截至2011年12月31日,館藏紙質文獻總量78.58萬冊,電子圖書56.71萬冊,報刊1733種。積累和保存了明末版《玉海》、清版《四庫備要》、民國版《萬有文庫》等歷史參考價值較高的古籍文獻1.15萬冊。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曾祥輝
黨委副書記、校長 劉健
黨委副書記王政
紀委書記 林群
黨委委員、副校長 江芳俊、陳曉明、賴錦隆

校園文化

校訓

“厚德”出自《易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博學”出自《論語》“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要求三明學院學生努力在品德、學識等方面錘鍊自己,弘揚民族優良傳統,緊跟時代前進步伐,胸襟開闊,志存高遠,學而不厭,自強不息,成為品德高尚、學有所成,有所作為的人。

校標

標誌由“三明學院”的“三”字變化而成,形似船帆,展現“風正帆懸”的美好形象,預示“一帆風順”的錦繡前程。象徵三明學院飽蘸歷史營養,沐浴世紀陽光,繼往開來,敢於爭先,勇往直前。激勵師生積極進取,奮發圖強,開創事業新的輝煌。

校歌

起航
萬壽岩高,沙溪河長,閩師源頭活水流淌。
年輕的我們揚起風帆,讓青春閃耀光芒。
我們站在新的起點上,面向世界懷抱理想,
厚德博學,自強不息,搏擊時代的風浪!
菁菁校園,桃李芬芳,莘莘學子志在四方。
美好的前程我們開創,讓事業更加輝煌!
我們站在新的起點上,面向未來充滿希望,
為了民族的騰飛富強,迎接明天的挑戰!

圖書館

三明學院圖書館前身是三明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三明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於2000年10月由原三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三明職業大學、三明師範學校三所圖書館合併組建而成,是中國數字圖書館唯一設在省會城市之外的分館。
原三明師範學校圖書館,其前身是由清朝末年光緒帝太師陳寶琛於1903年在福州創辦的全閩師範學堂圖書館。近百年來,該館積累和保存了大量寶貴的文獻資源,藏有明末版《玉海》 、清版 《四庫備要》 、民國版《萬有文庫》等歷史參考價值較高的古籍文獻15455冊,為研究福建地方歷史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文史資料寶藏。
合併後的三明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充分發揮優勢互補,實現資源共享。
現設總館一個和分館三個,下設辦公室、資源建設部、讀者工作部、系統技術部、電子閱覽部等主要職能部門;4個流通書庫;7個閱覽、自習廳,座位855席,每周開放96小時;電子閱覽室2個,配備計算機140多台。
三明學院三明學院

全館擁有各類現代化設備300餘台(件)。套用Perfect V6.5管理系統,與校園網接軌,館內業務全部實行自動化網路管理。建立了國家火炬計畫項目CNKI知識網路服務站(二級站)、中國期刊網專題全文資料庫中國期刊題錄資料庫中國專利題錄摘要資料庫萬方數據(期刊、科技)資源系統、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光碟》 、 館藏書目資料庫等封閉式鏡像站點。
館藏圖書涵蓋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學科種類,重點收藏涉及我校所設各專業的社會、政治、經濟、語言、文學、藝術、歷史、地理、教育、體育、數理化、生物、計算機、建築、環境等學科的圖書,現有藏書69.2萬冊(含電子圖書10萬冊),中文期刊、報紙1771種,外文專業期刊30餘種,多媒體光碟資料800餘張,古籍15455冊。建立有中國期刊網資料庫鏡像、萬方數據資源系統鏡像、人大報刊複印資料鏡像、中國數字圖書館電子圖書鏡像,在全校區域網路內任何終端均可查詢全文資料庫的資料。
圖書館在北校區設有總館,南校區、三元校區和列東校區分別設有分館。總館設有辦公室、采編部、系統技術部等服務部門。四個區的圖書館均有現刊現報閱覽室、過刊過報閱覽室和流通書庫。南、北校區設有電子閱覽室。根據學校學科和專業分布情況,在各校區圖書館配有相應的專業圖書。面向全校師生提供圖書流通借閱、期刊報紙閱覽、光碟資料檢索、網際網路線上瀏覽查詢、資料庫全文鏡像等各項服務。

機構設定

三明學院三明學院
黨政群團
黨政辦公室 黨委組織部 黨委宣傳部(文明辦) 紀檢監察審計處 黨委統戰部 學生工作部(處) 武裝保衛部(處) 機關黨委(與黨政辦合署)校工會 校團委 人事處 教務處 科研處(學報編輯部) 發展規劃處(質量監測與評估中心) 計畫財務處 後勤管理處 國有資產管理處 招生與就業處 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國際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圖書館(圖書代辦站)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後勤服務中心
教學單位
管理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鞋服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 資源與化工學院 建築工程學院 海峽理工學院 海峽動漫學院 文化傳播學院 外國語學院 體育學院 教育與音樂學院 旅遊學院(經濟學院) 國際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
校辦產業
圖書代辦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