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三元大帝是道教神話中級別不高,但卻非常為人所熟悉的神,他們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三元大帝又稱“三官”,包括天官、地官和水官。
節日
三元大帝又稱“三官大帝”,是道教的神靈。源自上古時代中國先民對天、地、水自然現象的崇拜,認為宇宙萬物生成和生長都離不開天、地、水三種基本元素,合稱“三元”,並將其進一步人格化,逐漸形成為農曆正月十五日對天官、農曆七月十五日對地官、農曆十月十五日對水官三位天神的固定祭奠禮儀,稱這三天分別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道教信仰
道教承襲了這種信仰,五斗米道曾以“三官手書”給人治病,將病人姓名、病情和表示悔改的懺悔寫在三張紙上,一份放在山上送給天,一份埋在地下送給地,一份沉於水中,祈求天地水三官的護佑。
歷史來源
對三元大帝的崇拜來源於遠古時代中國人對自然界三種主要因素天、地、水的崇拜。東漢(25-220年)時,道教的奠基人之一張陵創立了五斗米道,開始把它們轉化為神,並分別賦予他們一些功能,後來的道教繼承並發展了這種思想,認為天官賜給人們幸福,地官赦免人們的罪過,水官解除人們的危難。
此外,還有一些說法對他們的來源作出了不同的解釋。道教把他們的生日分別定在農曆的1月15日、7月15日、10月15日。雖然級別並不是最高的,但是三元大帝所掌管的卻是人類最關心的大事,所以他們就得到了社會各個層次的人的擁護。
歷代朝廷對他們也非常重視。在唐朝(618-907年),每逢他們的生日,朝廷往往下令禁止殺生;宋朝(960-1279年)時,政府甚至規定在他們的生日那天停止對死刑犯人的審訊和執行。
傳說
三官大帝中國傳說中的天官紫微大帝、地官青靈大帝和水官暘谷大帝的合稱。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的《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天官賜福: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奉祀:天地水三官由龍王女兒所生,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為神誕之日,道教徒都進廟燒香奉祀,或建金籙、黃籙道場,以祈福消災。
由於三官大帝同人民民眾的禍福命運息息相關,對三官的信仰也非常普遍,各地道教宮觀大多設有“三官殿”,不少地方還建有專門供奉三官大帝的三官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