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三個吉卜賽人》【創作年代】十九世紀【作者姓名】萊瑙【文學體裁】詩歌【作品出處】《詩集》、
作品原文
有一次我看見三個吉卜賽人躺在一處草地上,當時我的車輛正倦沉沉地穿過多砂的荒野地方。其中一個手拿著提琴,悠然自得其樂趣,映著黃昏的夕陽,他自彈一首熱情的歌曲。第二個嘴裡銜著菸斗,望著裊裊的煙霧,他這樣快樂,好像在世間再也不需要任何幸福。第三個愉快地睡著,他的打琴掛在樹上,風兒掠過了他的琴弦,夢影掠過了他的心房。三個人穿的衣服,全是襤褸的百衲衣,可是他們卻非常傲慢,流露出對於宿命的譏刺。他們給了我三重教訓,當我們的生命昏暗之時,應當怎樣在吸菸、睡眠、琴聲中消磨,而給它三重的鄙視。我的車子雖然走了很遠,我對吉卜賽人還望了許久,望著他們深褐色的面龐,望著他們烏黑的鬈髮的頭。一八三八年(錢春綺譯)[1]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帶有敘事性質的詩,講述詩人路遇三個吉卜賽人的經過。三個吉卜賽人雖然生活窘迫,衣衫襤褸,但他們以民族獨有的自由奔放的氣質,或拉琴自娛自樂,或抽著煙無憂無慮,還有的乾脆就躺在地上,任憑風吹過他的琴,自得其樂。在三個吉卜賽人身上,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一種最簡單的自由,那就是懂得享受平凡。但這不是全部,因為自由在詩人看來並不是無所事事,不思進取。詩人在詩中特意提到了“生命昏暗之時”,這就是說,自由,在這三個吉卜賽人身上表現出的,是面對困境時候的一種灑脫,一種樂觀的情緒。這一切暗合了詩人苦苦追尋的自由觀念,使得詩人豁然開朗,並且久久不能忘懷這一切。這個故事對我們面對困難,面對生活的勻境遇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在這個物質世界裡,人們把原本易得的自由,變得高遠和形而上,讓追求自由本身變成了自由的阻礙。我們是否能像那三個吉卜賽人一樣,努力在我們周圍發現伸手可得的自由和幸福呢?像他們三個一樣,知足而常樂,又何嘗不可呢?全詩清新自然,語言質樸,結構雖然簡單,但並不鬆散,像一首民謠般自由地承擔著這個原本就不複雜的故事本身。我們可以看到浪漫派與古典主義的區別:不僅表達內容自由,表達方式也同樣自由。[1]擴展閱讀
不朽丹神http://www.7kwx.com/0/49/
光明紀元http://www.7kwx.com/0/202/
獨裁之劍http://www.7kwx.com/0/146/
造神http://www.7kwx.com/0/195/
大聖傳http://www.7kwx.com/0/206/
武動乾坤http://www.7kwx.com/0/10/
天下梟雄http://www.7kwx.com/0/205/
明朝好丈夫http://www.7kwx.com/0/100/
八零後少林方丈http://www.7kwx.com/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