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性髖關節炎

一過性髖關節炎

一過性髖關節炎表現為髖關節內膜的發炎,關節腔內積聚體液。一般發生在輕度上呼吸道感染後的2周左右的時間。


簡介

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

一過性髖關節炎表現為髖關節內膜的發炎,關節腔內積聚體液。一般發生在輕度上呼吸道感染後的2周左右的時間,例如感冒等。

許多原因均可導致髖關節滑膜炎,如風濕、結核、創傷等,而一過性滑膜炎是指髖關節因過度外展、鏇外,關節囊、關節內脂肪或股骨頭韌帶等擠壓在股骨頭與髖臼之間,使股骨頭暫時不能完全復位而發生的一種非特異性炎症,可引起髖關節短暫性的腫痛、滲液及功能障礙。

由於小兒股骨頭髮育不成熟,關節囊鬆弛,故該病多見於3~10歲的兒童,男孩較女孩多見。
有關本病的名稱較多,如髖掉環、髖錯縫、掰髖、閃胯、幼兒性髖關節半脫位、急性短暫性滑膜炎、小兒髖關節扭傷、應激髖綜合徵等。患者經手法治療或1~2周休息後症狀多可痊癒。

病因病機

本病在學齡兒童中最為多見,與多種因素有關,多數與患兒下肢長期過度外展、外鏇有較為直接的關係。

(1)外傷因素

多數患兒發病前有輕、中度的髖部外傷史,如跳躍、劈叉、滑倒致腿外展、外鏇位或過度勞累使關節囊受到捩傷等;

同時由於兒童時期髖關節活動度比較大,關節囊也比較鬆弛,當受到外展位牽拉時,部分股骨頭易被從髖臼內拉出;

同時由於關節腔內負壓的作用,鬆弛的關節滑膜就會被吸入關節腔內。當股骨頭恢復原來位置時,部分滑膜嵌頓受擠壓於關節腔內,使得關節不能完全復原,這可能是患兒下肢過度外展、外鏇造成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的機制。

為了減輕嵌頓滑膜的壓迫,患兒骨盆可出現代償性傾斜,患肢相對長,有時會出現類似髖關節脫位樣外觀,行走呈跛態。


(2)感染因素

部分患兒患病前2周內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一些學者認為本病可能與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有一定的關係。

(3)風寒濕邪侵襲

兒童多素體嬌嫩,易受外邪入侵併留滯於關節;或為寒涼凝滯阻斷經絡,或為寒濕瘀滯化熱腐灼不出,表現為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諸症。

一過性髖關節炎的症狀

1、跟行

 

2、髖關節、腹股溝、大腿和膝蓋疼痛

 

3、有時伴有低燒

如果小孩子無特殊原因而出現髖關節腹股溝、大腿、膝蓋疼痛或跛行,請帶孩子看醫生。醫生會給孩子開些止痛藥,例如撲熱息痛等,並要求孩子臥床休息、一直到疼痛消失。一般需要1—7天的時間。

在個別的情況下,孩子的疼痛很嚴重,這時孩子需要住院,進行血液化驗,以排除感染的可能性。另外還需做X光檢查或是超音波檢查,以排除佩特茲氏病或關節感染的可能性。牽引可減輕疼痛和肌肉痙攣。

經過治療疼痛消失後,孩子即可恢復正常活動。但如果孩子活動過早,可有再次出現症狀的可能、這時需要套用非類固醇激素消炎藥物治療。如果治療後再次發作,則可能與佩特茲氏病或者青少年慢性關節炎有關。

診斷

(一)臨床表現

多數患者有急性損傷史,部分患者在起病前2~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症狀輕重不一,多數患者損傷後即出現髖關節疼痛、行走困難,有時可出現患髖腫脹。症狀輕的患者僅有患肢不適的感覺,行走不受限。部分患者可於傷後2~3天后出現患肢酸困、疼痛,逐漸發展為患肢不能站立、跛行,活動時患髖疼痛加劇等。患者可有低熱,一般不超過38℃。

(二)檢查

腹股溝前方及髖關節後方可有壓痛,內鏇、外展及後伸受限,“4”字試驗陽性。可有不同程度的股內收肌群屈曲攣縮。有的患者骨盆向患側傾斜,使患肢比健肢稍長。

(三)實驗室檢查

部分患者白細胞計數和血沉稍升高,多數病例正常。一般結核菌素試驗陰性,抗“O”抗體在正常範圍內。關節穿刺可抽出少許透明液體,細菌培養陰性。組織學檢查為非特異性炎症反應。

(四)X線檢查

X線片主要表現為髖關節骨性結構無異常,有時可見關節囊陰影膨隆。關節腔積液嚴重時可見股骨頭向外側移位,關節間隙增寬。

鑑別診斷

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應與髖關節結核、化膿性髖關節炎、風濕性髖關節滑囊炎相鑑別。
1.髖關節結核多有低熱、盜汗等全身結核中毒症狀,一般起病緩慢,病史較長,多為一側發病。X線片可見關節間隙變窄,骨質破壞。
2.化膿性髖關節炎多有高熱,局部疼痛及關節活動受限症狀較本病為重,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明顯,血沉加快。早期X線可無明顯變化,後期可見廣泛骨質破壞,關節間隙變窄或消失。
3.風濕性髖關節滑囊炎常表現為多發性、遊走性關節炎,伴有高熱,關節症狀較重。

(一)手法治療

患兒取仰臥位,醫者立於患兒的患側,用一手虎口按壓在患兒患肢腹股溝處,另一手持握患肢小腿下端。緩緩牽引、拉直患肢,環轉搖晃6或7次,將患肢夾於術者腋下,行拔伸牽引手法,後輕輕屈髖、屈膝,至出現疼痛為止,在無疼痛範圍內做伸屈髖、膝關節運動。當患肢肌肉放鬆並能主動配合活動時,盡力將髖、膝兩關節屈至最大限度,使膝關節靠近胸部,足跟接近臀部。按壓腹股溝的手改按膝部,並用力下壓。將患兒翻向健側,同時按壓膝部的手回按臀部,並以拇指頂住坐骨結節後下方用力戳按,另一手握小腿下端將患肢伸直,手法完畢。一般治療後臥床休息3~5天,患兒即可下地活動。

(二)藥物治療

1.內服藥可口服加味健步虎潛丸
2.外用藥可用海桐皮湯熏洗。

(三)其他療法

1.牽引臥床休息,下肢微屈,做下肢牽引帶或膠布皮膚牽引,一般2~3天后症狀即可消失,7~10天即可下地活動。
2.局部封閉療法用潑尼松龍12.5~25mg加1%普魯卡因4~6ml做局部封閉或關節腔內注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