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文化遺產名稱:一聖仙娘花燈
遺產編號:Ⅹ-10
遺產類別:民俗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江西省修水縣
遺產級別: 省
內容
古市東皋一聖仙娘據冷氏宗譜記載為冷氏一十四世祖祖傳家神。
一聖仙娘何許人也,一娘就是屈原之長女緯英。在東皋一聖仙娘造船歌中“一娘住在三江口” (也稱雙港口)三江口即今黃龍山(幕阜山)腳下,乃修江、汩羅江之發源地,與冷姓先祖原居地地理相連。
冷姓敬奉一聖仙娘沿習至今已歷九百二十年歷史。
冷姓在宋朝是全盛時期,其先祖在朝為官者不乏其人,後遷杭州,再遷高安武寧、七喜冷澈分支遷修水。為國盡忠,為父母盡孝傳為家風,為表彰為國捐軀者,出於仰慕忠臣烈女的高風亮節,遂在先祖奉一聖仙娘(屈原之女)為祖傳家神之後始創一聖仙娘花燈會,造龍船,戲花燈榮耀祖神,沿習至今,經久不衰。明萬曆(公元1612年)年間,正叔之次子東皋公的子孫在公遷居故里修建冷氏宗祠,修建大學士石牌坊。祠、殿、坊聯成一體,蔚為壯觀。後因文革破四舊,沿習千百年的造龍船、鬧花燈、玩龍燈的民俗活動就此中斷。1993年冷氏後裔重建一娘殿,香客盈門,盛況再現。
地域
修水縣位於江西省西北部,這裡山川俊秀,民俗獨特,歷史悠久,人文厚重;境內除了有自西向東貫穿全境的修河外,還有發源於西部黃龍山的汨水,是汨羅江的源頭,流經本縣數鄉後,復向西流,最終注入洞庭湖。所以古人有詩句描述修水說:“西接洞庭開曉楚,東傾彭蠡浸晴吳。”
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修水,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式樣,其中,發源於古市鎮東皋村的一聖仙娘花燈,就是一朵具有典型意義的傳統文化奇葩。
形式
一聖仙娘花燈每年活動從當年陰曆十二月二十四日起,至來年正月十五為止,歷時21或22天,可分為三個階段:造船、送船、戲燈。造船的時間從每年古歷二十四持續到大年三十。開始時有一個儀式:由一人身穿禮服領唱,到場人伴唱或伴奏。領唱者的唱詞通俗易懂,介紹了屈原的家族以及當初造船的神奇過程;共180句,每句七個字。
然後是送船,在除夕夜,將造好的龍船抬到大草坪或者河灘邊,用香燭火紙點燃龍船,等到化為灰燼後灑入江中,用這種方式來祭祀汨羅江下游屈原的英靈。
正月初一到十五,是“戲燈”的時間。
花燈表演者拿著表演器具依次進入各家各戶:首先是極鼓、寫滿了恭賀新年對聯的排燈、12面彩旗,然後是由四人抬轎四人護駕的一聖仙娘雕像,然後是小吹伴奏與各式各樣的燈籠。燈籠有20多種,其中龍船燈最具特色,船頭一艘公、船尾一艘婆、船內一仕女,都穿古時候的服裝,他們邊舞邊唱,灰諧逗樂,配合默契,具有很高的娛樂性與藝術性。
樂隊由10個人一組的大鑼大吹與3個人一組的小吹組成。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音樂與伴奏,全過程的唱腔都是獨特而富有地方色彩的。
保護
為了保護東皋一聖仙娘花燈,我縣根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結合該項目的實際情況,成立了項目保護領導小組,設立了一聖仙娘保護區,並制訂了具體的保護政策。同時,組織人員進一步收集和研究一聖仙娘的資料,儘可能完整地編輯一冊花燈表演的資料集,成立一支一聖仙娘花燈表演隊伍,經常開展活動,充分調動老藝人的積極性,培養花燈表演新人,提高表演水平,把這一民間藝術的奇葩傳承下來,並且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