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皋村

東皋村

本詞條涉及消岐義詞條,重點介紹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東皋村。同時介紹福建省東南沿海莆田東皋村,金華市武義縣東皋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南部。因村莊坐落清溪東畔高地上而得名。村呈船形,地勢平坦,居住集中。清代為南八莊。1946年屬回南鄉,東皋為鄉公所駐地。50年代初建東皋行政村,屬回川鄉。1956年成立東皋農業社,1958年建立東皋大隊,屬國慶人民公社,當年併入永康縣。1961年武義復縣後屬桐琴人民公社。1985年建立東皋村。現屬桐琴鎮。1992年底有636戶,1771人。東皋村歷來為交通要道。現武義至永康、縉雲、管湖3條公路經過村區。1949年後歷為中共桐琴(清溪)區委、區公所駐地,直至1992年區級機構撤銷。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東皋村東皋村領導考察
東皋村有悠久的歷史與文物古蹟。唐昭宗(889~904)年間,村民徐任倉部侍郎,在職十餘年,秉公辦事,後調任兵部侍郎,不久即請求歸里,昭宗封其為國子祭酒,加食邑五百戶。
徐體恤民情,見清溪常年流水,而兩岸農田卻歷遭旱災,就主持在清溪底層砌築潛涵(集水廊道),形如竹枝,上覆以石,水自溪底行,溪上水涸而堰水常流。堰水灌溉清溪下游農田萬餘畝,沿用至今。鄉民懷其德,名此堰為倉部堰。並在堰旁建廟奉祀。東皋村頭還有座雙拱石橋,相傳為明朝初年一位寡婦丁姑所造,因此定名丁姑橋,並鑿刻在橋拱上,此橋保存至今。村區還有座飛石廟,相傳古代某夜,從華山大士岩上空飛來一輪火球,光彩奪目,聲如巨雷,至東皋文昌閣上空落下,石重約250市斤,表面焦黑光滑,形如大鷹,村民視為神鷹,特把白鹿廟拆遷至村頭,改建成飛石廟。文化大革命後廟已不存,但神鷹仍保存在武義縣博物館。1928年8月,建立中共大南黨支部,書記魏昌源,是武義縣較早的黨支部之一。

經濟發展

東皋村東皋村的村民在溪邊翻曬柿餅

東皋村有耕地1650畝。大部分為平畈,少部分為山壟田與溪灘地。歷來以種糧為主,綜合經營,是武義縣主要產糧地之一。1936年,省稻麥改良所曾在東皋村試種雙季稻980畝,平均畝產360公斤,比單季稻增產近一倍。1949年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糧食產量不斷提高,至1978年畝產已達703公斤。但由於單一經營,收入水平仍較低,是年全村總收入33.11萬元(其中工業7.8萬元),人均收入僅142元。
80年代開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抓緊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發展多種經營,興辦村辦企業,使傳統農業向商品經濟轉化。通過推廣雙季雜交稻,實施噸糧田工程建設,保持糧食的穩產高產。1992年共生產糧食1289.8噸,畝產787公斤。同時開發園454畝、園271畝、梨園200畝、毛竹200畝,1992年產蠶繭12噸,產茶葉25噸。
1987年與桐琴區聯辦武義第二棉紡廠,1988年投產後,三起三落,虧損194萬元,於1992年5月停辦。村黨支部書記程東良在中共桐琴鎮委、鎮人民政府支持下,多渠道集資225萬元,全部買下這座廠房及設備,利用當地資源優勢,於1992年8月籌建武義制絲廠,聘請金華市優秀企業家王維榮任廠長,購進繅絲機120台,招進職工450名,並於12月1日試產,1993年1月6日正式投產,次月已產白廠絲3.7噸,質量達到二A級標準。僅5個月,就使一個倒閉企業起死回生。此外,村里還於1987年創辦了紙廠,1992年創辦了暖鍋廠。
1992年村里集資20多萬元,於武永公路旁開設綜合小商品市場,占地8800平方米,設有固定攤位160個,臨時攤位近500個。1993年元旦正式開業,開業第一天,營業額達20.31萬元。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92年人均收入915元,比1978年增長5.4倍。從1980年以來,全村已有80%的戶蓋了新房。村內的主要巷道已澆水泥路面3000多平方米。

村莊狀況

東皋村東皋村
東皋村從80年代初開始,在黨支部領導下積極開展創建文明村活動。首先從黨員幹部做起,黨支部堅持三會一課與黨員聯繫戶制度,28名黨員在各條戰線上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從1984年以來,連年被評為縣、市先進黨支部,1992年又被評為全縣奔小康標兵支部。同時,由共青團為主組織歌詠隊、體育隊,建立一支包括報導組、創作組、美術組在內的宣傳文化骨幹隊伍,開辦了村圖書室、錄像室影劇院、舞廳,還舉辦少年兒童之家,開展中老年文體活動等。並且以建立新型家庭為突破口,開展以五好家庭為中心的好妯娌、好丈夫、好媳婦、好小姑等活動,使全村70%的家庭成為五好家庭,村婦代會被評為省三八紅旗先進集體,婦女主任宋棠花家被評為全國五好家庭。1986年,全村節育率、一胎率、獨生子女領證率和晚婚率都達到100%,被評為全國計畫生育先進單位。1987年,團員、民兵組成一個33人參加的幫工隊,雙搶期間為村內6戶烈軍屬與困難戶義務搶種53畝,被評為省先進青年民兵之家。信訪調解、治安、義務消防隊均被評為縣先進單位。東皋村1985年被授予金華市文明單位,1987年被命名為浙江省文明村,並一直保持榮譽至今。

東皋村種糧大戶朱增德,從1984年開始,先後承包村里糧田50多畝。除完成國家定購任務外,把餘糧全部投售國家,至1992年累計向國家投售糧食30萬公斤,光平議差價就達5萬多元。1985年被評為省優秀糧食專業戶,1987年被評為省勞動模範,1988年獲省種養大戶稱號,198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並參加全國英模大會。1990年被選為縣人大常委會委員。

福建省東皋村

東皋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莆田東部,交通便捷,與台灣隔海相望,莆田市區東南部,北接涵江區,南壤秀嶼區,西連莆田市區,東臨興化灣。距城關22千米,總面積19平方千米,人口約3000,總戶數500多戶,漢族人口占100%以上,居民通行莆仙方言莆田話。
北高東部埕頭、美蘭、竹莊、山前等10個行政自然村,是聞名全國的金匠之鄉,區內現有規模以上企業十幾家,初步形成了珠寶中心城、珠寶占全國同行業“半壁江山。
翁姓乃帝嚳之後,周武王胤胄也。昔昭王時有大山,名游四畔九十四。山頂十一面,環居有百姓。昭王即王三年,因游汪面山,遇一女汪氏,王即封汪山夫人。一日與王同游,忽見白虹貫日,歉然不安,遂感有孕。經十二月,誕生男子,手拿三日不開。宮監奏王。王命有香水沃其手。手即啟,左手握‘公’,右手握‘羽’,令為字。遂賜姓曰‘翁’,名曰弘。後封楚國左丞相。又食采翁山。翁氏有姓,蓋肇於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