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文化遺產名稱:建甌挑幡
遺產編號:Ⅵ-1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福建省南平市
遺產級別: 省
內容
建甌挑幡源於340多年前。當時,明朝將領鄭成功在閩組織“復明”大軍抗清,並籌備收復台灣。建寧府(今建甌)大州造船工匠紛紛應徵入伍。收復台灣戰役結束後,凱旋而歸的建甌將士將帶回的大旗高掛竹竿上,競相擎持,以示紀念,久而久之,逐漸演化成“挑幡”活動,流傳至今。
作為民間絕活,建甌挑幡有其獨特的風格。形制上要求選用當地盛產的大筆竹作為幡桿,尾部套上一個用竹片和彩綢製成的六角寶塔(俗稱幡頂),沿塔底順桿垂掛彩邊條幅,上書吉祥之詞,全幡長10餘米,重約10—20公斤。其套路現在主要由“手舞東風轉”等10餘種招式組合而成,時而肩扛口咬,時而手舞腳踢,時而左旋右轉,時而前挑後拋;表演至高潮時,男女老少同台獻藝,群幡揮舞,你追我趕,令人目不暇接,久看不厭。近年來,建甌挑幡不但在本地區廣受民眾歡迎,而且聲播港、澳、台及東南亞,先後50多次應邀到外地表演,被稱為“中華一絕”。1998年在上海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001年參加在湖北荊門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民間藝術節”榮獲金獎。
如今,建甌挑幡在保留傳統精華基礎上,經過藝術創新提高,不僅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而且滿足人民民眾藝術欣賞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