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名稱:4 luni, 3 săptămâni şi 2 zile
中文譯名:4個月3星期零2天
英文譯名: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
台灣/香港譯名:4月3周又2天
導演:克里斯蒂安•蒙久(Cristian MUNGIU)
監製:克里斯蒂安•蒙久(Cristian MUNGIU) 奧列格•穆圖(Oleg MUTU)
編劇:克里斯蒂安•蒙久(Cristian MUNGIU)
攝影:奧列格•穆圖(Cristian MUNGIU)
剪輯:達娜•布內斯庫
演員:安娜瑪麗亞•馬林卡(Anamaria MARINCA )-- Otilia
弗拉德•伊萬諾夫(Vlad IVANOV)-- Dl. Bebe
蘿拉•瓦西柳(Laura VASILIU)-- Gabita
亞歷山德魯•波托恰恩(Alexandru POTOCEANU)-- Adi
類型:劇情
片長:128分鐘
國家/地區:羅馬尼亞
發行公司:BAC Films
語言:羅馬尼亞語/英語
幅面: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上映時間:法國:2007年5月17日(2007年坎城電影節)
羅馬尼亞:2007年6月1日(特蘭西瓦尼亞國際電影節)
波蘭:2007年10月12日
澳大利亞:2007年10月18日
中國台灣:2007年12月7日
英國:2008年1月4日
匈牙利:2008年1月10日
美國:2008年1月25日
官方網站:http://www.4months3weeksand2days.com/blog/index.php
概述
《4個月3星期零2天》(羅馬尼亞語:4 luni, 3 săptămâni şi 2 zile)是2007年羅馬尼亞的一部電影,由克里斯蒂安•蒙久編寫並執導。該片曾在2007年第6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獲得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人獎,同年亦獲得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等獎項。
影片發生於1980年代末,即共產羅馬尼亞齊奧塞斯庫執政時代後期,講述兩個大學宿舍室友設法為她們其中一人安排非法墮胎。該片在坎城作全球首映後,2007年6月1日於特蘭西瓦尼亞國際電影節在羅馬尼亞首映。
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1987年,描述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的兩個女大學生奧蒂利婭(Otilia,安娜瑪麗亞•馬林卡飾)和格比察(Gabita,蘿拉•瓦西柳飾),其中格比察意外懷孕,有4個多月身孕,奧蒂利婭跟男友借了錢,兩人遂聯絡貝貝先生(Bebe,弗拉德•伊萬諾夫飾)在一家廉價酒店進行非法墮胎。但借來的錢不夠付款,貝貝先生要她們以獻身作代價。電影的結束是兩位女大學生裸露著下體急急忙忙的跑去洗澡。
製作
該片的概念系受蒙久計畫拍攝的一部電影《黃金歲月的記憶》所啟發,這部電影描述幾個發生在共產羅馬尼亞時期的故事。蒙久認為有需要拍攝一部更嚴肅、著重於該時期悲慘故事的電影,以平衡《黃金歲月的記憶》的喜劇色彩。《4個月3星期零2天》是根據蒙久從前聽說過的一個真實故事改編,蒙久說這個故事“在超過15年後仍然影響著我”。蒙久以一個月時間構思電影情節後,再以一個月時間完成劇本。
電影大部分在布加勒斯特完成,小部分鏡頭在普洛耶什蒂的一家酒店拍攝。該片的製作預算少於60萬歐元。
評價
《4個月3星期零2天》普遍獲得影評人的正面評價,在集合專業影評人評論的爛西紅柿網站獲得94%的高分(根據31項評論)。一些人更認為該片與另外兩部羅馬尼亞電影──克里斯蒂安•內梅斯庫執導的《加州之夢》和克里斯蒂•普尤執導的《勒澤雷斯庫先生之死》(兩片分別在2007年和2005年坎城電影節獲得“一種關注”最佳影片),標誌著2000年代羅馬尼亞電影業的重生。
一句話評論:
這是一部沒有配樂的電影,灰暗,憂傷。但是克里絲蒂安·蒙吉通過自己擅長的靜止鏡頭的運用,用一種簡單的豐富感平衡了那些殘酷的事實,從而使整部影片顯得敏銳而緊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安娜瑪麗亞·瑪琳卡在片中的表演,她將是一個前景非常看好的演員。
——Hollywood Reporter
完美的定調,傑出的表演。毫無疑問,《四月三周兩天》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在一種純粹而誠實的基調下,它不僅很好的敘述了“非法墮胎”這個影片故事的核心,更是將那些身處前蘇聯最後統治時期地區的人們為了生存而進行的鬥爭與妥協清晰的表達出來。
——《綜藝》
這部影片與入圍坎城電影節的嚴肅作品有著一致的核心——真實展現每一個鏡頭,不管多么漫長也絕不剪下。
——《時代》
這是一部能讓人銘刻於心的電影,與故事的真實背景十分相似。那些不經剪下的長鏡頭像一把鉗子將你牢牢夾住。在這一屆坎城電影節的舞台上,由《四月三周兩天》摘得金棕櫚大獎實屬眾望所歸。
——LA weekly
獲獎情況
坎城電影節
金棕櫚獎
國際影評人獎
法國國家教育系統電影獎金
歐洲電影獎
歐洲最佳影片
歐洲最佳導演
好萊塢電影節
好萊塢世界獎(最佳電影)
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國際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
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最佳電影銅馬獎
最佳女主角
美國國家影評會
最佳5部外語片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外語片
最佳男配角
《視與聽》2007年年度電影
最佳電影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
最佳外語片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外語片
關於導演
導演:Cristian MUNGIU國籍:羅馬尼亞
生日:1968年4月27日
作品:2002年 Occident
2005年 LOST AND FOUND
這位羅馬尼亞新銳導演克里斯汀穆基Cristian Mungiu,1968出生於羅馬尼亞東北部的城市拉茲。最初於拉茲大學學習英國文學,之後則進入布加勒斯特的電影專科學校專攻導演。在學習期間,就開始為一些在羅馬尼亞拍攝的外國電影擔任助理導演。穆基同時也在大學教書,為報紙、廣播電台和電視台等傳媒撰寫評論。
1998年,他獲得了電影學文憑,開始執導短片。1999年他的畢業作品《The Hand of Paulista》獲得了學校的“奧斯卡”獎,之後的三部短片《Nothing by Chance》、《The Firemen's Choir》、《Zapping》也陸續開始在國際影展上受到歡迎。2002年他的第一部長片《幸福在西方》(Occident)入選了坎城影展「導演雙周」單元,並獲得該單元的最佳影片,之後更在國際影展上頻頻獲獎。2003年,他以世界各影展獲得的獎金,成立了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蒙布拉電影公司」(Mobra Films)。2005年,穆基和許多東歐新導演推出短片集《東歐風情畫》(Lost and Found)深獲好評。2007年,他則以第二部長片作品《4月3周又2天》(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奪下了第60屆坎城影展的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及法國國際教育電影獎等3項大獎,成為坎城影展60周年的最大贏家。
在《4月3周又2天》拍攝之前,克里斯汀穆基原計畫與布加勒斯特電視台合作拍攝一系列電視電影《金色年代傳奇》(Tales from the Golden Age),以荒誕幽默的喜劇手法來呈現羅馬尼亞獨裁時的一些故事。但後來穆基覺得這類風格並不適合自己,他於是改當製片,而將這部電視電影交給了幾個青年導演來拍攝,自己則全力投入電影《4月3周又2天》的創作之中。
獲得「金棕櫚獎」後,克里斯汀穆基凱旋迴國,羅馬尼亞總統伯塞斯庫特別簽署了總統令,授予他國家最高榮譽「羅馬尼亞之星」勳章。
幕後製作
眾人矚目的第60屆坎城電影節最後一天,來自羅馬尼亞的影片《四月三周兩天》摘得分量最重的金棕櫚大獎。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再次昭示了獨具特色的“坎城審美觀”——嚴肅,真實,發人深省。長著一張娃娃臉的導演克里絲蒂安·蒙吉Cristian Mungiu興奮之餘不忘提及影片拍攝過程中的艱辛:在《四月三周兩天》開拍前半年,劇組仍未獲得一分錢投資。整個影片都是在邊拍邊籌錢的過程中完成。而這樣一部難產的低成本影片最終獲獎,無疑給了那些動輒投資上億美元的好萊塢巨片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影片故事發生在1987年的羅馬尼亞,正值前蘇聯政權搖搖欲墜之際。克里絲蒂安·蒙吉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兩個女大學生歐蒂莉亞和嘉碧塔的生活——她們也要面臨考試;她們也有情人和朋友、當下的挑戰和未來的機遇;她們也是愛美的女生,甚至會去買黑市香水……生活的改變來自於嘉碧塔的意外懷孕,她必須墮胎,而她所處的卻是一個嚴禁墮胎長達數十年、制度森嚴的國度。身為好友的歐蒂莉亞毫無疑問要伸出援助之手,可是她們誰都不知道將會為這樣一件事情付出怎樣的代價。
《四月三周兩天》僅僅是克里絲蒂安·蒙吉的第二部作品,但他獨特的拍攝方式和表達方式著實令人印象深刻。影片伊始,攝像機掃過狹窄的走道,那種壓抑和陷入感所帶來的刺激和堅硬氣質貫穿始終。在影片為數不多的幾個場景中,克里絲蒂安·蒙吉多次運用長鏡頭來表現人物對白及內心,在侷促的內景中充分調動情感空間,在外景中合理運用主觀情緒,把迷惘女孩面臨墮胎時的茫然和混亂體現得入理切膚。在影片整體暗淡的基調下,色彩運用成為克里絲蒂安·蒙吉所選擇的某種情緒出口。克里絲蒂安·蒙吉和他頗具才華的攝影師Oleg Mutu一起,在影片中大量使用三原色,並用一種令人驚愕的灰色使整個背景更具刺激性。
陷入困境的兩個女孩開始想辦法解決問題,性格更堅強、更為自信的歐蒂莉亞顯然是兩人中的主導,懦弱的嘉碧塔更多的只能依靠自己的這位好朋友。籌備手術費用、尋找廉價旅館……克里絲蒂安·蒙吉用一種不動聲色的方式展現出一幅特殊時代、特殊政治背景下的生態圖——每個人都在為生存和生活而談判,甚至在歐蒂莉亞為了幫助好友而必須將身體出賣給黑人墮胎醫生Bebe的時候,也更像是一樁事關道德和人性的生意談判。
四月三周兩天,是嘉碧塔從懷孕到墮胎的時間總長。無能為力和道德淪喪是這部影片運轉的軸心和基點,克里絲蒂安·蒙吉敏銳的激發起關於前蘇聯統治下人們生活中那個持久存在的幽靈的回憶——這不禁使我們聯想到前兩年的坎城電影節上,兩部同樣來自東歐的電影:克利斯提·普優(Cristi Piui)的《無醫可靠》和柯內流·波藍波宇(Corleniu Porumboiu)的《布加勒斯特東12點8分》,無論是那片飽經歷史滄桑的土地上正發生著的藝術革命,還是今年在坎城海灘上王家衛、科恩兄弟、昆汀·塔倫蒂諾等一乾“大佬導演”只能目睹克里絲蒂安·蒙吉拿下金棕櫚的一幕,都讓我們有理由期待:未來電影世界的版圖,將增添更多元的力量。
影片段預告絮
- 來自羅馬尼亞的低成本電影,在第60屆坎城電影節上摘得分量最重的金棕櫚大獎。
- ·在這部影片拍攝前半年,劇組還沒有獲得任何投資,整個拍攝過程都伴隨著不停的資金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