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國際金融概論》以國際金融活動及其本質為研究對象,結合國際金融學理論和實踐的最新發展,系統地闡述了開放經濟中的貨幣金融問題、內外均衡的相互關係及匯率問題以及外匯市場與國際收支問題,反映了外匯交易、國際收支、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貨幣體系等領域的國內外最新成果,同時介紹了國際金融實務方面的一些可操作性的知識和技能。《國際金融概論》適合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使用。作者簡介
王愛儉,女,1954後生於天津市,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系主任,社會兼職有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主建國會天津市委員會副主委中國國際金融學會理事、中國環渤海研究會理事、天津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城市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台灣社會大學台商學院兼職教授。主要從事國際金融理論、實務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近年來出版專著10餘部,發表論文100餘篇,主要著作有《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金融創新工具交易》、《匯率導論》、《歐元發展趨勢與中國》等。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獲國家及省部級獎6項,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金融創新與中國虛擬經濟研究”。目錄
第一篇國際金融基礎第一章開放經濟下的外匯與匯率第一節外匯概述
第二節匯率的標示與種類
第三節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第二章開放經濟下的國際收支賬戶
第一節從國際收支到國際收支平衡表
第二節開放經濟下的外部均衡與失衡
第三節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
第三章開放經濟下的國際金融活動
第一節國際金融市場概述
第二節國際金融的體系構成
第三節歐洲貨幣市場上的國際金融活動
第四節金融衍生工具:發展背景及主要品種
第四章開放經濟下的國際資本流動
第一節國際資本流動的特點及主要分類
第二節國際資本流動的表現形式及影響因素
第三節國際資本流動影響的初步分析
第四節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債務危機
第五節我國利用外資的戰略與管理
第二篇國際金融實務
第五章外匯市場與外匯交易實務
第一節外匯市場概述
第二節主要國際外匯市場與外匯交易系統
第三節外匯交易方式與案例分析
第六章外匯風險與防範實務
第一節外匯風險概述
第二節外匯風險的原因與測度
第三節外匯風險管理
第七章國際結算實務第一節國際結算中的票據和數據
第二節國際結算的主要方式
第三節代理行關係與國際銀行間資金劃撥
第八章國際信貸實務
第一節國際信貸:概念與特點
第二節政府貸款與國際金融機構貨款
第三節國際商業銀行信貸
第四節出口信貸
第三篇國際金融政策與理論
第九章外匯與匯率政策:匯率制度與外匯管制
第一節匯率制度的主要形式
第二節關係匯率制度的爭論與改革
第三節外匯管制政策
第四節我國的外匯管理與人民幣匯率的改變
第十章國際儲備政策第一節國際儲備的性質
第二節國際儲備管理
第三節我的國際儲備管理
第十一章國際協調的制度安排:國際貨幣體系
第一節國際貨幣體系概述
第二節國際貨幣制度的演進
第三節國際協調的區域實踐:區域性貨幣體系
第四節國際金融機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作用
第十二章國際金融理論
第一節國際收支理論
第二節匯率理論
第三節國際資本流動理論複習思考題參考答案
前言
國際金融學是以國際金融活動及其本質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科,涉及國際及國內貨幣、資本、信用活動等方面。國際金融學的形成以巨觀經濟的一定開放程度為前提。隨著商品及資本、勞動力等要素的國際流動的發展,一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相互依存性增加,外部均衡問題就會出現。一、國際金融學的發展國際金融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國際金融學曾長期依附於國際貿易學,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貨幣制度經歷了由金本位制度向紙幣制度的轉變,自由競爭體制也被日益嚴厲的通貨管制所取代。為尋求對策,瑞典的卡塞爾、俄林,英國的凱恩斯、哈羅德,以及美國的馬歇爾、金德爾伯格等人發表了一系列專題論文和論著,在匯率政策、利率與匯率關係等研究領域取得全面進展,為現代國際金融學說的創建做了充分的理論準備。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方經濟不斷受到失業與國際收支逆差並存、通貨膨脹與國際收支順差並存的困擾,國際貨幣制度經歷了由固定匯率到浮動匯率、由國際金匯兌本位到多元化貨幣儲備的深刻變革,國際收支調節理論和匯率理論都有了很大發展,這一背景孕育了現代國際金融學說。20世紀70年代以來,有關金融深化、金融創新及區域貨幣一體化的理論不斷發展,為各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二、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對象
從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對象來看,我們認為,主要有三點:一是國際金融學屬於巨觀經濟範疇,但它不同於總量經濟學,它所研究的是一國對外的或國與國之間的金融關係,而不是個別經濟主體或某個國家的對外金融關係。二是國際金融學屬於國際經濟理論的貨幣金融範疇,對貨物、服務、資本或資產等國際交易是從價值運動的角度來加以研究的,這與以實際資源或實物變數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國際貿易學形成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