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資料
中文片名:《馬路天使》
英文片名:AngelsontheRoad
更多外文片名:MALUtianshi StreetAngel
影片類型:喜劇
片長:100分鐘
國家/地區:中國
製作公司:明星影片公司(中國)
對白語言:漢語 國語
色彩:黑白
混音:單聲道
攝製時間:1937年
導演:袁牧之
編劇:袁牧之
攝影:吳印鹹
演員表
趙丹.....吹鼓手陳少平
魏鶴齡.....報販老王
周璇.....歌女小紅
王吉亭....琴手
趙慧深.....小雲
馮志成......古先生流氓
韓雲.......警察
沈駿
謝俊
袁阿業....汽車夫
劇情
故事發生在1935年的上海。在馬路上謀生的又一天生活結束了,樂隊的吹鼓手小陳、報販老王、理髮師、失業者、小販這幾個“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把兄弟組成的“雄赳赳”的佇列,回到了太平里低矮的小閣樓。小陳和老王的住處正好與鄰居小雲、小紅姐妹的住處對窗而臨。這姐妹倆因家鄉失陷,從北方流落到上海,被一個琴師和他的鴇母妻子所霸占,從此過著不堪忍受的苦難生活:小云為鴇母賣笑賺錢,小紅則終日隨琴師出入茶樓酒館賣唱。
天真無邪的小紅與機靈詼諧的小陳兩情相悅,經常臨窗以歌聲和琴聲傳遞情意。而內心經受著重創的小雲也在暗中戀著小陳,但小陳卻因小雲乾的營生而瞧不起她。只有老實善良的老王很關心小雲。
一天,小紅隨琴師去酒樓賣唱,被流氓頭子古成龍看中,他便買通了琴師要把小紅占為己有。琴師和鴇母見錢眼開,決定把小紅賣給古成龍。小紅深知自己將遭厄運,只好同姐姐一起和小陳、老王商量。老王在牆壁上舊報紙上看到了一則“養女告鴇母”的訊息,便心生一計,和小陳一起去找律師,可是當律師告訴他們打官司需要500兩銀子時,他們才意識到“打官司還要錢”。老王左思右想,從舊報紙上撕下一個“逃”字遞給小陳。小陳恍然大悟,於是在兄弟們的幫助下,他偷偷地把小紅接出來,搬到了別的地方,並且結為夫妻。
小紅被救出了魔窟,可老王還惦記著小雲。他勸小雲也逃出來,小雲卻沒有勇氣。一天夜裡,小雲在街頭被警察追趕,情急之中逃到了小紅的住處。從此以後,小雲也在這裡住了下來,並將自己對小陳的愛意轉移到了老王身上。幾個人在苦難的生活中尋求樂趣,在黑暗的現實中互相扶持。
報紙上登載著巨額白銀出口的訊息,各行各業都不景氣。理髮師為理髮店將要歇業而發愁,為了不使理髮店關門,小陳和老王又吹號又敲鼓,頗有聲勢地幫忙招攬生意。
琴師夫婦和流氓古成龍一直因為小紅和小雲的失蹤而耿耿於懷,他們終日四處搜尋。琴師這天剛好從理髮店經過,看到了小陳和老王后,暗中跟蹤,找到了他們的住處。第二天,琴師就糾集了古成龍等惡棍前來抓人。正巧這時老王和小陳都出去了,小雲從視窗發現他們後,便掩護小紅越牆逃走,自己卻在與琴師的搏鬥中被一刀扎中。古成龍一看要出人命,抽身溜走。琴師見狀心虛,也逃之夭夭。
等到老王他們聞訊趕來的時候,小雲已經奄奄一息了。老王焦急地吩咐小陳等人照看一下小雲,自己跑出去找醫生。可當老王因錢不夠醫生不肯來而無奈地回到家裡時,小雲已經含恨離開了人世。
影片簡介
《馬路天使》是由袁牧之自編、自導,趙丹、周璇主演的一部具有深刻的社會思想意義和極高藝術成就的現實主義優秀影片,是中國社會問題片的代表作。影片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刻畫了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妓女、歌女、吹鼓手、報販、剃頭匠、小報攤主等一群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真實地表現了他們生活的痛苦和悲慘的命運,具有深切的人文主義關懷。這些出身卑微的貧苦青年不僅在物質生活方面極度匱乏,多年的動盪與戰亂也使得他們孤苦伶仃、家破人亡,然而,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對自由、愛情和幸福的渴望,在艱難的歲月中互相扶持、苦中作樂,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周璇演唱的電影主題曲《天涯歌女》曾風靡一時,而創作者們也充分發揮了電影的視聽藝術特性,使影片的編、導、演、攝、美工等都達到較高水平,成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藝術發展高峰的標誌。
各方評價
這部影片以充滿愉快、激情和同情的筆調,通過幾個小人物的悲喜遭遇,生動地再現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都市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歌頌了他們的善良,嚴厲地抨擊了那些為富不仁的富商和實業家。影片的風格極為獨特,而且是典型的“中國式”的。——法國著名電影史學家 喬治·薩杜爾
中國早期電影《馬路天使》里曾有過那么活潑的市井生活的描繪,可惜在日後的中國電影史上幾乎很少有這樣的珍品了。——著名導演 賈樟柯
中國影片《馬路天使》堪稱是一個奇蹟,它所體現的“新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竟比義大利在戰後提出的要早得多,我們完全可以想見,30年代中國的這部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的影響該有多么巨大。——義大利著名影評家達西拉奇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電影在中國剛剛起步的時候,上海作為中國城市生活的象徵從影像上曾經引領了中國人的都市夢,譬如《馬路天使》,它就是海派城市生活的經典寫照,也可以說是中國成熟的城市電影的代表作,到現在也難以超越。——《南方周末》
創作風格
電影《馬路天使》從“下之角”的貧民窟到高入“天堂”的法律事務所,展現給觀眾的是一幅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眾生圖。沒有繁華的燈紅酒綠,沒有喧鬧的街市,有的都是最真實的生活圖景。導演袁牧之在酒樓中體會到了關注人民的電影真諦,交叉文學與戲劇,交叉貧苦與快樂,意蘊豐富多彩,引起了觀眾的共鳴。“下之角”就是上海的貧民窟,小陳、老王、小雲、小紅他們都是住在這裡的,從事著最底層的勞動——吹號、賣報、賣身與賣唱,可是他們的生活里苦難中含著快樂。小陳和小紅無憂無慮,對窗而居,愛情也在這個時候產生。小紅含羞地對著小陳唱著《天涯歌女》,小陳更是常在視窗同她逗樂,一切都和金錢無關,一切都是美好的。
導演袁牧之充分認識到電影的畫面作用,強調電影本身記錄事件發生的功能,減少激烈刻意的矛盾衝突,將鏡頭對準眾多小人物,著重描寫他們的喜怒哀愁。影片避開了人物之間的正面衝突,這在小紅於酒館中愁眉苦臉地唱著《天涯歌女》同小陳醋意大發的場景中表現得最為強烈。沒有人物與人物之間簡單的對立,導演要控訴的是整個社會階級的對立。這些小人物只是一個點,代表了廣大的底層人民,他們要反對的不僅僅是一兩個惡霸,而是壓在他們身上的整個黑暗的社會!在電影中看到了高聳入雲的大樓。琴師夫婦要結交惡霸,把小紅出賣,小陳要打官司找回公道,他們生平第一次走進了那座大樓,上了“天堂”。舒適的沙發,方便的飲水機,讓他們羨慕不已,一切都是新鮮的,與他們的下之角有著完全的不同。環境與人的衝突給人一種滑稽感——他們與這一切格格不入。而當他們得知這裡的一切都是要錢的時,尷尬,失落,仿佛是從天堂中一下子墜落。代表著下之角的小陳們經過天堂的遭遇開始清醒,他們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食其力。可是最後還是沒有成功,小雲死了,天堂依舊存在,高樓在片尾依舊聳入雲端,從下到上的拍攝,慢慢地凸現著這個形象。從下之角到天堂,當中是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生活在底層的人民深受著重壓,天堂只是金錢累積的幻象,只是剝削貧民的高閘!片中運用活潑的喜劇手法傳達了深沉的悲劇性內容,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了含蓄而又辛辣的嘲諷,其中許多細節處理上的細微變化真切地點燃了人們的情緒,撩動著人們的神經。
導演簡介
袁牧之(1909~1978)中國電影演員,編劇,導演。原名袁家萊。浙江寧波人。讀中學時就參加戲劇活動。1930年從大學輟學,投身戲劇事業,主演過話劇《五奎橋》、《回春之曲》等。1934年入電通股份有限公司,編寫了劇本《桃李劫》,攝製時他擔任主演,獲得成功。該片是五四以後優秀影片之一。1935年,他自編自導自演了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都市風光》。此後轉入明星影片公司,與陳波兒合演了《生死同心》。1937年,他編劇、導演的《馬路天使》上映,在藝術手法和思想內容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被譽為“中國影壇上的一朵奇葩”。1938年,他主演《八百壯士》。同年赴延安,負責組建延安電影團,並開始拍攝《延安與八路軍》。1940~1945年他在蘇聯學習、考察並參與拍攝影片。1946年回國,參與接收滿洲映畫株式會社和建立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工作。1949年3月調至北平(今北京),籌建中央電影局,並任局長。後因病長期離職休養。作品
演出影片
1934:《桃李劫》(兼編劇)
1935:《風雲兒女》、《都市風光》
1936:《生死同心》
1938:《八百壯士》
編導故事片
1935:《都市風光》
1936:《馬路天使》
主演簡介
趙丹
演員,原名趙風翱,祖籍山東,出生於江蘇南通市。趙丹從小就對表演非常熱愛,在上海美專求學期間積極參加劇社組織的演出活動,因主演《C夫人的肖像》一劇曾獲得1932年舞台最佳演員稱號,因此加入明星電影公司改名趙丹。從影后先後主演了《上海二十四小時》 、《時代的兒女》等20多部影片及《娜拉》、《大雷雨》等話劇。1937年主演《十字街頭》和《馬路天使》兩部電影史上的兩部經典之作,40年代的代表作有 《麗人行》 和 《烏鴉與麻雀》 。新中國成立後,趙丹主演了《武訓傳》、《林則徐》、《聶耳》、《海魂》、《烈火中永生》等一系列名片,其表演藝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趙丹的表演風格充滿火熱的激情,深邃感人,個性特徵十分明顯。
周璇
中國電影女演員、歌唱家。原名蘇璞。江蘇常州人。童年被賣為周家養女。1931年參加上海明月歌舞團,因主演歌舞《特別快車》而嶄露頭角。後入新華歌舞社。1934年在上海各電台聯合舉辦的歌星比賽中名列前茅,成為十大歌星之一,被譽為"金嗓子"。1935年從影,在天一影片公司拍攝的影片《美人恩》中扮演角色。1936年入藝華影業公司,主演《喜臨門》、《滿園春色》等影片,並在新華影業公司拍攝的影片 《狂歡之夜》 中扮演角色。1937年在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影片《馬路天使》中扮演女主角小紅,成功地塑造了在舊社會受盡侮辱和損害,但對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形象,為其表演藝術的代表作。八一三事變後參加大型話劇 《保衛蘆溝橋》 的演出。後隨上海劇藝社赴菲律賓宣傳抗日救亡。1938年任上海國華影業公司演員,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廂記》等近二十部影片。1943年在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主演 《漁家女》 、《紅樓夢》等影片。抗戰勝利後赴香港,相繼主演 《長相思》、《各有千秋》、《憶江南》、《清宮秘史》 等影片,並在文華影業公司攝製的影片《夜店》中扮演角色。1950年回上海,參加影片 《和平鴿》 的拍攝,因患病而未竟。
影史地位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的壓軸之作;描繪活潑市井生活的偉大的藝術傑作;中國早期社會問題片的集大成者,30年代中國電影藝術發展高峰的標誌。一九八三年葡萄牙第十二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審獎;“中國電影九十年優秀影片”之一。本片堪稱中國30年代有聲片的經典。這部被法國著名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讚美的“風格極為獨特,而且是典型中國式”的影片,即使放到今天來看,依舊魅力不減。本片還留下了至今仍膾炙人口的歌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