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資料
![《海魂》海報](/img/4/688/nBnauM3XxUDM1QjM1IzM5EDO4ITM5YTO4IDMxADMwAzMxAzLyM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海魂》劇照](/img/5/566/nBnauM3X2YjM2gDN0gzM5EDO4ITM5YTO4IDMxADMwAzMxAzL4M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出品:海燕電影製片廠
年份:1957年
類型:黑白故事片
編劇:沈默君、黃宗江
導演:徐韜
攝影:許琦
美術:丁辰、葛興萼
作曲:高田
主演:陳述(副長)
崔嵬(竇二鵬)
高博(老雷頭)
劉瓊(艦長)
趙丹(陳春官)
康泰(書記官)
牛犇(小虞)
王丹鳳(侍女)
故事梗概
![《海魂》劇照](/img/f/9e9/nBnauM3XygzMwITM5IzM5EDO4ITM5YTO4IDMxADMwAzMxAzLyM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獲獎情況
本片1959年獲第十屆捷克斯洛伐克勞動人民電影節“為世界和平而鬥爭”二等獎。拍攝花絮
![《海魂》劇照(劉瓊)](/img/b/feb/nBnauM3XwQzM0YzM0MzM5EDO4ITM5YTO4IDMxADMwAzMxAzLzM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故事片《海魂》描述國民黨軍艦“鼓浪號”的官兵不滿當局的黑暗統治和打內戰,與反動勢力作頑強鬥爭,最後率領艦艇起義回到人民的懷抱。趙丹在影片中扮演愛國正義的水兵陳春官,王丹鳳扮演貧苦出身的酒家侍女溫夢媛。電影很多內容與海有關,湛江的獨特環境適合劇情需要,拍不少外景鏡頭。海濱公園、洪屋街、棧橋碼頭、特呈島……都攝錄入了片中,其中特呈島的場景是全片重要的一幕。劇情中正因為溫夢媛飽受欺凌投海自殺,才激發陳春官決心起義。
影片中演員趙丹和王丹鳳在風景迷人的特呈島的海邊,演繹依依不捨的離別;王丹鳳滿腔悲恨,踏著特呈島浩白的沙灘,一步步走向大海結束花季年華的表演。他倆精湛的演技和秀麗的外境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1958年影片公映,好評如潮,是最賣座的電影,1959年參加國際勞動人民電影節獲得為世界和平鬥爭二等獎。從影片角度說,特呈島美麗的沙灘,碧波如洗的大海,獨具的亞熱帶風光,五十年前早已進入億萬觀眾的視野,在中國電影外境拍攝寫下一筆。今日特呈島7公里長的沙灘,風光如故,是寶貴的生態旅遊資源。昔日大牌明星在海島留下的足跡,更是旅遊開發的一筆寶貴的名人效應。
故事原型
![長治號戰艦](/img/9/d8f/nBnauM3XwEDOzczNxQzM5EDO4ITM5YTO4IDMxADMwAzMxAzL0M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長治”艦,原名“宇治”,是二次大戰期間日本海軍在華的一艘著名軍艦。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憑藉強大的海空優勢,很快控制了中國沿海海域,當侵略行動逐漸向中國內地蔓延時,為了對付退入長江作戰的中國海軍,以及在內河配合日本陸軍作戰,日本海軍開始向中國大量派遣淺水炮艦。“宇治”正是這一歷史背景下誕生的產物,屬於“橋立”級,該級軍艦的規模較當時投用在中國的大部分日本炮艦都大,設計當初的目標是用這類軍艦擔當長江炮艦艦隊的領隊艦或旗艦。“宇治”艦由大阪鐵工廠的櫻島造船所承建,1941年4月30日完工,隨即就被派遣到中國,負責長江江面的巡防“宇治”艦的正常排水量999噸,滿載排水量1350噸,艦長76米,寬9.7米,在長江上已是巨無霸一類的軍艦。為了適合內河航行,軍艦採用了平底船型,吃水只有2.5米。“宇治”的動力系統是兩台透平機,雙軸雙槳,功率4600馬力,航速20節。因為設計時想讓這類軍艦能兼顧在中國沿海進行活動,“宇治”不同於普通的長江炮艦,還具有很高的乾舷。“宇治”的武備包括充作主炮的3門120毫米高角炮(艦首1座雙聯,艦尾單獨安裝1門,這種火炮除可用來防空外,平射的威力也非常大。偽滿洲國江上軍的部分炮艦,也曾裝備過該型火炮),8門當作副炮的25毫米機關炮,艦尾還裝有深水炸彈投放軌道。在當時活動於中國的日本炮艦中,屬於火力強,設備較先進的1艘。
抗日戰爭勝利後,殘留在華的日本軍艦被民國政府接收。“宇治”於1945年9月13日在上海高昌廟被接收,更名為“長治”,編入民國海軍的海防第一艦隊。由於艦齡短,艦況好,噸位也大,成為抗戰結束後民國海軍內重要性僅次於“重慶”的主力軍艦。
抗戰勝利後的民國海軍,立刻經歷了一場大規模的清洗風暴。當時,為了改變閩系勢力在海軍中占主導地位的局面,蔣介石起用陸軍出身的桂永清,取代福建人陳紹寬,出任海軍總司令。由上及下,大量非閩籍人員在海軍中得到重用,福建籍的官兵則受到非常嚴重的排擠。事後據“長治”艦的一些起義官兵回憶,那段時間裡,軍艦上如果發生閩籍士兵與其他省籍士兵的爭執,軍官通常是不問青紅皂白,直接處罰閩籍士兵。感覺沒有出路的憤懣情緒,充盈在民國海軍之中。“宇治”艦上42名閩籍士兵與1名台灣籍士兵,自發抱團合力,尋找出路,成為後來“長治”艦起義的主力。
1948年底,中共上海局與“長治”艦閩籍水兵的骨幹陳仁珊、林壽安、李春官等人進行了接觸和策反,埋下了“長治”號起義的火種。1949年下半年,上海、南京等重要城市,均被解放軍占領,為了扼殺解放區的經濟命脈,斷絕與國外的海上聯繫,民國海軍的軍艦被大量派到長江口實施封鎖。9月,“長治”艦奉命到長江口實施封鎖。鑒於長江口內就是解放區,艦上的閩籍水兵抓住這一有利機會,於9月19日凌晨2時5分敲響艦鍾,發動起義,經過1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控制了全艦,成功駛抵上海。起義成功當天,為保住這艘難得的軍艦。“長治”號從上海上駛南京,因為連續遭到國軍空軍的轟炸,在缺乏有效防空手段的情況下,為保住軍艦不被炸壞,被迫於23日開海底門自沉,以待他日重生(為圖隱蔽,當時新華社對外報導稱被擊沉)。1950年,“長治”艦被打撈修復,主炮換裝成2門蘇式130mm艦炮,編入華東軍區第六艦隊,艦名最先更改為“八一”,後又改名“南昌”,成為新中國初期東南沿海作戰的主力軍艦。
幕後花絮
![《海魂》劇照(王丹鳳)](/img/d/10a/nBnauM3XzgTOzkTN5QzM5EDO4ITM5YTO4IDMxADMwAzMxAzL0M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956年,一部以“長治”艦起義故事為原型的電影劇本《海魂》殺青問世,倍受好評。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公司的海燕電影製片廠決定投拍,由曾導演過《一江春水向東流》、《關漢卿》等影片的著名導演徐韜執導。引來一時矚目的是,可能是這部劇本創作得太過精彩,很多著名演員紛紛自告奮勇加入拍攝,電影《海魂》中無論是主角或是配角,竟然全是50年代中國電影界的一線的明星擔綱。男一號趙丹,曾主演過《十字街頭》、《馬路天使》、《林則徐》、《烈火中永生》等諸多優秀電影,女一號王丹鳳,也因主演的《護士日記》、《女理髮師》、《桃花扇》等蜚聲全國。其他演員還有:崔嵬(曾主演過《宋景詩》等影片,導演過《青春之歌》、《小兵張嘎》等。時任中南文化局局長,為了參加《海魂》的拍攝,做出了棄官從演的抉擇)、劉瓊(曾參演過《狼山喋血記》、《女籃5號》,導演過《青春之歌》、《阿詩瑪》等)、康泰(曾在《李時珍》、《青春之歌》等影片中出演主角)、蔣銳(曾參演《家》、《南海潮》等)、高博(主演《早春二月》、《51號兵站》、《張衡》)、鄧楠(主演《鐵道游擊隊》、《聶耳》等)、陳述(曾參演《渡江偵察記》、《鐵道游擊隊》、《紅色娘子軍》等)、牛犇(參演《沙漠追匪記》、《天雲山傳奇》、《郵緣》等)。一部影片裡能夠聚集起如此之多的一線明星,可謂是超豪華陣容。
更加令人拍案稱絕的是,電影《海魂》投拍時,“長治”/“南昌”艦正是人民海軍的主力,仍然活躍於江口海上。也正因為此,這艘艦況尚佳的軍艦自然而然被選入電影拍攝,而且在影片中留下了很多在水上航行的鏡頭。《海魂》成了新中國僅有的一部,由歷史軍艦自己扮演自己的海軍題材電影。劇中雖然將“長治”艦易名為虛構的“鼓浪”號,但是“鼓浪”艦的扮演者就是已經更名“長治”自己,看到影片中“長治”艦從黃浦江上緩緩駛過,演出自己當年的風雲往事時,相信每一位熟悉中國海軍史的朋友都會為之動容。
特殊的劇情故事,使得整部影片中,軍艦成了最重要,也是出鏡率最高的舞台場景。無論是軍艦的全貌,還是艦上的局部設施,乃至艙室內景,一點一滴,都為今天的人們了解、研究“長治”艦和新中國初期的軍艦留下了萬分寶貴的活資料。不過,稍有可惜的是,影片拍攝時的“南昌”艦,已經對艦上的武備做過了更新,日式的高角炮早就被替換不見,出現在片中的主炮實際是蘇聯造的130mm艦炮。影片片尾竇二鵬使用瞄準儀,指揮主炮對空作戰的特寫,更是130艦炮作戰系統的聚焦亮相,這一點小小的瑕疵,成了該部影片最大的遺憾。
起義奪艦,無疑是電影《海魂》全片的中心內容,不過這部電影的應題之話,其實是借著一幕愛情戲而到來的。作為影片中唯一重要的女演員,王丹鳳通常被認為是該片的女主角,實際上,她所扮演的只是一位配角,一位台灣酒吧里的侍女。然而,就是這位美麗的台灣侍女和她淒婉的命運,這段帶著淡淡哀愁的插曲,譜成了《海魂》里重要的樂章。
台灣島上,一間喧囂的酒吧里,醉醺醺的美國水兵在大呼小叫,歌女在唱著日文的“支那之夜”,一派商女不知亡國恨的景象。“鼓浪”艦放假上岸的水兵陳春官、竇二鵬、書記官、水手長老雷頭來到了這裡,忍受不了眼前的的景象,書記官央求一位美麗的台灣侍女,不要唱美國人點的日本歌曲,唱一首屬於中國的“在那遙遠的地方”……
一身正氣的陳春官,和身世可憐不願做亡國奴的台灣孤女就此相識,相愛。一個隨意的場合,侍女不經意說起了水兵穿的海魂衫,說起了海魂的寓意,“大海上的事業,屬於有靈魂的人。”悲劇很快降臨,還是在那間酒吧,陳春官面對調戲侍女的美國水兵,揮以鐵拳。結局是可以想見的,陳春官被關入艦上的錨鏈艙,隨著錨鏈嘩嘩收起,身不由己地隨著軍艦開往了大海。受酒吧老闆威逼的侍女,不願自墮風塵,但又孤弱無依,在碼頭上遍尋她可以依靠的“鼓浪”號不得,最終默默走進了大海……
王丹鳳飾演的台灣侍女,是《海魂》影片中僅有的重要女性角色。台灣侍女和水兵陳春官淒婉的愛情故事,為這部軍事題材的電影添上了一抹獨特的柔情。
《海魂》與黃宗江
![黃宗江](/img/7/f33/nBnauM3XxAzNzMTN5YzM5EDO4ITM5YTO4IDMxADMwAzMxAzL2M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影片中,淒婉的愛情故事是全劇劇情的重要轉折點,醞釀出了水兵陳春官等最後發動起義的心理變化。而在真實的“長治”號起義事件中,原本並沒有如此感人的兒女故事,加入這樣一段插曲,可能要追溯到《海魂》編劇之一黃宗江自己的特殊生活經歷。
1944年末,歐洲戰場戰事接近尾聲,援引《租借法案》,美國政府贈送8艘軍艦,幫助重建中國的海上力量,以便在即將開闢的太平洋戰場中,中國海軍能夠承擔起護航等輔助任務,配合盟軍作戰。1945年春暖花開的季節,總計1000多名中國海軍接艦官兵抵達新大陸,進入邁阿密海軍訓練中心受訓。《海魂》的編劇之一黃宗江,當年就是這支隊伍的一員。
在這期間,一名喜愛電影,曾經當過演員的年輕中國水兵黃宗江,與他的美國女教師墜入愛河。兩人徜徉在美國南方和煦的春風中,長吻街頭。大時代變局下小人物的命運,往往無法自己左右。邁阿密的訓練結束,中國海軍轉往關塔納摩基地海上實習,一對戀人就此天各一方,再也未能相見。
“不久,我們艦隊轉赴古巴關塔那摩港進行實習。行前,溫妮正感冒,約我在wave宿舍客廳一晤,說了些一般告別的話,她送我出門,已握別,她又叫回我,說‘你不吻別我嗎?’長吻一別長別,此一別世紀末矣。”
半個多世紀過後,已是耄耋老人的水兵,還時常想起那位老家是美國肯塔基的姑娘,時常哼起他們在邁阿密臨別吟唱的歌曲:“你別哭吧,姑娘,今天別再悲傷,讓我們為親愛的故鄉歌唱,為那遙遠的故鄉歌唱……”
民國海軍內服役的特殊經歷,令黃宗江創作《海魂》時遊刃有餘,許許多多的海軍術語、傳統,艦上生活細節,都不經意地就流露表現出來,使得《海魂》成了一部海軍傳統味道最濃的新中國海軍電影。邁阿密瞬間天涯帶來的久久憂傷,又為《海魂》增添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劇中那位央求侍女唱一首“在那遙遠的地方”的年輕書記官,分明就是編劇自己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