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馬景鑑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
規格:音像
編碼:ISRCCN-M22-07-0057-0/V•R
語言:中文簡體
讀者對象:醫學院校師生、外科醫師
定價:¥48.00
內容介紹
顱腦損傷(craniocerebralinjury)是由暴力作用於頭顱引起的損傷。包括頭部軟組織損傷、顱骨骨折和腦損傷。其中腦損傷後果嚴重,應特別警惕。病因常見於意外交通事故、工傷或火器操作。軟組織損傷中頭皮下血腫較多,不必特殊處理,經常可自愈。頭皮裂傷出血甚多,應早期清創縫合。頭蓋部的線樣骨折無需處理。較大的凹陷性骨折應早期整復。顱底骨折常引起腦脊液鼻漏或耳漏應視為開放顱腦損傷,極易逆行感染,因此腦脊液漏的處理是引流勿堵、消炎待自愈,少數不癒合者可擇期外科修補。
原發性腦損傷常見為腦震盪,病人有肯定的外傷史,傷後立即意識喪失,短時間清醒,往往不能回憶受傷瞬間過程,對症處理可愈,腦挫傷和挫裂傷是枕頂部著地形成對沖傷,腦組織在顱內大塊運動,與前顱凹和中顱凹底摩擦,致腦組織挫傷或挫裂傷,可引起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頭痛、噁心、嘔吐、頸部抵抗、腰穿可有血性腦脊液),一般要嚴密觀察,及時發現顱內血腫。繼發性腦損傷常見的有腦水腫和顱內血腫。在腦損傷的基礎上形成血管源性腦水腫,可為局部或全腦性;若挫傷較重,局部出血較多,則可形成硬膜下血腫或腦內血腫。若顳部顱骨骨折損傷硬腦膜中動脈,可形成硬膜外血腫。以上病理改變均可繼發顱內壓增高,甚至形成腦疝,危及生命。
腦水腫應保守治療(如脫水、給予激素及限制入量)。顱內血腫原則上是行開顱血腫清除術,而且應早期手術,一旦形成腦疝,預後危險。顱腦損傷在小兒比較常見。因小兒腦發育尚未成熟,故對損傷較為敏感,即使從外表看傷情不重,但仍可能造成腦組織的損傷而影響智力的發展。顱腦損傷的原因有由高處墜落、視窗墜落、樓梯滑跌、小兒打架,或由於腳踏車、機動車輛的交通事故而受傷。小兒發生顱腦損傷,都應及時到醫院診斷治療。有傷口應予以清創縫合,預防感染,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並對無傷口的顱腦損傷應嚴密觀察,注意休息,以免加重腦挫傷或腦震盪。如果頭痛加重,出現嘔吐、昏迷,應再找醫生診治。有的甚至在傷後2-3周以內,因顱內血腫增大,出現抽搐、昏迷、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的表現。據統計約1/4的顱腦損傷小兒在傷後1年內可能有智力下降的情況,表現為表情淡漠、好動、控制能力減輕、精神不集中、記憶力差等。少數病人1年以後仍有頭痛、偏癱、智力障礙、癲癇等後遺症。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1、http://www.zgangel.com/PStudy/ZST.aspx?ID=18761
2、http://www.pmph.com/product/videoDetail.aspx?articleId=20810&columnId=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