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筆潭》

《閒來筆潭》

《閒來筆潭》,2013年出版,作者為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吳官正。該書分5部分,收錄了作者在離開領導崗位後所撰寫的隨筆、散文、小說等類文章119篇(含隨附1篇),是作者所見所聞、所憶所思、所感所悟的自我記錄,全書貫穿著作者對人生哲理和為政之道的理解,以及質樸情感和精神追求。書中還穿插有作者創作的45幅畫作,圖文並茂。《閒來筆潭》有夾注,書末並附“主要參考書目”,這在當今隨筆散文類“閒書”中實屬罕見,或可視為作者為文嚴謹的體現。

基本信息

創作背景

《閒來筆潭》《閒來筆潭》

《閒來筆潭》是原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紀委原書記吳官正的文集,收錄了吳官正近百篇文章,2013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講述了為官從政之道和人生哲理。

閒來筆潭》收錄了吳官正同志離開領導崗位後創作的隨筆、散文、雜記、小說、對談等文學作品及部分畫作。既有青少年時代的生動回憶、工作後的難忘經歷以及退後所思所悟等寫實之作,又有寄實於虛、寄虛於實、虛實結合的虛構篇章。

閒來筆潭》的成書、出版緣由在於,理工科出身的吳官正喜歡讀書,也一直有寫作的習慣。人民出版社曾經出版過吳官正的三部書,但均為工作文稿,而《閒來筆潭》則完全不同,該書中沒有任何工作文稿,都是作者離開崗位後保持本色,自己的用心寫作。而在夫人張錦裳的提議下,他將‘閒時走走、看看、想想、議議’的諸多所得記錄在筆記本上,數量多達40餘本,記錄了吳官正的童年記憶、求學經歷及部分工作回憶。用他的話說,“用來打發時光,咀嚼其中滋味,找些人生感悟’。”
鑒於此前的合作,人民出版社找到吳官正,希望能將文章集結成冊。作者遂挑選了百餘篇文章,交給工作人員列印,然後交給了出版社。他將此文集取名《閒來筆潭》,大意為“寫的東西像一個潭,一般不大,深淺也無標準”。至於該書所配的畫作,則是作者花了100多天創作的鉛筆畫,很多鉛筆畫都是上萬筆,不少畫還配有詩文。由於作者自謙“字不如夫人”,因此大都是其夫人張錦裳幫助題寫

作者簡介

吳官正,男,漢族,1938年8月出生,江西餘干人,196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4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動力系熱工測量及自動控制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程師。吳官正曾歷任湖北省武漢市委常委,湖北省武漢市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市長,江西省委書記、副書記、副省長、代省長、省長,中央政治局委員,山東省委書記、省委黨校校長,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等黨政職務。

書名

吳官正將文集取名“閒來筆潭”,即“寫的東西像一個潭。一般不大,深淺也無標準”之意。

內容梗概

閒來筆潭》全書收錄了回憶、隨筆、散文、小說、對話等多樣體裁文章,是作者童年記憶、求學經歷、以及部分工作回憶的記錄。

閒來筆潭》共分5部分,分別為:“歲月難忘”、“靜思雜記”、“讀書隨感”、“春水煎茶”和“少長閒集”。

閒來筆潭》各部分文章不等,計有118篇文章及1篇隨文小附。收有部分自繪畫作為插圖,計共45幅。書末有“主要參考書目”1篇及“出版後記”1篇。出版字數360千字。

閒來筆潭》是作者作為中央領導人在離開領導崗位後所見所聞、所憶所思、所感所悟的自我記錄。

評價影響

吳官正吳官正

與以往中國共產黨政要的出版物相比,《閒來筆潭》的個人色彩更濃。其上架後影響頗大,中國大陸幾大權威媒體、主流網站皆有介紹推薦(且於人民網獨家連載)。也有不少書評書論見於各媒體報刊,反響甚好,遂成暢銷書,一些地方出現排隊購閱現象。至2013年8月本版本編輯,出版3個多月的《閒來筆潭》在“百度”搜尋有超過約650萬條相關信息

吳官正,196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4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動力系熱工測量及自動控制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程師。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等職務。

退休後的吳官正過著平淡的生活,自稱“心情閒適,遇事從容以對”。

理工科出身的吳官正喜歡讀書,也一直有寫作的習慣。僅人民出版社就出版過吳官正的三本書,均為工作文稿。退休後他依然保持本色。在夫人張錦裳的提議下,他將“閒時走走、看看、想想、議議”的諸多所得記錄在筆記本上,數量多達40餘本,記錄了吳官正的童年記憶、求學經歷及部分工作回憶。用他的話說,“用來打發時光,咀嚼其中滋味,找些人生感悟”。
鑒於此前的合作,人民出版社再次找到吳官正,希望能將文章集結成冊。據人民出版社政治一部主任張振明介紹,吳官正親自挑了百餘篇文章,交給工作人員列印,然後交給了出版社。

摘錄

我喜歡讀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書都讀,我認為書要越讀越薄。比如說,心理學有兩點給我印象很深:一是所有人共同的弱點,就是很難約束自己;二是需要引發動機,動機決定行為。經濟學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是供求關係,二是納什均衡(即博弈)。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我理解有三點:一是零的辯證法,有多少數比零大就有多少數比零小;二是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在改造自己;三是人們在征服自然的同時,往往也會遭到自然的無情報復。你們年輕,更要多讀書,特別要認真研讀革命導師和領袖們的著作,多思考,多討論,相互啟發,共同進步。金子能閃光,尖端能放電。你們路還長。楊巨源有一首詩《城東早春》說:“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希望你們多做工作,多做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就是“看花人”,為你們鼓鼓掌。

插圖題詩

吳官正畫作《良官賦》吳官正畫作《良官賦》鉛筆畫

閒來筆潭》一書中配了40多幅插畫,用的正是吳官正的鉛筆畫。張振明轉述中央美院一學者的話稱,吳官正的畫作“很有天分”。

《良官罵髒官》
我穿此袍十多年,業精於勤苦當甜。
你無點墨靠送錢,編織關係濫用權。
貪污受賄骨頭賤,常說假話上下騙。
道德敗壞天人怨,判刑坐牢退民田。

目錄

吳官正《閒來筆潭》目錄
【一】歲月難忘 路靠自己走 《游濠河》等五篇 二百五十一
童年記憶與求學之路 數字無味 【三】讀書隨感 駱老師的遺書
難忘那夜的秋雨 對“一分為二”的思考 美學筆記 笑得那樣解放
兩位班主任 “0”有多大? 古希臘文明擷秀 同行三十里
清明憶母親 “讓它錯下去” 參觀貝村的聯想 “你閉著眼睛乾什麼?”
畢業證書上的照片 夾縫與“二月天” 《天方夜譚》讀後 這棵老樹
江城瑣憶 別責怪它們 評讀四位美國總統 殺它乾什麼
以活對活以放對放 野貓 蓋茨辭職的啟發 阿璐嫂
墨美之行與山江湖工程 可惡的蚊子 也說欲望 破賽
十下鄱陽湖 猴子的啟示 寬容
三請潘際鑾 屈伸有度 見勢利者別煩 峨直
八一橋頭的兩隻貓 從馬哈魚說開去 太陽不會說謊 荒誕的夢
達悟的女兒 為它們說幾句話 謠言是“病毒” 一撇的閒
點滴在心 玉泉山的松樹 談靈感 給三草的信
雛鳳清於老鳳聲 今日春分 需要與矛盾 【五】少長閒集
組建新山大 凌霄花 脾氣 為《少長閒集》解釋幾句
言實情求支持 兩登景山 康熙看長城 名聲
“信訪局長” 三進北海 紅顏並非禍水 聰明
梁山接訪 遊園樂 相似還是巧合 燈籠
少管所的春節 山路漫步 【四】春水煎茶 面具
兩次發火 不只是踏青 有問有答 選擇
39瓶氰化鉀 逛街遐思 老谷的奇談怪說 泰山精神
生日 清晨散步 人老話多 村莊文化
過年 秋遊姑蘇 老王照鏡子 A=X+Y+Z
盈盈一水間 芸芸眾生 約束
麵條 濰坊歡歌 陰差陽錯 差距
肝膽相照的幾位朋友 附相伴五十年 又到黃河入海口 “麻將婆博士” 眼光
董子園隨想 裴妹外傳 權威
【二】靜思雜記 “愚公後代”改行 山茶花開 【主要參考書目】
退後的心態 肥城的鳥巢 縣委組織部長日記 【出版後記】
印章 沂河之濱 相框背面的秘密
人間重晚晴 北川汶川行 “鋼人”袁虎

摘錄

難忘那夜的秋雨

1950年深秋,我母親到親戚家賒了頭小豬來養。大約過了不到十天,親戚家的掌門人來到我家,對母親說:“我是來看弟弟的,順便來收你賒的豬崽錢。”母親說:“現在確實沒錢,等籌到錢一定給您送去。”這位掌門人沒有說行還是不行。接著,她指著我家的破屋說:“我的親戚現在住的都不錯,就是你還住牛欄,這么破,這么矮,狗都跳得過去。”晚上,父親知道了,大發脾氣。好像豬崽也聽懂了似的,不停地叫。父親罵母親沒骨氣,怨親戚無情,也恨自己沒用,堅決要把小豬送還人家,寧願餓死,也不低三下四。
母親沒辦法,要我同她一起在小豬脖子上綁了根繩,牽著趕回親戚家。
已是凌晨二時許,秋風瑟瑟,細雨綿綿。我在前面牽著小豬,母親在後面吆喝。快走到村西兩棵大樟樹旁時,想到這裡曾槍斃過一個惡霸、一個反革命,那個惡霸被步槍打穿了胸脯,血肉模糊;那個反革命被手槍打碎了腦殼,腦漿迸溢。因曾親眼目睹,感覺十分恐怖。頓時我雙腿發軟,走不動了,嚇得哭了起來。母親也難過地哭了,安慰我說:“不要怕,哪裡有鬼?就是有鬼,也不會嚇我們這樣的窮人,我活了四十多歲,受過人的欺侮,沒有受過鬼的欺侮!”我心裡好像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安慰,又好像吃了一顆壯膽藥。再往前走了約一百米,又看見村里一個被鄰村殺死的人放在棺材裡,並用磚壘了一個小屋,說是報了仇才能下葬。我又害怕起來,但還是硬著頭皮,牽拉著小豬往前走。這傢伙不停地叫,好像是為我們壯膽,為我們叫苦,抑或是抨擊人情太薄。
再往前,要翻過一座山,走二里多長的山路,這時雨下得更大了,身上也濕透了。走在山路上,忽然竄出一隻動物,不知是狼是狗,嚇得我膽戰心驚。母親說:“不要怕,你是個大孩子了,畜生不會傷害我們。”快到西北邊山腳下時,看到一大片墳墓,大大小小的墳堆,好像大大小小的土饅頭。母親說:“再走一會兒就出山了,有我在,你不要怕。”我想到母親可憐,又嗚嗚地哭起來。大約又過了半個多小時,終於把小豬送到親戚家,這時天才蒙蒙亮。掌門人淡淡地說:“把豬關到欄里去,你們吃過早飯回去吧?”我們全身濕透了,像落湯雞,一夜折騰得夠嗆,連水都沒喝一口,肚子早餓了。但母親只輕輕地說了句:“謝謝,我們還要趕回去。”在往回走的路上,天先是陰森森的,慢慢地亮了些,秋雨襲來,身上不時打寒噤。
回到家裡,看到我們可憐的樣子,父親沒做聲,轉過身去,不停用手抹眼淚。母親趕緊把我的濕衣服換了下來,都是打補丁的舊土布衣服。
父親煮了一鍋菜粥,桌上放了一碗鹹芥菜,也沒放油。父親說:“哼,人窮鹽缽里都會長蛆。”母親對我說:“你都十多歲了,家裡人多,幾畝地又打不到夠全年吃的糧食,你爸爸也忙不過來,不要再去讀書了,好嗎?”我沒做聲,放下碗,倒在床上哭。父母心軟了,讓步了,又說:“是同你商量,你硬要讀就去讀,反正我們窮。”我爬起來,餓著肚子就往學校跑,母親把我追了回來。
這天傍晚,烏雲密布,秋雨撲面,可曬場上的那棵松樹,還是那樣剛勁,不管嚴冬還是酷暑,總是那么挺拔。吃晚飯時,父親突然問:“你能讀個出息來嗎?今後能不能當上國小教師?”我說:“不知道,只要你們允許我讀,我會努力的。”這時,母親發現我發高燒,趕緊燒了一大碗開水,叫我全都喝下去,蓋上被子把寒氣逼出來。
窗外秋雨仍下個不停。秋風從船板做的牆壁縫中往裡面灌,冷颼颼的。看到父母骨瘦如柴,歲月和苦難在臉上刻滿了憂愁,我鼻子發酸,眼前一片漆黑。再看自己皮包骨頭的手,像雞爪子,皮膚像那兩棵老樟樹的皮。
有人說:“求人比登天難,人情比紙還薄。”這雖不是生活的全部,卻也道出了世態炎涼。童年經歷的人間苦難,令我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感同身受,格外關注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我自認為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尤其懂得知恩圖報。
(2007年12月30日)

生日

今天是我的生日。兒時,家境貧寒,度日如年,經常是吃了上頓愁下頓,那時過生日對我來說是奢望。以後,讀書住校,剛參加工作時兩地分居,當了幹部又忙,自然無暇顧及生日。屈指數來,為數不多的幾次過生日,我還依稀記得。
十歲過生日那天,母親早上給我做了一碗麵條,說吃麵條會長壽,中午又給我煎了兩個雞蛋。母親說:“你十歲了,說說今後怎么更懂事?”我說:“想讀書。”媽媽默不作聲。現在我懂了,對我像高玉寶“我要上學”般的吶喊,她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二十歲生日時,遇上“大躍進”、“人民公社”、大煉鋼鐵,那是在鄱陽中學,在那種“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熱潮中,誰還記得過生日?
三十歲生日是在武漢葛店化工廠過的。當時一心撲在搞生產過程的測量和控制上,也就忘了。過了幾天,又突然想起自己的生日,中午便私下到餐館買了半條紅燒鰱魚,邊吃邊暗自感謝生日。那時家庭負擔很重,若不是過生日,哪裡捨得!
四十歲過生日,是在武漢天津路二號家裡。那時我雖已任武漢市科委副主任,但日子過得很緊巴,愛人常到菜場去扒堆。生日那天,我雖然沒有忘記,但也沒說話,怕家裡破費。不過幻想著幾時生活條件改善了,一個星期能吃它一餐粉蒸肉,把過去的生日都補回來,否則太對不起它了。
五十歲生日時,我已在江西當省長了。那一年江西大旱,我同蔣祝平副省長緊急磋商工作,心如焚燒。這一次倒記起了生日,只是想身為共產黨的領導幹部還是免俗吧。早晨,老伴給我做了一碗滷汁面。
六十歲生日時,我在山東當省委書記,還是中央政治局委員。老伴早上為我做了麵條,那時生活條件已相當不錯,自然有本錢“奢侈”了,晚上同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飽餐了一頓。兩個秘書都喝醉了,平時管得嚴,也沒有機會盡興豪飲,這時自然不好意思批評,只是後悔不該勸他們喝酒。
今年過生日,我決定只過不辦。8月8日奧運會開幕那天,兒子兒媳和孫子孫女都來了,買了兩隻烤鴨,又買了六個菜,一起吃晚飯。在飯桌上,我說:“今年七十歲,提前過。”給兒子、兒媳、孫子、孫女搞個突然襲擊。沒想到他們還是事先獲得了“情報”,這天小兒媳買了一個大生日蛋糕,還給我買了用壽山石雕刻的壽星。我不願操辦七十歲生日,不僅是我不愛熱鬧,也是不想給家人添麻煩。
“人生七十古來稀”,與我要好的同志,給我買禮品,送鮮花,寄來寫了吉利話的賀卡,更多是打來電話,使我很不安。他們是好意,我卻不想浪費他們的工資,這些東西上交給組織,成為笑話;退還給人家,更不合適;給孫子們,他們也許又不當回事。麻煩!
今日早餐,老伴請廚師給家人做滷汁麵條,雷雷還說:“祝爺爺生日快樂!”我說:“謝謝。”近十年來,每年的生日,兒子兒媳都給我買東西,孫子寫賀卡,這兩年小孫女晴晴也用雞爪子似的字寫賀卡。兒媳們買的皮鞋、西裝、內衣、大衣、領帶及紀念品,多得可以展覽了。每到快過生日時,我都要老伴先打招呼,叫大家不要買東西了。我說:“什麼都不需要,只要黨好,國家好,大家好。”
退休了就是一個普通老人,退了就要休,不管事,少說話,支持中央,教育兒孫,安度晚年。
以後的日子不知道還有多長,也不知還有多少個生日要過。唯物主義者,順其自然,越簡單越好。
說心裡話,想健康長壽,望過米年,不會有茶壽。形勢好,家人好,醫療條件好,多活些時間大概可能。哈哈,你這個老頭呀,野心不小!
(2008年8月25日)

謠言是“病毒”

謠言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古今中外很普遍。
明末著名抗清將領袁崇煥,就死於滿人製造的謠言。傳說皇太極施反間計,先捕捉兩個明朝太監,故意讓兩人聽見清軍將領之間的耳語,說袁崇煥與滿人有密約,然後將其中一名太監放回北京。崇禎皇帝中計,以為袁崇煥謀反,遂將其逮捕入獄,磔刑處死。可見謠言不但能傷人,還能殺人。
一個謠言,開始總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然後議論紛紛,流傳開來,愈演愈烈。像流行病毒達到高潮後,旋即冷寂,或剩下星星點點,四處流竄,最終偃旗息鼓。謠言傳播的過程,可用邏輯斯蒂方程來描述。但這個過程中被其攻擊的對象往往受害不淺,代價很大。謠言是應該清除的“病毒”。
謠言有的是憑空捏造,有的根本風馬牛不相及,也有的並非空穴來風。美國社會學家特·希布塔尼說,謠言是一群人議論過程中產生的即興新聞,它起源於重要而撲朔迷離的事件。智利心理學教師卡洛斯·利瓦契奇說,謠言是個人從自身感受出發對事實的加工,目的是為自己尋求更好的舞台。法國人讓-諾埃爾·卡普費雷將希布塔尼的論點用一個簡單的公式概括,“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含糊不清”。如果事件的重要性等於零,或者事件本身並非含糊不清,謠言就不會產生。
美國心理學教授尼古拉斯·迪方佐認為,謠言有助於滿足人們的某些要求。焦躁和感覺不安全的人最容易陷入謠言傳播的圈子。不少人熱衷於散布謠言,傳播謠言,導致謠言發酵,給社會帶來危害。
韓非子》中有一個“三人成虎”的著名寓言:“龐恭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龐恭曰:‘故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魏也遠於市,議臣者過於三人,願王察之。’”可見,謠言一旦傳播開來,即使人們開始不相信,反覆入耳,也會將信將疑,甚至“謠言千遍成真理”,受其矇騙,信以為真。
謠言有時是因政治目的而存在的。從政治的角度講,謠言本質上是官方發言之外的發言。在角逐權力和經營權力的戰場,謠言總是層出不窮。謠言作為政治鬥爭中一件成本極低而又相當有用的武器,不需要證據,不需要很大的參謀部,不需要破費,而且陰謀製造者往往隱藏得很深,也不容易暴露。在商戰中,商業謠言的作用更是多面,如利用謠言造成消費者搶購,或者擴大自己的市場,打擊對手的市場,等等。謠言幕後往往有黑手操縱。比如,一些醜化抹黑中國的謠言源於一些敵對勢力。他們造謠傳謠,混淆視聽,用心險惡。
荀子說:“流言止於智者。”但畢竟能算得上智者的只是少數。謠言一旦產生,如同脫韁之馬,很難控制,後果難料,特別是在網路時代,由於科技的進步和通訊成本的下降,謠言的傳播更加快捷便利。控制謠言的神奇秘方是沒有的,只有對情況有了確切、肯定的了解,才能做出診斷,逐漸澄清,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水落石出。卡普費雷認為,應付謠言的攻擊,可以採取保持沉默、集中力量宣傳等策略,“大眾傳媒對謠言或保持沉默,或相反敞開它的專欄和提供視聽節目的時間,那么一切都會隨之大相逕庭”。所以,說“謠言止於公開”可能更恰當些。在大多數情況下,應當選擇讓謠言不攻自破,使其失去可信性,顯得荒誕不經。一旦真相大白於天下時,造謠反被造謠傷。
從某種意義上講,謠言是另一種傳媒渠道。這是一個謠言與真相共生的社會,任何人都難以擺脫謠言的困擾,更不可能生活在一個沒有謠言的世界。如果哪個大學的研究機構,組織人類學家、心理學家、歷史學家、系統科學家、生命學家、政治家等,成立一個“謠言研究學會”,深入探討有關謠言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消除和減少謠言的對策,那將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大有益處。
(2009年8月25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