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褒斜道摩崖》](/img/0/0c1/nBnauM3X0cjM4YjM2EDN4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0g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基本介紹
漢永平九年(66)刻,16行,行5~11字不等。石在陝西褒城(今勉縣)北石門溪谷道中。是現存最早的東漢摩崖刻石。此石書法氣魂宏偉,布局飽滿,筆劃較細但遒勁有力,溶入篆意,高古偉岸,加上天然石紋背景更增添一種奇趣。此石又稱《鄐君開通褒斜道刻石》 ,俗稱《大開通》或《開道碑》 。據銘文記載,東漢水平六年(63),漢中太守鉅鹿鄐君奉詔受廣漢蜀郡巴郡刑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動工開通斜棧道。至水平九年四月落成,這項巨大的工程歷時三年之久。另據史籍記載和學者考訂,該棧道上著名的古石門隧道,就是由鄐君主持在這段時間首次開通的。
《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因年久為苔蘚所封,故人莫知之。至南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三月,始為南鄭縣令臨淄晏袤發現,並刻長篇題記於其旁。但此後六百餘年又滿被苔蘚,無人間津。到清乾隆間,陝西巡撫、金石家畢沅撰《關中金石志》,復搜訪而得之,遂有拓本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