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體制改革:走向市場金融》

《金融體制改革:走向市場金融》

《金融體制改革:走向市場金融》是論文集,書中收集了筆者自1992年以來的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有代表性的論文、研究報告,總計62篇,其中絕大多數都在公開刊物上發表過。1992年是我國改革開放歷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年初去南方視察期間,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推動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的理論突破。“市場經濟”一詞,從此不再被看做是“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代名詞;並且在加上冠詞“社會主義”後,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方向出現在官方正式檔案中。此後,金融體制改革的目標也就定位於建立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市場金融”體制。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筆者曾長期供職於中國人民銀行省級分行的研究部門,研究的基本方向是:貨幣政策、金融體制改革和改革的基本理論問題。筆者一直支持擁護市場取向的改革,並且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當詮釋為“現代市場經濟”,也就是經濟運行以自由企業、自由市場為基礎的,有著較為完善的法制與國家巨觀調節的,能使社會貧富差距控制在“適合”範圍的經濟制度。同時,筆者也支持我國的改革走漸進式道路。正是基於上述認識,1992年以來,筆者努力從實際情況出發,潛心研究,努力為決策部門服務,努力呼籲、推動促進金融體制逐步邁向市場金融。鑒於此,《金融體制改革-走向市場金融》定名為:《金融體制改革:走向市場金融》。
收入《金融體制改革-走向市場金融》的文章都是當時金融改革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因而,由《金融體制改革-走向市場金融》可以約略地看出1992年以來我國金融體制的市場化變革歷程。比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歷程、農村信用社改革歷程、證券市場發展歷程,等等。其中有的文章還具有良好的歷史資料性。如《浙江省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金融體制改革推進思路比較》、《加速地方金融業健康發展的對策研究》等。

目錄

1992年
目前專業銀行不宜向企業投資——與楊凱生同志商榷
股票市場,這邊走
專業銀行應當加速推行資產負債管理
浙江省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
1993年
吸收台資的有力舉措:開辦與台資合作的合資銀行
走出高股價高投機的誤區——中國股市現狀剖析及對策
金融體制改革推進思路比較
金融體制改革與浙江經濟發展
1994年
中國股份公司和股票市場的發展道路
當前股份經濟發展中的幾個問題 
“公開發售”,盤活國有資產存量 
專業銀行商業化的推進策略研究 
1995年
農村信用社改革應當因地制宜、加速推進——對嘉興、湖州農村信用社的調查 
攻堅改革的迫切課題:消除信貸供給制 
金融改革的進展、困難與前瞻

精彩書摘

楊凱生同志的《深化金融改革的幾點構想》一文(見1992年4月27日《金融時報》,下稱楊文)不無真知灼見,讀後教益頗深。但是,對於其中“要增大銀行與企業的利益相關程度、允許銀行對一些企業集團與大型企業直接投資”的觀點,筆者實難苟同。
‘第一,目前我國尚不具備允許銀行向企業直接投資的客觀條件。楊文中,允許銀行向企業投資的依據是:“銀行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中介人'。銀行資本是可以和工業資本相融合的。馬克思的這一觀點……也同樣適用於社會主義銀行”。這種見解本身並無不妥,只是楊文沒有看到另一個重要的方面。銀行資本與工業資本的融合,是具有獨立產權的銀行資本與具有獨立產權的工業資本的融合;而我國目前的專業銀行與工商企業均還不是真正的企業,都不具有獨立的產權。也就是說,我國目前還不具備產生金融資本的客觀條件。目前應當努力將企業推向市場,使其成為完備的市場主體;努力使專業銀行企業化,從“資金供給者”變成真正的“信貸中介人”。做到這一步後,才能考慮允許專業銀行向企業投資的問題。
第二,目前銀行與企業的利益相關程度已經過大,弊端甚多,應當努力縮小而不是增大銀企利益相關程度。目前,國營企業定額流動資金中的銀行貸款比重已達90%左右;多數企業的全部資金來源中,銀行貸款比重超過50%,個別企業甚至超過80%。國外銀行貸款占企業資金來源比重最髙的日本,也不過1/3(1955—1964年為32.8%)。顯然,我國銀企利益相關程度太大。這已帶來嚴童不良後果,一則,阻礙了工商企業和銀行的企業化。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