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五年,是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五年;是實現經濟成長方式的戰略轉變,加速與國際經濟接軌的五年;也是社會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的五年。五年來,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以黨的十五大精神為指針,牢牢把握工作大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圓滿地完成了“九五”計畫目標和各項工作任務。2000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0.3億元,比上年增長108%,五年平均遞增106%;三次產業比重調整到15.3:48.4:36.3;“九五”期間實際利用外資504億美元,出口創匯123億美元,分別比“八五”期間增長18倍和16倍;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53億元,比“八五”期間增長50%;2000年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16.4億元,可比增長7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4元,比上年增長75%,年均遞增73%;農村人均純收入2900元,比上年增長18%,年均遞增83%。
2000年是“九五”計畫的最後一年,也是實現國企三年改革與脫困目標的決勝之年。在這一年裡,我們牢牢抓住國家擴大投資、拉動內需的有利機遇,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加速結構調整,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加強投資環境建設,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
(一)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堅持“穩糧活經”的原則,積極調整種植結構,糧經作物比例調整到7:3。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和畜牧業,利用世行貸款開發的12個海水養殖項目得到順利實施,生豬、肉牛和家禽飼養量均比上年有所增長。全年投入資金25億元,實施產業化龍頭項目20項,其中綠色大米深加工等12個項目已建成投產。圍繞發展精品農業,引進新品種135個,推廣先進技術30項,創農業名牌產品20種。圍繞最佳化區域布局,規劃建設了“三帶”、“八區”、“二十四園”,蓋州林業基因等16個高科技示範園區已基本建成。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年投入資金9000多萬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338萬畝,加固堤防、疏通河道470公里,建設了老邊千畝魚池和渠道防滲硬化等一批精品工程。面對百年不遇的嚴重旱情,廣大幹部民眾奮起抗災自救,成功地實施了8次人工增雨,有效地減少了旱災損失。同時,採取減免農特稅等有效措施,促進農民增收。加強了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瀋大高速公路兩翼綠化帶等7項骨幹工程全部結束。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熊岳等12個試點鎮完善了規劃,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投入資金13億元,新上投資百萬元以上的項目148項,盼盼、東林、青花、魯冰花、向陽化工、東盛實業等一批骨幹企業已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閃光點。全年鄉鎮企業實現產值412億元,增長129%;實繳稅金43億元,增長111%。
(二)國有企業三年改革與脫困目標基本實現,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
貫徹“抓大放小”的方針,16戶國有大中型企業已有13戶進行了公司制改革。按照主輔分離的要求,大中型企業分離輔線單位93個,剝離資產517億元。採取兼併、破產等形式,化解企業債務28億元,使資產負債率降低10個百分點。繼續深化中小企業改革,市屬企業改制面達到95%。經營者年薪制試點取得了明顯成效,9戶企業產值、利潤總額分別比上年增長236%和13倍。圍繞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對60多戶企業的110個項目進行了改造,化纖廠1.4萬噸錦綸絲等重點項目已竣工投產。大力實施名牌戰略,有101種產品被評為市以上名牌產品,盼盼商標被評為全國馳名商標。不斷強化企業管理,企業產成品存貨、應收帳款分別下降18.1%和2.1%,有60戶企業通過了ISO9000系列質量體系認證,210種產品採用國際標準生產。下大力氣啟動停產、半停產企業,使停產、半停產企業比例降到20%以下。2000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310億元,增長1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4億元,增長18.1%;銷售收入139億元,增長18.5%;利稅總額10.5億元,增長19.9%。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1000萬元,比上年減虧增盈8572萬元,結束了連續7年的淨虧損局面,虧損面控制在30%以內。省重點考核的16戶國有大中型企業總體實現扭虧為盈,利潤總額達到2900萬元,比上年減虧增盈7900萬元,虧損面控制在176%,基本實現了三年改革與脫困的目標。
(三)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外向型經濟實現新突破。
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全年共興辦三資企80家,其中投資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大項目11項,營口天泰化工有限公司等9個項目單項投資超過2000萬美元。契約利用外資達到29億美元,增長115%;實際利用外資153億美元,增長265%。加強了同國內沿海發達地區和周邊城市的合作,全年引進內資40億元。全方位開拓國際市場,出口創匯額達到38億美元,增長31%。加強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興辦境外企業4家,輸出勞務人員1200人。開發區進一步改善了投資環境,招商引資取得顯著成效。全年興辦三資企業33家,實際利用外資3200萬美元,增長60%。港口建設進一步加快,管理與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全年港口吞吐量實現2268萬噸,增長166%;貨櫃運輸完成157萬標箱,增長57%。實際利用外資3510萬美元,增長132%。
(四)市場建設力度加大,第三產業和個體私營經濟蓬勃發展。
全年投資77億元,新建市場44處,建築面積達58萬平方米,超過改革開放以來全地區市場建設總規模的一半。目前,陶瓷商城等20個輻射作用強、商品容量大的市場已竣工交付使用。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商業企業經營出現了新的轉機。實施“放心食品工程”,有20種食品被市政府命名為放心食品。2000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66億元,增長9%。進一步落實政策、營造氛圍,促進了個體私營經濟快速發展。全市產值超億元的私營企業達到15戶5000萬元至1億元的13戶;2000萬元至5000萬元的58戶。積極支持個體私營企業參與國有和集體中小企業改革,123戶私營企業購併國有、集體企業152戶,資產總額28億元。堅持走科技興企的道路,52戶民營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建立了協作關係,8戶企業被命名為民營科技企業。2000年,全市個體私營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88億元,增長264%;上繳稅金2.4億元,增長333%。非公有制經濟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75%。
(五)社保“一號工程”得到有效實施,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認真貫徹朱總理視察遼寧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擴面、提率、核基、清欠為重點,加強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全市參保在職職工達252萬人,企業養老保險覆蓋面達到100%,保費收繳率達到95%。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從6月份開始基本做到了足額發放,社會化發放率達到100%。積極做好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全市國有企業42萬名下崗職工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通過各種渠道使22萬人出中心實現再就業。同時,採取“個人自願、政府批准、變現資產、人資分離”的辦法,使16萬名職工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走向市場自主擇業。積極籌措資金,全年發放下崗職工生活保障金5900萬元,保障了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失業保險覆蓋面擴大到98%,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實施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妥善安排城鎮貧困居民生活,全年為3萬人發放保障金1630萬元。深入開展扶貧工作,向農村特困戶發放救濟金和物品折款560萬元。
(六)“投資環境建設年”活動取得可喜成果,軟硬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按照“經營城市”的理念,堅持走“產業化發展、市場化運營”的路子,通過盤活土地資產,實現以地生財,促進城市改造與發展。全年對58宗國有土地使用權進行了公開拍賣或出讓,總收益達44億元。同時,加大跑省、跑部力度,使25個項目列入國家投資計畫,累計爭取國債資金131億元。積極利用消費信貸資金,發放住房抵押貸款23億元,促進了房改和房地產市場開發。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1億元,比上年增長269%,其中用於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達到30多億元,使40多個重點項目得到實施,大遼河整治、營口漁港等16個項目已竣工受益。年初確定的10件實事順利推進。遼河大街東段綜合改造工程圓滿完成,投入資金6億多元,新建歐式風格各類建築100餘棟;拆除了橫斷市區的2條鐵路,建設了具有現代水平的盼盼路,圓了營口人幾十年的夢;完成了光華路、清華路開發改造和沈營線、黑大線、營大路等改擴建工程,改善了城鄉交通環境;海外學子創業園、一中教學樓和棚戶區改造等項工程如期完成;市民廣場、遼河大劇院改造工程正在按計畫建設。同時,全面實施了城市綠化、淨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建街心花園60多處,完善了遼濱公園和森林公園,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276%;以“四街七路”為重點,改造路燈,增設燈箱,實現了城市亮化目標;對主要街路兩側戶外牌匾、立面裝修進行了統一設計,改善了整體形象。大力推進綜合執法,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取締馬路市場51處,拆除違章建築4155處,清理亂堆濫放和施工現場4131處,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環境明顯改觀。進一步加強軟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堅持“你發財、我發展”的原則,圍繞促進招商引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在全市機關推行政務公開,實現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公、“一個視窗”收費,極大地改善了服務,提高了辦事效率。嚴格落實執法責任制,堅決制止“三亂”現象,進一步規範了行政秩序。
(七)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
全年實施高新技術項目24項,已有23項投入批量生產,11項列入國家三大科技開發計畫,7項納入省《1355高新技術產業化工程》。加強科技聯合與協作,積極發展科研生產聯合體,全年共簽訂高科技合作項目88項。實施了政府和企業上網工程,加快了信息化步伐。教育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分層次對城鄉近百所學校進行了調整,將營口大學等6所學校合併組建了營口職業技術學院,將營口商校等合併組建了營口市中等專業學校,創辦了全省一流的朝鮮族學校,成立了第三高中和金牛山國小,最佳化了教育資源配置,提高了辦學質量和效益。文藝創作取得新成果,現代京劇《魂殤》的公演,受到社會各界好評。深入開展“掃黃打非”鬥爭,各種醜惡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努力發展廣播電視事業,營口電視台實現全天播放,有線電視台增加了寬頻數據網功能。深化衛生體制改革,對醫療單位實行分類管理和醫療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強化社區衛生服務,促進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完善了初級衛生保健與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首次在市區內進行飛機灑藥滅蚊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繼續加強計畫生育工作,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48‰。民眾性體育運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水平有新的提高。加強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進行黨的基本路線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教育,大力開展文明戶、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提高了全市人民的綜合素質。
(八)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依法治市邁出新步伐。
各級政府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決議,支持市政協和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人大代表提出的237件建議和政協委員提出的252件提案全部辦復,滿意率達到95%以上。加強軍政軍民團結,鞏固“雙擁”工作,預備役建設取得可喜成果。認真辦理市民投訴,全年共受理市民投訴203萬件次,辦結率達到94%。社區建設全面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加強。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公民的法律意識進一步增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各類案件偵破水平有所提高。深入開展與“法輪功”邪教組織的鬥爭,確保了政治安定和社會穩定。一年來,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接待、人事、編制、民政、監察、口岸、統計、審計、老齡、地方志、檔案、人防、消防、地震預報等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大成績,金融、保險、稅務、技術監督、電業、郵政、電信、聯通、移動通訊、氣象、鐵路、菸草等中省直單位和海關、邊檢、海事、船檢、出入境檢驗檢疫等聯檢部門也為全市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社會各界和駐軍、武警官兵及中省直單位大力支持的結果,也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農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比較脆弱,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二是工業經濟脫困並沒有脫險,部分企業經營機制轉換不到位,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經濟運行質量不高。三是財政狀況不夠理想,收入增長乏力,支出不斷增加,入不敷出的現象沒有得到根本好轉。四是社會保障能力不強,拖欠公教和職工工資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壓力依然很大。五是政府機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公務員隊伍的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還有差距。個別幹部精神不振、風氣不正、執法不公、效率不高,甚至消極腐敗。對於上述問題,我們要引起高度重視,並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五”時期的奮鬥目標和戰略構想
“十五”計畫是我國進入新世紀的第一個五年計畫。未來的五年是我國向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重要時期,也是實現“富民強市”、振興營口的關鍵階段。縱觀新世紀國際國內形勢,機遇和挑戰並存,希望和壓力同在。從國際看,歐美經濟發展趨好,亞洲經濟開始復甦,中國“入世”指日可待,國際貿易和利用外資的機會增多,為我們擴大對外開放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同時,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增強,以信息產業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迅猛發展,各國尤其是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跨國公司兼併重組空前活躍,使我們在參與國際合作中面臨新的挑戰。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階段,今後二、三年國家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對基礎設施和企業技術改造的投入,必將對我市的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東部地區的大發展、西部地區的大開發和老工業基地的大調整,以及“入世”後的大開放,將加劇區域的競爭,使我們承受新的壓力。多年的實踐證明,機遇在於搶抓,希望來自實幹。只要全市上下振奮精神,勇於開拓,紮實工作,奮力拚搏,就一定能夠開創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十五”期間,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圍繞“富民強市”的總體目標,全面實施外向牽動、結構最佳化、以港興市和城鎮化戰略,加快體制創新、科技創新步伐,為把營口建設成為以航運、商貿、加工、旅遊為主,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文明富庶的現代化港口城市而努力奮鬥。
“十五”期間,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到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98億元,年均遞增12%;累計固定資產投資360億元,比“九五”增長11倍;地方財政收入148億元,年均遞增1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0元,年均遞增8%;農村人均純收入4500元,年均遞增92%;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4‰和5%以下。? 為完成上述任務和目標,要重點實施六項戰略措施:
(一)加快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體制。
要貫徹“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從戰略上調整最佳化國有經濟布局。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健全國有大中型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推進規範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繼續採取多種形式,進一步放開、放活中小企業,加快產權制度改革。要本著“先發展、後規範、先放開、後管理”的方針,調整和最佳化所有制結構,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膽,工作上放手放開,政策上放寬放活,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繼續培育生產要素、產權交易等各類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形成獨立於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範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
(二)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最佳化資源配置為重點,堅持資源條件的可行性、產銷雙方的一致性、經濟效益的擇優性、產品開發的科學性原則,調整經濟結構。“十五”期末,全市三次產業比重調整到12:48:40。要強化第一產業。貫徹發展與提高並重、生產與加工貯藏並重、擴大規模與爭創名牌並重、基地建設與市場建設並重的方針,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進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同時,按照“面上抓產業化、點上抓現代化”的思路,積極創造條件,分區域、分層次抓好一批率先實現現代化的典型,以點聚線,以線擴面,全方位提高農村經濟效益和運行質量。到“十五”期末,農業增加值達到36億元,年均遞增7%。要最佳化提升第二產業。加速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在鞏固輕工、紡織行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新型建材、精細化工、非金屬礦加工業,加快開發新興行業,樹立營口工業新形象。到“十五”期末,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529億元,年均遞增12%。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服務生產和方便生活為重點,以市場建設為載體,調整內部結構,拓展發展空間,使之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到“十五”期末,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19億元,年均遞增14%。?
(三)加速與國際經濟接軌。
要充分發揮產業、資源和區位優勢,以“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為中心,堅持以內引外,以外引外的策略,實行一、二、三產業並舉,大、中、小項目並舉,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合資合作,千方百計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十五”期間實際利用外資要達到15億美元,比“九五”增長2倍。實施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不斷擴大對外貿易。2005年,全市出口創匯額達到87億美元,年均遞增18%。繼續搞好對外技術貿易和勞務合作,開展境外投資和國際工程承包。要高起點、高標準地抓好開發區建設,使開發區成為營口經濟發展的“龍頭”。到2005年,開發區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44億元,比2000年翻一番。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運輸實力和輻射能力,到2005年,港口吞吐量達到3000萬噸,貨櫃50萬標箱,使之成為國際遠洋支線港和國內綜合貿易樞紐港。
(四)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
按照“拓展城鎮空間、完善城鎮功能、調整城鄉結構、提升城市品位”的總體思路,全力推進農村城鎮化、城市現代化,構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鎮—一般鎮的四級城市空間布局,形成科學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體系。繼續加快老城區改造,積極推進開發區與港口的協調發展,使新、老城區成為功能互補、共同繁榮的中心城區。大石橋、蓋州、老邊三個副中心城市通過產業發展和人才集聚,提高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功能。熊岳、萬福等12箇中心鎮,要本著“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依託產業、形成特色”的原則,通過項目帶動、園區帶動、民資帶動、市場牽動、旅遊帶動和政策趨動,全面推進城鎮化發展,使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生產要素向中心鎮集中,發揮規模效益、綜合優勢和對周邊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到2005年城市化水平達到54%以上。?
(五)實現可持續發展。按照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搞好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
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快“海上營口”建設,實施東部立體養殖和水源涵養林保護工程。加強環境保護,實施“碧水、藍天”工程,搞好污染源治理,提高環境效益。繼續加強計畫生育工作,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實現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六)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
全面實施科技創新,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到“十五”期末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高新技術產業比重達到25%。積極發展教育事業,推進素質教育,發展高等教育,促進智力開發和人才培養。大力發展文化、衛生、體育等項社會事業,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今年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2001年是新世紀的開局之年,又是全面執行“十五”計畫的起步之年,也是鞏固和發展營口經濟上升勢頭的關鍵之年。千方百計把開局、起步之年的工作搞上去,對於增強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加快營口在新世紀初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今年的工作重點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八屆十三次全會的要求,堅持以改革總攬全局,以開放為主旋律,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加速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產業和產品結構最佳化升級;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城市服務功能;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實施投資有效拉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2001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190億元,增長11%。農業總產值285億元,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1億元,增長11%;第三產業增加值69億元,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7億元,增長1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7億元,增長9%。實際利用外資2億美元,增長307%,力爭達到22億美元;出口創匯額45億美元,增長184%。財政收入183億元,增長1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5元,增長55%;農村人均純收入3100元,增長69%。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58‰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下。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八項工作:?
(一)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圍繞提高農村經濟總體素質和增加農民收入兩個基本目標,全面加強農村工作,推動農村經濟健康發展。一是搞好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要堅持面向市場、立足資源、依靠科技、突出特色的原則,構建資源特點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農業生產新格局。在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的同時,將糧經作物比例調整到65:35。要改善作物品質,開發名優特新品種,優質品種種植面積達到90%。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在高速公路沿線特別是西海段實現精品和規模化養殖。加速中部低產旱田改造,發展高效經濟作物。推進東部山區退耕還林、還草,大力發展畜牧業。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集中力量抓好果汁飲料、肉食雞等20個“龍頭”項目,搞好營口盛緣等12個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加快“三帶”、“八區”、“二十四園”的建設,逐步實現土地園田化、品種優良化、生產工廠化、管理精細化。同時,要切實抓好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普及工作,努力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二是以增加抗旱水源和強化節水措施為重點,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針對農業缺水的實際,要堅持投資主體社會化的原則,動員社會力量興修水利,搞好河道截潛、清淤和蓄水設施建設。加強灌溉設施改造,實施水田硬化工程,推廣渠道防滲和管道輸水等節水措施。進一步加快“3655”工程的實施,全年發展噴灌、管灌面積11萬畝,完成重點提水站改造和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強氣象建設,增強防災減災能力。搞好植被保護、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全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積3萬畝。三是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推進農村城鎮化。要加快所有制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調整,促進鄉鎮企業資產重組,推進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全年計畫投資14億元,新上百萬元以上項目140項。鄉鎮企業實現產值462億元,增長121%;實繳稅金48億元,增長116%。要充分發揮鄉鎮企業的聚集效應,推動小城鎮建設。優先發展一批工業主導型、商業貿易型、旅遊開發型、農業產業化型的特色小城鎮。四是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調動和保護農民的積極性。認真執行土地承包30年不變的政策,穩定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建立和推行土地流轉機制,發展規模經營,切實保障農戶的土地承包權、生產自主權和經營收益權。實施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產品購銷體系改革,努力搞活農產品流通。大力開闢農產品外銷市場,努力爭取向日、韓出口,拉動農民增收。
(二)鞏固工業企業改革與發展的成果,進一步提高工業經濟的運行質量和效益。
要以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現代化管理為基礎,促進工業經濟的進一步好轉。一是全面深化企業改革。要以骨幹優勢企業為核心,以資產為紐帶,依靠市場機制,最佳化資產配置,推進國有企業的戰略性改組,發展完善一批企業集團。全面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規範的公司制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深化以分配製度為重點的企業內部改革,在鹽業集團、舒愛得集團等10戶企業實行經營者或經營者群體持股和期股期權制度。繼續採取多種形式,在盤活存量、變現資產、妥善安置職工的前提下,使處於競爭行業的中小企業退出國有序列;對資不抵債、啟動無望的國有、集體企業依法實施破產。加大企業上市的力度,爭取營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向陽科化有限責任公司、東林集團3戶企業實現上市。二是依靠技術創新,帶動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以培育優勢產業、名牌產品為目標,加速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全年安排技術改造投資7.3億元,集中力量搞好重點項目的梯次推進,使銀珠集團14萬噸錦綸絲等10個項目實現達產達效;三征化工有限公司1萬噸三聚氯氰等10個項目竣工投產;捲菸廠膨脹菸絲等15個項目開工建設;鋼琴集團6500架三角鋼琴等10個項目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全年開發研製新產品540種,實現新產品產值25億元。三是努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加強企業領導班子建設。繼續模擬“三資”企業的機制,制定和完善企業發展戰略、技術創新戰略和市場行銷戰略,加強成本、資金、質量和現場管理,推進以建立基本秩序、基本制度和基本信譽為重點的基礎管理工作,逐步實現管理方式與國際接軌。今年爭取國有企業“兩金”占用壓縮5%,可比成本降低2%,產銷率達到967%以上。進一步加大扭虧增盈力度,完善扭虧責任制,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實現利潤增長30%。繼續採取通過市場機制配置企業經營者的作法,建立公開招聘、競爭上崗、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和能進能出的新型勞動用工機制,強化領導班子責任,形成科學的激勵、監督機制。
(三)以加入世貿組織為契機,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充分利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有利條件,用好用活國家的鼓勵政策,大力改善投資環境,推動新一輪的對外開放。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要實施多元化的市場戰略,在鞏固日本和韓國市場的同時,大力發展港澳台市場,積極拓展北美、西歐市場。要進一步充實項目庫,今年集中力量搞好50個項目的包裝,建立責任主體,落實推進計畫,爭取港務局一港池、貨櫃智慧型庫、通用熱電公司等14個重點項目和韓國工業團地建設有實質性進展。要拓寬利用外資領域,引導外資投向農業、城市建設和高新技術產業。充分利用我市資源優勢,以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為依託,在紡織業、食品加工業、海洋產業等方面尋求合資合作。要加強對現有三資企業的管理和扶持,鼓勵企業以裂變和擴張的形式增加投資。同時,要堅持內外並舉,不斷完善內聯的優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引進國內資金。二是進一步擴大外貿出口,拓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要充分利用國家鼓勵出口的優惠政策,加快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在鞏固傳統出口產品優勢的同時,大力發展精深加工、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產品出口,依託原材料、零部件出口,帶動製成品和設備整機出口。積極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鼓勵有競爭力的企業到境外投資建廠,開展境外工程承包,帶動產品出口與勞務輸出三是加快開發區和港口建設,充分發揮“龍頭”和“視窗”的示範作用。開發區要以最佳化環境為基礎,以項目引進為重點,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和功能定位,集中力量搞好招商引資,大力鼓勵外商在開發區興辦獨資企業。積極吸引國內大企業、高科技項目、私營企業到開發區落戶。同時,以項目引進帶動土地開發,形成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使開發區在招商項目、實際利用外資、經濟效益方面都有突破性進展,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含港區)要達到8000萬美元。要繼續搞好港口建設,加快實施航道改造和疏港路擴建工程,爭取三期工程和成品油及液體化工碼頭開工建設。同時,加快老港改造步伐,改善集、疏、運條件,擴大吞吐能力。全年港口吞吐量達450萬噸,爭取突破2500萬噸;貨櫃20萬標箱。要加強外向型人才隊伍建設,嚴格規範管理和服務,依法保護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努力營造一個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良好投資環境。
(四)加快市場建設步伐,繁榮和發展第三產業。
要把第三產業作為最活躍的經濟成長點,通過市場的培育,帶動新興產業的開發,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一是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加快市場體系建設。要堅持多元化投資的方向,促進市場建設,全年新建和續建市場22處,總投資3.6億元。重點完善陶瓷、遼南果品市場,建設水產品批發、農業生產資料、家具等一批專業市場。同時,結合老城區改造,開發一批便民市場,改善居民的購物條件。二是進一步深化國合商業改革,搞活商品流通。通過改革,推進商業、糧食、物資、供銷企業的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使其向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方向發展,達到“盤活存量、搞活流通、改活企業、激活人心”的目的。大力培育和發展連鎖、配送、代理、網上銷售等新興業態,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繼續實施“放心食品工程”,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行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三是拓寬服務業發展領域,推進第三產業社會化。在大力發展傳統第三產業的同時,積極開發以信息服務、金融保險等為主的新興產業,促進第三產業的最佳化升級。充分利用山、海、河資源和各種人文景觀,搞好旅遊設施建設和景點開發,促進旅遊業快速發展。加強社區建設,壯大社區經濟,強化社區功能。
(五)營造寬鬆環境,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堅持放開放活、拓寬領域、提高檔次、最佳化結構的方針,營造環境,加強引導,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快發展、大發展。一是落實政策,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寬鬆環境。認真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取消一切歧視性規定,創造平等的競爭環境。要加強巨觀指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信息、法律、人才、技術等方面的服務。積極組建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保險等項服務。徹底治理“三亂”,嚴格執行“兩證一卡”制度,公開辦事程式和收費標準,依法保護個體私營企業的合法權益。二是拓展領域,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向多元化、高層次方向發展。要以結構調整為契機,通過收購、兼併、合資、託管等形式,促進與其它經濟成份的融合,實現低成本擴張,最佳化資本結構。要充分利用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實施正確的產業導向,突出發展生產型、外向型、科技型、規模型的私營企業,促進“235工程”的實施,加速培育“百強”企業。全年個體私營企業工業總產值要達到226億元,增長202%;稅收達到3億元,增長25%。三是強化監管,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要加強對個體私營業主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教育,引導其愛國敬業、守法經營,提高整體素質和自律能力。
(六)搞活財稅、金融,確保經濟穩步運行和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財政金融政策,切實做好財政金融工作,為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一是廣開生財、聚財之道,千方百計擴大財源。繼續實施“110”縣鄉財源和“120”支柱財源建設工程,積極支持效益好、資信高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鞏固基礎財源;大力扶持高新技術產業、非公有制經濟、出口創匯企業的發展,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開發新興財源。要強化稅收征管,嚴禁擅自減、免、緩稅,大力清繳欠稅,嚴厲打擊偷、逃、騙稅行為,做到應收盡收。二是堅持量入為出的方針,進一步強化財政資金管理。要調整和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集中有限資金,保證行政事業經費、社會保障支出和對農業、科技、教育以及重點工程的投入。要積極推進政府採購,全年政府採購項目總量占財政專項支出比例提高到10%。加強財政監督管理,嚴厲打擊假憑證、假帳冊、假審計等違法亂紀行為。繼續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全面落實“收支兩條線”規定,堅決做到罰繳分離、票款分離。三是改善金融服務,促進經濟成長。金融部門要把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與拓展自身業務結合起來,建立有效的貨幣信貸政策和傳導機制,大力組織存款,搞好資本運作,最佳化信貸投向,保證重點需求。要強化金融監管和內控制度建設,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確保金融平穩運行。?
(七)積極做好下崗職工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努力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
做好社會保障工作,安排好人民生活,是“三個代表”思想的重要體現,我們要把這項工作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大力實施再就業工程。繼續實行有利於促進再就業的政策,引導下崗職工向第一、第三產業轉移,向非公有制企業轉移,積極創辦生產自救實體、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微型企業,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要建立階段性就業制度,發展彈性就業形式,引導下崗職工走向市場自主擇業。完善勞動契約制度,清理隱性就業和臨時用工,規範企業用工和勞動力管理。加強再就業服務中心建設,強化崗位、技能培訓,全年培訓16萬人次以上。要建立城鄉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勞動力市場,推動勞動力在地區、行業之間的合理流動和最佳配置,全年力爭有6000名下崗職工出中心實現再就業。二是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方案》,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全市養老和失業保險覆蓋率達到100%,保費收繳率95%以上,清欠率50%以上,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100%。進一步提高統籌水平,平衡資金缺口,確保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堅持企業、社會、政府共同負擔的辦法,積極籌措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在試點的基礎上,穩步推進醫療保險。三是加強解困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保障基金,逐步形成經常化、制度化、網路化的解困機制。堅持扶持生產與救濟生活相結合,在政策上實行傾斜,促進農村特困人口儘快脫貧致富。深入開展“送溫暖”活動,進一步落實對口幫扶措施,形成全社會的濟困氛圍。要關心殘疾人事業,做好助殘工作。
(八)堅持面向經濟建設,大力發展科技、教育等項事業。
要以科技為先導,以教育為基礎,全面推進各項事業。一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積極推進技術進步。圍繞工業生產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組織實施24個高新技術項目,高新技術產值率達到16%以上。加強農業示範基地和工廠化高效農業建設,實施“雙引”工程,全年引進先進品種40個、新技術5項。大力實施市校、廠校協作工程,爭取大中型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和重點鄉鎮都能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建立穩定的協作關係。加快高新技術園區建設,加大合資、合作力度,積極引進高新技術項目,帶動高新園區的發展。廣泛吸引海外學子回國創業,建設家鄉,強化科技孵化功能。二是加快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體市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鞏固“兩基”成果,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完善職業教育體系,規範民辦教育,發展遠程教育,為經濟建設提供複合型人才。實行“三教”統籌,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加快中國小標準化建設,規範學校收費行為,減輕學生經濟負擔,做好“控輟保學”工作。繼續深化教育結構調整,做好學校內部人事和分配製度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逐步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教育模式。要多元化增加教育投入,確保教育經費實現“三個增長”,努力改善辦學條件。要完善人才規劃,培育人才市場,落實人才政策,努力創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業的社會氛圍。三是發展文化、衛生、體育等項事業,推進社會全面進步。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實施精品工程,活躍文藝舞台。積極開展以文化廣場活動為載體的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活動。深入開展“掃黃”、“打非”鬥爭,淨化文化市場。大力發展廣播電視事業,開辦營口電台調頻立體聲廣播,擴大營口電視節目覆蓋率。積極調整與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深化衛生、藥品監督執法體制改革,提高執法水平。切實加強農村衛生工作,推動農村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努力提高城鄉環境衛生水平。強化體育場所和設施建設,深入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提高體育競技水平,爭取在省“九運會”上取得更好的成績。全面落實計畫生育這一基本國策,以優質服務活動為載體,實行優生優育,穩定低生育水平。?
四、努力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實現新世紀的起步,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必須重視環境建設。今年我們要在鞏固“投資環境建設年”成果的基礎上,在全市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年”活動,努力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一)進一步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硬環境。
要不斷深化對經營城市的認識,當今的競爭不僅是經濟的競爭、產品的競爭,而且是城市功能的競爭。城市功能和基礎設施狀況,不僅代表著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是城市競爭力和吸引力的具體表現。實踐證明,現代城市是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是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中心,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城市建設既出生產力,也出凝聚力。為此,我們要千方百計提升城市功能,逐步實現“六個轉變”:一要提升生產功能,實現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的轉變;二要提升流通功能,實現商品流通體系向生產要素的戰略轉變;三要提升服務功能,實現注重自我發展向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轉變;四要提升開放功能,實現由內向型經濟向外向型和國際化經濟轉變;五要提升文化功能,實現發展文化事業向發展文化產業方向轉變;六要提升創新功能,實現單項改革向綜合配套改革方向轉變。圍繞上述基本思路,今年要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堅持高標準,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牢牢抓住國家擴大投資的機遇,積極爭取資金,確保玉石水庫等重點項目按期竣工;抓好城市供水、市區污水處理廠等項工程的續建工作。同時,集中力量辦好10件實事:(1)實施遼河大街西段改造,開闢遼河新街,建設遼河風情公園。(2)興建石門水庫至白石山隧道供水應急工程,緩解城市供水緊張狀況。(3)繼續搞好棚戶區改造,新開工30個區片、40萬平方米。(4)對市府路(華聯至百貨大樓段)進行改造,建設國內一流的商業街。(5)完成浴場路、平安路、新華路等10條城市道路的綜合改造。(6)建設營口新客運站和交通物流中心,強化客、貨集散功能(7)擴建營蓋公路(營口至二道溝段),改善市區南出口形象。(8)開發營口海上樂園,建設多功能休閒娛樂區。(9)新建營口市青少年宮,改造老年活動中心。(10)新建營口市三高中教學樓、職業技術學院宿舍樓,擴建第二職業中專。二是堅持高起點,提高城市的規劃和管理水平。要開放規劃設計市場,引進國內外高水平規劃設計人才,提高城市規劃設計的品位。完成營口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編制西部棚戶區改造規劃,制定交通、通訊、水電等社會公益事業規劃,完善市(縣)區城區規劃及小城鎮建設規劃。同時,要強化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工作,建立協調統一的行政、監督和執法體制,加強以市容市貌、道路交通、規劃建設、環境衛生、市場秩序為重點的城市綜合整治,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三是堅持高質量,努力改善城市環境。繼續搞好城市的綠化、亮化、淨化、美化,全年完成植樹5萬株,新增和改造綠地10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28%;以 “四街十路”為重點,增加亮化設施,提高亮化水平。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鞏固我市遼河治理及“一控雙達標”成果,努力改善環境質量。
(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
要努力改進和加強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不懈地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教育,弘揚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精神,激發全市人民熱愛家鄉、建設營口的熱情。進一步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樹立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入開展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育,以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為主題,全面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緊密結合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形勢、任務教育,激勵幹部職工支持改革事業,一心一意求發展。圍繞提高農民素質和改善農村社會風氣,加強黨的政策教育,搞好專項治理,創建文明村鎮。廣泛開展移風易俗、崇尚科學的教育,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抵制各種封建腐朽思想的侵蝕。要以提高部隊戰鬥力和地方生產力為目標,抓好全民國防教育,深入開展軍民共建活動,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
(三)積極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和依法治市工作,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加強與政協的民主協商,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及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辦理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積極配合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開展各種視察和評議活動。充分發揮群團和諮詢組織、研究機構及專家學者的作用,完善科學民主決策體系,提高決策水平。深入開展政務、廠務和村務公開,增強工作的透明度。加強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政權建設,保證人民民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深入開展普法教育,不斷增強全體市民的法制觀念。堅持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在確保行政執法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的同時,注重行政執法的社會效應。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專項鬥爭,堅決查禁“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堅持不懈地開展與“法輪功”邪教組織的鬥爭,維護政治安定和社會穩定。做好隱蔽戰線工作,確保國家安全。切實加強信訪工作,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單位部門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四)努力改進政府工作,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
各級政府和全體公務員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促進思維創新,做到跳出營口看營口,放眼世界看營口,面向未來看營口,從“小成則滿”、“小富即安”的小農思維方式中解脫出來,重新審視自我,正確判斷自己的長短優劣,找準自己的歷史方位。要向大連和蘇南等發達地區看齊、攀強比活,確立更高的參照系,增強加快發展的危機感、緊迫感,把握加快發展的主動權。同時,要進一步轉變職能,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本著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穩妥推進機構改革,切實解決機構龐大、人員臃腫、效率不高、政企不分的問題,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範的行政管理體系。政府職能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按照方便基層、方便企業、方便民眾、方便社會的要求,簡化辦事程式,減少工作環節,提高工作效率。各級領導要切實轉變作風,大力提倡求真務實、紮實嚴謹的工作作風,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積極為民眾和基層排憂解難,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和聚人心的好事、實事。要控制“文山會海”,減少應酬活動,集中精力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要進一步鞏固“三講”教育成果,加強幹部的政治理論學習,引導廣大公務員站在“三個代表”的高度,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公僕意識,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施政之基,為官之本。要大力倡導和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嚴格執行廉潔自律的規定,堅決制止各種奢侈浪費行為,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確保機關幹部清正廉潔,樹立政府機關的良好形象。?各位代表,現在我們已經踏上新世紀的征程,邁開了“十五”時期發展的腳步。百年之旅,始於今朝;五年之行,重在起步。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營口市委的領導下,進一步認清形勢,乘時用勢,迎接挑戰,開拓創新,腳踏實地追求利民實效,滿懷豪情開創美好前程,為實現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