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歷程

改革歷程

《改革歷程》是由高尚全編寫,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在這30年間, 中國的經濟體制從計畫走向市場, 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業已形成;社會結構從 城鄉二元結構演變為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各個利益主體具備了不同的利益訴求;人民生活從貧窮步入小康,物質 文化生活得到顯著提高;國家從封閉走向開放,逐漸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我們既不能用今天的認識去解讀過去的歷史,也不能用先驗的教條來評判這場偉大的社會實踐;而是應該老老實實地回到歷史現場,深入挖掘歷史的證據,透過歷史的表象,總結出推進這一歷史轉變的重要 經驗,以期為今後的道路提供有益的借鑑。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平裝: 54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05877003, 9787505877009

條形碼: 9787505877009

尺寸: 23.2 x 16.4 x 3 cm

重量: 939 g

作者簡介

高尚全,教授,生於1929年9月, 上海 嘉定人,漢族。教授,高級 研究員。1952年畢業於 上海聖約翰大學經濟系。現任 中國 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名譽理事長,中國( 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聯合國發展政策委員會委員; 北京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南開大學兼職教授、 博士生導師,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和 史丹福大學 訪問學者,並榮任 美國 密蘇里大學 斯諾教授。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MBA顧問。1993年起享受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獎勵,1994年獲 香港理工大學傑出 中國學人獎勵。

長期以來, 高尚全同志一直從事經濟政策和 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政策方針與方案的研究。1982年起在國家 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從事經濟體制改革的研究、設計和有關領導工作,其中1985~1993年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曾任國務院 經濟體制改革方案辦公室主任、國務院住房改革 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研究協調小組成員, 香港特別行政區預委會和籌委會委員、經濟小組組長,世界銀行高級顧問。多次參加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政策和體制檔案的起草工作。多次率領代表團參加國際會議。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 經濟體制改革與發展、市場經濟等問題。早在1956年,他就提出了“企業要有一定的自主權”的建議(發表於1956年12月6日人民日報第2版);1984年,在參加《 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起草工作中,提出了“商品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的觀點,受到了中央領導的重視和採納。1987年,提出“計畫和市場都是一種手段和方法,並不反映社會制度的根本屬性”,“針對傳統的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的弊端,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僵化的以行政指令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式,更多地發揮市場調節經濟運行的作用”,“用經濟契約替代指令性計畫”等建議被吸收到中共十三大報告中。1993年又提出“應明確提出勞動力市場概念”的建議,被吸收到《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1997年,參與起草黨的十五大報告,對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和改革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1996年, 高尚全在主持 香港特區籌委會經濟小組工作時,曾擔心香港在金融上出問題,從而影響香港回歸祖國。他從經濟全球化的高度,極富預見性地提出密切注意國際匯市動向、防止國際遊資衝擊港元的對策建議,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並及時批示有關部門採取積極對策。他是最早提出政府治理改革的學者之一,2000年3月,第一次提出:正確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係,關鍵是解決好政府的“越位”、“ 缺位”、和“錯位”問題。2000年9月,在《 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的認識》一文中,對實行按要素分配與勞動價值論的關係、為什麼要把科學技術工作和經營管理作為勞動的重要形式以及私營企業主的經營管理也是勞動等問題的觀點,引起了理論界和有關領導的重視。2001年,針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的問題, 他系統地提出了“以民為本”和“民本經濟”的理論,論述了民本經濟的基本特點、對於深化改革的作用等,並在此基礎上概括出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具有的五個基本特徵:一是以民為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市場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運行基礎;三是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四是民主政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障;五是中華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對改革的相關理論實現了創新。

內容簡介

《改革歷程(獻給改革開放30年)》講述了:2008年以來,在舉國歡慶奧運之際,以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為主題的相關活動的舉辦以及一系列紀念書籍的出版尤其引人注目,也逐步將紀念活動引向高潮。在這個紀念的過程中,我覺得有一個重要任務,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就是我們是從哪裡來,我們將要到哪裡去?

在這30年間, 中國的經濟體制從計畫走向市場, 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業已形成;社會結構從 城鄉二元結構演變為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各個利益主體具備了不同的利益訴求;人民生活從貧窮步入小康,物質 文化生活得到顯著提高;國家從封閉走向開放,逐漸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這一切翻天復地的變化,顯示了30年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標誌著 中國在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邁出了重要步伐。

認真總結好30年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對我們走好以後的道路尤為重要。我們既不能用今天的認識去解讀過去的歷史,也不能用先驗的教條來評判這場偉大的社會實踐;而是應該老老實實地回到歷史現場,深入挖掘歷史的證據,透過歷史的表象,總結出推進這一歷史轉變的重要 經驗,以期為今後的道路提供有益的借鑑。只有在對30年改革的紀念與總結中認真思考並逐一求解,才能無愧於30年的艱難探索,才能正視當前社會的各種矛盾,才能更加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使 中國步人世界現代國家的行列,使中華民族融人人類社會的主流文明。

目錄

第一部分 綜合篇

中國30年改革開放的過程也是思想解放的過程

中國改革30年的回顧與展望

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 中國

30年改革開放的一條基本經驗:人民本位論

中國改革30年:從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到充滿活力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中國 經濟體制改革的道路與基本經驗

繼續解放思想,迎接改革30周年

中國經濟轉軌的目標和基本經驗

中國改革30年:從人治到法治的轉型

中國改革的基本經驗

總結經驗深化改革

改革開放30年來 中國經濟學的發展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回望與前瞻——歷史進程、經驗和走向

中國對外開放30年回顧與展望

第二部分 專題篇

中國農村改革30年回顧與展望

中國國有企業改革30年回顧與展望

90年代以來 國有企業改革的歷程及今後的改革方向

中國金融業改革30年回顧

中國財政改革30年

中國稅制改革的若干回顧

中國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30年

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及對國家、社會關係的影響

中國科技改革30年

中國教育發展和改革30年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30年:思考與展望

改革開放30年之巨觀調控:回顧與反思

第三部分 紀事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