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1.《淮南子·主術訓》:“夫據榦而窺井底,雖達視猶不能見其睛;借明於鑒以照之,則寸分可得而察也。”高誘註:“鑒,鏡也。”北齊劉晝《新論·貴言》:“人目短於自見,故借鏡以觀形。”後因以“借鑑”或“借鏡”比喻把別人的經驗或教訓借來對照學習或吸取。秦牧《藝海拾貝·掌握語言藝術搞好文學創作》:“‘有本有則’,借鑑、揚棄的道理,不僅對於詩歌是重要的,對於其他一切文學體裁的創作,我想,也都是重要的吧!”秦牧《藝海拾貝·南國盆景》:“藝術各部門總是可以互相借鏡的。”
2.比喻別人的可供自己對照學習的經驗或吸取的教訓。魯迅《南腔北調集·關於翻譯》:“注重翻譯,以作借鏡,其實也就是催進和鼓勵著創作。”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結論》:“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東西,作為我們從此時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造作品時候的借鑑。”
詞語造句

1、為提高電網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提供借鑑。
Itishelpfultotheoperationsecurityandreliability.
2、本文在借鑑已有理論的基礎上,設計出了適用於井筒公司的崗位評價技術。
Thatisthebasisofthesalarydesig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