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來》這本書描述的年代跨越了一百一十年,從一八九四年夏天開始的甲午戰爭到眼前仍熱情高漲的鍍金時代,還有對未來歲月的模模糊糊的憧憬。它沒給出什麼值得傾聽的結論,卻代表著一個年輕知識分子對於自己國家的重新認識。他試圖用好奇心與探索,來取代長期教條教育所造就的對歷史的冷漠感。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錄
自序:歷史的意識
第一部分 追尋現代中國
第一章 帝國的崩潰
第二章 脆弱的新政
第三章 同治中興與明治維新
第四章 孫中山與蔣介石
第五章 毛澤東與周恩來
第六章 鄧小平時代
第二部分 重新想像中國
第七章 重新發現中國
第八章 在漸進中變革
第九章 重建知識分子傳統
第十章 眾神狂歡的網路紀
第十一章 鍍金年代
第十二章 焦慮的社會
第十三章 變化的三年
第三部分 告別歷史的假期
第十四章 中國與日本:並非零和競爭
第十五章 中國與美國:217年的理解
第十六章 美國傳統與我們的世界
第十七章 真正的國家實力
第十八章 尚待成熟的國家
後記:熱情的幻象
內容介紹
作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為壯觀的實驗場,中國將為未來幾代年輕人,提供一個超出想像的廣闊舞台。這其中充滿粗俗、不安、混亂,也可能激發起參與者身上的好奇心、創造力、對生活更深刻理解。古羅馬歷史學家波里比烏的感慨令我動容:“在不到五十三年的時間裡,整個世界就臣服在羅馬的無可質疑的權威之下。對於這樣一個過程,無論多么平庸和冷漠,怎么可能不產生探究的好奇心呢?
本書通過對中國一百多年來的發展變革歷程的梳理,剖析現代中國的國家性格,中國的價值觀以及中國的社會的組織形態和運轉方式的形成過程,並由此展開對中國未來命運的深入思考。是當下不多見的時政思想檄文。
作者解析
許知遠簡介
許知遠,1976年出生,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系微電子專業,現任職於《生活》雜誌。自1998年起為《三聯生活周刊》、《新周刊》、《書城》、《21世紀經濟報導》等報刊撰稿,文風犀利。曾任《PC Life》執行主編、中國先生網主編、e龍網內容總監,他是單向街圖書館的創辦人之一,曾任《經濟觀察報》主筆。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曾出版《那些憂傷的年輕人》、《轉折年代》、《納斯達克的一代》等。
許知遠解讀《醒來》
“大國崛 起”“經濟奇蹟”“中國的騰飛”,這是人們所熟悉的描述當下中國的辭彙,但在許知遠看來,中國依然還在現代化的道路上艱難地摸索,大國、強國要有很長的路要走,眼下的這個時代僅僅是個“鍍金時代”而已。作者在《醒來》一書中梳理了從甲午海戰到21世紀中國百年發展歷程,針對國內外熱議的“中國崛起”進行了全方位的思考。作者認為,“中國崛起”只不過是國內外媒體和一些機構炮製出來的一個語言泡沫而已,世界範圍的“中國熱”都是建立在對中國經濟預期的心理上的。
“在一個更長的歷史時空中,中國取得現在的物質成就,並不奇怪。”在作者看來,一個國家的實力不能簡單等同於經濟上的成就,大國、強國在政治、文化和道德上對整個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雖然世界矚目中國經濟成就,但是中國卻欠缺這種影響力。而更讓人憂心的是,在經濟繁榮背後,中國還有諸多亟需破解的難題:中國的發展極不均衡,社會階層分化嚴重,精神缺失,消費主義盛行,人們深陷庸俗、迷惘和焦慮當中,環境惡化,政治文明、自由民主、道德責任落後,國民心理極不成熟。作者認為,“一個成熟的、有理解力的、獨立的、克制的社會態度,才是中國未來的真正目標”。
花絮
賈樟柯捧場
2009年3月29日,著名導演賈樟柯與自己有著“君子之交”、同樣對中國從清朝到近代的轉型過程有著深入思考的青年學者許知遠對話。二人圍繞許知遠新近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書《醒來》,共話在我們這個“大國崛起”的當代重新梳理歷史的意義。雖然北京氣溫驟降,賈樟柯披著毛毯講座,300餘位讀者仍是站著聽了近3個小時。
許知遠在《醒來》中梳理了從甲午海戰到二十一世紀中國百年發展里程,針對國內外熱議的“中國崛起”進行了全方位的思考。賈樟柯坦言從1998年開始拍《小武》到現在,一直在觀察和面對當代,但越來越感覺面臨文化資源枯竭的問題。因此他開始關心中國近現代史,“當代有一個價值觀很奇怪,比如新就是好,就是進步的價值觀,就是簡單的進化論。在這種情況下,漸漸對自身的民族文化、對我們的歷史開始疏遠。”
相關評價
吳思、吳曉波、梁文道推薦
這裡有一百年來各種歷史人物的夢想和掙扎,還有一個青年知識分子對歷史與現實的理解。我們能看到伸展中的歷史洞察,努力拓寬的現實視野,還能發現新一代人的理想和情懷。 ——吳思
這本《醒來》是作者對自己的祖國的一次宏大審視,它出版於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五四運動爆發九十周年之際,正是這位國之青年在思想上的一次貢獻。 ——吳曉波
這本書再次證明了許知遠的確是今日中國最具巨觀視野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淵博的學時,清醒的洞見,全部化成娓娓道來的故事;既是中國重新定義自己的故事,也是一個青年搜尋自我定位的思索歷程。——梁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