鍍金時代

鍍金時代

《鍍金時代》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與查爾斯·沃納合寫的長篇小說,1873年出版。該長篇小說,運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大膽揭露了美國南北戰爭以後,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腐朽黑暗,作者對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對當時流行全國的投機流行病,貪污受賄進行了揭露,作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目睹的社會現象運用精湛的藝術手法把社會真實提煉概括濃縮在小說中,使當時的腐敗景象完全呈現在讀者眼前。 《鍍金時代》出版後,很快就被人們廣泛用以形容美國當時政治腐敗、以及崇尚粗鄙的實利主義的社會狀況,因此,從南北戰爭結束到20世紀初葉的美國歷史時期也就被定名為“鍍金時代”。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馬克·吐溫《鍍金時代》封面 馬克·吐溫《鍍金時代》封面

《鍍金時代》的故事圍繞兩類人物展開。一類是落後的中西部人物,另一類是中產階級的東部人物。這兩類人物之所以能湊在一起是因為共同的投機熱情。

郝金斯老爺一家住在田納西州的歐比鎮。為了能迅速發財,郝金斯購買了7萬5千畝貧瘠的土地。這時他收到了一個朋友伯瑞亞·塞勒斯給他們寄來的信,信中勸他們遷往密蘇里的一個邊陲小鎮。郝金斯聽從了朋友的勸告,經過四個月的準備便帶著一家大小,離開東田納西的圓圓崗,朝那一片偉大而神秘的漠野賓士而去了。在路上,他們先是收留了孤兒克萊做養子。繼而又收養了因汽船爆炸而失去雙親的蘿拉·凡布倫特為義女。塞勒斯非常熱情地歡迎郝金斯一家,並勸說郝金斯把手裡僅有的一點錢統統投到了養騾子生意上。開始生意似乎蒸蒸日上。

郝金斯居然還蓋上了新房,在這裡安頓了下來並做著有朝一日能夠賣掉田納西的地產過上更加美滿的生活的美夢。十年過去了,郝金斯一家依然一貧如洗,跟著郝金斯所做的投機生意也賠了本,養子克萊被迫外出做事來掙錢養活全家,長子華盛頓被送到郝金斯上校家看看能否找個事乾。做了一輩子發財美夢的郝金斯在貧困中一病不起,帶著總有一天那塊田納西的土地會給兒孫們帶來財富的夢想撒手歸天了。

一群生活在東部的人物:獨立自主的腓力普·斯特林,耶魯大學畢業後,又學習了法律;後來到紐約,以謀生路。在紐約,他遇到了同班同學亨利·布瑞理。亨利鼓動腓力普同他一起去西部去碰碰運氣。在聖路易,他們邂逅了塞勒斯上校。當得知他們是修築鐵路的工程師後,塞勒斯便不失時機地鼓動年青人把太平洋鹽區延長線修到他的家鄉,從斯東碼頭修過去,建造一座拿破崙城。然後這一地區社會就會迅速發展起來,他們也就可以通過這一計畫一夜致富。

經過實地斟察,他們終於在斯東碼頭城的正中心塔起帳篷,進行了腳踏實地的準備。這一宏偉計畫的實施需要一大筆政府撥款。為此,亨利和塞勒斯巴結上了國會議員阿爾納爾·迪爾華綏,並成功邀請參議員到郝克埃對哥倫布河工程進行實地考察。國會議員迪爾華綏關心這一計畫倒不是因為該地區的未來,而是如何利用這一計畫獲得個人利益。他不但帶走了郝金斯老爺的兒子做他的秘書,而且還讓亨利和腓力普去華盛頓積極上下活動。利用他的手腕,國會議員迪爾華綏輕而易舉騙取國會通過了對該工程的二十萬元的撥款方案。但亨利和塞勒斯卻發現這筆撥款在支付給院外活動家和國會議員後連工人的工資都付不出來了。

郝金斯老爺的養女蘿拉·凡布倫特這時已出落的如花似玉。她愛上當地的駐軍指揮官塞爾比上校。塞爾比上校假意同她訂婚,玩弄了她後便拋棄了她。這次婚變給蘿拉·凡布倫特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之後,國會議員迪爾華綏利用蘿拉·凡布倫特的美貌將其派往國會作為院外活動家。他又向國會提出了在郝金斯老爺田納西的土地上修建圓圓崗大學的提案,以便從中撈取更大一筆政府撥款。這次,迪爾華綏的腐敗行為被揭露了出來。但國會議員以他慣有的手腕不但使得自己洗清了罪名而且反將罪名強加給了揭露他罪行的人。此時蘿拉·凡布倫特又在華盛頓遇見了塞爾比上校,兩人重新和好。但當塞爾比又一次背叛了她而離去時,怒不可遏的蘿拉·凡布倫特跟蹤了他,並開槍殺死了塞爾比上校。

經過一系列的賄賂手段,陪審團判定蘿拉·凡布倫特因患精神分裂症而無罪釋放,蘿拉·凡布倫特在憂鬱中死去。華盛頓·郝金斯終於認識到這塊田納西的土地是罪惡的根源。為了償還稅款,他賣掉了這塊土地。而小說的另一對青年人腓力普在修築鐵路計畫失敗後辛勤開礦,終於獲得了成功。他的女朋友露絲則不顧家庭的反對,放棄舒適的小姐生活,堅持學醫,最後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與腓力普組成了美滿的家庭。

小說的結尾,塞勒斯上校這位空想家仍做著美夢,幻想著要去學習法律,成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創作背景

1861—1865年爆發的美國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上有著重大的意義,這場美利堅合眾國在自己本土唯一的一場戰爭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結束。戰後的30多年間,美國工業迅速發展,走向了集中、壟斷。壟斷資本主義逐漸成為了美國經濟的生活基礎,從1869年第一條橫貫大陸的鐵路的建成通車,科學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20世紀日常生活中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在此期間誕生,工業競爭日益激烈,工業巨頭不斷產生。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邊疆已宣告結束,農業革命已經完成。資產階級將這一階段稱之為“黃金時代” 。

19世紀末20世紀初屬於美國資本家強取豪奪時期。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管工人死活。當時美國工人不僅工資低、生活貧困,而且其勞動安全根本沒有保障,工作傷亡事故非常嚴重。以至勞資關係越來越緊張,罷工頻發。

1881年至1905年,美國先後有七百萬工人舉行了37000次罷工。僅1886年就有700000人罷工。罷工運動對美國社會有兩大影響。一是通過罷工運動可以看出工人階級對現行資本主義制度不滿;二是通過罷工運動形成了一股強有力的集體力量。

《鍍金時代》的人物、地點和一些重要事件都有著現實的生活的原型。歐比鎮就是詹姆斯頓;郝金斯老爺夫婦是以約翰·克萊門斯為原型;郝金斯老爺買的75000畝地指的是約翰·馬歇爾·克萊門斯所購買的7000畝地;伯瑞里·塞靳斯上校即珍妮·克萊門斯一個表兄。

與《鍍金時代》同時期的國會議員艾米斯行賄醜聞是文本里的真實寫照,當年在美國西部修建鐵路的實際費用僅為4400萬美元,而美國國會議員艾米斯擔任負責人的信貸公司卻開出了高達9000多萬美元的建造預算,為了使項目成功中標,艾米斯還賄賂了包括總統和眾議院議長在內的眾多權勢人物, 最終醜聞大白於天下, 成為美國鍍金時代發展中臭名昭著的一項腐敗案件而載入史冊。

對郝金斯等人物的刻畫來源於作者的父親,將整個家族的希望和夢想寄托在其在田納西購買的土地上, 因此對人物時代性的刻畫才能如此深刻,也反映了馬克·吐溫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投機心態進行著深刻的思想鬥爭和行為剖析。

人物介紹

羅納·郝金斯

郝金斯老爺是一位充滿投機主義心理和缺失道德底線的小市民, 本來居住在田納西州的一個偏遠的小鄉鎮,為了一夜暴富曾經打過多種歪門邪道的主意,包括販賣黑人奴隸、鼓吹永動機計畫等,最終選擇了用手中不多的錢購買了7萬5千畝貧瘠的土地, 以及與同樣憧憬飛來橫財的塞勒斯一起參與養殖生意, 但是最終還沒等到各種投機生意帶來豐厚回報卻在病中撒手人寰。

阿爾納爾·迪爾華綏

迪爾華綏是同時兼任國會議員和企業的老闆。作為“紅頂商人”,迪爾華綏不但沒有履行自己的參政議政職能和社會責任職責, 反而利用自己的政府官員身份中飽私囊,假公濟私,假借公益事業侵吞財政資金,成為當時美國社會中典型的政府官員的真實寫照。迪爾華綏以國會議員身份,向國會提交議案,建議財政撥款20萬美元來建造一所大學,以提高當地黑人的教育水平,表面上是一項為民造福的公益事業,背後是在財政撥款、工程建設和低息貸款等方面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鍍金時代》主題思想:揭露“鍍金時代”美國政企勾結、各“利益集團”左右政府以至貪污腐敗成風的社會現實。

從南北戰爭結束至20世紀初的半個世紀,是美國經濟迅猛發展的時期,內戰結束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大量的勞工和移民為美國提供了豐富的廉價勞動力,不斷發現的礦藏和剛剛起步的技術革命為生產力的解放帶來了大量資源,直至1894年美國憑藉工業產值躍居世界頭號強國。然而經濟的快速發展並未同等地帶來人民的安居樂業和碧水藍天,大量流動人口進城務工導致城市運轉負荷加大,空氣、水和噪音污染隨處可見,工人收入保障與企業發展規模不匹配,食品安全問題極為嚴重,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滯後,官商勾結的腐敗現象頻發, 底層人民焦慮感和社會浮躁心態不斷增加等。

在《鍍金時代》長篇小說里,主人公之一的羅納·郝金斯借為黑人建諾布斯大學為名,與迪爾華綏參議員勾結唆使國會通過一項巨額拔款,企圖從中獲取暴利。他們威脅利誘、軟硬兼施,耍盡卑鄙伎倆賄賂國會議員。而議員們本是一丘之貉,受了賄賂,就互相包庇。其陰謀被反對派議員揭穿後受攻擊的不是迪爾華綏反而是那揭發者。最後驗證“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常理。

塞勒斯上校是馬克·吐溫刻畫的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通過塞勒斯上校,馬克·吐溫揭露了當時瀰漫美國全國的投機風氣。塞勒斯上校一貧如洗,卻依然做著暴富的美夢。他竭力慫恿參議員迪爾華綏,試圖操縱議會進行土地投機;迪爾華綏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也在投機欺詐,不擇手段賄賂投票,最終落得兩手空空。實際上這也是內戰之後格蘭特執政時期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政治腐敗黑暗,法律成為巧取豪奪的工具,人人做著投機致富的美夢,導致社會問題叢生,傑弗遜、富蘭克林、潘恩斯建立起來的民主理想和道德精神幾乎蕩然無存。

1873年美國發生經濟動盪,正是《鍍金時代》所揭露的種種罪惡所引發的。《鍍金時代》所刻畫的塞勒斯這樣的人物在當時的美國比比皆是。像塞勒斯這樣的人每家的爐火旁都能見到,受樂觀主義的感染,帶著天真的信念,認為只要他們提出要求,政府就會提供給他們。他們希望華盛頓的慷慨的行政當局會把美元送到他們手上。國會有大量的金錢要施捨——投到土地、稅收、補助以及各種各樣的善舉之中。

塞勒斯的嘴上功夫還行,一旦同真正的投機者接觸以後,他的光彩便暗了下去。在他遇到像參議員迪爾華綏這樣大投機家,他便自然成了迪爾華綏的附屬物和傳聲筒。塞勒斯上校只是個投機者,他整天生活在一個又一個想入非非的荒謬計畫之中,這些計畫給他帶來的是既可笑又可悲的失敗。可是,儘管他一再在現實面前碰得頭破血流,他卻始終執迷不悟,雖然他一度浮到社會的上層,但是一個大浪打來,他又沉入到海底,仍然在社會的底層苦苦地無助地掙扎。這正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投機者的共同悲劇。《鍍金時代》矛頭當然是指向戰後的美國社會的腐敗。

該小說鞭撻的目標包括政治欺詐,商業金融的欺騙行為,房地產的投機,陪審團制度的濫用,華盛頓社會的古怪和邪惡等等社會現狀。文本中的“太平洋鹽區延長線指的正是聯邦太平洋阿其遜支線”;《華盛頓聯歡日報》則指的是《華盛頓編年史》;蘿拉·霍金斯指的是羅拉·費爾,一個神經不正常而免於死刑的女冒險家;參議員阿布納爾·迪爾華綏指的是參議員撒米爾·斯波莫羅伊,一個臭名昭著的來自堪斯州的賄選者。他的賄選醜聞在馬克·吐溫創作該小說時便登在報紙的頭版上。

《鍍金時代》與其說是小說,毋寧說是一份社會調查報告。它從幾個方面揭露和抨擊了這個時期美國社會的生活現實。貪污腐化,投機取巧與豪奪以及社會上一片發財致富的喧鬧及烏煙瘴氣,通過政客迪爾華綏及塞勒斯上校等人的形象塑造,一覽無餘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藝術特色

《鍍金時代》將幽默與諷刺融為一體,既富於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語,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傑作,又具有悲天憫人的嚴肅。幽默作品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引發讀者的笑聲,而又不僅僅是笑聲而已。在《鍍金時代》中幽默不僅起著調節生活、宣洩憂愁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透過這層幽默,使讀者能深刻地去看現實、看人生、看社會。社會百態也都在《鍍金時代》的幽默中得到無情的揭露,底層社會的各種奇怪現狀也遭到他的善意的嘲諷。

黑色幽默語言

馬克·吐溫在《鍍金時代》中的黑色幽默語言,絕不僅僅是為了逗人發笑,為所謂的幽默而幽默。馬克·吐溫在《鍍金時代》中的黑色幽默語言正是為了點出幽默中的一片苦心。幽默本身的秘密來源不是快活,反而是悲傷。在現實生活中馬克·吐溫善於發現令人傷心痛苦的事情,但是他並沒有一味地悲傷,反而在作品中以詼諧而諷刺的筆調寫出來,讓人忍俊不禁,真正有效的武器就是笑聲所帶來的攻擊力。《鍍金時代》中的人物和故事給了讀者帶來了許多笑料,但是更深刻的確實許多用以思考社會和人生的荒誕現象。他從不為幽默而幽默。

《鍍金時代》中,作者套用大量蘊含現實主義的黑色幽默語言來諷刺與鞭答當時美國社會的掠奪和投機行為,成功地刻畫出西部投機者、政府官吏與東部企業家等人物形象,將當時社會的投機取巧、貧富差別、巧取豪奪刻畫的入木三分。

文本中內容描寫的是美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階段,看起是“黃金時代”,實際上是人性異化、物慾橫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再單純,而演變為赤裸裸的金錢交易,每一個人都為了自己的利益打著小算盤。

在《鍍金時代》故事中,郝金斯老爹為了給子女帶來巨額財富,期望他們“生活得像王子,受到追求和崇拜,名字在大洋與大洋之間傳播”,於是乎大肆買地,在當時人們的思想中,有錢就擁有了一切。塞勒斯上校一貧如洗,但是內心深處卻有很多的發財計畫,其中一個計畫就是在美國全國甚至全世界銷售假的眼藥水。一些貪婪的投機者,騙取他人錢財來給自己投資,露絲的父親正是因為想一夜暴富而屢屢被騙子欺詐。露絲不禁向父親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難道所有戴著大鑽石胸針的人,都是這樣在餐桌上揮舞刀叉,講話時語法錯誤百出地來欺騙么?”這種哭笑不得的幽默表達方式給讀者揭示出當時美國社會人們心理的畸形,其中套用了大量的現實主義表達手法,也讓馬克·吐溫的黑色幽默更加直逼人物內心。

反語、諷刺表達手法

《鍍金時代》語言中最顯著的藝術特色就是反語與諷刺表達手法的套用,這種表達手法,在《鍍金時代》的卷首語中便得到了體現。該文本在描寫亨利與參議員的交往時,就套用可這樣的表達手法:

“參議員熱情好客,喜歡在自己的家中招待朋友,亨利談笑風生、口若懸河,參議員聽起來覺得非常有趣,連最忙碌的政治家們、最虔誠的人,都會抽空來散散心。”然而,亨利的虔誠,是對自己利益和金錢的虔誠,參議員所謂的忙碌,並不是為了人民而忙碌,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這種畸形的虔誠與忙碌在當時的美國社會中屢見不鮮,也是美國社會的一個縮影。馬克·吐溫反語、諷刺表達手法的套用極為成功,起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不足之處

《鍍金時代》在結構上漏洞比較明顯。雙線並進的寫作方法使兩條線索缺乏交叉和連貫,讓讀者感到整個小說明顯地斷裂為兩部分,這是該小說結構方面最大的敗筆。其次,蘿莉的第二次感情受挫直至槍殺塞爾比上校,可以說是小說的一個高潮,但是作者在此處的處理似乎過於草率和粗糙。高潮部分的過於簡化,使得該小說重點不夠突出,結構上也失去平衡。

作品影響

《鍍金時代》的出版震驚了當時的美國文壇,受到了許多評論家的瘋狂攻擊。但其作品的銷售量卻非常之好。僅前三個月就銷售了35000冊,更令人欣喜的是以塞勒斯上校為主人公而改編的戲劇的上演獲得了更大的成功。該劇由馬克·吐溫親自改編,當時著名喜劇演員約翰·雷蒙飾演塞勒斯上校,該劇共演出3119場,可謂經久不衰。

作品評價

在《鍍金時代》該作品中,幽默作為當時已得到社會接受和認可的手段同樣得到了出神入化的運用,但另一寫作手法諷刺的運用則是該小說的社會意義所在。同幽默不同的是諷刺帶有嚴肅的社會效用,以改變現狀為最高宗旨。

——梁亞平(阜陽師範學院外語系副教授)

作者簡介

作者之一: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910年),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美國著名小說家、作家、著名演說家,19世紀後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主要作品有《哈克貝里·芬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競選州長》,《百萬英鎊》等。

作者之二:查爾斯·沃納

查爾斯·沃納(Charles Dudley Warner,1829—1900),美國作家、評論家、編輯。1829年9月12日,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