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特別喜歡看人,看那些眼睛那些臉,它們是通往一個人心靈的窗子,而人的心靈,是多么豐富的世界,對於我們來說,別人的心靈和別人心靈中心的故事,是來自遙遠地方的音樂聲。”
書籍評價
懷舊情結那是一排用生鏽的洋鐵皮蓋起來的房子,裡面有舊舊的白陶咖啡杯,又小又淺的那一種,還有舊舊的藤搖椅,放在洋鐵皮房子的昏暗角落裡,它的旁邊有一舊鐘,嗒啦嗒啦,響亮地走著。舊貨店的店員,在我的記憶里是最和善和憂鬱的,他坐在輕塵飛飛的櫃檯後面,不太理會我用手去試那張搖椅。然後我聽沙沙的響聲,間或還有撲撲的聲音,愣了一會兒,聽見有音樂傳出來,撲撲的聲音,是唱針在唱片上划過的時候碰到了那上面的灰塵。一個瘦瘦的男人坐在櫃檯里翻一些封套發黃的唱片,那些歌星的臉,有一種隔世的甜膩與歡快,那是二十世紀中期的人臉和氣息了,男人的頭上打著凡士林,光滑得像冬天的山坡一樣。 -----摘自《遙遠地方的音樂聲》陳丹燕
從引文中可以看出,短短二百多字,出現頻率最高的是一個“舊”字,散發出的是一種懶洋洋的優雅的舊的氣息。這樣的懷舊氣息,在陳丹燕最近的幾部作品裡,如《上海的風花雪月》 、 《上海的金枝玉葉》 、甚至較早的散文集《遙遠地方的音樂聲》里,可謂無處不在,只消翻翻以上作品的任何一頁都能強烈地感受到這一點。她的懷舊,有對童年經歷的懷舊,對未曾經歷過的老上海的懷舊,甚至對古老歐洲的懷舊,而這些懷舊的內容又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有著某種不可分割開來的聯繫。
而且陳丹燕的懷舊情結簡直是根深蒂固的。在旅歐的日子裡,一個法國北部的小城施特拉斯堡也使陳丹燕感慨萬分:“看上去就是一個應該發生戀愛故事的地方,窄街里舖著紅格子布咖啡桌,舊舊的房子環繞著卵石的小廣場,一個小小的噴泉被大石塊圍著,一些鴿子,一個小伙子彈者吉他唱著歌。什麼時候想起來,都會懷念它,懷念那個城市裡懶散的及時行樂的氣氛,那是個天生就讓人懷舊的浪漫的地方。”(《遙遠地方的音樂聲》)對於因市政建設而漸漸消失的上海老建築,陳丹燕的懷舊情結可謂表現得更鮮明更強烈。
作者簡介
陳丹燕,1958年生於北京,8歲時隨父母到上海定居。生性敏感、細膩,自幼熱愛寫作,14歲開始在《上海少年》上發表習作。1978年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學習,1982年本科畢業。現為職業作家。早年著作多為兒童文學和青春文學,近十餘年致力於探求上海身世,記述上海城市傳奇,同時寫作歐美旅行故事。她的上海系列,挖掘、記錄了老上海的精神遺產,並觸摸到了上海的靈魂,被譽為是“解讀上海的另類教科書”。她的語言既溫婉雅致,有著視覺、聽覺、嗅覺、觸覺融會貫通形成的豐富韻味,亦綿里藏針,時時露出理性的尖銳鋒芒。作品已在德、法、美、日、奧地利、印度等多國出版。陳丹燕的作品
陳丹燕(1958年12月18日-),當代作家。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在《兒童時代》雜誌社擔任編輯期間,開始發表作品。被認為是典型的海派作家、小資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