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本書就是講這個小小的女孩[6]。她在生世和社會的動亂中的生命歷程。
作者是打定了主意要把這個小說式的作品寫成記實文學,因此開頭就是蒐集來的主人公各個年齡的照片,配圖文字寫著她當時的年齡和生活狀況。在照片裡,我們突然就和即將閱讀她的生命的這個女子撞了個滿懷。有點舊的紙上是一個濃眉大眼女孩的照片,黑白的,微笑的,燦爛的,帶一絲愁的,從童年到少女到中年,這個女孩曾經很受寵愛,生活在別人看起來像宮殿一樣的洋房。有誰想像的到那些微笑背後,她一生的多少痛。然後中間的文字也處處帶著歷史感——比如姚姚住的地方的鄰居,曾經跑過的路上遇到的人,並穿插和她的採訪者的對話,使著本小說具有一種記實文學的氣息。
作者說:這是個普通的孩子,她到這個世界上,像風吹起的一粒塵,風把這粒塵吹到一塊豆腐上,所以我們碰巧就看到了她。
陳丹燕說她就是要寫一個普通人,一個不像有的人那樣堅強、冷靜、聰明、理性,對,一個感性的、努力在沙上建房子似的、徒勞的人,捂著傷口不讓人看、自己也不看的人……
她是舊上海著名演員上官雲珠的女兒,也是一個文人戲劇作家姚克的女兒。她的媽媽上官雲珠原名韋均犖,隨戰爭難民來到上海,原是為了躲進相對安全的租界,住進弄堂房子,求個太平而已。她和當時上海大多數女子一樣都要出門工作。生的美,她到國泰電影院邊上的何氏照相店去當開票小姐時,老闆看出了她的俏麗,帶她走出弄堂,到霞飛路去買那時尚的衣服。從此她明白了美麗對於一個女人的意義。她終於以一個下層女子的掙扎和在交際場混出的一點狡黠和心眼,賺出了一個生活。但是沒有人可以依靠的不安定感使得她對子女教育嚴格
姚姚出生在一個特殊的時代——那是1944年的上海,革命正如火如荼,新中國即將誕生時的上海。
她兩歲的時候父母離婚,小的時候家裡有保姆,住極好的房子,穿最好的店裡得衣服和鞋子。在母親的安排下從國小鋼琴,如果琴彈的不好,媽媽就要用傭人作針線的竹尺打手。 她是一個成長在新中國的孩子,因為她住大房子,擁有8件毛衣,最好店裡的皮鞋,在那個階級分明的年代,她和班上同學是有距離的。
這個小女孩和別的女孩一樣會慢慢長大,開始出落成一個漂亮女孩,穿著百襯衫有自己的世界和想法,但是她的家庭和別人不一樣,因此她必定要心事重重的生活。時代的背景不放過她,她屬於不被那個時代接受的人,而在那個時代不被接受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於是她要努力的小心翼翼的爭取進步,常常做自我批評,和進步同學談心。但是別人仍說她不和人說心裡事。這怪不得她。每個人都有一個盒子,傷心的事情,無解的事情,放在裡面。
她的背景使得她和貧困出身或者解放區來的孩子是不同的,她只能是神秘沉默的,和別人都不一樣,無法做到那么明朗直率。
她在那個天翻地覆的動亂期度過自己的青春,那時她上大學,突然一下子似乎世界都瘋狂起來,本來在靜靜的小院讀書彈琴的學生瘋狂的坐車到處串聯,在混亂的時候滿街大字報,任何人都可以在街上隨便攔下一個人來批判。她也曾經隨同學一起坐車去北京,但是作為她這樣身份的人是要隱瞞自己的姓名的。還有一次她曾當街被別人剪褲管,而她仔仔細細將剪破的褲管挽成九分褲的樣子,然後離去。
她的青春從青澀開始走向成熟——在那個時候,偷偷的在音樂學院舊房子裡綻放青春,如同一個玫瑰花骨朵一下子打開,成為了花朵——她遇到了自己愛的人。這個一從小被管教的女孩,一個小心翼翼的試圖追求上進的女孩,突然遇到了愛,那是一種小心維護全神貫注的快樂,而且是從心裡,從本能,從身體裡爆發的堆快樂的渴望。所有看過他們戀愛的人,都說那是一個從冬天到春天,讓人看著都心醉神迷的愛情。他們真的是很愛很愛。高大的燕凱曾當著同學的面把姚姚抱起來轉圈,被舉起來的姚姚滿臉飛起紅雲,連眼皮和額頭都是紅的。當她在燕凱手裡轉著的時候她大聲的笑了起來。
後來姚姚需要下鄉鍛鍊,甜蜜的戀人不得不短暫分離。在走的時候他們還懷著多么美好的願望的,兩個人分開的時候,燕凱給姚姚買了很多吃的,姚姚給燕凱買了好的香菸和酒怕他用不好的菸酒傷害身體,姚姚招蚊子咬,燕凱大量的往農場寄蚊怕水,他們等著姚姚從鄉下回來,等待他的父母對姚姚的出身不那么介意的時候,兩個人結婚。
但是幾個月後,命運帶著猙獰的微笑接近一對幸福中的普通人,把一個肥皂泡捏破。燕凱突然被認定是新發現的反革命集團分子,馬上被一次次審問,工宣隊認定燕凱是新挖出來的反革命小集團成員。他用同屋校醫的老式剃刀,自殺了。割開了自己的手腕,動脈,然後切開了肚子。姚姚再得知他死訊之後幾天,還收到燕凱兩個月之前寄給她的食品包裹,一大包麥乳精,午餐肉,鳳尾魚罐頭和一小瓶蚊不叮。
但是不管怎樣沉浸在愛里,他們還是逃脫不了社會的激盪,
但她仍然在生活。朋友去找她的時候,她還在舊房子裡住,儘管老了很多,頭頂上多了一縷白髮。
大革命帶來的暴風驟雨漸漸過去,餘悸未消的人們小心翼翼的重建生活。弄堂里逐漸又飄出排骨的香氣,剛剛從膽戰心驚,這時她走入中年,並且帶著時代給予自己的各種東西,包括當了一次未婚媽媽的經歷和一個剛生下來就放棄的孩子,以及一次試圖叛逃海外的經歷。童年的優雅的和教養還留在她的身上,但是她卻要像一個沒有未來的人一樣生活,為每天的飯和工作發愁——因為背景不好,上海沒有單位願意接收她。
不過不管生活如何,她仍然努力著——她總是笑,有她在的地方就會很熱鬧,但是靜下來的時候她就突然老了。很沒有精神。她是受著折磨的,但是她不放棄生活。即使在她失去了所有——燕凱、媽媽、甚至和燕凱很像的凱凱,以及他們的那個孩子,她拍的照片中,仍然是微微的笑著的。學著做飯、收拾生活。生命與她,如一顆樹,靜靜生長,忍受著傷痕和天氣的暴虐。然後就在在她的生命剛剛有一點轉機的時候——她找到了同意接收她的單位——在她即將去新的單位報導的前一天,她被一輛卡車掛倒,離開了這個世界,那是1977年。她當時可能是在去和一個朋友,也許就是凱凱,告別的路上。 一切如同宿命。再重新翻看前面的照片,那明朗的微笑面容,只能感嘆。期待如今所有的花兒開放,都能夠不受風雨摧殘。上海的紅顏遺事,歷歷已過。
書籍評價
《上海的紅顏遺事》(作家出版社出版)展開了另一位上海女子的故事。
姚姚是著名電影明星上官雲珠的女兒,她的父親是《清宮秘史》的作者姚克,身為名人之後,姚姚生前並沒有任何光輝業績,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平凡的女子。她的童年比較寂寞,兩歲時父母離婚,她在媽媽的嚴厲管教下長大,學會了把心事藏在心底,把笑容掛在臉上。看起來生機勃勃,其實內心越來越荒涼,學了鋼琴沒有成為鋼琴家,學了聲樂也沒成為歌唱家。她普普通通,但卻沒有一個普通人的平靜正常的人生。
文革中,上官雲珠遭迫害自殺身亡,姚姚因為自己的出身,無論怎樣努力,也不能完全融入紅色的隊伍之中;她順應自己的天性戀愛了,愛得轟轟烈烈,戀人卻也慘烈自殺;在她27歲的時候,她又與比自己小10歲的早熟的少年戀愛並懷上身孕,這樣的“大逆不道”使她幾乎遭人唾棄;偷渡失敗,生下的兒子立刻送他人撫養;她孤身一人,居無定所,得不到一個像樣的工作……經歷了這么多的失敗,姚姚卻仍然保持著在人前笑語不斷的姿態,仍然懷了一顆純真的心,不願僅為安定的生活嫁給自己不愛的人。就在姚姚的命運將要出現轉機、她終於可以進歌舞團工作時,一場車禍結束了一切,姚姚慘死輪下,31歲的短暫人生,一張笑臉永遠消失了。
一個人的不幸命運背後是一個黑暗的時代,一段慘痛的歷史,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會感同身受。陳丹燕讓讀者又重新看到了那段人們努力忘卻的歷史,她的敘述仍保持了“慢慢滲透”的一貫風格,讓人輕鬆地進入,越讀越陷入一種悲抑的氛圍,掩卷之後,久久不能釋懷。
“姚姚,1944年生於亂世,1975年死於非命。”陳丹燕用她特有的語言和手法。給我們展示了姚姚這個特殊的普通人的不平凡的命運。
姚姚確實命不好,生在那么個年代,若是晚出生半個世紀,她的命運一定不會是這樣的,也許是人人羨慕的。她的母親是上官雲珠,當時的明星,姚姚的父親是《清宮秘史》的作者姚克,若按這種身世出身在當代,一定是新聞媒體報導的重點,一定是錦衣玉食生活的富足。可是,偏偏她就是早出生了半個世紀。
對於解放前,或是解放後的上海,我這個1982年才出生的認當然是不了解的。我的父母,一個生於解放前,一個生於解放後,可他(她)們似乎不願去回憶,既然回憶讓人痛苦,我也沒去問任何那個年代出生的人,僅憑自己的猜想去估測那個黎明前的黑暗。
在那個人人對毛澤東**,對他的話奉若聖旨的年代。毛主席,這三個子是極具威懾的。那個年代是不論個人表現,只談家庭出身的年代,所以,姚姚成年後,即使再努力,組織上也會用出生問題來阻礙她的一切。那時,人應該都活得謹小而慎微,特別是在“**”的那段日子,那段拼了命地搞階級鬥爭的日子,曾經有多少人在階級鬥爭中撐不住,死去了,自殺了。姚姚身邊熟悉的人,也一個個走向這條路,她音樂學院的老師,開煤氣服安眠藥自殺了,死得很安詳,似乎沒有受到任何痛苦;她的同學,賀綠汀的大女兒,也在多次為父親抗爭失敗後,開煤氣自殺了;她的叔叔,程述銘,因為受不了侮辱在門框上上吊自殺了;她的母親,上官雲珠,在再三努力仍得不到認同,仍被定性為資產階級演員後,被紅衛兵抄了無數次家後,被打的遍體鱗傷後,最後選擇跳樓自殺了;她的燕凱在被強迫要求寫交待材料後,用刀割斷所有血脈,任血汩汩的流,最後切腹,也自殺了,死的很慘,讓人感覺的到他的恨,他的死,很強烈的震撼了我。最後,姚姚也死了,不是自殺的,是死於以外,被一輛大卡車從身上軋過,軋的她面目全非,難以辨認。那個血淋林的“**”,讓姚姚身邊的親人,朋友,一個個死去,那是一段怎樣的歷史,有是包含多少辛酸的十年。中國至今對日本不承認南京大屠殺耿耿於懷,對日本的種種狡辯予以指責,在歷史書中拼了命的揭露他們的罪行。而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就沒那么激烈了,歷史書中對“**”一筆帶過,只知道那是個錯誤,其餘的,就全被掩蓋的嚴嚴實實,我們這一代又有多少人知道那血流成河的十年其實於南京大屠殺並無區別!
姚姚很普通,她並不為許多人所知,姚姚又很特殊,因為她的媽媽是上官雲珠,姚姚應該活得很不快樂,無論是她的童年,還是長大以後。
小時候,媽媽對她很嚴格,也許在當時她的幼小心中,是不喜歡媽媽的吧!或者說是恨吧!所以,在以後那人人都“劃清界限”的日子,毅然決然的站在了媽媽的對立面。
1966年,似乎是個所有人都不願回想的日子。回憶,也許是一杯苦酒,在這一年,只有苦澀而沒有醇香。陳丹燕為寫這本書,走訪了一個又一個認識姚姚的認。但也有許多人不願去回憶,他(她)們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何必再去想起它。讓人痛苦。”所以,陳丹燕在寫到這個年份的時候,在敘述眾多人選擇死亡的時候,只是用平靜的,淡淡的,婉婉的筆調,講述著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但,我仍感到一陣恐慌,大概就是那個時候人們心裡的感覺;仍感到淡淡的血腥,在這平靜的文字背後。
經歷了被人當眾剪褲子之後,經歷了慘痛的“**”之後,經歷了親人,友人,一個個死去之後,姚姚的生活並沒有隨之好起來。她仍然沒有工作,原因在於她的檔案,她的出身,她和凱凱的關係。
姚姚大凱凱十歲,也許,在現代人眼裡,這並不算什麼,但那不是現在,那是以前,是什麼都沒有革命重要的日子,況且,姚姚於凱凱又有了孩子,在當時,姚姚一定被看作很下賤,很不要臉的女子。姚姚才活了短短31年就死了,死得不明不白,也很慘,在她終於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的時候,在她第二天就準備出發的時候,在她準備去向凱凱告別的時候,被車軋過胸口和臉,在江寧路口,面目全非。姚姚不特殊,是個普通且平凡的女子,因為在那個時代,比姚姚更不幸的人大有人在。姚姚,只是滄海一粟,但姚姚的形象卻那么的鮮明。
作者簡介
陳丹燕,1958年生於北京,8歲時隨父母到上海定居。生性敏感、細膩,自幼熱愛寫作,14歲開始在《上海少年》上發表習作。1978年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學習,1982年本科畢業。現為職業作家。早年著作多為兒童文學和青春文學,近十餘年致力於探求上海身世,記述上海城市傳奇,同時寫作歐美旅行故事。她的上海系列,挖掘、記錄了老上海的精神遺產,並觸摸到了上海的靈魂,被譽為是“解讀上海的另類教科書”。她的語言既溫婉雅致,有著視覺、聽覺、嗅覺、觸覺融會貫通形成的豐富韻味,亦綿里藏針,時時露出理性的尖銳鋒芒。作品已在德、法、美、日、奧地利、印度等多國出版。
編輯推薦
《上海的紅顏遺事》
作者:陳丹燕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我想要寫一個普通人,一個不像有的人那樣堅強,也不像有的人那樣冷靜,不像有的人那樣聰明,也不像有的人那樣理性,對,一個感性的人,一個努力在沙上建房子似的,想要建立自己積極向上生活的徒勞的人,也許還是一個捂著傷口不讓別人看,自己也不看的樂觀的人,一個實在不懂得怎樣去應付,弄得滿身滿心全都是傷的痛楚的人,一個怕被別人落下,被別人孤立,被別人拋棄的認真的人…… 她就是姚姚——姚姚,1944年生於亂世,1975年死於非命。她的母親是電影明星上官雲珠,父親是《清宮秘史》的作者姚克。
書籍看點
印象中惜字如金的陳丹燕,用了一本書的長度來寫這個普通女孩。就如她自己所說:“這是個普通的孩子,她到這個世界上,像風吹起的一粒塵,風把這粒塵吹到了一塊豆腐上,所以我們碰巧就看到了她。”於是那句關於歷史大轉盤中的小塵埃的抽象概念,再一次變得有血有肉了。
她生於1944年,生父是著名的大文人姚克,母親是上海灘上鼎鼎大名的女星上官雲珠。她是一個會笑會唱的漂亮女孩,就這樣被精心又隨意地扔到了這個世界。她是一個普通又精緻的上海女孩,她在紅色風暴中成長,她去過北京搞串聯去過天安門看毛主席,她跳過忠字舞努力又紅又專,她下過鄉做過勞動和文藝宣傳,有她的地方總是有笑容,她的照片總是笑容明麗如三月的陽光。然而她兩歲後再也沒有見過生父,她愛過恨過的母親自殺了,她愛過的那個男孩用類似殉教的方式自殺了,她的小男朋友在幫助她出逃的過程中被打上了萬劫不復的反動記號,她生下的孩子沒有見過面就被抱去,在不寬容的社會最終想給她一條生路的時候,她死於車禍中,面目全非。
陳丹燕沒有一絲的誇張和渲染,但每個字都是她的用心。我可以想像,在這個包容著如暗流般涌動不絕如百年老樹的根莖般盤根錯結的複雜故事的上海,要一點一點抽絲剝繭地挖出一個普通女子的生平要費多大的力氣。死去的人,連骨灰都不見蹤跡,而活著的人,沒有了說的勇氣和信心。那些照片和文字,掏盡了另一個上海女子多少的心血?!
陳丹燕在文中透露著她的心思:“也許是我多心了,我天天和他們的照片在一起,和他們的故事在一起,當他們在自己的命運里一天天往前走的時候,我站在四十年後的歲月邊上,已經知道了他們將來的命運。也許,在他們和歷史中間,只有我這么一個人,像元朝的曲里那個宋朝的鬼一樣,朝天甩出一個悲愴的水袖。”
她久久沉迷在這個故事中,對望著姚姚的笑臉。以至於在書寫完後很久都走不出來。
陳丹燕的作品
陳丹燕(1958年12月18日-),當代作家。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在《兒童時代》雜誌社擔任編輯期間,開始發表作品。被認為是典型的海派作家、小資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