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獨自狂舞》,通過一個上海女子從十七歲的女孩,到為人妻母的成長過程,她像氣球一樣每當吹大,就會破滅的愛情,她像雀斑一樣可以因為防護而變淺,但永不會消退的痛苦,通過她和大多數上海女子一樣在日常生活中經歷的故事,再現了魚到底是怎樣找到它的自選車的。找到了以後,魚又是怎樣照顧它的腳踏車。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條魚,還有一輛腳踏車。
一個護校的女孩,不甘於平淡的生活,先是愛上了她的英語老師,後來馬上覺得被弄髒了的背叛,於是殘忍地戲弄他。先是約他在某實驗室見面,然後把一具骷髏標本穿上自己的護士服,等老師把骷髏轉過來大吃一驚。而英語老師並沒有動怒,只是寬厚地笑了一下。後來在《唯美主義者的舞蹈》這本書里,她仔細地詮釋過愛上英語老師的含義,覺得在想像中英語老師應該是具有騎士胸襟而被困於瑣碎生活的一類人,而事實並非如此,他們也吃著老婆做的菜對女學生想入非非,最後這一夢想一定是破碎的。
實習時她到醫院愛上了一個癌症病人,與絕症患者戀愛是嚴重違反規定的,而在戀愛沒進行到尾聲她已經厭倦了,故意做出一些傷害對方的事,比如清理時故意讓他難堪,比如扎針時故意讓他疼,而這個比她大許多的病人也沒有怪她,他只是在去世前清晰地說了一句:此岸的人說,他去了,彼岸的人說,他來了。然後她作了屍體的護理,落幕。
由於她實習時的表現分配時分到了幼稚園,在這時遇到了她後來的丈夫,他對她的從前並不知道,只是由於工作的不如意,她表現得落落寡歡,而他喜歡這種落難公主氣質的女子。日子平淡地過去,她以為婚姻讓自己沉澱下來了,在認為婚姻也無法讓她沉澱時她們有了女兒,她覺得,女兒應該讓自己沉澱下來了。可意識中,生命仍然沒有真正地開始,她仍然等待奇蹟,在生命每一處最細小的轉折處,都認為有可能是轉變的開始。於是精神經常地陷入一種恍惚,有時候是在洗碗的空當,望著窗外的天空,有時候是在買菜的路上,被來往的人撞痛了肩膀。可是沒有,生命就這樣地滑過去。每天與灰塵與瑣事作著不可能勝利的鬥爭。有一天,一家人去看電影,看到丈夫抱著女兒蹲在電影院的門口,那個曾經漂亮的男人,頭髮油膩,一臉的失意,她如夢初醒地發現,原來大家都已經被生活打敗了,而這種失敗是如此不著痕跡地爬上了每個人的臉。
再過不久,她發現了丈夫和女學生的婚外情,一張字型漂亮的小紙條,在丈夫的口袋裡。她突然想起了多年前英語老師看到那個骷髏時的神態,她用一樣寬厚的笑容撫摸過那張紙條,並沒有動怒。事後的她決定,去旅遊。沒錯就是去旅遊。在看過本書已經接近十年,自以為看清了不少東西的我,仍然沒能理解為什麼人在旅行時會愛上一個當時人,即使是無雜念的愛。沒有任何越軌,只是擁抱,但我仍然不能理解。再後來看王小柔早期的作品,一樣是旅行中的曖昧,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太古板,為什麼我在旅行中從來不能跟人擦出點火花啥的,扯遠了。
回來後,換了所有的東西,清洗了家,鋪上一塊旅行帶回來的羊毛毯,日子依然平淡無奈地過去。再過一段時間,髒的東西仍然是會弄髒,而羊毛毯的膻味也讓大家頭疼不已,浪漫的回憶都是尷尬的源頭,於是再回到從前。
寫作背景
《魚和它的腳踏車》原版名為《獨自狂舞》 (都市愛情三部曲之二),後再版時經陳丹燕修改,重新命名。她說:“常常我會希望修改很多年以前寫過的文章,《魚和她的腳踏車》就是一個例子,這個故事寫在1992年,然後它就出版,到2002年的時候著作權期到了,出版社希望能夠重版,所以我重新再仔細看了一次,這時候發現十年裡面我的很多想法有變化,對這個故事的很多闡述我希望能夠更深入,這時候我很想修改,修改以後再出版,那個感覺很像昆德拉說的每一個小說的寫作都像是在練習彈鋼琴,但是作家希望的是不要把練習曲反覆的彈,而是讓聽眾聽到一個相對完整的成熟的作品,當時我的同學也警告我這樣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但是這個修改很吸引我,所以我還是修改了三分之一然後出版,……從我個人來說,我看到我自己在結構上的進步,但是我不知道你會有這個感受,我不知道應該怎么說才是最誠懇的,我只能夠把整個過程告訴你,也許我更多的是從我的角度在考慮。”
這本《獨自狂舞》重新修改,名字叫《魚和它的腳踏車》 ,原因是一句哪個國家的諺語,女人不需要男人,就象魚不需要腳踏車。書厚了若干倍,情節豐盈了許多。
書籍評價
陳丹燕在書中,保持了一如既往的細膩,冷靜,收放自如,情節的巧妙,人物的圓滿。各方面都是出色的小說。借用一句話:“如果說少女是女人一生中最殘酷的時期,我很同意。” 在七十年代柏林的女權運動高潮中,女權主義者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口號,叫:一個女人不需要男人,就像一條魚不需要腳踏車一樣。到了九十年代,柏林的一家女子婚姻介紹所的名字,叫做:魚在找它的腳踏車。……一個上海女子認為,對於生活的激情,對過一種不平凡生活的要求,對男人和女人之間的感情,這些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魚和腳踏車的關係。……其實,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條魚,還有一輛腳踏車。
這本小說寫的是一個上海女子從十七歲的少女到為人妻母的成長過程。朵來是一個活在自我世界裡的女子,她從少女時代開始就想過一種不一樣的生活,對周圍的人和事看不過眼,以自己的方式作抗爭。在護士學校時“愛”上了英文老師,並大膽地示愛,後來卻發現英文老師只不過是個頹廢邋遢的中年男人。初戀以噁心告終。在醫院實習時又不顧一切的“愛”上了自己照顧的病人,後來卻又發現這個在她心目中高大不凡的的軍人卻也是那么的庸俗,而且,他的癌症已到了晚期隨時都會死去。第二次戀愛的代價是受到護士學校的處罰,只能拿結業證書。
朵來的愛情就象氣球,每當吹大就會破滅。可是,這算是愛嗎?我只能打上雙引號。這也許只能說是少女對愛的幻想。可是,這不算愛嗎?嚴歌苓說:“每個女孩在她十四歲的時候都愛過一個人,假如她不說謊,她就承認,她愛過。”朵來對英文老師,對她的癌症病人的“愛”是不顧一切的是幼稚而單純的。那么,這么說來,朵來十七歲的“愛”就算是愛了。
然而,英文老師和癌症病人都不是朵來的腳踏車。朵來長大了,她找到了她的腳踏車,一個高大的,好看的,醫學院研究生。在別人眼中,朵來算是幾生修來這樣的福氣了,父母都覺得這是“因禍得福”,就連朵來自己也認為自己該收起她那顆不安份的心,好好的做一個賢妻良母,確實,在生活中她這么做了。可是,她也越來越覺得她的腳踏車“像一隻熱水袋,或者一隻冰櫃”她“覺得裡面有東西,但在外面一點也看不出裡面藏著什麼東西。”他們的日子過得有氣無力。
終於,這樣沉悶的日子被一張紙條打破。朵來一個人去新疆旅遊回來後發現他的腳踏車與一個“小姑娘”好上了。爭吵中知道,她的腳踏車當初之所以會喜歡上她並跟她結婚,是因為喜歡她是“自己心裡有對生活的想法,而且不顧一切的人。”而現在的她在腳踏車的心目中已是跟其他庸俗的婦人沒什麼區別了。諷刺的是,朵來自己對生活的想法她的腳踏車不知道也從不在乎。在生活中,她確實活得越來越像她少女時代最看不上的那些黃臉婆們了。雖然她一直在掙扎。
朵來發現,其實她的腳踏車與那位小姑娘正在重複她十七歲時與英文老師的情節。而她自己呢?正是那時她想像中的英文老師家裡的那位黃臉婆。所以她冷笑說:“她以為這種事情能做得通?真是笑話。我十七歲的時候就知道行不通了。”爭吵的結果只能是冷戰的開始。生活跟朵來開了個大玩笑,而她也只能這樣子接受了。
每個女子都自以為她的愛能夠拯救一個男人。事實上,錯了。十七歲的朵來做不到,那個小姑娘也做不到。十七歲的朵來們總會長大,她們會找到她們的腳踏車,她們要面對的是某一天她們的腳踏車也會遇到另一個十七歲的朵來,而她們自己呢?正是十七歲的朵來們所不屑的男人家裡的那個黃臉婆。日子如流水,而日子也只是在一天又一天的重複著。這是報應嗎?這只是循環,這只是永無止境的重複。朵來和她的腳踏車會因為這樣而分開嗎?不會的。他們還會這樣子有氣無力的一起生活下去。
魚需要腳踏車嗎?不知道。而事實上,每條魚都在尋找她的腳踏車。教授講到林白的小說時說過:“也許,每個女子都可以來一場一個人的戰爭,但是,生活中,每個男人和女人都在找他(她)的另一半,然後與這個人進行一場一輩子的戰爭。”
書摘精選
摘錄書中有趣的話:
1、在生命的每一處哪怕最最微小的轉折處,我都在心裡熱烈地盼望著奇蹟的出現。只是生活總是寧靜無聲地流轉著,在每一處最細密的轉折以後,總是什麼都沒有。
2、我又感到日子的寧靜與漫長,它像一條不能快也不會慢的水流,無聲無息地向前淌去。對這樣的日子,我已經過得太久太久。
3、在我看來,小女孩和老太太都是無性的,我從不與他們計較。而中年婦女,在女人一生中最最悽惶乏味,最最陳舊破損。對她們,我有極大的鄙視。我從未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成為中年婦女。
4、其實有人說女孩戀愛會影響學業,這種說法未免太不在行。戀愛中的女孩,最不肯示弱。如果在所愛的人面前藏乖出醜,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痛徹#腸。
5、那一刻我暗想最好這是在夢裡,做夢中的生活最愉快,因為經常可以不計後果,做到了惡夢,醒來就好了。
6、現在感到疲倦了,老是重複了又重複,人就疲倦了,幸福也慢慢地變了。不過,這誰也不能怪,只怪生活原來不是那么有意思的,和年輕時代想像太不一樣了。
7、歲月會把一切年輕時喜歡的東西和喜歡的人統統帶走。
8、.他離一個浪漫故事實在相差太遠了。那時我並沒有學會遺憾,這是種大人才有的感情,我只是憤怒,怒火中燒。
9、如果說少女是女人一生中最殘酷的時期,我很同意。
10、那時我深恨他,因為他破壞了我寄托在他身上的少女征途中的全部幻想。那幻想的破裂,也是很疼的。痛擊他的快活減輕了我自己的疼痛與失望。當把憤怒集中在一個具體的人身上時,憤怒就變成動力。
11、但我還是不能哭出來,那種難過,像囫圇吞進一個茶葉蛋那樣,直悶在嗓子眼裡,上也上不來,下也下不去,是一種尷尬的難過。也許在我心裡,我覺得自己沒有什麼資格像通常戀愛了又失戀了的人那樣哭,或者悲傷吧,我是那樣勾引了老師,還甩了老師的壞學生,也是壞女孩吧。我有什麼權利獨自傷心呢?但傷心卻是控制不住的。
12、每次吃飽了,我的心情就安定了,好像我的心也飽了一樣。
文意剖析
王朵萊是一個總希望在生活中能遇見奇蹟的人,雖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她卻一直帶著一顆不合時宜的浪漫的心。她總在幻想著去做點什麼,只要能打破了這平淡、遲緩以至令人窒息的世俗生活,哪怕是去作海盜,作強盜的壓寨夫人,甚至碰上流氓或者搶劫呢?
一開始王朵萊是護校的女學生,後來是醫院的實習護士,再後來是幼稚園的老師,還做了別人的妻子和媽媽。但不論身份在生活中如何變化,王朵萊始終不能相信自己所過的就是真正的生活。她相信自己真是那個落難的公主,因為丟失了五彩的羽衣,所以才流落到這樣平凡的境地;從一開始她就處於不停的尋找中 ,她在尋找一扇門,一扇從世俗的生活里逃出通往真正的生活的門。
對生活在和平年代而渴望奇蹟發生的女孩子來說,似乎只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才有可能構成生命中唯一的傳奇。王朵萊就是帶著這樣的渴望去愛的,她把自己對精彩生活的嚮往毫無保留地寄托在愛情身上。
在護校昏暗的解剖實驗室里她笨拙地愛上了怔怔地站在鼻咽標本前獨自發獃的英文老師,在衛校這樣的環境裡,已近中年的已婚的英文老師幾乎是唯一一個能讓王朵萊充分發揮想像的初戀對象。她把抑鬱不得志的英文老師想像成被魔咒變作怪獸的王子,而她則是以愛之吻挽救了王子的美人。她愛的其實只是這樣一個能給平淡生活帶來無限嚮往的想像,而想像的美麗氣泡不可避免地要被日常生活的真相殘忍擊破,於是僅僅是一雙醜陋的黑拖鞋和一股沒洗淨的藥水肥皂的氣味,就徹底殺死了這段不食人間 煙火的愛情。象所有年輕而驕傲的女孩子一樣,王朵萊不能容忍自己的失望,她幾近惡毒地報復了那個毫不知情地破滅了她的愛情夢想的無辜男人。
在醫院飄蕩著死亡氣息的癌病室里,王朵萊那顆永不安分的心注定要再次被傳奇式的愛情所捕獲,她不可救藥地愛上了新疆 火箭發射場的年輕核工程師,病床上的悲涼淒婉的白血病病人。 同學不理解,父母的反對,再加上學校“實習期間不許和病人談戀愛”的禁令,為這段愛情營造了足以滿足任何對奇蹟的嚮往和追求的傳奇氛圍。然而,一旦脫離開病室那種欲說不能的浪漫感覺,容不下任何越軌和波動的現實生活就迫不及待地要來吞噬他們,只是幾個細小得不能再細小的細節就頃刻間顛覆了一切:毫無想像力地安排在滑稽戲劇場的約會,不舒服的座椅,苦鹹的話梅,以及劉島偶而流露的無傷大雅的世俗的一面。
王朵萊年輕的心不能容忍任何和夢想不符的東西,她還沒有學會寬容和接受甚至妥協,她偏執而自私地固守著自己心造的幻影,對身邊的人卻殘忍而挑剔。救治時毫無準備地看到的那猶如一件沾滿了污物的白衣似的劉島的病體,使她一夜之間把愛置換成了鄙視與反感,甚至沒有一絲應有的憐憫和同情。而所有反對 過她的勢力卻不會放縱她的任性,即使她甚至卑鄙地抬出了“學校不許談戀愛”的藉口,她被強制性地安排給病情惡化的劉島作特護,被激憤地要求必須用愛情來挽救劉島的生命。幾乎所有的人都變成了正義的化身,只有王朵萊被挑選出來獨自承受罪惡,獨自承受曾愛過的那個美好化身在自己眼前被疾病一層層地剝蝕得不成人形直至消失。青春勃發的王朵萊,她除了用強烈的厭惡和漠然的仇恨來支撐自己之外,還能有怎樣的選擇來應付這錐心徹骨的折磨啊!王朵萊例行公事地為已經把自己穿戴整齊的劉島作屍體處理,王朵萊推著劉島的軀體冰雪潔白地馳過落葉的灰堆,王朵萊按護士的職責在死亡報告上籤下自己的名字,並小心地把寫得太淺的地方描了描,在做這一切的時候,王朵萊甚至內心還有一絲隱隱的解脫似的欣慰,然而卻只有她自己知道那流了滿臉的淚水絕不是別人會說的虛偽的眼淚。
少女時代就在這樣一場驚心動魄的愛情中結束了,王朵萊被取消了護士的資格,作了幼稚園的老師。和孩子們在一起,心如死灰的她也放任著自己把自己變成孩子,一個過著平靜而單純的生活,連走路都規規矩矩不四處張望的孩子。而那秉性中的激烈地嚮往著不平凡的心情卻象火山一樣被她深埋在了心底。就在這時,她遇到了魏松,一個被她的落寞吸引並把她當作落難公主來愛的浪漫男人給了她感情的歸宿,她象飛累的小鳥一樣,收攏起翅膀落在大地上。
安逸而平庸的婚姻生活一度曾使王朵萊感到幸福和滿足,但當她終於厭倦了周而復始地與落在家裡的灰塵作鬥爭,而聽憑灰塵在新房肆虐的時候,少女時代的激情不期而至地開始撞擊心靈。她一定是被那越來越猛烈的撞擊聲,被自己對乏味的婚後生活的窒息感覺,嚇住了;她已不想再重新陷入那種獨自狂舞的境地。於是她選擇了懷孕,希望能依靠一個孩子的力量把自己更深地拖進世俗生活里,繼續沉淪下去。
孩子的到來帶給王朵萊的是對於日常生活的更深的失望。奇妙然而可怕的懷孕以及痛苦的生育,將王朵萊作為一個女人的詩意一掃而光,甚至連自尊心和羞恥感也無法保持;而養育孩子的忙亂和乏味使得生活更象沉重不堪的重負,使內心深藏著浪漫情懷的一對夫婦變得日益絕望和寂寞,妥協於無望的沒有幻想的生活。生活如此繼續下去,無異於被動地聽任時間把自己推向墳墓,而王朵萊其實一直在等待著會有什麼事件的發生把自己從渾渾噩噩中喚醒。所以當一件美麗的新衣使王朵萊猛然對自己在夏天煥發的美麗萬分珍惜的時候,那隻收攏起翅膀的小鳥終於又擺脫了地球的引力,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和可能會發生的美麗故事相遇。王朵萊象出逃一樣去了埋葬著劉島骨殖的新疆。
新疆的自然風光,戈壁上的閃電、狂風中的胡楊、崢嶸壯美的火焰山,不僅喚醒了王朵萊心中對奇蹟的熱烈渴望,而且還教她學會了在讚嘆自然的偉大與殘酷的同時,不屈地堅持自己按自己的方式快樂生存的沙漠居民的生活態度。除了在新疆找到了自己一直追尋的有著優美生命力有著歌聲和奇蹟的夢想時刻之外,王朵萊還找到了寄託著自己一生夢想的愛情。但為了保留住這份夢寐以求的愛情,王朵萊拒絕和導遊沙沙這個異族的傳奇發生現實的聯繫,她悲觀地把這個人和這段感情推到生活細節夠不到的殿堂,把他們供奉成夢中幻象,甚至在進那殿堂之前還要用布條把褲腳扎住,那裡經不起一丁點髒東西。
帶著被清洗乾淨的心,王朵萊回到原來的生活,以高漲的鬥志和規定的生活情景作堅定的鬥爭。她及時地從一場婚外戀情中贏回了丈夫的心,她已經徹底喪失了少女時代那種打碎一切的勇氣,她早已成熟學會了寬容。她和丈夫一起重新布置陳舊了十年的家居,以兩人的力量用溫情的家庭生活振作自己,並且努力地 保持著重拾的對新生活的美好感覺。
如果陳丹燕的《獨自狂舞》就在這裡結束,這就是一個能以光明的尾巴帶給讀者無限信心的故事,會激勵著那些和王朵萊一樣對生活有著美好嚮往的人不懈地追求和奮鬥。然而,陳丹燕從骨子裡也是一個悲觀的人,她知道所謂的美好感覺其實就是一種欺騙和自我欺騙;作為一個誠實負責作者,她不能把自己內心的困惑歸結為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她殘忍地撕毀了這些偽飾要把靈魂寂滅的生活真相繼續暴露給你看。
快樂的感覺真的很好,保持快樂也非常重要,但一旦你感覺到保持的努力,快樂其實已經開始變得很累人。沒有任何新鮮內容的生活使王朵萊重新墜入煩躁和疲憊之中,一次不成功的做愛也使得夫妻二人逃回各自的內心,似乎此前的一切的努力都無益於事。而那顆不安分的靈魂其實從旅遊歸來和背情的丈夫和好的那天起就已悄悄地開始了最後的寂滅,女兒突來的一場怪病加速了這一進程。
帶女兒就醫中受到的刁難,為給女兒轉院而不得不求助於丈夫的情人,以及給大夫塞好處費被拒絕而遭受的恥辱,王朵萊又一次深刻地接受了生活的教訓,世界並不象她心裡一直想像的那樣美麗與不凡,而在現實面前她和她的丈夫甚至連維護自己的自尊都無能為力。於是她只能承認自己已經老了,只能祝福自己的女兒會有和自己不同的獲得完美的生活道路,只能為那個有著自己最初的影子的丈夫的情人擦拭心酸而純潔的淚水,擔憂著她十年、二十年之後會不會變成自己現在的模樣。
故事的結尾象一個寓言故事,王朵萊從新疆帶回的那有著夢一樣絢麗色彩的地毯和掛毯,正是女兒致病的原因;她把地毯和掛毯卷到陽台上,回望了一下,家變得空前的黯淡和空曠。
《獨自狂舞》是一本只有薄薄的不足兩百頁的書,然而讀完合起書頁的時候,分明感覺到這又是一本何等沉重的書啊。在這本書里,陳丹燕把世俗生活對一顆叛逆、抗爭、充滿嚮往
的靈魂的戕害和剿滅,略帶殘忍地暴露給你看,讓在你心靈的撼動中感嘆著堅持的不易。這才是《獨自狂舞》的精神價值之所在。
陳丹燕是絕望的,對愛情的夢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論你作出怎樣的努力都無法在世俗生活的洪流中守住失地,除非你徹底地妥協,放棄了夢想和嚮往,象父母一樣安分而善良,你才能擺脫掉那種內心深處的煎熬。在與生活的平庸和乏味作抗爭的深層,王朵萊其實是在和自己的內心作心靈的搏鬥。格非有一句話,說“其實他的心裡很苦。人人心裡都有一束光。就象汽車的前燈,本來是用來照亮前面的道路的,可他卻用來烘烤自己的心臟,它遲早會被烤壞的。”這句話用在王朵萊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結婚以後的八年時間裡,王朵萊在一個賢妻良母的軀殼下,努力地壓抑著自己的激情,在恐懼中躲避著內心的那座火山:少女時代的經歷給她造成了太大的傷害,她幾乎已經喪失了那種敢於打碎不合意的一切的勇氣。而臨陣脫逃式的新疆之旅帶來的也不過是一場夢幻的美麗和短暫的歇息,你最終還是無處可逃,最終還是躲不開世俗生活洪流的衝擊。
然而還有人說過:“所有的叛逆皆源於壓抑和失望。叛逆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擺脫失望自我拯救的良藥,而伴隨著叛逆同步進行的是執著的關於意義的找尋。”王朵萊就是這樣一個堅韌而略帶偏執的叛逆女子啊!看著她象一個影子一樣,飄浮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卻無從落腳,而幾乎每一次嘗試都會被生活真相的荊棘和石塊劃得遍體鱗傷,我們又怎能不為這樣一個女子心疼而又心悸!
作者簡介
陳丹燕,中國作協會員。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進中國福利會《兒童時代》雜誌社任小說編輯。1992年兼任上海東方電視台青春節目主持人。上海作協理事。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兒童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少女們》(獲文化部新時期十年兒童文學二等獎)、《女中學生三部曲》(獲全國婦女兒童題材作品獎)。80年代後期從事成人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心動如水》、《緋聞》、《一個女孩》 、《慢船去中國》和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風花雪月》 、 《上海的金枝玉葉》 、 《上海的紅顏遺事》 ,散文集《寫給女孩的私人往事》、《唯美主義者的舞蹈》、《長裙上的花朵》等。
陳丹燕的作品
陳丹燕(1958年12月18日-),當代作家。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在《兒童時代》雜誌社擔任編輯期間,開始發表作品。被認為是典型的海派作家、小資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