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生》

《九生》

《九生》是陳丹燕的《一個女孩》德譯本。由明天出版社在1998年出版。1995至1997年,她的小說《九生》先後獲奧地利國家青少年圖書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青少年倡導寬容文學獎等多項大獎,更被德國之聲選為最佳童書。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1995年陳丹燕《一個女孩》德譯本《九生》在瑞士出版,被德國之聲選為最佳童書。

內容簡介

《九生》通過一個女孩三三的成長經歷向人們講述了中國1969年秋天到“四人幫”倒台的1979年的這段歷史。

獲得榮譽

1996年,《九生》獲奧地利國家青少年讀物金獎,德國國家青少年讀物銀獎,德國青少年評審金色的書蟲獎。
1997年,《九生》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青少年倡導寬容文學獎,德國柏林市政府了解外來文化圖書1997年特別獎。

書籍評價

陳丹燕最初是搞兒童文學創作的。 《九生》是她的自傳體小說,曾榮獲奧地利兒童文學獎。
小說從1966年她第一天上學開始寫起,從一個孩子的角度描述了文革動盪的十年,一直寫到毛澤東去世和四人幫倒台。
十年文革對陳丹燕影響很大,其實不僅是她,應該說影響了中國兩代人。在余秋雨的書里《借我一生》、《霜冷長河》和《文化苦旅》等都提及文革。余秋雨的叔叔,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自殺了,余秋雨的爸爸也被迫害抓進監獄.余秋雨被下放到太湖,領導下了一個愚昧的決定“要把太湖填平!太湖之水,直至今天仍浩浩泱泱,豈是人力可以填平?
雖然是兒童文學,可這是一本孩子和大人都可以讀的書.中國人把陳丹燕那一代在文革中長大的孩子稱為"喝狼奶長大的孩子",陳丹燕說:文革讓我們這一代人沒能受到完整的教育,而且讓我們目睹太多的壞事:人們的藏書被焚毀,紅衛兵的發狂,暗中調查和強制調查隨處可見,甚至親人之間也互相揭發檢舉.陳丹燕,在書中叫做三三,因為她在家排行第三,在這種環境下,總是想找到一處理想的小天地,使自己的內心得到平衡,正如貓有九命,這是本書為何取名《九生》。
在那個非人的年代,大人們學會了投機,喪失了自尊,而孩子們也大多卷進由壓制和適應交織起來的大網之中,他們的舉止似乎像成年人的縮影。
讓陳丹燕反感的不僅是高壓政治對社會和人心的壓迫,還反感人的內心更為普遍的卑下和醜陋,後者比前者更令她痛恨,卻也更不易去除,包括她自己在內,當好友小靴子的媽媽被遊街時,她做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我放下小靴子變得硬硬的手,他的手像一塊石頭一樣咚地一聲落了下去."所以,她說:其實孩子有時並不如大人想像得那么純潔,在我們是孩子的時候,我們曾經那么惡毒,當我們漸漸長大的時候,我們漸漸變得善良,那是因為我們知道作惡會讓我們心裡很久很久都不舒服並使我們受難,這時,成為一個善良的人,變成了一種需要.讀陳丹燕的書,常常因她的大膽坦率而驚訝,也因她的誠實而感動.
開學的第二天,是發新書的日子,每個人到老師的講台去領一本語文書和一小團漿糊,為的是把有毒的課文粘起來,毛澤東生日那天,全國人一起吃麵條,並說:毛主席萬歲.報紙上說:醫生為毛主席檢查身體了,說主席非常健康,可以活到150歲,所有的這些在我們今天看來是愚昧至極,卻是當年實實在在發生的事。
但這本書並不完全是悲哀和殘酷,一朵花,一杯咖啡或者一次無所顧忌的談話都能夠給陳丹燕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陳丹燕的書中,經常能夠在憂鬱中發現生活中積極的和美的一面,10年文革在她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於是,她用一塊塊小小的瑪賽克為我們鑲拼成一幅清晰的畫面。

作者簡介

陳丹燕陳丹燕

陳丹燕生於1958年,自1966年起一直在上海生活,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由於少年時體弱,少有朋友,而迷戀文學,14歲即在《上海少年》上發表作品。之後在兒童文學的創作上漸露才華,先後在上海及各地文學刊物上發表大量小說和譯著。她以採訪一上海女中學生的自殺事件為原型而寫的中篇小說《女中學生之死》日文版1991年出版,再版七次,被日本兒童文學協會選入本世紀最好的一百部世界兒童文學作品。1992年11月在上海東方廣播電台開設青少年節目《12種顏色的彩虹》 ,做聖誕特別節目,捐款在上海兒科醫院設立兒童白血病無菌病房"12色彩虹屋"。1995至1997年,她的小說《九生》先後獲奧地利國家青少年圖書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青少年倡導寬容文學獎等多項大獎,更被德國之聲選為最佳童書。
著有: 《上海的風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上海的紅顏遺事》、《上海色拉》,以及《咖啡苦不苦》、《今晚去哪裡》、《木已成舟》等等。

陳丹燕的作品

陳丹燕(1958年12月18日-),當代作家。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在《兒童時代》雜誌社擔任編輯期間,開始發表作品。被認為是典型的海派作家、小資作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