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心》

《識心》由夜寒人飄零編著,屬於隨筆類型。

作者

夜寒人飄零

作品類型

隨筆

書籍簡介

何為心?何為我?

識心

心乃萬物之始,識乃心之基礎。人初生,靈識一片混沌,至純至靜。識萬物乃知萬物有別。處紅塵方知善惡美醜。一切事物因人之認知方有意義,故說所有事物源於認識。人為萬物之靈,最妙體現於心。人與萬物之別在於人之思想,有思想方可遍察萬物,主宰天地。而思想之源為心,故說心為萬物之始。欲識萬物之機,當先識心。
佛家言,心本空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深以為然。身處俗世,追求美好的東西本無可厚非,只因日久,漸漸被事物蒙蔽了本心,求而不放,本應美好的東西卻反而成為了我們的束縛,難以釋懷。於是常常被一些無名的煩惱所困惑,卻忽視了自我本心,本末倒置,被外界的紛繁假象和物慾所操縱,失去了真我,於是心魔趁虛而入,心魔纏身,則墜入苦世地獄,休息不是休息,勞動不是勞動,一切都變得虛幻不實,甚至連自我也變得模糊,仿佛所有事物都失去了意義。愈然幻像叢生,雜念肆起,身心痛苦不堪。
說起心魔,何為心魔?又如何去除心魔?我曾記得一則禪宗公案:
達摩渡過長江,來到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靜悟佛理,傳揚開去,人們叫他“壁觀婆羅門”。當時一位名叫神光的禪僧慕名而來,早晚求見,有一天夜裡下起了鵝毛大雪,他仍然在達摩修行的洞外站了一個通宵。達摩問他:“你一直站在雪中,究竟有什麼心愿?”神光:“希望師父打開甘露之門,拯救眾生,教我佛法吧!”達摩:“求道可不是什麼輕而易舉的事情,佛教的祖師們為了求取最高的悟道,花費了無限的時間和代價。你憑什麼求到大道呢?我想你很如願。”神光回去後偷偷用刀砍斷了自己的胳膊,再去求見。達摩知道了他的決心,為之感動,答應收他為徒弟,並給他改名叫“慧可”。
有一天,神光說:“弟子的心老是六神無主不知所措,請師父為我安心。”達摩道:“好,你先把心拿出來吧,我就為你安心。”神光:“我已遍尋了很久,可是他捉摸不定,找不出來。”達摩笑道:“我已經給你安好了心。”
正如此公案之意,心魔煩惱本一體。煩惱源於心,隨慾念而生,乃虛幻不實。說它在,它則沉重如山,說它沒有,它則煙消消雲散。故有俗語“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若執著於消除心魔,則反被心魔所困。有人言,世間萬物皆有善惡,我不敢苟同。凡事物者,若執著則善亦為惡,若放下則惡亦是善,正所謂:暴君殺人,道理多為冠冕堂皇。名醫治病,砒霜毒藥皆成良藥。故善惡不在物,而在心。
世人多言處世皆身不由已,殊不知事物之所行皆取決於心。自心若美,則看萬物皆為美好,自心若醜,則看萬物皆為醜陋,如此可知萬物由心。行於世間,不經意地停下腳步,突然發現原來困擾自己的不是外界的事物,而是負擔沉重的心,心重如山,疲憊不堪。曾經美好的事物,曾經的進取心,竟是傷害、蒙蔽自我的根源!所有煩惱,所有問題都是自己假想的,執著於虛幻的問題痛若萬分,實乃可憐之至。然而仔細靜觀,心竟在那兒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根本沒有什麼束縛。恍然大悟,原來所有一切煩惱、心魔、幻像,都只是一葉障目,而那片葉子就是自己的心。桂花在那裡香,白雲在那裡白,鳥兒在那兒叫,智慧在那裡智慧,一切都昭然若揭。恍然間卻然如夢,才知心之真意。
人間本無法,因事而生法。人間本無事,因人而有事。物隨心而動,心隨緣而變。心化萬物,每件事物皆現我心,每件事物皆為我心,物與心再無分別。或有定法,或為隨緣,放下分別之心,放下執著之心。於有心處放心,於無心處用心,乃為識心。
(全文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