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shí jù ㄕㄧˊ ㄐㄨˋ
識具
釋義
1.見識。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巧藝》:“ 裴楷 儁朗有識具。”《南史·胡諧之傳》:“ 諧之 有識具,每朝庭官缺及應遷代,密量所用人,皆如其言。” 清 方楘如 《偶然欲書》:“《舊唐書》於詩似欲以 元 白 壓 李 杜 ,於文似不滿 韓昌黎 ,其識具可知矣。”
2.佛學術語, 對‘心所法’而言,指六識或八識之心王。楞嚴經卷一(大一九·一○七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
識心,拼音是shí jù,注音是ㄕㄧˊㄐㄨˋ。見識。 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巧藝》:“ 裴楷儁朗有識具。”
shí jù ㄕㄧˊ ㄐㄨˋ
識具
1.見識。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巧藝》:“ 裴楷 儁朗有識具。”《南史·胡諧之傳》:“ 諧之 有識具,每朝庭官缺及應遷代,密量所用人,皆如其言。” 清 方楘如 《偶然欲書》:“《舊唐書》於詩似欲以 元 白 壓 李 杜 ,於文似不滿 韓昌黎 ,其識具可知矣。”
2.佛學術語, 對‘心所法’而言,指六識或八識之心王。楞嚴經卷一(大一九·一○七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
心識,指心志;才智等。 見南朝·陳·徐陵 《為貞陽侯答王太尉書》:“孤雖庸薄不及通賢,猶曰生民寧無心識。”
引證解釋 其它概念八識,是佛法基本正知見,謂眼、耳、鼻、舌、身、意為前六識,第七識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識為如來藏(又名阿賴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經》卷28:「云何名...
前六識 第七識意根 第八識如來藏 彼此配合 佛理深析佛學術語,指密教所說之肉團心。 在肉身中,心臟之形似蓮花,為意識存在之處,故真言行者每將心臟作一團心識來觀想。
識的含義是 知道,認得,能辨別。佛教術語是指人的意識、心智、生命力、理智、分別能力。在早期佛經中,它經與心(Citta)、意(Manas)混用,在意義上...
字形字義 漢字演變 古籍解釋 佛學六識 佛學八識《識心》由夜寒人飄零編著,屬於隨筆類型。
作者 作品類型 書籍簡介 識心"小說類型古裝言情內容簡介一段短暫的青梅竹馬
小說類型 內容簡介阿賴耶識(梵文:आलयविज्ञान,音譯ālaya-vijñāna),又譯為阿梨耶識。阿賴耶在梵文中的原意為:藏,能藏、集藏,阿賴耶識即是指能夠集藏分...
由來和涵義 佛法的根本識 佛門古今焦點 闡述阿賴耶識 玄奘大師闡述於識還元“識”,八識。 圓虛無心“圓”,圓明。 生覺圓明“生”,生於。
一、識陰區宇相(定中初相) 二、識陰盡相(定中末相) 三、識陰十境相(中間過程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