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佩令·自題詞集》

《解佩令·自題詞集》是清代詩人朱彝尊的作品之一。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解珮令·自題詞集

【創作年代】清朝

【作者姓名】朱彝尊

【文學體裁】詞

作品原文

解珮令·自題詞集①

十年磨劍②,五陵結客③,把平生涕淚都飄盡。老去填詞,一半是空中傳恨,幾曾圍燕釵蟬鬢④。

不師秦七,不師黃九⑤,倚新聲玉田差近⑥。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紅粉⑦。料封侯白頭無分。

作品注釋

①解珮令:詞牌名。

②十年磨劍:唐代賈島《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喻多年研討經世學問。

③五陵:即五陵原(鹹陽市北部),是以西漢王朝在這裡設立的五個陵邑而得名的。前198年漢高祖劉邦接受了郎中劉敬的建議,將關東地區的二千石大官、高訾富人及豪傑併兼之家大量遷徙關中,伺奉長陵,並在陵園附近修建長陵縣邑,供遷徙者居住。以後,漢惠帝劉盈在修建安陵,漢景帝在修建陽陵,漢武帝在修建茂陵,漢昭帝在修建平陵之時,也都競相效尤,相繼在陵園附近修造安陵邑、陽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後以“五陵少年”、“五陵客”指豪邁有志之士。五陵結客:結交豪傑。

④“一半是”二句:意思是填詞多是自抒憂憤,並非男女艷歌。宋僧惠洪《冷齋夜話》載:“法秀師曾謂魯直(黃庭堅)曰:‘詩多作無害,艷歌小詞可罷之。’魯直曰:‘空中語耳,非偷非殺,終不坐此惡道。’”此是藉以自謂。燕釵蟬鬢:指華麗女子。

⑤“不師”二句:意思是不學秦觀、黃庭堅。

⑥倚新聲:按照新的曲子填詞,亦指一般的填詞。玉田:張炎,號玉用,宋末元初詞人,詞作多身世之感、故國之思。

⑦“且分付”句:意思是交給唱曲女子傳唱。

作品賞析

這首詞是朱彝尊的名作。在其五個詞集中,見於1672年(康熙十一年)編就的《江湖載酒集》中,所以詞題中“自題詞集”之“詞集”並非指其詞集之全部,而僅是指《江湖載酒集》,是年朱彝尊四十四歲。

開篇三句“十年磨劍,五陵結客,把平生、涕淚都飄盡”,劈首便以慷慨悲涼之態具言前半生辛酸際遇。朱彝尊生於1629年(明崇禎二年),明亡時年方十六歲,十七歲以家貧入贅歸安教諭馮鎮鼎家未久,清兵南下兩浙,朱彝尊即出走聯絡抗清。順治七、八年間猶往山陰交接魏耕、祁理孫、班孫兄弟(即世所稱祁五、祁六兩公子),圖謀起事,事泄蟄居永嘉。至1656年(順治十三年)從鄉前輩曹溶南遊嶺表,北出雲中,其後又泛滄海,客京華,走濟南,廣交天下異才奇士,那么“十年磨劍,五陵結客”云云正是他這一段非常生涯的概括描述。然而恢復朱明天下的誓願既不成,自己亦除了博得“江南三大布衣”的虛名而外,只能“餬口四方,多與箏人酒徒相狎……短衣塵垢,棲棲北風雨雪之間”(朱彝尊《紅鹽詞序》,《曝書亭集》,四部備要本,下同)。如此高遠深沉之理想,如此羈愁潦倒之生涯,詞人怎能不悲吟出“把平生涕淚都飄盡”的變徵之聲。

如此看來,首三句即以飽含悲鬱的身世感為全篇奠定了並不“清空”的基調,後文“老去填詞,一半是、空中傳恨。幾曾圍、燕釵蟬鬢”也便不是風流倜儻之意氣的表述,反而恰恰可從貌似輕倩的文字間為其坎壈際遇尋得旁證和補充。“老去填詞”是功業未成的無奈抉擇,而其中竟有一半是為法秀所呵的“空中語”,這豈不正說明他是藉“醇酒婦人”以抒胸中塊壘。詞人聲明自己未有過“偎紅依翠”之生活體驗,其實也正是聲明以種種香艷面貌問世的詞中“別有志意存焉”(朱彝尊《樂府補題序》),而此一種“志意”我們已可自前文窺見訊息了。

上片言身世,言詞創作之動機,過片即直逼出作者心目中的榜樣來。問題在於,如果這“榜樣”只是藝術宗法上的,而不帶有人格精神上的成分,他應該選擇自己最尊奉的“詞莫善於姜夔”(朱彝尊《黑蝶齋詞序》)的白石道人為標準的,即“不師秦七,不師黃九,倚新聲、白石差近”。可是事實不然,他把“可與白石老仙相鼓吹”的張炎作為心摹手追的對象,這一選擇當然頗具苦心的,其原因蓋在於朱彝尊與張炎的諸多相似處。二人均為“浙產”,張於朱為“鄉先賢”,此其一也;張炎世為臨安名族,六世祖俊受封循王,系“中興”名將,至曾祖鎡猶以花木園林稱甲江南,且妙解音律,與姜夔酬唱,父樞亦於詞稱當行;朱彝尊曾祖國祚系光宗朝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加少傅,為一代名臣,其生父茂曙、嗣父茂暉,伯叔輩如茂曜、茂晼、茂、茂時、茂昭等皆江南文苑俊彥,則二人同為貴介後裔,書香門庭,此其二也;張炎於宋稱遺民,抗爭強勢入主之異族,自己一派空狂懷抱,落魄縱飲,這與朱彝尊彼時經歷懷抱完全吻合,此其三也。正惟此種外在、內在多層次的聯類比較,方有玉田而非白石以為楷模之說法。所以,與其視之為詞學宗尚之自我表白,毋寧當作一種冰清玉潔之抱負的追慕更妥當些。

然而,朱彝尊為人特穩重謹慎,此是他性格中由諸多因素陶鑄成的“雅”的重要側面。對於以上那種一轉念即可明瞭的幾乎可稱為“直白”的志趣之自供,他是多少存有一種忌憚和畏怯的。以故,在結末處他高揚“歌筵紅粉”、“封侯無分”等文人常見的情調,這其實是對前文鋒銳處的一種“稀釋”,或曰塗一層“保護色”。他當然希望世人將此視為“清空”一類的述懷詠志之作以免賈禍的。對此種深心不明察而徒然稱其“清空”,豈非正中朱彝尊的下懷。

綜而觀之,全詞悲涼激憤,潛氣內轉,沉鬱之情畢見,毋論從審美特徵抑或從人格精神上都不見“野雲孤飛,去留無跡”的“清空”風調。

作者簡介

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號竹坨,別署鷗枋、鷗舫,晚號小長蘆釣魚師。浙江秀水(嘉興)人。博覽群書,客游南北,所至以搜剔金石為事,康熙時以布衣召試博學鴻詞科,官檢討,與修《明史》。長考證,工古文,擅書法。著有《曝書亭集》、《日下舊聞》,輯有《詞綜》、《明詞綜》等,《清史稿》有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