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是李煜的絕命詞。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淒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基本信息

原詞

書法 虞美人書法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注釋

了:了結,完結。
故國:指南唐都城金陵(現在南京)。
雕欄玉砌:雕有圖案的欄桿和玉石鋪就的台階。此泛指宮殿建築。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砌,台階。
朱顏:紅顏,少女的代稱,這裡指南唐舊日的宮女。
應猶:一作“依然”。 
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稱。
能:或作“都”、“那”、“還”、“卻”。

譯文

春天有花、秋天有月,一年年過了,何時才會了結?悠悠往事浮現在我的心頭。
昨夜春風又吹入了我的小樓閣,明月一輪當空,讓我想起不忍心再回憶的故國。
美麗豪華的宮殿應該還都在吧,只是人們的容顏衰頹。
如果有人問我,我到底能有多少憂愁,只能說我的憂愁像春天的滔滔江水一樣,不斷向東流去。

創作背景

李煜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緒。亡國後,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978年7月7日(七夕)他的生日,他與家人歌唱他的新詞《虞美人》,觸怒宋朝皇帝趙光義,下令將其毒死。李煜死的很慘,死時年僅四十一歲。

賞析

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國君,李煜是失敗的;但正是亡國成就了他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地位。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傳誦不衰的著名詩篇。
這首詞刻畫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取得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效果。“春花秋月”這些最容易勾起人們美好聯想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他劈頭怨問蒼天:年年春花開,歲歲秋月圓,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呢?一語讀來,令人不勝好奇。但只要我們設身處地去想像詞人的處境,就不難理解了:一個處於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這些美好的事物只會讓他觸景傷情,勾起對往昔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思,今昔對比,徒生傷感。問天天不語,轉而自問,“往事知多少。”“往事”當指往昔為人君時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為虛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來,為什麼人生的春天卻一去不復返呢?“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東風”帶來春的訊息,卻引起詞人“不堪回首”的嗟嘆,“亡國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讓我們來想像:夜闌人靜,明月曉風,幽囚在小樓中的不眠之人,不由憑欄遠望,對著故國家園的方向,多少淒楚之情,湧上心頭,又有誰能忍受這其中的況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無奈、哀痛的感情!東風又入,可見春花秋月沒有了結,還要繼續;而自己仍須苟延殘喘,歷盡苦痛折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國”的倒裝。“不堪回首”,但畢竟回首了。回首處“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想像中,故國的江山、舊日的宮殿都還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懷想時,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嘆惋的口氣,傳達出無限悵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結構上是頗具匠心的。幾度運用兩相對比和隔句呼應,反覆強調自然界的輪迴更替和人生的短暫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兩句春花秋月的無休無止和人間事的一去難返對比;三四兩句“又東風”和“故國不堪回首”對比;五六兩句“應猶在”和“改”對比。“又東風”、“應猶在”又呼應“何時了”;“不堪回首”、“朱顏改”又呼應“往事”。如此對比和迴環,形象逼真地傳達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
最後,詞人的滿腔幽憤再難控制,匯成了曠世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水喻愁,可謂“前有古人,後有來者”。劉禹錫《竹枝詞》 “水流無限似儂愁”,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些詩句或失之於輕描淡寫,或失之於直露,都沒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得打動人心,所謂“真傷心人語”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顯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漲溢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不捨晝夜,無盡東流。形式上,九個字平仄交替,讀來亦如滿江春水起伏連綿,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達出來了。以這樣聲情並茂的詞句作結,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書頁,讀者似也被這無盡的哀思所淹沒了。
全詞抒寫亡國之痛,意境深遠,感情真摯,結構精妙,語言清新;詞雖短小,餘味無窮。難怪王國維有如是評價:“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後主降宋後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人而已。”

品詞

陸游《避暑漫鈔》:李煜歸朝後,鬱鬱不樂,見於詞語。在賜第,七夕命故妓作樂,聞於外。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並坐之,遂被禍。
陳師道《後山詩話》(《五代詩話》卷一引):王斿,平甫之子,嘗云:今語例襲陳言,但能轉移耳。世稱秦詞“愁如海”為新奇,不知李國主已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但以“江”為“海”耳。
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李頎曰:“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後主云:“問君都有幾多愁,恰惟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也。賀方回云:“試問閒愁知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蓋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
王楙《野客叢書》卷二十:《後山詩話》載王平甫子斿謂秦少游“愁如海”之句,出於江南李後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意。仆謂李後主之意,又有所自。樂天詩曰:“欲識愁多少,高於灩澦堆。”劉禹錫詩曰:“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無限似儂愁。”得非祖此乎?則知好處前人皆已道過,後人但翻而用之耳。
陳郁藏一話腴》內篇卷上:太白曰:“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江南李主曰:“問君還有幾多愁,卻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略加融括,已覺精采。至寇萊公則謂:“愁情不斷如春水。”少游云:“落紅萬點愁如海。”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矣。
徐士俊《古今詞統》:只一“又”字,宋元以來抄者無數,終不厭煩。
王世貞《弇州山人詞評》:“歸來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玉樓春》致語也;“問君能有幾多愁,卻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情語也。後主直是詞手。
董其昌《評註便讀草堂詩餘》卷三:山谷羨後主此詞,荊公雲未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尤為高妙。
王士禎《花草蒙拾》:鍾隱入汴後,“春花秋月”諸詞與“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一帖,同是千古情種,較長城公煞是可憐。
王闓運《湘綺樓詞選》前篇:常語耳,以初見故佳,再學便濫矣。朱顏本是山河,因歸宋不敢言耳。若直說山河改,反又淺也。結亦恰到好處。
俞陛雲《南唐二主詞輯述評》:就詞而論,李、劉、秦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後主之“春江”九字,真傷心人語也。

作者簡介

李煜李煜

李煜:(937-978), 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別號蓮峰居士、鐘山居士。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稱南唐後主。即位後對宋稱臣納貢,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則窮奢極欲。 975年,宋軍破金陵,他肉袒出降,雖封作違侯命,實已淪為階下囚。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是他42歲的生日,據宋人王至《默記》,宋太宗賜牽機藥所毒斃,封為吳王。他精於書畫,諳於音律,工於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後人將他與李璟的作品合輯為《南唐二主詞》。
詞風:前期綺麗柔靡,後期淒涼悲壯。
流派:南唐詞派
代表作:《虞美人》、《相見歡》、 《浪淘沙》等。

詞牌介紹

虞美人,唐教坊曲名。《碧雞漫志》云:《虞美人》舊曲三,其一屬中呂調,其一屬中呂宮,近世又轉入黃鐘宮。元高拭詞註:南呂調。《樂府雅詞》名《虞美人令》;周紫芝詞,有“只恐怕寒,難近玉壺冰”句,名《玉壺冰》;張炎詞賦柳兒,因名《憶柳曲》;王行詞,取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句,名《一江春水》。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春花秋月何時了,
○ ○ ○ ● ○ ○ ●
往事知多少。
● ● ○ ○ ▲
小樓昨夜又東風,
● ○ ● ● ● ○ ○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 ⊙ ○ ⊙ ● ● ○ △
雕闌玉砌應猶在,
○ ○ ● ⊙ ⊙ ⊙ ●
只是朱顏改。
● ● ○ ○ ▲
問君能有幾多愁,
● ○ ○ ● ○ ○ ○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 ● ○ ○ ● ● ○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