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後世對虞姬的稱呼]

虞美人[後世對虞姬的稱呼]

虞姬,是楚漢之爭時期西楚霸王項羽的美人,名虞 ,生卒年、出生地、結局等均無定論,曾在定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項羽身邊,項羽為其作《垓下歌》。 相傳虞姬容顏傾城,才藝並重,舞姿美艷,並有“虞美人”之稱。後人曾根據《垓下歌》,以及相傳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結局是在楚營內自刎,由此流傳了一段關於“霸王別姬”的傳說。

基本信息

文史記載

虞美人[後世對虞姬的稱呼] 虞美人[後世對虞姬的稱呼]

史書中對虞姬的記載的較少,甚至連本名、種族、出生地、生卒時間、與項羽相識的時間、與項羽相識的過程最終結局全都沒有記載。西漢大歷史學家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里僅記載道:“有美人名虞。”因此後來就出現了兩種說法:一是有人推測“虞”是美人的 ;二則推測“虞”是美人的 ,《辭源》備有此說。而“虞姬”則是後人對其的稱呼,關於“姬”這個字,也有一定的說法,體上有兩個含義:一是“姬”就是她的姓;二則是“姬”是古代婦女的美稱。虞姬的姬可以歸為第二義,即美稱。總而言之,人們只能得知虞姬的姓名與“虞”字有關,而她的真實姓名,卻成為了一個謎團。

楚漢相爭後期,項羽趨於敗局,於公元前202年,被漢軍圍困垓下,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哀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史稱《垓下歌》。

此時,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竟也流露出了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隨侍在側的虞姬,愴然拔劍起舞,並以歌和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史稱《復垓下歌》或《和垓下歌》。此詩《史記》、《漢書》都未見收載。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從《楚漢春秋》中則加以引錄,始流傳至今。《楚漢春秋》為漢初陸賈所撰,至唐猶異。劉知風、司馬貞、張守節都曾親見,篇數與《漢書·藝文志》所載無異。本詩既從此書輯出,從材料來源上說,並無問題。有人認為漢初不可能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詩,頗疑其偽,但從見載於《漢書 ·外戚傳》的《戚夫人歌》及酈道元《水經注 ·河水注》的《長城歌》來看,可知秦漢時期的民間歌謠,不乏五言,且已比較成熟。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十二《考史》認為此詩是我國最早的一首五言詩,認為其在中國詩歌史上地位之重要,但仍待更多證據證實。

人物影響

成語

霸王別姬(bà wáng bié jī),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其中姬是指西楚霸王項羽的美人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現多比喻獨斷專行,脫離民眾,最終垮台。

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和劉邦為了爭奪帝位,進行長達四年的戰爭。最後項羽在烏江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訣別,最後自刎身亡。

戲曲

•京劇

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表演的梅派經典名劇之一。主角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妃虞美人虞姬。

虞美人[後世對虞姬的稱呼] 虞美人[後世對虞姬的稱呼]

秦末,楚漢相爭,韓信命李左車詐降項羽,誆項羽進兵。在九里山十面埋伏,將項羽困於垓下。項羽突圍不出,又聽得四面楚歌,疑楚軍盡已降漢,在營中與虞姬飲酒作別。虞姬自刎,項羽殺出重圍,途中誤中多次埋伏,至烏江,感到無面目見江東父老,自刎江邊。

此劇一名《九里山》,又名《楚漢爭》、《亡烏江》、《十面埋伏》。清逸居士根據崑曲《千金記》和《史記·項羽本紀》編寫而成。總共四本。1918年,由楊小樓、尚小雲在北京首演。1922年2月15日,楊小樓與梅蘭芳合作。齊如山、吳震修對《楚漢爭》進行修改,更名為《霸王別姬》。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霸王項羽在和漢高祖奪封建統治權的戰爭中,最後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訣別。

梅蘭芳由《史記》中,“不得不和虞姬訣別”引發聯想,創下此劇。劇中虞姬共六個唱段,其中著名的《看大王在帳中(虞姬)》等。

虞姬選段

《看大王在帳中》南梆子

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我這裡出帳外且散愁情,輕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頭見碧落月色清明。(中道白略)適聽得眾兵丁閒談議論,口聲聲露出了離散之情。

《勸君王飲酒聽虞歌》

勸君王飲酒聽虞歌,解君憂悶舞婆娑。贏秦無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自古常言不欺我,成敗興亡一剎那,寬心飲酒寶帳坐,且聽軍情報如何。

•泗州戲

在宿州市泗縣傳統的納涼晚會裡,泗州戲《霸王別姬》是必演的節目。在泗州戲《霸王別姬》中,虞姬也是在項羽的主帥營帳中拔劍自刎的。如果虞姬確實是在項羽的主帥營帳中拔劍自刎,那么霸王別姬就應該發生在楚漢之爭最後一次決戰的主戰場——垓下。因為正是這場戰爭,演繹出這曠古的悲劇。

人物爭議

正史未記載虞姬的出生地、墓地、民族等信息,以下均為民間流傳說法:

出生地

1、今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顏集鎮人

沭陽縣顏集鎮為虞姬故鄉,境內有虞姬溝蜿蜒半境,此溝因人得名,溝畔有胭脂井、霸王橋、九龍口、點

將台、項宅等史跡。沭陽,隸屬江蘇省直管縣 ,因位於沭河之陽而得名。據《江西吉安廬陵項氏家譜》記載:虞後生時五鳳鳴於宅,異香聞於庭,生於丁丑(公元前224年)卒己亥(公元前202年),葬彭城。沭陽民間關於虞姬的傳說佳話也是頗多。據介紹,清代著名文學家、詩人袁枚曾任沭陽知縣,離任43年後重遊沭陽時,特地再到顏集鄉憑弔虞姬,作有《過虞溝游虞姬廟》詩,並自注“相傳,虞故沭人也”。民國期間沭陽當地曾對虞姬廟進行修建,後該廟在抗戰期間毀於戰火。

2、今江蘇蘇州常熟人

楚國滅亡後,項羽自幼便隨叔父逃亡至會稽郡吳縣(今蘇州),並後來在蘇州一帶率領江東子弟起義。項羽結識虞姬,虞姬為今江蘇蘇州常熟人,常熟別稱虞城,有虞山,今是著名的虞山風景區,虞姬即出生於常熟虞山腳下一個村舍——虞溪村里。

墓地

靈璧墓

靈璧城區東、宿泗公路南側,有一片終年常綠的樹林,樹林中有一座古墓。墓基隆起,碑石林立,靜穆凝重。這就是安徽省重點保護文物——虞姬墓。園內有陳列室,陳列室採用磚木結構,粉牆小窗,青灰色小瓦,內進雕樑畫棟,結構巧妙。

虞姬墓。墓側曾建有虞姬廟,廟內塑有項羽、虞姬像。相傳虞姬性情溫柔,知書達禮,深得項羽喜愛。虞姬自刎後,項羽帶著她的屍體,向南馳走,不料漢兵追至,項羽無可奈何地丟下了虞姬的屍體。項羽突圍後,虞姬的屍體被來不及突圍的楚兵移葬於“霸離鋪”東2.5公里處,後來這裡出現的村莊就叫“虞姬村”。這即是虞姬墓的來源。

定遠墓

位於安徽定遠二龍鄉

文學杜撰

(該目錄均為民間的文學杜撰情節,而無文史記載。)

為夫拔劍

相傳,項梁殺人避禍攜項羽由下相奔吳中,即今日蘇州地。虞氏為會稽郡(秦末置春秋吳、越地域為會稽郡,以吳(今蘇州)為郡治)吳中望族。項梁叔侄在此結交江東子弟。虞姬,慕項羽英名,嫁與項羽為妻,陪伴左右。抑或可以說是項羽有幸得識虞姬,得此佳人,共譜華章。

虞姬常隨項羽出征。

虞美人[後世對虞姬的稱呼] 虞美人[後世對虞姬的稱呼]

秦滅亡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為王,或為侯,虞姬也被封為美人。當時皇帝的內宮分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等,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名位上自然是低於皇帝,以“美人”封虞姬已經是比較高的名號了,由此見得虞姬深得項羽寵愛。自此“虞美人”的名字傳揚開來。

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項羽被劉邦困在了垓下,劉邦手下有不少人會唱楚歌,項羽幾番突圍失敗,兵孤糧盡,夜晚聽到四面楚歌,以為楚地盡失,楚營里的將士們聽見家鄉的歌聲,軍心渙散,都紛紛逃跑了。楚霸王看見大勢已去,心如刀絞,他什麼也不留戀,只惦記著美人虞姬。兩人飲酒帳中,不由悲傷地唱起了《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悽然起舞,忍淚唱起《和垓下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虞姬的這一首《和垓下歌》,既是歷史(待考證)上少見的絕命悲歌,也是愛情的悲歌,虞姬為了讓項羽不再有牽掛,唱完《和垓下歌》,拔劍自刎。

項羽悲慟萬分,在倉促間只好於垓下草草掩埋了虞姬,隨即項羽帶著六百騎兵連夜突圍而出,被漢軍追至烏江邊,烏江亭長說江東還是霸王的地方,漢軍沒有船,讓霸王渡江東山再起。項王說,自己當年與江東8000子弟出征,已全部戰死,自己不願苟且偷生,並無顏面再見江東父老,謝絕了烏江亭長的好意,將烏騅馬送給烏江亭長引渡,然後率領28個子弟兵執短兵器和殺來的漢軍再次拼殺,最後項王見到自己的舊部下呂馬童,說:不是我項羽不能打,今天天要亡我,我又奈何,既然老朋友都來了,那就讓老朋友得萬戶侯(劉邦當時用重金購項羽首級),於是慷慨地自刎在烏江邊,將頭送給了呂馬童。

霸王別姬

清朝有位詩人以虞姬的口吻作詩一首:“君王意氣盡江東,賤妾何堪入漢宮;碧血化為江邊草,花開更比杜鵑紅。”虞姬如此大義凜然、忠於愛情的美德至今傳頌不已。她的感人故事,雖然基本只是民間流傳的傳說,但是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虞姬,這個美麗的名字,將是我們心目中不朽的傳奇。

“霸王別姬”是最為動人的以秦漢時期為背景的民間傳說之一。虞姬忠於愛情,為讓項羽儘早逃生,拔劍自刎。其情,驚天地!其義,泣鬼神!作者在畫中運用動感很強的渦輪線、誇張的衣袖以及視覺衝擊力很強的桔紅色來表現虞姬剛烈的性格。這裡的霸王用大家都很熟悉的京劇霸王臉譜,為了不奪虞姬的形象,只把霸王隱在虞姬舞動的袍子中,霸王細密的鬍鬚直線和虞姬身上的渦輪曲線形成靜與動的對比,更襯托出虞姬舞劍時鏇轉的動感。畫內題詩用的是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再看《虞姬》:

腸斷烏騅夜嘯風,

虞兮幽恨對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

飲劍何如楚帳中。

虞美人[後世對虞姬的稱呼] 虞美人[後世對虞姬的稱呼]

詩的大意是:夜聞烏騅馬的嘶鳴,叫人肝腸寸斷。虞姬在幽恨中直直地對著眼中有兩個瞳子的項羽大將軍。項羽部將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後來被剁為肉醬而投降了劉邦,何如虞姬那樣自刎於楚帳中而芳華百代?關於虞姬,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中有簡略的交待。

項王被漢軍圍於垓下,夜聞四面楚歌。”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闕,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虞姬對項羽的和歌,據《楚漢春秋》記載是:“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另據《情史·情貞類》記載:“(虞姬和歌之後)姬遂自刎。姬葬處,生草能舞,人呼為虞美人草。”《吳中先賢譜》蘇文編繪“虞美人草”,多么動聽的名字!

虞姬死於四面楚歌聲中,張愛玲在讀中學時所寫的《霸王別姬》里,卻感嘆:“啊,假如他成功了的話,她將得到些什麼呢?她將得到一個‘貴人’的封號,她將得到一個終身監禁的處分……他們會送給她一個‘端莊貴妃’或‘賢穆貴妃’的諡號……”就算楚霸王當了皇帝,她也不過是成千上萬的貴妃中的一個而已。

虞姬究竟是什麼人?她的絕世容貌如何?早已消失在歷史帷幕的深處。在現代,梅蘭芳等藝術家,一直借題發揮,扮演《霸王別姬》,讓她到台前且歌且舞,亦悲亦泣,把“幽恨”二字張揚到了美學的境界。虞姬形象如何,我們都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她至少擁有美貌、才藝與風情三大優勢(林黛玉筆下的五美,包括她自己,都是色、藝、情三者兼而有之,所以林妹妹才如此地惺惺相惜),這就讓“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大王像《金瓶梅》開篇里說的:“只因撞著虞姬……豪傑都休。”從歷史和政治上來說,項羽是敗軍之將,劉邦是開國之勛。但從人格力量和美學角度看過去,項羽因了虞姬,因了在最後一搏的生死關頭竟然對虞姬“泣數行下”,讓後人,至少是讓我覺得,這個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大將軍更有人情味,更具個性光彩,比起劉邦來也就顯得更真更善更美。有趣的是,項羽與虞姬,貂蟬與呂布,勾踐、夫差與西施,漢元帝、匈奴單于呼韓邪與王昭君,李靖與紅拂女,甚至石崇與綠珠,這幾組男女關係中,當作為歷史敘事的時候,人們注重的是它的男主角,但一旦當作人生際遇去解讀、吟誦、傳唱、演繹時,女性形象大都光彩照人,甚至使刻板、枯燥、冰冷的歷史教科書也因此有了人性的光彩和生活的溫情。

千古絕響

有人說項羽和虞姬的愛情是天生一對,地配一雙。這項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國貴族,秦始皇滅楚後,遷移到今江蘇省宿遷市過隱居生活。項羽和虞姬從小一起長大,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這兩家於是結為秦晉之好。

虞姬嫁給項羽之後不久,秦始皇駕崩,秦二世胡亥即位,由於秦二世的殘暴,便爆發了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項羽和叔叔項梁帶著八千子弟兵也樹起了義旗,項羽從此戎馬倥傯,開始了緊張的軍旅生活,南征北戰,晝夜廝殺。作為妻子的虞姬,隨軍行動,項羽戰到哪裡,她就跟到那裡。就這樣,在項羽領兵出戰時,她給他鼓勵,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歸來;在項羽凱鏇歸營時,她以翩躚舞姿,千般柔情,萬般嫵媚,歡歌娛曲給他祝賀;在項羽遇到挫折的時候,她便以“勝敗乃兵家之常事”的話給他撫慰;甚至她還會穿了戰靴,披上繡甲,騎馬跟著項羽在陣上衝鋒,作他堅強的後盾。有了這一強大的精神支柱,項羽越戰越勇,所向披靡。

項羽是一個性格暴躁的男子,卻也是個用情專一的人。他始終愛著虞美人,成為民間傳說上的一段佳話。相傳,劉邦進入鹹陽後,項羽跟著進來,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收集秦朝宮殿中的金銀財寶,全部運到他的根據地彭城,卻將阿房宮內成百上千的美女盡數遣散,純粹就是為了討好虞美人。

秦朝滅亡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天下,隨即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初期,楚軍連連大勝,但在楚漢相爭的第4年,項羽和劉邦的大將韓信在垓下展開激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戰”。虞美人在帳篷中心驚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著項羽的歸來。項羽回來了,這一回他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計,他雖然靠著一支畫戟,有鍾離昧、季布在左右奮力相幫,殺散一層又一層的漢兵,殺出一條血路,逃了出來,但自己的人馬,已丟了八成。他自起兵以來,像這樣的失敗,尚是破題兒第一回。漢軍把項羽的營地圍得水泄不通,而且漢營中的韓信,還編出一曲楚歌,教軍士在楚營外四面唱和。其歌詞無句不哀,無字不慘,使那些殘敗的楚兵,無不懷念起遙遠的家鄉,一時間鬥志全無,一個個在夜色掩護下陸續逃散。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煩悶地坐在軍帳中飲酒。當時,面對他寵幸的美人虞姬,面對多年伴他馳騁戰場的駿馬,楚霸王撫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難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法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沒有嘆息。他惟一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虞美人的命運和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美人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於是無限哀傷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美人[後世對虞姬的稱呼] 虞美人[後世對虞姬的稱呼]

虞美人在旁聽了,泣不成聲。她一轉身,突然從項羽腰間拔出佩劍,向自己項上一橫,就這樣香消玉殞。項羽撫屍大哭一聲,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然後遂即跨上戰馬,殺出重圍。到了烏江邊無處可逃,便將愛馬烏騅賜予烏江亭長,然後原路返回於漢軍交戰,項羽怒斬漢軍數百人!殺的漢軍連連慘叫,然後自刎於江邊,這年項羽才31歲。

劉邦後來以禮埋葬了虞美人。後來,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長出了一種罕見的艷美花草,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美麗多情又柔骨俠腸的虞姬,就把這種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這名稱就一直流傳到今天。

後世紀念

廟宇

明朝崇禎年間,虞姬故鄉人民在顏集鎮西首建立虞姬廟,以祭祀這位巾幗英烈。

清乾隆三十年,鄉人吳九齡重建中殿、大殿,四十年重建後樓。光緒初,宿遷葉祥麟重修。廟貌巍峨,正殿供奉虞姬戎裝塑像,顯示家鄉人民對虞姬的高度崇敬之情。

葉祥麟為悅來鎮葉上莊人,候選光祿寺正。葉上莊與顏集隔沂河而相望,今屬沭陽縣。

對聯

民國期間,曾對虞姬廟進行修建。抗戰期間,因兵燹失修而圮毀。園內虞姬墓前有石碑刻一副對聯,頗為傷感:

上聯: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

下聯:姬兮安在,獨留青冢向黃昏。

橫批:巾幗千秋。

人物評價

楚漢之戰,項羽困於垓下,兵孤糧盡,夜聞四面楚歌,以為楚地盡失,他在飲酒中,對著虞姬唱起悲壯的《垓下歌》,虞姬為楚霸王起舞,含淚唱:“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義氣盡,賤妾何聊生。”宋詞詞牌《虞美人》據說得名於虞姬。清朝詩人何浦《虞美人》云:“遺恨江東應未消,芳魂零亂任風飄。八千子弟同歸漢,不負軍恩是楚腰(虞姬)”認為八千楚軍被迫投降劉邦,沒有一人像虞姬那樣的堅貞。

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近時鄭叔友論劉、項曰:項王有吞岳瀆意氣,鹹陽三月火,骸骨亂如麻,哭聲慘怛天日,而眉容不斂,是必鐵作心肝者。然當垓下訣別之際,寶區血廟,了不經意,惟眷眷一婦人,悲歌悵飲,情不自禁。高帝非天人歟?能決意於太公、呂后,而不能決意於戚夫人。杯羹可分,則笑嫚自若。羽翼已成,則欷歔不止。乃知尤物移人,雖大智大勇不能免。“ 認為絕色的女子能移易人的情志,”項王惟眷眷一婦人“指的就是虞姬。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詩詞

蘇軾《虞姬墓》

蘇轍《虞姬墓》

袁枚《過虞溝游虞姬廟》

何浦《虞美人》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曹雪芹《五美吟·虞姬》

影視形象

•電視劇

時間電視劇名稱扮演者
1985《楚河漢界》陳玉蓮
1993《漢王劉邦》傅藝偉
1994《西楚霸王》施懿
1998《漢劉邦》周露
2004《楚漢驕雄》吳美珩
2004《楚漢風雲》楊恭如
2004《大漢巾幗》顏丹晨
2010《神話》張萌
2010《戰神韓信》孫雅
2011《楚漢爭雄》金晨
2012《楚漢傳奇》李依曉
2013《王的女人》袁姍姍(飾演於妙戈,原型取自虞姬)
2015《秦時明月》金晨
2018《天意》田依桐
青年表演藝術家李玉剛塑造的虞姬形象 青年表演藝術家李玉剛塑造的虞姬形象

電影

時間電影名稱扮演者
1994《西楚霸王》關之琳
2011《鴻門宴傳奇》劉亦菲
2012《王的盛宴》何杜娟

動畫形象

時間動畫對應角色名配音初登場備註
2007《秦時明月》系列石蘭(小虞)洪海天第2部第18集 官方尚未明確點明,但有較多暗示
2010《秦漢英雄傳》虞姬劉明珠第21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