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經

羅大經

羅大經(1196—1252後)字景綸,號儒林,又號鶴林,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寶慶二年(1226)進士,歷仕容州法曹、辰州判官、撫州推官。在撫州時,因為朝廷起起矛盾糾紛被株連,彈劾罷官。此後再未重返仕途,閉門讀書,博極群書,專事著作。大經有經邦濟世之志,對先秦、兩漢、六朝、唐、宋文學評論有精闢的見解。著《易解》十卷。取杜甫《贈虞十五司馬》詩“爽氣金天豁,精淡玉露繁”之意寫成筆記《鶴林玉露》一書。此書對南宋偏安江左深為不滿,對秦檜乞和誤國多有抨擊,對百姓疾苦表示同情,其中有不少記載,可與史乘參證,補缺訂誤。更為重要的是,對文學流派,文藝思想,作品風格,作過中肯而又有益的評論。羅大經的卒年不詳,但肯定不早於1252年《鶴林玉露》編輯完成之前。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字景綸,號儒林,又號鶴林,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寶慶二年(1226)進士,歷仕容州法曹、辰州判官、撫州推官。在撫州時,因為朝廷起起矛盾糾紛被株連,彈劾罷官。此後再未重返仕途,閉門讀書,博極群書,專事著作。大經有經邦濟世之志,對先秦、兩漢、六朝、唐、宋文學評論有精闢的見解。著《易解》十卷。取杜甫《贈虞十五司馬》詩“爽氣金無豁,精淡玉露繁”之意寫成筆記《鶴林玉露》一書。此書對南宋偏安江左深為不滿,對秦檜乞和誤國多有抨擊,對百姓疾苦表示同情,其中有不少記載,可與史乘參證,補缺訂誤。更為重要的是,對文學流派,文藝思想,作品風格,作過中肯而又有益的評論。羅大經的卒年不詳,但肯定不早於1252年《鶴林玉露》編輯完成之前。

主要成就

羅大經的主要成就,在於他編撰了《鶴林玉露》一書,此書詳細考訂了文學史和政治史的一些公案。

出版著作

《鶴林玉露》,此書分甲、乙、丙三編,共18卷。半數以上評述前代及宋代詩文,記述宋代文人軼事,有文學史料價值。如乙卷四《詩禍》一則,記宋理宗寶慶、紹定間江湖詩案一事,有助於對江湖詩派的了解;卷三《東坡文》一則,論蘇軾文章深受《莊子》、《戰國策》影響,因為作者善文,其議論自具眼力;卷五《二老相訪》一則,記楊萬里與周必大晚年的親密交往,可與史書所記二人不甚相合對比研究。有中華書局1983年點校本。又有16卷本(如明刊《稗海》本)。

宋代名人(一)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