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園六紀》

《蘇園六紀》

《蘇園六紀》意蘊豐厚。它不是就物說物,就事論事,停留於言說對象的個體和表面,而是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園林這一藝術實體的文化背景,注入了寬廣而縱深的歷史內容。就園林藝術本身而言,它把蘇州園林置於江南園林中考察,顯示其甲江南的典型性;又把蘇州園林置於中華園林中考察,體現其影響或滋養北方園林的重要作用;再把蘇州園林置於世界建築藝術範疇中考察,顯示其舉世無雙的獨創性以及無可替代的文化瑰寶地位。

全片還引入各種姐妹藝術門類,並涉及多種流派和大量代表人

《蘇園六紀》蘇園六紀
物,通過相互印證和觸類旁通,幫助我們加深對蘇州園林的文化土壤和藝術特點的理解。
《蘇園六紀》《蘇園六紀》
書法,提及宋徽宗 ,米芾,董其昌,范煙橋等;美術,提及吳門畫派,吳昌碩,張大千,桃花塢木刻等;戲曲,提及崑曲,李漁, 《牡丹亭》 ,阮大鋮等;對佛教熟語,粵曲曲名,當代攝影等均有涉及。對中國建築藝術中的人物,著作涉及尤多,如蒯祥,蘇州香山工匠,計成《園冶》 ,文震亨《長物志》,陳從周《說園》等。至於詩詞,小說等文學領域的借鑑更其豐富,容當後文再
《蘇園六紀》《蘇園六紀》
述。當聲情並茂的朗誦中對我們吳中一帶的鄉邑名人一一如數家珍時,當帝王將相地位烜
《蘇園六紀》《蘇園六紀》
赫如闔閭,夫差,范蠡(陶朱公),翁同龢者,當學者作家聲名卓著如俞樾,貝聿銘,陳從周,陸文夫者,當商賈巨富如陶朱公(范蠡),沈萬山者,一個個響噹噹的名字擲地作金石之聲,此時此刻我們由衷地讚嘆:《蘇園六紀》何止是一部園林"專著" ,更是一部絢爛多彩的吳文化百科全書

簡介

長江岸邊的璀璨明珠蘇州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典型代表。她典雅古樸、精緻秀氣,享譽海內外。1997年12月

《蘇園六紀》《蘇園六紀》
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蘇園六紀》共分六集。《吳門煙水》對蘇州園林產生的文化背景進行了表述; 《分水裁山》是講園林中的理水和掇山,園林里的山水縮寫了大自然的精華; 《深院幽庭》主要介紹園林里的建築即住宅和庭院;《蕉窗聽雨》談園林中的花木經營和園林意境,其中的花草樹木常具有人賦品格的特點; 《歲月章回》是談園林的興衰及與人的關係;《風扣門環》則表現園林的養護。

蘇州人不僅沒有失去造園的真傳,還使蘇州園林走向世界。

每集簡介

蘇州園林數量眾多,美麗景致俯拾皆是,要轉化為若干電視鏡頭,對專業工作者來說大抵輕車熟路,該不算難事然而要

《蘇園六紀》《蘇園六紀》
避免新聞簡報的浮光掠影,旅遊指南的平鋪直敘,技藝探討的單調枯燥,拍出一部既展示景觀又開掘內涵,既顯耀匠藝又升華理論,既縱橫捭闔又具體而微,既使生疏者親近之又使熟悉者深思之的文化意味雋永深長的專題片,卻是對電視人的藝術創造能力的一次考驗和挑戰.《蘇園六紀》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而激賞的答卷.
《蘇園六紀》結構精心.它不是單一地以時間或空間為序,縱向鋪展蘇州園林的興衰隆替或橫向羅列蘇州各園的全部家當,而是把"蘇園"視為一個整體的研究對象,按照評述的思維邏輯,布排全片各集的內容.首集一集《吳門煙水》屬概論,簡述了蘇州園林的歷史演變文化背景,揭示其綜合藝術的屬性和隱逸情趣的人文象徵.二至四集分述造園理論技術,從不同側面介紹蘇州園林的審美特徵.二集《分水裁山》,四集《蕉窗聽雨》圍繞疊山,理水,栽花,植木這園林四大技術,全面而精深地介紹了蘇州園林的種種幽微巧妙之處. 《深院幽庭》著重說明曲折深藏的結構布局特點,安排為第三集,正好串連了山水與花木,使這三集形成了一個由大處漸入細部的自然合理的觀賞思路.如果說以上三集重在展示園林的物質屬性,那么以下兩集則重在闡述其社會意義.五集《歲月章回》以訴說人事為主,回顧了近現代以來特別是抗戰,建國,文革中園林的曲折際遇.末集《風叩門環》立足今天展望未來.0,從蘇園實物走向世界的事例論述了蘇州園林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偉大貢獻,也探討了未來發展中保護與改造的關係等學術課題.
全片構思的精心還體現在創作者敢於大處立意,又善於細部編織.就前者說,總是能抓住諸如眷戀自然的人類天性,隱逸避世的人生哲學,曲徑通幽的東方審美,園林意境的術語定義等理論話語,使豐富多彩的具體畫面有所附麗,既融成觀賞的整體,又推進思考的深度.唯其如此,就後者說,便無須忌憚細節的繁瑣,決不捨棄各種可以顯示蘇園特點的細小材料,並安排它們在恰到好處的場合出現.比如《深院幽庭》中對花街鋪地,碑刻補牆,波形水廊,紅木家具的介紹,《蕉窗聽雨》中對荷花品種的介紹,對芭蕉形象的描述,對漏窗功能的分析以及攝影家對園內光影變化的精微體察.

介紹園林視頻地址

6集專輯系列

《蘇園六紀》《蘇園六紀》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92028/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522003.html

歲月回章

http://video.zhulong.com/shipin/detail.asp?id=197416

讀《蘇園六紀》(惠海鳴)

《蘇園六紀》是一部很好的電視片子,充滿詩情畫意,也有文化內涵。我看了之後,不禁惆悵起來。這首先是電

《蘇園六紀》《蘇園六紀》
視片的藝術魅力感動了我。劉郎是外地人,在短短的時間內能與大家合作寫出這樣有影響的片子,不簡單。但這給我的一個印象,蘇州本地人是不是已經到了沒有人才寫這樣作品的地步?否則,為什麼不見本地人來寫呢?其實, “蘇空頭”也是蘇州文化的一種表現。我認為,蘇州傳統文化在衰敗之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只有承認了才有進步的可能。上面的說法似乎給我一個證明。就是說蘇州狀元多吧,但狀元的大多數沒有多少出息,這是毛主席說過話,我還是相信的。狀元和人才是不能劃等號的。其實,蘇州的書香門弟早在衰落,有時還不如學一藝在身。蘇州歷史上戴紗帽做官或做學問的人比較受尊重,只是其後代不一定做官做學問,倒是敗落的多,不如戲劇世家的藝術魅力一般可以傳之後代。

我不禁挑剔了一下《蘇園六紀》,至少有一個地方似要改正的,如舉王世襄的話來證明蘇州園林的家具的優美。其實,王世襄對蘇州園林的家具陳列有尖銳的批評,因為王老是研究明式家具的,對蘇州園林大量的清式家具雕飾過分,早有批評。只是我何處讀過的,記不得出處了。這裡另抄一段:“從無數繪畫可以看到明代的室內陳設樸素簡單,家具疏落有致。入清以後,才日見重疊擁擠,而家具本身也越來越繁瑣”(《明式家具珍賞》三聯書店1992年)。對此,我的印象很深。因為自此之後,我開始注意蘇州明式家具與明代園林在文化內涵上的一致性。蘇州明代家具大量流落海外,我在倫敦見過大批明代黃花梨家具,但在蘇州很少見。然而,蘇州明代二百多處園林是散落在古城的各處,可對許多遺址作了實地調查。如查一下現在文物保護單位,常有突然的驚喜。明代建築還是常見之物,只是多年失修。修復明清古宅是當務之急。北京已經注意了這一點。

《蘇園六紀》《蘇園六紀》

再說,對人文知識分子來說,研究明清兩朝園林的區別和聯繫是一個大問題。兩者主要區別的背景是統治階級的民族不同。明代皇帝常不上班,有的學做木匠,有的一心練丹,有的沉緬女色,早死者比比皆是。明代中後期士大夫自由,明末三大案是集體鬧事,但內哄也厲害。到清代便絕無此事,皇帝管得緊,他們以馬上得天下,也要以馬上治天下。現在電視上的“戲說”不是全無道理。中國傳統文化如園林字畫 、崑曲的水平一般說來是明代高於清代。比一下明代和清代文人的書法,就知道了。

蘇州園林的研究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如修復後的“五峰園”不太象明代園林了。雖然目前先天不足,地方太小,但不必新建這么多建築,如移一個楠木廳,即可,才能給人以疏朗之感。園名集的是文徵明字,太差,連說明書也不通。

蘇州園林和古城區不要落在四周高樓之下,如井中之物。干將路和蘇州中軸線玄妙觀、宮巷的交叉點是蘇州古城的中心,但在此新建的“齊雲樓” ,不禁不象歷史上的高樓,而且,在像是潘金蓮肩下的武大郎,它在華麗的高樓的胳肢下,多么萎瑣短小。蘇州古城的水本是自然地流動的,局部用抽水機解決不了問題。請看干將河的水又發綠了。費孝通四十年代就說古城區的河水是天下最臭的水,至今沒有多少改變,而且只有變本加厲。蘇州作為園林城市,平民百姓對園林沒有什麼奇怪,不僅是熟視無睹,還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中的有些老東西比園林的還要好。大家可以舉出一系列例子。蘇州大片古城區的文化品味比周莊等是高多了,但一直沒有開發出來,對此憤憤不平,是蘇州人的老調子。連拆下來的木頭和石頭也被賣到周莊、同里去了!我說,寧可外面是破爛,內面是園林,不要外面是高樓。

《蘇園六紀》—文化的魅力

蘇州有線電視台將舉世聞名的蘇州古典園林搬上電視螢屏,這是一項充滿誘惑的挑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

《蘇園六紀》《蘇園六紀》
“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古典園林,已經無數次被媒體、刊物介紹,要突破固化了的表現模式,確非易事。看完《蘇園六紀》,你不能不稱讚這是一次令人拍案叫絕的創造。該片的成功就在於拍出了電視片的文化品位,拍出了文化的精神,拍出了文化的詩意。

電視是以鏡頭與畫面敘事的藝術。《蘇園六紀》將拍攝的焦點、敘事的視角凝聚於形成蘇州園林的文化,富有詩意深情地表現蘇園。它摒棄了一個接一個地介紹名景佳點的傳統路子,也沒有拘泥於某某園的歷史沿革的瑣細鋪敘,而是將蘇州園林的各種要素重新梳理整合,以“吳門煙水”、“分水裁山”、“深院幽庭”、“蕉窗聽雨”、“歲月章回”、“風叩門環”六集,將園林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將園林的亭台建築花木經營園林意境,將園林的興衰與變遷等有意味的話題,分別細細道來。它意在探究蘇州古典園林的文化內蘊審美特徵美學意境。從“古韻悠悠的蘇州,是唐詩的故土,是宋詞的家鄉”到崑曲繁盛、畫壇明四家崛起,從蘇州狀元、歷史文人的人生進退到文人治園,使人們看到了“歷史文化的深邃”。蘇州古典園林是中國文化尤其是吳文化的精粹,是古代文人隱逸文化的結晶。他們的隱逸,不是隱在深山老林,而是隱逸於藝術中,把自己的精神世界“物化成一個精神綠洲”。這是對蘇州園林這個古雅符號的一個深刻解讀,試看從宋代“滄浪亭”到明代“拙政園” 、 清代“網師園”這些主題園名,無不如此。編導以富有藝術蘊含的畫面,酣暢淋漓地表達這一文化思考。於是,那夜泊的楓橋、惜別的橫塘,那范成大筆下的菜花、石湖畔的蝴蝶,吳宮花草、吳門煙水,以至於那“單條半假董其昌”的竹枝詞,都參與了對文化與園的關係的探究與跨越時空的敘述。

《蘇園六紀》著意敘述了蘇園文人的種種關係。那些文人雅士在理水疊山、亭台建構 、 栽花植木中所賦予的心靈寄託,在片中獲得了獨特而富有詩意的揭示。編導以詩心細細傳送著蘇園花木精神,還獨具慧眼地從園林繽繁的景觀中擷取“蕉窗聽雨”這一典型的蘇園意象,用電視視聽手段寫足了“園林的意境”,在花木精神中融入了對古人風雅的體味,融入與自然交流的體驗,融入人生情懷的追思和舒展,取得了心靈淨化與美感享受。

《蘇園六紀》的藝術創造給蘇州古典園林這一“世界文化遺產”做了一番“還軀殼以靈魂”的工作。用中國文論的話語來說,《蘇園六紀》刻畫了蘇園,但不僅僅是再現了園林的精緻景觀,它表現了“園境” 。那流溢於蘇園花木山水間的數百年文化蘊涵與人文精神、藝術意蘊,才是蘇州古典園林的靈魂所在。劉郎在導演闡述中說:“作文化片最佳的視角,應該是這一個具體的題材在電視人眼中的折射。”要深入發掘園林之美,需要有一種獨到的眼光去發現、欣賞與創造“園境”美。編導以自己的人生體驗與敏銳的藝術感覺,發現了蘇園的文化意蘊、文化精神與藝術精神。儘管名聞遐邇的蘇州園林已被無數次地重複描述過,甚至因司空見慣而令人熟視無睹其美的存在,但是《蘇園六紀》的藝術創造,則引導觀眾對這個熟諳已久的觀賞對象產生許多新的發現和審美體驗,引導我們細細品味藝術與人生的況味,品味此中古遠的歷史與文化的芳醇。

藝術創造的最高境界是詩,是充盈的詩意。劉郎的語言淡雅 、灑脫、雋永,與“蘇園—園境”的雅致、幽深、空靈相一致,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蘇園的內在之美,詩意與抒情溢於螢屏。著名播音藝術家方明、林如的朗誦深入精細地把握了本片敘述的文化格調,藝術地傳達了全片詩的韻味和韻律。《蘇園六紀》沒有新潮的電視觀念與拍攝手段,解說詞+畫面的手法和電視觀念是傳統的,但是以劉郎為主的這個創作集體嘔心瀝血,精雕細刻, “煎熬”經年。他們終於拍出了電視片的文化品位,拍出了電視文化片的佳作。這對於近年來盛行“快餐文化”的電視創作界,是一個有益的啟示。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http://tag.tudou.com/%E8%98%87%E5%9C%92%E5%85%AD%E8%A8%98

http://www.x5dj.com/Blog/ThreadDetail.aspx?UserID=442273&ThreadID=260828&Page=50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