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六學士

蘇門六學士

元祐元年(1086年)開始擔任御史中丞,次年升為尚書右丞.受"烏台詩案"牽連,蘇軾幾位流放南方的朋友如今也都官居要職, 包括王詵駙馬,王鞏等在內.他在黃州的老朋友陳□也來京師探望他.幾年前和蘇軾通信的黃庭堅也來見蘇軾,正式拜在他的門下.多年來蘇軾在信中曾一再稱讚四學士,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名聲,大家公認,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是"蘇門四學士 ",後來又加了李薦和陳師道兩人,成為"蘇門六學士".我詩如曹鄶,淺陋不成邦;公如大國楚,吞五湖三江。赤壁風月笛,玉堂雲霧窗;句法提一律,堅城受我降。枯松倒澗壑,波濤所舂撞;萬牛挽不前,公乃獨力扛。諸人方嗤點,渠非晁張雙;袒懷相識察,床下拜老龐。小兒未可知,客或許敦龐;誠堪婿阿巽,買紅纏酒缸。

蘇門六學士簡介

蘇門六學士蘇門六學士
蘇門六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陳師道、李廌。
蘇門六學士是在是在蘇門四學士之外,再加陳師道李廌。 “四學士”指的是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也有人稱為蘇門六君子

由來:

概述

元祐元年(1086年)開始擔任御史中丞,次年升為尚書右丞.受"烏台詩案"牽連,蘇軾幾位流放南方的朋友如今也都官居要職,包括王詵駙馬,王鞏等在內.他在黃州的老朋友陳□也來京師探望他.幾年前和蘇軾通信的黃庭堅也來見蘇軾,正式拜在他的門下.多年來蘇軾在信中曾一再稱讚四學士,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名聲,大家公認,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是"蘇門四學士",後來又加了李廌和陳師道兩人,成為"蘇門六學士".

蘇軾介紹

蘇軾[5](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祐二年(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秦觀

(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人,稱“蘇門四學士”,別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世稱淮海先生。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代表作品:《鵲橋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被貶為監處州酒稅,徏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來號稱為“蘇門四學士”,頗得蘇軾賞識。秦觀生性豪爽,灑脫不拘,溢於文詞。20歲,作《浮山堰賦》。24歲,作《單騎見虜賦》,為世人所重。其散文長於議論,《宋史》評為“文麗而思深”。其詩長於抒情,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他是北宋後期著名婉約派詞人,其詞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細,音律諧美,情韻兼勝。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後擢起居舍人。紹聖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後來新黨執政,屢遭貶,死與宜州貶所。

陳師道

(1053~1101),北宋詩人,字履常、無己,號後山居士,徐州人。16歲時跟曾鞏學習,元祐初年,任徐州教授,後為太學博士。他仰慕蘇軾,經常以詩文唱和,成了“蘇門六君子”之一。受人彈劾,改任潁州教授,不久又罷官回鄉。為人耿直,不趨奉權貴,一生清貧。愛苦吟,以詩著稱。初學黃庭堅,後習杜甫,作詩態度嚴肅,煉幽錘邃,精深雅奧,自成一家。方回著《瀛奎律髓》中,把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同尊為江西詩派“三宗”。著有《後山集》14卷、《後山詩話》1卷、《後山談叢》6卷、《長短句》2卷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