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乘百法明門論】百法束為五門。
介紹
謂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聖五十有一。不相應行法二十有四。無為法六。共成一百也。色法十一色即質礙之義。謂眼耳鼻舌身五杳。色聲香味觸五境。及法處所攝一分。此十一種法。皆有色相可見可對。故總名為色法。(法處即意識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二不相應行。三無為。四無表色。今言法處所攝一分者。正是無表色也。無表色者。謂識緣於過去所見之境。雖分別明了。而無所表對故也。)心法八心即識心。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此八種識。皆有分別之義。俱屬於心。故名心法。
相關詞條
-
大乘百法明門論
、心所有法五十一、色法十一、心不相應行法二十四、無為法六種,共有一百種。這...,功不唐捐。2.從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及心不相應行法來看這四位之法,總...的“無為法”,若通達無為法,即是三乘賢聖。④從色法及心不相應行法來看——唯識...
相宗傳承 何謂唯識 翻譯註明 相關書籍 原文 -
法處所攝色
。 佛學術語,又作墮法處色、法處色。乃唯識宗所立十一色法之第十一。指意識所攀緣的法處所攝之色法。唯識宗將一切諸法概分為色法、心法、心所有法... 在十二處中,為法處所攝屬的色法,名法處所攝色。有五種:一、極略色...
-
《百法明門論》偈(三)
“二所現影故”:此謂色法十一: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法處所攝色。此十一種色法,乃八識心王及其相應之五十一心法共生而顯示之影像...色法可以現前。而此十一色法,於三界中現前,非可謂無,然無實有不壞自性,念念...
-
三科
聚義就是蘊義,如契經上說,把所有的一切色法,包括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的五根五境諸色法相同。識蘊即意處。除五根五境外其餘無表色、受蘊、想蘊、行蘊...界處和百法相攝已散見上文,總結地說,五蘊中的色蘊攝十一種色法,受蘊攝遍行...
基本簡介 主要內容 具體含義 詳細解讀 形成建立 -
正覺電子報(第四十三期)
鈍鳥與靈龜(連載十八) 平實導師 跋 一九四○到一九八○年代的台灣佛教界,長時處於戒嚴狀態中;然而自從解嚴以來,台灣佛教雖可自由...
鈍鳥與靈龜(連載十八) 隨 緣 明心與眼見佛性(連載四) 學佛的覺醒(連載八) -
五蘊
也。此由五根五境等之極微所成物之總名。又色者示現之義,諸色法中,獨取五境中...、味有六 謂甘、酸、鹼、辛、苦、淡等五蘊┤ │ └五、觸有十一 謂地...、五根、五塵。此之十四,並是色法也。名色蘊者,謂眼、耳、鼻、舌、身諸根...
版本零 版本一 版本二 眾生意義 版本三 -
攝阿毗達磨義論
分別〉。其中,前五品論述心、心所法,第六品論述色法、涅槃法,第七品論述三科...而成。 作者阿耨樓陀為十一、二世紀左右之人,曾駐錫南印度之香至城...如對心法、心所法及色法等同樣的論題,有的在《清淨道論》是很簡略的,在本論...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注十一]。是故空中無色,無...
簡介 歷史和宗教地位 經文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原文及註解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注十一]。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簡介 歷史和宗教地位 經文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原文及註解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