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大傳》

《胡宗南大傳》

《胡宗南大傳》黃埔系是中國國民黨與國民政府內部一個最重要的軍政派系,是蔣介石及其政權的重要支柱,在中國大陸橫行二十餘年,1949年退居台灣後,仍在各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黃埔系的首領胡宗南,則是蔣介石最寵愛、最重要的軍事將領,其一生歷經黃埔建軍、東征、北伐、內戰、“剿共”、抗日戰爭,直到1947年指揮進攻占領中國共產黨的首府延安,轉戰西北,官至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成為手握幾十萬重兵、指揮幾個兵團的二級上將與名震一時的“西北王”。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胡宗南是黃埔學生中的第一個軍長,第一個兵團總指揮,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第一個戰區司令長官。
胡宗南多次公開宣布,抗戰不勝利,他將不結婚,從此,胡宗南就成為一位著名而又神秘的“不娶將軍”。

內容簡介

胡宗南大傳胡宗南大傳

《胡宗南大傳》黃埔系是中國國民黨與國民政府內部一個最重要的軍政派系,是蔣介石及其政權的重要支柱,在中國大陸橫行二十餘年,1949年退居台灣後,仍在各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黃埔系的首領胡宗南,則是蔣介石最寵愛、最重要的軍事將領,其一生歷經黃埔建軍、東征、北伐、內戰、“剿共”、抗日戰爭,直到1947年指揮進攻占領中國共產黨的首府延安,轉戰西北,官至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成為手握幾十萬重兵、指揮幾個兵團的二級上將與名震一時的“西北王”;但曾幾何時,他隨著國民政府的冰山崩塌,也迅速從其“事業”的頂峰上跌落下來,從陝北敗退到關中,從關中敗退到陝南,從陝南敗退到四川,從四川又敗退到西昌最後,其部幾十萬軍隊土崩瓦解。煙消雲散,胡宗南隻身逃回台。
作者簡介

經盛鴻,江蘇鹽城人。先後從南京大學哲學系本科與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現為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在社會上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學會”副會長、江蘇省太平天國史研究學會副會長等,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中華民國史與中共黨史的教學與研究,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香港地區以及美國、日本等發表與出版《詹天佑評傳》《胡宗南大傳》《民國日音殺要案》《南京淪陷八年史》(上、下冊)《枷鎖下的金陵》《民國大案》《武士刀下的南京》《惡魔的吹鼓手與辯護士——戰時日本新聞傳媒與南大屠殺》等。

目錄

如實描寫並無諱飾(代序)
前言
第一章從國小教員到黃埔學生
(一)少年時代
(二)從孝豐縣城國小教員到投筆從戎
(三)29歲的黃埔軍校一期生
(四)東征中嶄露頭角的機槍連排長
(五)在左右派的鬥爭中向右轉
(六)北伐軍中的上校團長
(七)在四一二事變前後的上海與南京
第二章征戰南北軍閥混戰
(一)龍潭戰役的生力軍
(二)黃埔系軍事集團的支柱
(三)“二期北伐
(四)征桂、戰馮、討唐
(五)中原大戰中的“天下第一師”師長
(六)復興社“十三太保”中的第一號“太保
第三章“追剿”紅軍進軍西北
(一)人皖“圍剿”紅四方面軍
(二)第一支進駐西北的中央軍
(三)遣部人川激戰廣昭
(四)與長征紅軍血戰草地
(五)當選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
第四章在西安事變前後
(一)北上南下,升任第一軍軍長
(二)重回西北,收到周恩來密信
(三)山城堡之敗
(四)在西安事變中的“主和派
(五)移駐徐海,對日備戰
第五章在八年抗戰中(上)
(一)血戰淞滬
(二)豫東迎戰土肥原師團
(三)防守信陽的功與過
(四)坐鎮關中的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
(五)第七軍分校與戰乾四團
(六)他精心選擇的機要秘書竟是中共秘密情報人員
(七)築起“防共長城
第六章在八年抗戰中(下)
(一)再次躍升為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
(二)未及實施的“閃擊延安
(三)接待周恩來——在酒會上的失敗
(四)趕走熊斌控制陝政
(五)靈寶抗擊日軍穩定關中
(六)就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的鬧劇與喜劇
(七)豫西、陝北兩面作戰
第七章又一次走向國共內戰戰場
(一)鄭州受降,晉加上將軍銜
(二)“馬前一卒”與“黃陸浙一”
(三)“直搗延安”的計畫被蔣介石“暫緩”
(四)晉南痛失“天下第一旅
(五)進攻“囊形地帶”與西華池之戰
第八章從進攻延安到撤離延安
(一)蔣介石急令胡宗南攻取延安
(二)胡宗南的“攻延方案”被秘密送往延安
(三)攻占延安——“華而不實的勝利
(四)踏上延安土地遭到的當頭一擊
(五)導演接待中外記者的鬧劇
(六)陷入毛澤東的“蘑菇戰”中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從國小教員到黃埔學生
(一)少年時代
浙江省地處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境內山水秀麗,物產豐饒。一條清澈明淨的錢塘江自省區西南流入,穿省而過,向東北經杭州灣入海。錢塘江將全省劃分為兩個地區:浙東與浙西。在錢塘江東岸,浙東寧紹平原的盡頭,有一個鎮海縣,在清代屬寧波府。在鎮海縣的陳華埔朱家塘樓,自明宏治以來,就世代定居著一胡姓人家。在清光緒二十二年丙申農曆四月初四日,即公曆1896年5月12日,從這胡姓老宅里傳出了新生兒的呱呱哭聲。胡家又新添了一個男孩,他就是本書的傳主胡宗南。
胡宗南原名胡琴齋,字壽山(亦說無字)。後來他踏上社會後,才改名為胡公明、胡宗南。
胡宗南祖上幾代,都是社會下層的中小知識分子。胡宗南的父親胡敷政,字際清,是國學生;母親王氏是鎮海縣小巷人。胡宗南是他們的長子,也是第一個孩子。
胡宗南出生後的第二年,胡敷政為謀生計,受族兄胡漢政之邀,到浙西湖州府屬的孝豐縣(今此縣境併入浙江安吉縣)鶴落溪村經營藥業,並學習從事清丈田畝的技術與知識。
胡宗南4歲那年,即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舊曆六月二十九日,胡宗南的生母王氏夫人病逝。幼年失母,父親又遠在異鄉,胡宗南孤苦伶仃,其處境與心境是頗為淒涼的。但也磨鍊了他較為堅韌果敢與吃苦耐勞的個性。
清光緒二十八年,公曆1902年,胡宗南虛齡7歲,他的父親胡敷政續娶了一位吳氏夫人,並在孝豐縣鶴落溪村定居下來。這年年底,胡宗南被其父帶到孝豐一道生活。從此,胡宗南就從浙東來到了浙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